格力电器对A股有何不祥预兆?

今年四月伊始,格力集团公布了计划转让格力电器部分股权的事项,受此消息影响,格力股价很快被推上了历史新高63.9元,终于是甩了美的一条大街。巧合的是,随后格力就跟着沪指冲顶回落了,沪指是从3200多点回落至今在3000点以下。而格力也跌破了50块大关。

但随着格力股权转让事态的明朗化,最终花落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其背后的高瓴资本,成为了格力电器控股股东转让部分股份的最终受让方。这一事件,再次刺激格力股价创出历史新高64.4元,同时带领了整个家电板块在周五大涨。

跟格力股价极不相衬的却是,三季报显示,格力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仅有0.03%,这项数据,不仅表明今年格力要完成年度营收10%的增长困难重重,更是为高瓴资本如何帮助格力在三年后实现年度营收六千亿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格力根据其章程的变更,有望在电商渠道开始发力,而高瓴资本作为腾讯、京东、百度的股东,确实可以助格力一臂之力。但未来的革新之路还很长,朦胧的利好是否就已经兑现了呢,格力有没有可能再像四月份那样随着指数一齐进入调整阶段呢?

格力电器对A股有何不祥预兆?

本人认为还是非常可能实现的。指数一直处在被托底的状态,而且表现的越来越吃力了。而格力的天花板,并不在空调行业,而是在格力的品牌溢价效应。格力的瓶颈却是在董明珠身上。

营销出身的董明珠说的很好,格力的价值源于实干,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但董明珠对未来零售市场的变化以及对年轻消费者的变化的把握,应该没有及时跟上时代,所以董明珠做手机失败了,闹出了一个月只卖16部的笑话,但依然不肯放弃。跟银隆合作搞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就是被骗了,还惹得个人一身骚。

自从董明珠在电视上,用自己为格力代言开始,我认为她的性格缺陷已经在越来越成功的自信中不断被暴露出来了。我看过一条短视频,董说她做的决策由于关系到几万几十万员工和股民,所以就不可能犯错。随着这类越来越毫无逻辑的言论蔓延于网络,我对格力只能是敬而远之。

格力想要突围空调领域,一直备受挫折。此外,还将面临未来的空调行业被其他巨头抢占的风险,毕竟格力的空调并不便宜。格力失去格力集团的背书,也许是件好事;再没有了董明珠,肯定会让格力失色不少。但面对高不确定性及同时高企的股价,以及为了维持较高的业绩成长数据,一直被传有提前压货给经销商的嫌疑,我认为格力后续的发展只会充满波折。再回到眼下,格力调整的风险加剧,整个股市调整的风波,又将是前一次的重演,历史总是在巧合中警醒着大意的人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