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揭陽錢坑林氏家族的由來

錢坑鎮位於廣東揭西縣東南部,處榕江上游,東接金和鎮,北與大溪鎮、灰寨鎮分界,南與普寧市石牌鎮、大池農場、裡湖鎮交界,距縣城河婆27公里,轄區面積47.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4萬畝,山地面積3.89萬畝。轄錢東、錢西、頂聯、錢北、錢南、月翁、大茶石、紅光、長三水、南光、白石、竹園內、埔龍尾13個行政村(65個自然村)和老圩居委會。2003年底官方數據,總戶數8476戶,戶籍人口41988,村民基本姓林。海外華僑及港、澳、臺同胞約10萬人。是揭陽林氏聚族而居人口最多的地方。

位置環境


錢家寨主寨設東西二門,有溝渠寨牆環繞和碉樓望塔守衛,又因四面環山,只有一罅可通,古稱固若金湯之地,故長期據險對抗官府,以至於有“日出錢坑寨、日落東里鄭”的說法,即是說錢坑寨和東里寨的民性強悍,威勢如日中天,經常抗軍拉糧,械鬥劫掠。連當時的潮州總兵方耀也奈何不得。

廣東揭陽錢坑林氏家族的由來


歷來傳說



一、錢坑寨由來

錢坑寨全鎮數萬人口基本姓林。然而,為什麼林家的天下卻稱“錢坑寨”呢?這裡面有個故事。

傳說在宋代,錢氏宗族一支獨旺,故宋時稱“錢家寨”。據《錢坑林氏族譜》記載,南宋末年,宋大理寺評事大塘君之子,“飽讀詩書、性好風水”的南山公自福建避亂入潮。當來到榕水逶迤、群山環繞有若桃源的錢坑時,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風水佳地,遂決定在此尋找安身之所。於是,他自薦為錢員外做長工,在養鵝放鴨時,在新架山坡上覓得一塊藏風聚氣、山環水抱的“虎地”,可做“生基”,但該地為錢員外所有,南山公苦於無計可得。

有一年,錢員外壽誕,南山公特選了一對大鵝前去祝壽。錢員外大喜,而他則在一邊流淚。錢員外驚問其故,南山公道:“生租錢家之屋,死無葬身之地。”錢員外慷慨地說:“此不用愁,新架山隨你選一塊地。”南山公喜出望外,正中下懷。

冬去春來,也許是真的得到這塊寶地靈氣之助,南山公娶妻生子,繁衍生殖,逐漸發達起來,後來終於發展成一個頗具規模的古寨。錢員外臨終時,對南山公說:“這個地方日後恐怕是你們林家的天下了,但看在老友的面上,錢家寨這個'錢'字切莫改掉。”南山公答應了錢員外的要求,遂將“錢家寨”改為“錢坑寨”。

錢家寨由於人口增長太快,只得不斷建造新寨以適應需要,故原來規整的圍寨被打破,目前,整個錢家寨終於衍變成一個巨大的鄉落。

二、日出沙隴鄭,日落錢坑寨的傳說

據《錢坑林氏族譜》載,南宋未,元世祖至元年間(1284-1294)錢坑林氏始祖林南山自閩遷潮。林南山的身份是“處士”。在南山墓園,我們看到的墓道是:“宋進士大理寺評事大塘君之子,元處士錢陽開基始祖南山林公”。

林南山因何在此開基,民間有很多傳說。我們調查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卻是俗語:日出沙隴鄭,日落錢坑寨。沙隴鄭是現在的潮陽。這句俗語意思是指清朝中葉,錢坑林姓富甲一方。當時的交通運輸,榕江是要道,汕頭、揭陽至河婆、五華的船舶至錢坑一般剛好夜宿於此,而下行之船也剛好是日落時分,應當在此停靠。林氏宗親點擊進入林氏總群

為了保護過往商家的安全和利益,同治十二年(1873)錢坑寨立界碑,書:“如有搶劫事,唯該鄉紳耆是問。”我們在鄉親會看到了一塊石碑,內容已經模糊,但上內容卻仍然依稀可見。這一界碑反映了什麼問題呢?許多外界對錢坑的討論,一般認為是個“厲害”的地方,有望族大寨的社會心態。

三、錢坑鎮明朝時候的南山公墓

南山墓園位於錢坑鎮仙徑山系的虎地山南坡、錢棉公路北側,三面環山,佔地1.12萬平方米。

南山墓園為群體建築,其中以南山墓為主,還有二世祖月溪墓及第十三世祖文、武雙捷舉人登會(君友)墓。南山墓下方左右兩側分別建有南山亭、正本亭和立本亭。南上亭為原報本亭舊址,明代雕刻石獅及《修墓志》均在原報本亭內,墓道碑在原報本亭前的公路旁。

林南山是宋進士大理寺評事大塘君之子,錢坑、陽夏開基始祖。據《崇本堂奠基序》載:始祖南山公恥臣胡元,由因遷粵,族啟錢陽。始祖壽終於元,葬於虎地山。墓修建於明(公元1518年),建築風格屬明代墓葬,為跪棺拜墓式,該墓為花崗岩結構,以石磚構砌,不交縫、不文飾,古樸大方、端莊肅穆。墓碑篆文陰刻,工藝考究。墓的進街石前1.98米西側2.06米交處有個酎醴孔洞,為祭祀時灌酒之處。墓的左右“靴頭”建有明代雕刻石獸一對。墓前方建有旗杆石座三座。墓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5)重修,公元1981年夏修。

廣東揭陽錢坑林氏家族的由來


石碑上的碑文

上款:正德癸酉舉人戶部郎中貴州都勻府知府仍孫鳴鸞立石;

下款首行:乾隆廿八年歲次癸未年陽月殻旦合族重修;

次行:一九八一年歲次辛酉年葭月海外華僑復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