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公司沈鵬:創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

水滴公司沈鵬:創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

​作者 | 石老師

水滴公司沈鵬:創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

開放、多元是互聯網的魅力。當互聯網的一些巨頭全力備戰一場全民購物盛典的時候,互聯網的另一頭,有些人正努力將熱情導向公益。

11月1日,水滴籌“111小善日”公益盛典啟動。雖然成立剛三年多,但這卻是這家互聯網公司的第二屆公益盛典。本屆公益盛典,水滴籌將主題定為“向善而生”,直觀而宏大。

互聯網+零售、+金融、+製造、+農業……+了一圈之後,公益成為互聯網+的最新對象,而水滴公司無疑是其中的先頭部隊。

透過公益這扇窗,我們能看到水滴公司的過往,也能預測其未來。

水滴公司沈鵬:創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

生於互助 成於公益

1974年,還在孟加拉吉大港大學擔任經濟系主任的穆罕默德·尤努斯,發現農村的貧困婦女通過高利貸借來5塔卡(相當於22美分)買來竹條,編制凳子再廉價賣給放貸人,即使辛辛苦苦,仍無法養家餬口。

尤努斯很震驚,他蒐羅了42個依賴放貸人的名單,發現他們的借款總額僅為856塔卡,不到27美元。

他把27美元給了這42個人,使他們擺脫高利貸的盤剝,可以按市價賣出產品。27美金開啟了尤努斯的“窮人銀行家”之旅。

2006年,66歲的尤努斯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他創辦的格萊珉銀行(孟加拉鄉村銀行),通過無抵押微額貸款模式,幫助數千萬貧民擺脫了困境。

尤努斯的事蹟證明,想要解決什麼問題或者創業初心,能決定一家企業走向何處,取得什麼成就。

2015年底,還在美團擔任高管的沈鵬發現,平均每兩、三週就會有員工生病或者直系親屬得大病,需要公司組織籌款關懷。

水滴公司沈鵬:創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

2016年4月,在一間租來的辦公室,沈鵬開始瞭解決這一問題的創業歷程。面對不到十人的團隊,他將“保障億萬家庭”的公司使命寫在白板上。這句話註定了水滴公司社會企業的複合身份。

一個月後,水滴互助上線,它秉持“一人患病、眾人均攤”的理念,讓人們“花小錢,防大病”,最高可獲得30萬元醫療補助。

以網絡互助為起點,水滴一直在朝著“保障億萬家庭”的使命,想辦法、拓邊界。

不久後,大病籌款平臺“水滴籌”上線,缺乏醫療金的困難大病患者可通過水滴籌求助。

兩年後,水滴公益獲批成為民政部指定的第二批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接入了更多公益組織、更多個人,以公益的方式為億萬家庭提供保障。

“我們並不是先賺了更多的錢,再去捐贈,去解決問題。”在沈鵬看來,“我們創業的初衷就是想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奮鬥目標和發力方向,與其它公司不太一樣。”

社會企業邊界拓展的過程,就是商業與公益交織起舞的過程。公益的初心指引、催著商業版圖拓展、延伸,而商業思維又輔助公益理念紮實落地、越來越大。

“希望工程”創始人徐永光曾表示,互聯網時代,要讓公益大規模發展,應當轉變自身,擁抱商業模式。水滴公司就是這樣一個案例。

沈鵬說過,水滴公司的業務基本上是個天平模式。一端是水滴籌、水滴公益的免費救助服務,另一端則是大健康保險保障服務。

目前,圍繞著“保障億萬家庭”的使命,水滴公司的業務基本可拆分為兩大階段:事前保障和事後救助。

事前保障,指的是用戶未得病之前,可通過保險保障的形式提前做好抵禦大病風險的準備,這部分由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險商城完成;

事後救助,指的是用戶未能提前購置人身健康類保險保障,一旦患病且家庭經濟條件不足時,可通過水滴籌和水滴公益免費進行求助,這兩塊業務也是水滴公司的非盈利業務部門。

商業模式的成立,讓水滴公司的公益能量可以持續發揮,使命願景得以實現。在11月1日公益盛典上,沈鵬的講話,再次展露了水滴公司的使命與創業初心。

水滴公司沈鵬:創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

“我們希望通過互聯網的力量,匯聚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心,能夠積小愛成大善,讓互聯網科技助推公益更簡單。這是我們創業理念。”他還說,“保障億萬家庭這一使命,就是我們公司的邊界,也是我們遇到各種困難時候,最大的工作動力,讓我們堅守到底的原動力。我們也遇到過誘惑,但我們選擇了不做和使命無關的事情。”

水滴公司沈鵬:創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

三大思維讓水滴籌最會做公益

作為社會企業,準確的說應該是一家率先找到公益和商業平衡點的互聯網公司,或者是最會做公益的互聯網公司。

那麼,水滴公司的訣竅是什麼?

1、“小”思維,降低參與門檻。

雖然小善日有個宏大的主題,但它的落腳點卻很小:一人一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善事。縱觀水滴籌、水滴公益過去的項目,小是其一個特色。

比如,水滴籌、水滴公益發起的“小善計劃”,吸引泰合資本、康恩貝、旺旺、鏈家、閃送、泰洋川禾、視覺中國等數十家企業與水滴一同幫助大病患兒實現“心願清單”。

2019年4月,水滴公益聯合閃送,為120名家境貧困、在4月過生日的患病兒童送上生日蛋糕。一個小小的蛋糕看起來不起眼,但對那些患病兒童來說,可能是夢寐以求的禮物,甜蜜的蛋糕讓他們暫時忘卻治病吃藥的痛苦。

對患病兒童來說,小蛋糕並不小;對參與其中的水滴公益志願者、閃送快遞員來說,小蛋糕傳遞出的公益理念並不小。

再比如,“111小善日”同樣是以小博大的思維,呼籲大家從身邊小善做起,積少成多,傳遞大愛。

另一方面,小思維也意味著更大挑戰。拿出一筆千萬級別的捐贈,對於大企業來說,比持續開展一些小項目要簡單的多。

因為,小意味著公益要做精細,意味著企業要投入人員、時間、耐心。

目前,水滴已在全國400多座城市,匯聚了近18000名公益志願者,每年要舉辦超過700場公益類活動,這不是一般企業能做到的。

當然,也因為小、門檻低,不論個人還是企業都能夠參與其中,水滴籌和水滴公益因此實現了大發展。

截至2019年9月底,水滴籌為困難大病家庭累計籌款金額突破235億,而成立僅僅一年的水滴公益平臺,也聯合全國公募基金會為困難群體累計籌集善款近2.8億元,躋身2019年互聯網公益平臺TOP3。

2、平臺思維,連接更多生態夥伴。

平臺思維是互聯網的天然優勢之一,電商領域,因為開放平臺,可以使電商企業的GMV呈現幾何級增長。在互聯網公益領域,水滴公司也在藉助平臺思維,為公益做乘法。

從水滴互助到水滴籌、水滴公益,水滴公司一直在做平臺的事兒,定好規則,讓需求方與海量網友在平臺相遇、相助。

隨著水滴公益的逐漸壯大,一個以水滴公司為發起方,連接政府部門、公益機構、媒體、企業、個人等廣泛群體的互聯網公益新生態正在形成。

用水滴公司自己的話說,是“創益矩陣”。

比如,水滴公益與山東教育衛視互動幫扶欄目《益呼百應》合作,幫助求助人在水滴公益平臺發起籌款;邀請唐山藍鳳凰心智障礙幫扶中心參與線下活動,併為其募捐資金;與江西萍礦總醫院簽約,為萍鄉貧困、大病、危重症患者提供公益善款籌集支持……

創益矩陣顛覆了人們對互聯網公益的傳統認知,增加了公開度、透明度。

水滴公益發揮互聯網連接器和平臺的作用,將更多機構、媒體、大眾、企業捲入公益行動,並將公益行動深入更多場景,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公益的乘法效應。

3、技術思維,提升公益公信力。

“不論做保險還是做大病籌款,本質都是經營信任,所以業務要做到足夠的嚴謹、公開、透明。”沈鵬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強調,經營信任的重要性。而技術被水滴公司認為是經營公信力最好的手段之一。

水滴公司沈鵬:創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

平臺在籌款發起、傳播、提現等整個過程中,藉助社交網絡傳播驗證、第三方數據驗證、大數據、輿情監控等技術和手段對籌款進行全流程的動態監控。

強大的技術實力,保障了水滴平臺上,求助信息的真實有效,也讓救助款項的用途更為清晰,為互聯網公益構建了一個公開、透明的運行環境。

尾聲

回到“111小善日”公益盛典,可以看到以水滴籌為代表的互聯網“向善生態”已逐漸形成,無論是公益圈原生力量,還是互聯網圈公益嘗試者,亦或是愛心個人,人人可參與、處處皆公益的小善倡導開始在每個人的心底生根發芽。

水滴公司“保障億萬家庭”之路,是一條漫長且艱鉅的探索之路。但在前行過程中,以向善而生的心態去發展,藉助公益之力,水滴公司將會在發展過程中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