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樓市寒冬來了,卻是其他經濟春天來了”這句話?

劉貴剛mark


我覺得這句話不一定完全正確。

首先房地產的火熱並不一定是壞事,當然我們說現在房價已經過高,特別是在一線城市對經濟形成了拖累,所以從一定角度來看房價對其他經濟是有傷害的。

不過,這個拖累只限於在特定的地區和城市,在很多正在發展中的城市來說,房地產仍然對經濟有正面的作用,能夠拉動經濟的發展。

在中國經濟過去十幾年的增長當中,房地產無疑是經濟的支柱,雖然同時吸取了實體經濟的一些資金,但是總體而言對實體經濟是利大於弊的。如果房地產行業陷入了寒冬,那麼首先遇到的是經濟增長速度的嚴重放緩,這樣對於任何經濟而言都是不利的。所以並不一定所有房地產市場的寒冬都意味著其他經濟的春天,即使房地產垮了,其他經濟也未必有機會,而房地產往往是經濟的晴雨表。

不過如果我們將視角限定於剛才所說到的特定城市,比如說北上廣這些核心城市,房價確實對人口流入和經濟的增長有擠出效應,那麼對於樓市的限制措施加強進行,房價的調控就非常有必要,這樣也是對房市的一個寒冬到來,但卻對其他的經濟有助推作用。房價的下降能夠吸引人口流入,能夠抬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讓消費市場重新繁榮,這也就是說經濟的春天和房地產的寒冬聯繫在一起了。



諮詢師天生


這個可能對於普通群眾個大多數人是無法理解的,房地產冬天怎麼是其他經濟春天,我現在就給大家說一下了。

一、房價跌了,跌到人人買的起。那房子才能真正落入需要居住人手裡,安居樂業了,那內需才會真正起來,這樣說吧,房價如果跌到普通人隨便買一套,買了就要真正裝修、買家電、買傢俱、買汽車、結婚、生子、創業。這一系列推動內需發展,就業上升,你說不是春天是什麼呢?相反房價虛高房子在投資房子人手裡,他們不裝修,啥都不買,他們就是簡單哄抬房價。

二、房價跌了,那企業就得趕緊套現出來,出來好好幹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這樣根本不用刺激經濟。房子無利可圖還虧本,企業和工廠自然而然好好研究自己產品和服務。不再想買點房產增值就坐起來吃,這個不研究那個不更新。企業工廠研究和更新就會推動供給市場來滿足市場需求。

三、房價跌了,把套在房子裡面錢逐步解放出來,市場就不缺錢了,並且通過上面一二種方式釋放套在房地產錢不會造成通貨膨脹,因為市場交易產品、服務比錢多。這個可以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只有投資房子的散戶吃虧而已。

四、房價跌了,投資房子無利可圖甚至虧本。不止企業和工廠,所有人的想法都會在實業上,那雨後春筍搬的新事物肯定會出來。推動社會進步。特別是每年畢業將近千萬大學生,他們安居樂業了,恐怕10年內世界所有發明和獎項都是中國人。

六、房價跌了,地價也跌,那中大甚至小企業企業可以拿地自己蓋辦公樓。蓋了辦公樓自己就漂了,可以去資本市場拿很多投資人開投資,也可以招商進來,更能推動社會發展,行業變革。也推動經濟發展了。


劉貴剛mark


如果嚴謹的來講,不能說樓市的寒冬來了,應該準確的說樓市將理性迴歸內在價值,讓其發揮真正居住的性能,而不是投機者用來炒作的標的。

國內購房者現狀

  • 在我國平均購房年齡27歲。但是在國際上,尤其是在美國,平均購房年齡40歲。從這一點我們很明確的看出了中國的房子已經嚴重影響了國人祖宗三代的發展。很多人一輩子奮鬥只為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卻無意中拖累了父親和爺爺。

樓市價值迴歸
  • 我們可以從最早萬達地產的第4次轉型,看到房地產拐點的出現。最近潘石屹夫婦拋售地產。恆大地產的大面積打折銷售,各地樓盤2期降價銷售造成一期業主維權事件等等。

  • 2019年1~9月份,房地產銷售份額的下降,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到住宅銷售發展平穩,而寫字樓和商鋪銷售均出現10%的回落。

  • 二手房銷售掛牌持續增量,甚至半年無人問津的情況屢見不鮮,很多購房者抱著等等看的態度,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二手房銷售困難。

樓市價值的理性迴歸是經濟的春天
  • 房價迴歸理性,讓國民一生都將為自己的夢想奮鬥,而不再是為了單獨的一套房子奮鬥終生,這將大大的刺激經濟的發展,拉動消費,帶動內需增長,讓市場經濟更加活躍。

  • 寫字樓價格的回落讓創業者創業初期的壓力減輕,免受高額房租的影響。

  • 商鋪價格的回落,支持前期投資做生意的人嗎?壓力減緩,釋放了更多的資源。

綜合來看,從我們人人都能夠理性的角度去理解樓市,迴歸理性,確實是國民經濟的春天。高房價使國民壓力重重,長時間生活在維持生存的邊緣,無法集中精力來謀求發展,而樓市價格回落,正好刺激人們,釋放更多的資金,流動性來從事各行各業,帶動產業的發展。

社長財經


樓市發展固然不錯,房價持續上漲確實壓制了人們的消費能力

有一份數據顯示,如今80後人均負債22萬,90後人均負債10萬元;其中負債中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房貸,雖然說銀行對於房貸開支有過明確規定,不超過家庭收入50%,但說句實話實際生活中因為各種原因不少購房者的實際房貸開支已經超過了這個比例。那麼這麼高比例的情況下,自然會引起其他消費減少,而居民消費慾望降低的結果就是其他行業發展遇到困境。幾點觀察:

第一、房價持續上漲的這幾年其上漲速度遠遠高於人們的收入增長速度,負債成為常態,負債不斷增多違約風險也不斷增加。雖然說我在文章中經常提到合理負債是現代人必備的一項技能,但是持續增長的負債確實會帶來某種危機。2008年美國之所以會引發次貸危機,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人們的收入增長難以匹配支持,哪怕一丁點的風險就會引發大規模的債務違約,這就是長期不斷增加負債的結果。雖然說我國居民的負債率比美國低得多,但是這樣的風險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第二、收入無法跟得上消費的情況下,類似於信用卡這類的消費貸款就成為人們需求的主力(大家可以理解為槓桿消費)。因為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只有消費才能拉動各行各業的發展,尤其是在如今經濟壓力比較大情況下。大家沒有錢消費怎麼辦?鼓勵辦理信用類貸款,引導大家槓桿消費就成為各個金融機構的“使命”。這也是之前我有一篇文章中提到,為何如今人們的負債越來越高的原因。

毫無疑問房價這麼高跟資本的過度追逐有關係,當資本走向實體行業後人們收入增長或可期

從幾年前引導資本進入實體企業,推動我國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轉型已經成為國策,中國製造2025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可以說過去很長時間依賴的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到依靠製造業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已經成為既定國策。為何要這樣?因為只有實體制造業才能真正創造財富,增加多數人們的收入水平。幾點觀察:
第一、製造類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和工資是其他虛擬經濟無法比擬的。就拿如今工資收入水平最高的金融和互聯網類企業來說,其能夠帶動的直接就業是很有限的,跟類似於富士康這樣的企業動輒可以解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就業來說,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而且製造類企業是目前為止公認的最“守規矩”的企業,起碼多數的大型企業都會按照法律規定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

第二、當湧入房產的資本轉移到實體制造業後,引導實體制造業轉型升級,那麼提高就業人員的收入水平也就是時間問題。要明白的一個問題是,我國是一個工業大國未來的路子是向工業強國發展,從事工業生產的居民佔據了我國就業市場的絕大多數。提高了這部分人的收入問題,那麼消費問題就不是問題了。畢竟對於如今的80後和90後來說,消費是他們習以為常的事情,而且敢於大額消費也是他們的特點。

綜上,對於“樓市寒冬來了,卻是其他經濟春天來了”這句話究竟對不對不敢說,起碼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樓市寒冬來了,資本不再追漲,那麼隨著時間推移人們收入水平得到提升,消費力自然會恢復,那麼各行各業才真的有“春天”。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轉評、關注,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勇談房產經濟壹貳叄


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雖然說實體經濟不行,不能全賴房地產,但是它有不可推託的責任。房地產行業應該限制上市公司將募集的資金拿來炒房。這樣搞實體的企業才能用心經營自己的主業,而不是搞房地產業務。早些年,很多家電龍頭企業都紛紛去搞房地產開發。

今年5月15日晚,*ST海馬(000572)發佈公告稱,為優化和盤活存量資產,要賣出部分閒置房產,這家上市車企竟然一口氣拿出了269套住宅和15套商鋪掛牌出出售。

據悉,這些房產賬面原值為30899943.54元,包括住宅269套(總面積14685.04平方米),商鋪15套(總面積2729.12平方米),擬通過招標和/或委託中介機構按照市場價格在二手房交易市場掛出等方式公開出售。 一個月擬出售401套房,價值約4.4億人民幣。

從這些信息可以看出,有多少公司早些年都參與了炒房。因為炒房的利潤比搞實業高多了,有資金,又不違法,他們肯定都會去賺這筆快錢的。然後現在,房地產在政策層面已經被限制炒了,所以他們這個時候就會拋售房產,套現。

如果未來幾年,樓市真進入寒冬,那麼拋售房產的公司會更多。至於他們會不會將從房地產賺到的錢投資到實業,那就不好說了。但起碼限制住了資金大量往房地產行業湧進,有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


月牙亮投


理論上紙上談兵,現實是兩回事。房產價格如果回落目前是不利的。

資產泡沫被房產放大,大量居民存款被鎖定。一旦房價回落。消費依然很難有起色,商業和實體經濟的要素已經被房產綁架。盤活消費,挖掘國內國外消費市場。泡沫經濟外輸,降低國內消費價格,穩定民生才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一味的打壓房產是得不償失的舉措。





左牛角


中國的樓市瘋狂,已經嚴重阻礙了實體經濟的正常發展,當所有的資金流向都指向房地產的時候,其它行業的發展便成了無源之水。另外,一個國家的GDP如果僅靠房地產去推高,便進入了一個無法回頭的死亡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