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追踪:咸宁市环境局奖励“禁塑”乡村20万元

楚天都市报10月31日讯(记者周鹏 刘毅 通讯员刘会林)咸宁多个乡村禁用一次性餐具(禁塑),乡间房前屋后路边垃圾少了,村民环保意识提高支持禁塑令,目前效果明显。楚天都市报报道(详见10月29日A04~05版)后,大家都为这一行动点赞。今日,咸宁市生态环境局以奖代补,给这些乡村发放20万元奖金以资鼓励。

报道追踪:咸宁市环境局奖励“禁塑”乡村20万元

31日上午,楚天都市报记者随咸宁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漆昌焰一行来到通城县马港镇高峰村,该村位于百丈潭水库旁,这座水库是通城县十万人饮用水水源地。2015年10月1日,为了保护水库周边环境,该村形成村规民约,禁用一次性餐具,村民办酒席要使用村委会提供的餐具,如果使用一次性餐具,被村里的巡视人员发现后要罚款1000元(楚天都市报曾报道)。时隔4年,目前这项规定还在继续执行。

报道追踪:咸宁市环境局奖励“禁塑”乡村20万元

漆昌焰代表咸宁市生态环境局为他送上“生态文明建设(禁塑)以奖代补资金”5万元,该村村支书王建新当场表示感谢,他说该村禁止一次性餐具执行情况只取得了70分的成绩,村里将会对规定细则做出调整并加大管理力度,力争做得更好。

报道追踪:咸宁市环境局奖励“禁塑”乡村20万元

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也获得5万元奖励,驻村第一书记郑卫平说,环保奖金用于环境保护,下一步打算建一座污水处理池,集中处理该村的生活污水,使望湖的环境更优。他回想当初推行这一行动时并没有得到太多村民的支持,他便每天自己戴上手套、拿着火钳、提着一个捅在全村捡垃圾引导,半年后,村民被他感染自觉行动起来,从而使得“禁塑”得到顺利推广。现在村中基本上看不到一片垃圾,就在本周末,这里将举办2019年中国黄袍山电音帐篷节。

报道追踪:咸宁市环境局奖励“禁塑”乡村20万元

港口乡获得了10万元的奖金,该乡自今年5月1日起,成为全市第一个实行禁止使用一次性餐具规定的乡镇,半年后,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该乡各餐馆、小卖部已鲜见一次性餐具的影子。

“民心齐了,禁塑就简单了!”漆昌焰调研后说,无论是崇阳的港口乡、还是通城县的望湖村和高峰村,都地处幕阜山深处,属于深度贫困乡镇和村庄,但是就在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乡村,禁塑得到全体村民的支持,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在鄂南大地上开花结果,大家已经形成环保共识,这些乡镇和村庄“禁塑”的做法,为咸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树了一面旗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