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美食定律:茄鯗為什麼不饞人?

1

魯迅評價《紅樓夢》這麼說,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吃貨看見各色美食。

哦,最後一句魯迅沒說。

紅樓夢的美食定律:茄鯗為什麼不饞人?

《紅樓夢》里美食多,賈府之中從主子到丫鬟,個個對吃都很講究。賈母的米飯是胭脂米,很寶貴的。烏進孝來寧國府交租,進貢胭脂米才兩石,也就二百多斤,想想榮國府也不會更多。

這麼寶貴的米,特供賈母一人,而且還是熬粥。賈母吃了半碗,剩下半碗送給最得寵的王熙鳳。

我們以前都以為丫鬟生活苦,主子們吃大魚大肉,丫鬟們吃殘羹冷炙。其實不然,賈府的丫鬟生活品質很高,肥雞大鴨子都吃膩了。

有一回,寶玉的丫鬟芳官吃宵夜,廚房的為討好她,送來酒釀蒸鴨子、醃好的胭脂鵝脯、蝦丸雞皮湯、奶油松瓤卷酥。

紅樓夢的美食定律:茄鯗為什麼不饞人?

怎麼樣,你流哈喇子了吧?人家芳官根本不滿意,說:“油膩膩的,誰吃這些東西。”她用蝦丸雞皮湯泡了點米飯,又挑了兩塊鵝脯。

那整隻酒釀蒸鴨子一筷子未動,可惜啊。

2

書中最大名鼎鼎的菜餚當然是茄鯗。王熙鳳給劉姥姥夾菜,說:“你嚐嚐我們做的茄子。”

劉姥姥嘗著沒有茄子的滋味,問是怎麼做的。

王熙鳳就賣弄起來,烹飪工藝十分繁瑣,好好一直茄子,炸完又拌、拌完又煮、煮完又醃、醃完又和炒雞丁拌著吃。

茄子經過這又炸、又熬、又醃、又拌,哪還有茄子的滋味?就算好吃也是雞丁好吃。

紅樓夢的美食定律:茄鯗為什麼不饞人?

袁枚是個美食家,他的《隨園食單》有美食十四戒律,其中有一條是戒耳餐:不為好吃,只為聽上去很厲害。

還有一條是戒穿鑿,“燕窩佳矣,何必捶以為團?海參可矣,何必熬之為醬?西瓜被切,略遲不鮮,竟有制以為糕者。蘋果太熟,上口不脆,竟有蒸之以為脯者。”

這些都是過度加工,烹飪功夫很厲害,實際反而破壞了食材本身的味道。

《食神》中的那個雕工很厲害的大廚,把一塊豆腐雕了一整天,造型很唬人,可豆腐都臭了。

零分。

茄鯗也是一個道理。

3

王熙鳳雖然精明強幹,但是心思都放在享受權利上,而不是享受美食上。她給劉姥姥吃的茄鯗,給趙嬤嬤吃的火腿燉肘子,雖然名貴但不饞人。

食如其人,王熙鳳推薦的美食,跟她的行事風格頗為類似。

王熙鳳不是一個合格的吃貨,賈寶玉才是,他飲食很有品味。有一次下雪,他去探望寶釵。

薛姨媽用點心和茶招待他,他表現出一名吃貨的素質,極力誇讚寧國府的鵝掌鴨舌味道好。主人一聽,那就得上鵝掌鴨舌啊。寶玉又說,吃這個得喝點酒。於是,又開始上酒。

紅樓夢的美食定律:茄鯗為什麼不饞人?

外面飄著雪,室內暖融融,寶玉啃著鵝掌鴨舌,喝著上等美酒,還有寶釵和黛玉陪著說說笑笑,酒後又痛飲了兩碗酸筍雞皮湯。

酸筍雞皮湯,聽名字就讓人唇齒生津。

4

寶玉會吃,晴雯的口味也很叼,比如專門讓廚房給她做個茼蒿炒麵筋。

眾多周知,晴雯最愛吃的是豆腐皮包子。寶玉去寧國府吃飯,瞧見了豆腐皮包子,就讓送到他那兒,說是晚上當宵夜,其實是留給晴雯。

晴雯還沒吃著,寶玉的奶媽李嬤嬤盯上了。這個李嬤嬤稱得上人老嘴饞,多吃多佔,喝過寶玉的楓露茶,吃過襲人的糖蒸酥酪,這次又把豆腐皮包子拿回家給他孫子吃。

這裡有個爭議,豆腐皮包子是用豆腐皮做包子餡呢,還是做包子皮呢?

當然是做包子皮。因為晴雯都說了,“一送了來,我知道是我的”。

紅樓夢的美食定律:茄鯗為什麼不饞人?

可見豆腐皮是包在外面的。要是包在裡面當餡,怎麼可能一看就知道是豆腐皮包子呢?

這盤晴雯沒有吃到的豆腐皮包子,最是令人念念不忘。

5

《紅樓夢》的美食,有條規律:越是大眾食材、工藝簡單的美食,越是饞人。越是高檔食材、工藝繁雜的美食,反而越是令人無感。

不但紅樓如此,其他作品也是如此。《西遊記》中的龍肝鳳髓,比不上《水滸傳》中的二斤熟牛肉饞人;孫悟空在天宮偷喝玉液瓊漿,比不上武松在景陽岡痛飲十八碗老酒過癮。

紅樓夢的美食定律:茄鯗為什麼不饞人?

很多小夥伴對莫迫桑的生蠔、汪曾祺的鹹鴨蛋依然念茲在茲。

還有蕭紅《呼蘭河傳》中的豆腐,“豆腐加上點辣椒油,再拌上點大醬,那是多麼可口的東西”。豆腐、辣椒油、醬,三者一組合,味道與色澤全出來了。

食材太高檔,大家都沒吃過,沒什麼體驗。烹飪太複雜,脫離了食材的本味,大家沒感覺。沒體驗加上沒感覺,自然誘不出人的口水。

《射鵰英雄傳》中,黃蓉挖空心思做的“玉笛誰家聽落梅”、“二十四橋明月夜”,不如隨手做的叫花雞饞人。

“烤得一會,泥中透出甜香,待得溼泥乾透,剝去幹泥,雞毛隨泥而落,雞肉白嫩,濃香撲鼻。”

這說明做人做菜都是一樣,化簡為繁不足道,化繁為簡最奇妙。

紅樓夢的美食定律:茄鯗為什麼不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