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自殺的胡小蝶告訴我們:越是乖女孩,內心越要足夠強大

​電影《少年的你》聚焦校園霸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讓我一直心疼的,是在電影開始,就被逼跳樓的胡小蝶。

她和周冬雨飾演的陳念一起去抬酸奶,喝完一瓶酸奶後,就徑直從教學上跳下去。

在此之前,她遭受了長期的欺凌,其他女生扇她耳光、往她身上扔東西。

被逼自殺的胡小蝶告訴我們:越是乖女孩,內心越要足夠強大

她孤身一人承受了這些傷害,也許反抗過但無效,也沒有人來幫助她,於是形成了“習得性無助”。

也就是說,原本有機會脫險,但長期被欺凌的經歷,訓練她放棄了求救,也失去了表達情緒的能力,只能被動地承受傷害。

法國心理學家麗茲·巴多里在其著作《安撫孩子的藝術》一書中指出:

“有些孩子欺負別人時,並非完全為了給對方造成傷害;而僅僅是想知道,被欺負的孩子底線在哪裡。”

如果乖女兒能更堅決地反抗,向別人亮出自己的底線,積極尋求別人的幫助,也許就能避免這樣的悲劇。

我們無法護孩子一世周全,不如給予她們保護自己的鎧甲。

01

懂事背後,都藏著絕望

什麼叫“乖”?就是被動、老實、聽話,甚至沒有自我。

優先考慮別人的情緒,把自己的意願放在後面。

即使利益受到侵犯,也不敢吱聲,而是選擇委屈自己。

在一些父母看來,有個聽話的乖孩子,就是值得沾沾自喜的事情。殊不知,被迫乖巧的孩子,內心有被壓抑的渴望。

《少年說》中,高一女生楊栩楠給剛出生的弟弟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可以不要那麼乖。

她說因為怕父母失望,所以經常會把自己的小情緒小任性藏起來。

她希望弟弟可以做個單純快樂的孩子,可以不那麼懂事,勇於索取,能被拒絕。

媽媽聽完女兒的真心表白後,心疼不已。

她對女兒說:

“其實你想對弟弟說的話,也是媽媽想對你說的。

媽媽也希望你不用那麼懂事,你不用取悅所有的人,堅持做你自己。“

被逼自殺的胡小蝶告訴我們:越是乖女孩,內心越要足夠強大

武志紅在《你就是答案》一書中寫到:

“乖孩子是不能提要求、不能發出聲音的孩子。”

他們聽話、乖巧,喜歡順從別人。

年少的時候被父母喜歡,長大後面對外界的傷害時,就可能變成習慣性的逆來順受。

這樣的孩子,往往會成為欺凌者的目標,因為他們不敢反抗,不會向大人求助。

而健康的孩子,是必然有活力的。

這種活力就是,她表明自己高興或不高興的態度,提出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

她會尊重自己的感受,維護自己的權益。

02

乖女孩,也要有點鋒芒

孩子懂事不是壞事,但不需要委屈求全,乖的前提是帶點鋒芒。

我看過一條短片,女兒在排練芭蕾舞時,被另一個女孩絆倒,爸爸在臺下看到了真相。

女兒說那個同學經常欺負她,但爸爸告訴過她要儘量用溝通解決問題。

爸爸當即反駁了自己以往的觀點,告訴女兒:

誰敢欺負你的話,就一定要反抗,這是正義的。如果你不奮起反擊的話,只會越來越窩囊。

別太過乖巧懂事,學會忠於自己的內心,不委屈不壓抑,才能活得快樂而自由。

大家還記得,坐在汽車引擎蓋上,索要公正待遇的女碩士嗎?

被逼自殺的胡小蝶告訴我們:越是乖女孩,內心越要足夠強大

正常的途徑求助無門,一位有文化的女性被逼成了潑婦。

雖然情緒崩潰,但她依然用堅定的態度,描述自己的遭遇,表達自己的合理訴求。這樣帶著情緒的溝通,往往也會起到好的效果。

活成一個“不好惹”的人,並不可恥。

維護自己的權益,進行正確的反抗,本身就是非常漂亮的自救。

03

如何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是不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太乖太懂事的。

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會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能做到以下3個方面,他們的未來就不會太差。

1、鼓勵孩子表達情緒

馬伊琍曾在直播中,直言自己的育兒很失敗:

後悔把女兒教得太乖了!

她是在嚴格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對女兒愛瑪沿用了同樣的教育方法。

但過分懂事的愛瑪,連自己的真實想法都不敢表達。

馬伊琍意識到要鼓勵女兒表達自己,減少了粗暴的命令和講道理,給女兒更多的自主性。

2個月後,愛瑪終於可以自如地說出“我不願意”。

太懂事的孩子,害怕面對衝突。往往會對別人百依百順,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做一個合群或討好別人的人。

2、肯定孩子本身的價值

有些父母會在孩子成績好的時候,才會誇獎鼓勵孩子,而當考的差時,就會冷眼相待。


他們不是愛孩子本身,而是愛心中那個理想的孩子。

如果父母經常挑剔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形成很低的自我價值感,形成“我不夠好”的信念。

在外遇到傷害時,也會習慣歸因於是自己的錯。

一個總覺得自己不夠好、認為自己沒有價值的孩子,沒有能力應對挫折和困難,也無法享受輕鬆愉悅的人生。

父母要做的,是肯定孩子本身的價值,無論孩子是什麼樣子,都會做他們最堅強的後盾。

被無條件愛過的孩子,才能培養出強大的內心,才會相信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有價值。

3、讓孩子成為她自己

黃磊在談及對待女兒多多的態度時說:

“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

被逼自殺的胡小蝶告訴我們:越是乖女孩,內心越要足夠強大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獨立的個性和人格,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有想法、有原則、有自信的人。

在與他人的相處中,會明確自己的邊界,不易受他人擺佈。

美國著名歌手科特·柯本說:“我寧願因做自己而招人厭惡,也不願為了迎合他人而偽裝自己。”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不用偽裝自己,去迎合別人。

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就大膽去追求和表達,做真實的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被逼自殺的胡小蝶告訴我們:越是乖女孩,內心越要足夠強大

如果你有女兒,請告訴她:憤怒的時候就吶喊,哀傷的時候就哭泣,熱愛的時候就表達,喜歡的時候就去追求。

王菲曾給女兒寄語:“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乖”,別被他人束縛,要盡力活得自由。

女兒,希望你“內心柔軟而有原則,身披鎧甲而有溫度”,能遊刃有餘地與世界相處。

馮唐在《致女兒書》中寫到:內心強大到混蛋,比什麼都重要!

沒有人可以照顧你一生,而你要學會愛著自己,期待你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大人。

江楓,心理諮詢師,育兒就是育己,在寫作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