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宜宾」兴文县“四共”建设县域医共体 走出一条医疗改革新路子

「改革宜宾」兴文县“四共”建设县域医共体 走出一条医疗改革新路子

【编者按】长江首城·中国酒都·中华竹都——宜宾,是一座极具改革创新精神的城市,1992年在全国率先打响中小企业改革“第一枪”,成就了“改革名市”的殊荣。迈步新时代,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次第开花的崭新景象。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今日头条》连续推出宜宾市近年来创造的改革典型经验,与全国各地互动交流。

针对县域医疗资源配置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兴文县以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创新集团共建、信息共享、人员共管、绩效共改“四共模式”,聚力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医疗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集团共建

以强带弱促进资源整合

一是成立两个县级医疗集团。创新县域医疗卫生组织形式,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为龙头,吸纳乡镇卫生院及其分院为成员单位,按“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模式组建2个县域医疗卫生健康集团。成立以县委书记任主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任第一副主任的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简称县医管委),由县医管委对医疗集团进行统一领导,集团内部分别建立党建、人事薪酬、财务等八大运行机制,实施集团化管理和一体化经营。

二是建好区域医院联盟平台。与四川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宜宾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签约结为区域联盟医院,组建了内分泌专科、肿瘤专科、胸痛中心、影像专科等10个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的医疗合作模式,促进了人才、技术、资源的高度整合,实现专家共享、临床共享、科研共享和教学共享。

三是构建分层就医体系。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与省市三级医院的远程医疗协作,利用省级医院数字化优势,开展省、市、县、乡四级远程会诊、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手术指导、远程监护等远程医疗服务,形成省、市、县、乡四级分层就医体系,通过技术向内转有效降低病人外转率,方便了群众就地就医。

「改革宜宾」兴文县“四共”建设县域医共体 走出一条医疗改革新路子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兴文县医联体建设座谈会

信息共享

上下联动提升整体水平

一是整合资源优服务。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2个医疗集团错位建立消毒供应、医学影像、心电图会诊、临床检验4个资源共享中心,为集团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牵头医院核准开展的范围内签订共享协议,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全县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和临床检验结果互认。

二是“三医联动”通信息。坚持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以畅通平台信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患者入院时只需缴纳部分费用,其余费用由医院垫付,出院报销结算,缓解老百姓垫资治病压力,同时将调整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纳入医保和新农合支付范围。通过“三医联动”改革,医改指标均达到省控标准,其中,药占比为23.35%、较省控标准低6.65个百分点,门诊次均医药费用增幅为-13.6%、较省控标准低20.6个百分点,住院次均医药费用增幅为3.13%,较省控标准低3.87个百分点。

三是平台监测强管理。健全医院综合监管体系,全面完成公立医院“三医监管”平台接入,创新建立“兴文县人民医院运营监管平台”,根据“三医监管”要点及各项指标要求,以信息化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为基础,借助FineReport设计器,结合医院自身特点自行设计开发了一系列以强化管理为目标的统计与监测报表,同时配合行政管理、绩效改革对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干预,最终形成一套以数据为依据、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模式,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动态综合分析运用,有力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改革宜宾」兴文县“四共”建设县域医共体 走出一条医疗改革新路子

兴文县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会

人员共管

下沉人才建强医疗队伍

一是医疗力量投向基层。医疗集团对在编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岗编分离,县聘乡用”的基层卫生人才动态管理机制,即编制保留在医疗集团,岗位在各成员单位,保留下沉医疗人才县级事业编制身份,破解专业技术人员不愿到基层的难题。扎实开展上挂下派活动,推行师傅带徒弟机制,有效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二是家庭医生服务群众。实施“县级医院专科医师+家庭医生+协助团队+健康管理师”签约服务,在稳定签约数量、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按“一医生一护士一公卫”结构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63个,制定适合各类人群的11个健康管理服务包,对已签约居民实行台账式管理。目前,全县共签约23万人,对5338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全覆盖。

三是“县管乡用”开展考核。对下派医护人员实施“县管乡用、以县为主”管理模式,赋予乡镇卫生院一定的管理权,乡镇卫生院负责“下派医护人员”的工资供给、日常管理、考核绩效、院(所)负责人任免等工作;对“下派医护人员”的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以医疗集团牵头的方式进行,由乡镇卫生院归口上报参与医疗集团评先选优,医疗集团占70%权重、乡镇卫生院占30%权重。

绩效共改

多元激励提升干事热情

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在全省推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书记、院长分设,坚持党委集体领导,院长行政指挥,职工民主管理,实现党委领导和院长负责的有机结合。实行任期目标责任管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与财政补助、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深化公立医院公益性。

二是实施薪酬制度改革。

在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工作,打破“大锅饭”,用好“计量杯”,把资金绩效向技术好、做得好、干得多的人员倾斜,进一步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改革后较去年同期,医务人员收入增加19%,满意度提高5%。

三是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销售,取消高值医用耗材加成,建立科学考核激励机制,破除“以药养医”。自改革以来,全县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和高值医用耗材加成共让利患者6380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群众满意度由改革前的78%提升到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