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开国名将彭越,结局为什么那么凄惨?

国闻杂谈


楚汉争霸时期,有位非常杰出的军事天才,他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也是刘邦灭楚的首要功臣。楚汉争霸,不是他不停的骚扰项羽的后方,刘邦可能早就落入项羽之手,就是这么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最终却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这个人就是彭越。

一、彭越简介

彭越是昌邑人,就是今天山东的巨野县,因家境贫寒,常常外出捕鱼补贴家用。后来结识了一批朋友,从渔夫变成了盗匪。秦朝末年,老百姓受秦帝国暴政的荼毒已久,于是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反对秦帝国的统治。由于彭越很有领导的才能,当地一些小青年拥护彭越为首领,起事反秦。彭越后来帮助刘邦攻打昌邑,却以失败而告终。

项羽灭秦,分封诸侯王以后,彭越的部队已经发展到一万多人,但是还没有找到归属,汉元年(公元前206年),田荣不满项羽的分封自立为王起事反楚,项羽率兵平叛齐国。此时刘邦赐彭越将军印玺,命他协助田荣抵御楚军,项羽派萧公角迎击,却被彭越打得大败,从此彭越正式加入刘邦团伙。

二、彭越是史上第一个使用游击战的将领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趁项羽在齐国平叛,联合众诸侯率领56万联军攻占西楚国都城彭城。为了防止项羽挥师南下进攻,刘邦在彭城的北面和东边派重兵把守。

项羽听闻后立即班师回朝,他绕过彭城北面和东面从西面突袭刘邦,刘邦联军惨败,项羽斩杀联军十几万人,剩余的诸侯联军慌不择路的逃跑,刘邦带着几十个人退守荥阳。彭越也参加了刘邦灭楚集团,当刘邦退守荥阳时,彭越率领自己的军队北上驻守在黄河沿岸。

项羽乘胜追击将荥阳层层包围,刘邦支撑五个月后,运输粮草的甬道被项羽捣毁,此时刘邦外有围兵,内无粮草,心急如焚。于是刘邦无奈之下向项羽诈降,让手下人装扮成自己的模样开东门向项羽投降,自己从西门偷偷溜回关中。

刘邦回到关中立刻调集军队,准备到荥阳与项羽决战,袁生坚决反对,他提出一项非常高明的计策,他说:“我们不能这样打,这样打只会让汉军越来越被动,我们不能被项羽牵着鼻子走,要占据军事主动权。”

刘邦采取袁生的计策,率领汉军向南出发,驻扎在南阳,项羽很快就追到南阳。此时刘邦玩起乌龟战术,坚决不出战。南阳离项羽的老巢彭城很远,这样一来项羽运输粮草更艰难了,刘邦便命彭越捣毁项羽的粮道。

驻扎黄河沿岸的彭越突然南下在睢阳捣毁项羽的粮道,项羽得知自己粮道被断立刻回兵攻打彭越,彭越听闻项羽来了,立即就跑了。项羽只好率兵再次西进攻打刘邦。项羽走后,彭越又开始南下,一下子占领了睢阳等17座城,彻底断了项羽的粮道。彭越采取的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方法,也称之为游击战。项羽粮道被彻底切断,他不得不回兵修复粮道,刘邦趁项羽回兵之时,趁机占领了广武。项羽解决后方粮道问题后,率兵追到广武,与汉军对峙。

三、垓下之战彭越是助汉灭楚的首要功臣

刘项两家在广武对峙,由于有韩信和萧何不断地给刘邦补充兵力,而项羽后方兵源补充不足,其实此时天下大局已定,但是刘邦的妻儿和父亲还在项羽手里做人质,不能轻举妄动。于是刘邦打算议和,刘邦先后派出两位说客才将项羽说服,项羽答应以鸿沟为界,鸿沟以东归楚,鸿沟以西归汉。

协议达成后,项羽将人质放了,撤军东归,项羽一走,刘邦立即撕毁合约,率领20万大军追击项羽,来到固陵,两军大战于固陵。项羽的10万楚军将刘邦的20万大军打得大败,汉军躲在固陵城内不敢出战。刘邦很是焦虑,也非常生气,彭越和韩信答应参战,可是过了这么久了,一个人影也没看到。刘邦手下谋士张良却把这些将领的心理看得很透,他说:“魏地是彭越打下的,大王任命他为魏国国相,辅佐魏王咎,现在魏王咎已经去世,彭越无非是想做诸侯王。”

刘邦听了张良的建议,封彭越为魏王,许诺彭越,只要他们愿意出兵,事成之后,将睢阳以北至谷城一带的领土分给彭越。彭越得到好处之后,立刻出兵与韩信一起将项羽围于垓下,彭越英勇杀敌,楚军节节败退,项羽最后战败,在乌江自刎。彭越因功绩显著,被刘邦封为梁王,定都定陶。

四、彭越结局

彭越没有刘邦有野心,他没有想过称帝,对于他来说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块封地,此生足矣。刘邦称帝后的前几年,彭越还是非常恭敬的朝见刘邦。

公元前197年,陈豨听了韩信的告诫,在代地自立为王,起兵反汉。刘邦御驾亲征,他要求彭越出兵,彭越以自己身体不适为由,派手下将领领兵增援,自己并没有出面。刘邦非常生气派人斥责彭越,彭越惶恐不安,便打算向刘邦请罪。彭越的部将劝诫说:“去见刘邦,还能活着回来吗?不如起兵反汉。”彭越听后并没有理睬,继续说自己有病,可见彭越并未有谋反之意。

后来彭越手下一位太仆,因为得罪了彭越,彭越想杀他。于是太仆趁刘邦对彭越不满,诬告彭越谋反,就这样彭越被刘邦囚禁起来,刘邦并没有杀彭越,他不想刚建国就落下杀功臣的罪名,于是只将彭越废为平民,流放巴蜀。

彭越在去往巴蜀的途中遇到吕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自己没有谋反之意,向吕后请求回到自己的故乡昌邑,吕后答应彭越替他说情,并将彭越带回洛阳。吕后回到洛阳后,力劝刘邦杀彭越,不能放虎归山。随后,吕后让彭越手下再次诬告彭越谋反,刘邦随即将彭越灭族。彭越死后,尸体被剁成肉酱,熬成肉汤端给其他诸侯王享用。

彭越的死让人寒心,当初他不愿出兵助汉灭楚,只不过想要自己的一块封地,并不是有称帝之心,最后被小人诬告,吕后陷害,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彭越也是刘邦称帝以后残杀的功臣之一。

小龙谈历史


彭越、英布、韩信,号称汉初三大名将,不过,真要是论起打仗的本事,最差的就是英布。结果,最后就英布自己反了刘邦,被刘邦亲自出征给干掉了,韩信和彭越却从始至终也没有跟刘邦真刀真枪地干一场,但是却都是因为“谋反”的罪被贬、被杀。


初遇刘邦

相比较而言,彭越的起兵要比刘邦、项羽他们晚一些,他与刘邦最初碰面,是刘邦接到楚怀王命令去攻打秦国的时候。他们在攻打昌邑的时候,合作了一把,昌邑也是彭越的老家,也是后来刘邦的后人废帝昌邑王刘贺的封地,不过,两个人第一次合作倒不是很愉快,昌邑城没打下来。

于是,刘邦就一路向西、走武关,入咸阳去了;而彭越则一直在周边发展。等项羽分封完诸侯返回来的时候,彭越都发展了差不多一万多人了。随后,刘邦给彭越送去了将军印信,算是把彭越给收下了。


游击战的鼻祖

后来,刘邦进彭城,又被项羽胖揍打出彭城,然后在荥阳对峙的时候,彭越就负责在北边打游击战,彭越也被认为是游击战的鼻祖。项羽来了,彭越就撤,项羽走了,彭越就上,项羽一顿操作猛如虎,再看城池还是那个数,时不时的,还被彭越偷袭,把军粮夺走了。项羽也是有口难言,逐渐地彭越也是在梁地站稳了脚跟。那边韩信也在齐国稳定住了局势。

刘邦觉得也该来场大决战了,可是问题是韩信、彭越这两个大佬都不动地方,也不知道都合计啥呢。还是张良给出了个主意,彭越现在也占有一方了,可还没个封赏呢?韩信那边虽然做了齐王,估计他还是想把楚打败了可以把他的家乡能划到他的势力范围,不如给他们许诺,封王,他们自然也就来了。

刘邦听从张良的计策,果然两位大佬顺利出兵,并一举在垓下拿下项羽,不过刘邦打赢了,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马上去韩信那儿把兵权夺了回去,你不是想衣锦还乡么?直接封你做楚王就可以了。彭越的兵力虽然被削减,但是至少梁王的位置算是坐上了,也算是心满意得。


彭越之死

虽然韩信那边很快就被以“人告公反”的莫须有的理由贬为淮阴侯,彭越还算是过了几年好日子。

公元前197年,赵相陈豨的谋反一次性地把彭越和韩信都给拖进去了。

陈豨谋反,刘邦亲讨征伐,顺便就跟彭越借兵,结果彭越虽然兵是派了,但是却是派手下去的,自己称病未能前往。刘邦这个气呀,我这个皇帝都御架亲征了,你个梁王倒是拿了一把,很快就派使者偷偷地去梁国把彭越给拿了。彭越要是真想谋反,能这么轻易被拿了,还是彭越没有反心。不过,刘邦审理的结果,还是觉得彭越会反,但是他心里也觉得挺对不起彭越的,于是只是贬为庶民,发放到蜀地。

可是,好死不死的,彭越往蜀地走的路上碰见了吕后,正常的彭越就向吕后哭诉,如何如何的冤枉。吕后顺嘴答音,既然这么冤,就跟我回去吧,我帮你劝劝皇上。结果回去了,吕后就跟刘邦说,“彭越这么能打的人,怎么能放跑呢?他要是再拉起一支队伍跟你干,你能保证一定能打赢么?”

刘邦一听,也是。于是,就下令将彭越灭族,以绝后患,并将彭越剁成肉泥,分发给各个诸侯。在这之前,韩信已经被吕后和萧何设计给灭了,收到“肉泥”的英布,自然也不能再忍着了,于是就反了,结果被刘邦扫平,英布也在一个民宅之中被杀。


汉初三大名将,没有一个得到好下场。只能说,你有没有反心,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君主会不会担心你谋反,只要皇上觉得你会反、有能力反,他就会想尽办法把你除掉。罪不在人心,而在于其所有。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是这个道理。


水一白


彭越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之一,刘邦能够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彭越功不可没,西汉建立后,被封为梁王,定都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其实彭越的结局在楚汉战争开始的那一天就已经决定了,他一定会死,只是死的如此惨烈是他不曾想到的。




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刘邦能够在楚汉战争中胜出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拉来了韩信和彭越的赞助,当然这些赞助都需要回报的。比如彭越的回报就是战胜楚国后,睢阳以北到各城的土地,都要分封给彭越为王;而韩信的回报是从陈以东的沿海地区成为韩信的封国。



西汉建立后,刘邦也没有食言,分封了八个军功最大的异姓王,这也是兑现当初的承诺,因此西汉初年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这对于汉高祖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些异姓王原本有不少都是项羽一系,因为利益才能与刘邦结成盟军共抗项羽,他日必然也会因利益而起兵反汉,现在的诸候王还不强大,等到有一天强大起来,等于又是第二个春秋战国。刘邦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那怎么办?当然是杀之而后快,因此这些异姓王一个都少不了要挨上一刀,彭越自然也不能幸免。

二、杀鸡骇猴

公元前197年,镇守代郡的将军陈議叛变,刘邦征召梁王彭越的军队,彭越因有病在身,便派了一位将领代替前往,刘邦一瞧彭越没来,大发雷霆,派人去问他到底害的是啥性质的病,为啥早不害病,迟不害病,偏偏这时候害病,恰巧彭越手下一名负责养马的官员,因为彭越要杀他,他逃到刘邦那里,检举彭越谋反,刘邦立刻奇袭定陶,彭越当然毫无准备,就轻而易举地被活活捉住,然后判定彭越谋反,刘邦下令赦免他的死罪,贬他成为平民,押解到青衣(四川雅安)软禁,虽然丢官被禁,但好歹还有一条命在。



在押解的路上,恰恰吕雉相遇,彭越鬼迷心窍,他向吕雉哭诉自己的冤枉,请求不要把他放逐到蛮荒边陲,而把他发配到他的故乡昌邑(山东金乡)。吕雉女士一听,满口答应,而且立即把他带回洛阳。彭越也许还在庆幸,但随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彭越全族被处决,彭越不但被杀,而且把他剁成肉酱,送给其他所有的封王。那是一种强烈的暗示:可不要谋反,谋反的结局就是血淋淋的一团肉酱,其实就是现实版的杀鸡骇猴啊!



猴子害怕了吗?也许害怕了,因为不久驻防安徽寿县的淮南王英布叛变了,最直接的原因是和彭越的冤狱有关,这样赤裸裸的恫吓,让英布害怕有天这样的厄运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于是他起兵判乱,脱离中央政府。


寂寂无人


刘邦在彭城兵败逃到下邑后,召开了一次总结大会。会议上张良根据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三步走的计划。他建议刘邦把三个很重要的人才都搞定,才能与强大的项羽抗衡。这三个人分别是:韩信、彭越、英布。

果然,刘邦搞定这三个人后,最终打败了项羽,夺得天下。然而,随着形势的转变,当初他最得力的三虎将,现在变成了三个心腹大患,“功高震主”这是历代皇帝的一大心病。

韩信平白无故地被吕后的妙计处理掉后,彭越再也坐不下去了,他马上召集心腹召开了一次政治会议,讨论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会议开始后,部将们就以手中无一兵一卒的韩信被冤杀为突破口,力劝彭越起兵造反。但面对部将一浪高过一浪的造反声,彭越却总是摇摇头,他选择了“等”的战术。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彭越还想回心转意时,一件芝麻大的小事却把他直接给逼上梁山了。

这件小事得从彭越手下一个叫蒋公的人说起。这个蒋公因为和彭越是老乡的关系,再加上他以前行军打仗时,每每都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屡立战功。因此,在彭越被刘邦封为梁王后,彭越也让蒋公做了自己的太仆(类似于秘书)。

都说饱暖思淫欲。这太仆以前在行军打仗时是个好士兵,但当了太仆后,他的人生观念就转变了,思想也腐化堕落了。太仆仗着是梁王身边的大红人,目中无人,目空一切起来。

一次,他喝了酒后,驾着他的豪华马车四处溜达,并美其名曰:兜风。

人家兜风一般是到人少景美的地方去,但他为了显示自己的“百里挑一,与众不同”,他兜风时哪里人多就往哪里钻。于是闹市成了他的首选地。驾着豪华马车在闹市上横冲直撞,这样的回头率肯定是很高的,太仆也着实风光了一把。但太仆这种“飘飘然”的美好感觉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刺鼻的血腥味给冲淡了:他的马车撞死了街上一个路人。

杀人者偿命。彭越在“法律”问题上,一向以“铁面无私”著称,接到群众的联名举报后,他毫不手软,把太仆囚禁起来,准备从严从重处理这件案子。

被关在黑屋里的太仆酒醒后不由冷汗如雨,不说单这次撞死人的事就该被砍头,要是以前的罪刑都被彭越知道了,他的头掉一百次也不够啊!于是他苦思脱身之法。

彭越念其往日情分,只是把他关在一间通风性能良好的黑屋子里,并没有把他打入“地牢”里去。这给太仆的出逃创造了机会。他先把捆在双手上的绳子在石墙上摩擦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磨断绳子后,再施展“壁虎爬墙”的功夫,从通风条件良好的破漏的黑屋顶上爬出去了。

逃出黑屋后,太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上京城向刘邦告状去了。他驾车撞死了人,现在却来了个恶人先告状,他状告彭越谋反。

刘邦一听又有一个谋反的,怒不可遏,他马上派人去梁地把不明所以的彭越给抓了起来。彭越交由最高人民法院(御史)院长王恬来审讯。王恬开庭审讯后,明明知道并没有彭越造反的确切证据,但他能混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职务,也不是吃白饭的,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本领他没有,但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本事却无人能及。

他通过察言观色,暗自窥探,已明白了刘邦的心意。于是乎,他随便审了几下,就作出如下判决:彭越“谋反”罪名成立,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判了彭越的死刑后,按理说刘邦理应满意了,这不是他一直想要的结果吗?然而,当彭越真的被判死罪后,刘邦却又犹豫了。吕后已经错杀了一个韩信,如果这时又把彭越干掉,只怕真会惹怒其他诸侯,群臣激怒,到时候只怕又会生出一些是非来。

思来想去,刘邦最终推翻了王恬的判罚,进行了终极判罚:免去彭越的死罪,给他留一点活罪。当然,这活罪也不单单是重杖屁股这么简单,而是直接把他流放到蜀郡那片荒凉之地去。

刘邦当年被项羽赶到那个荒凉无比的汉中,此时也让彭越去那里体验一下生活,这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按理说死里逃生的彭越捡回了一条性命后,理应马上去上任才对。但他心中总是觉得愤愤不平,甚至还想直接去找刘邦让他“回心转意”。

但此时绝情的刘邦已打定了主意避而不见,彭越吃了数次闭门羹后,才不得不慢腾腾地收拾奔赴蜀地,内心里却还在等待刘邦的“回心转意”。最终,他没有等到刘邦“赦免”他的诏书,相反,却等来了一个女煞星——吕后。

吕后见到刘邦后。直接说出放彭越去蜀地等于是放虎归山。面对吕后不断放大的“因果论”,刘邦心中也是一颤一颤的。嘴里直叫道:“如此,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那彭越已确定去蜀地了啊!总不能再派人去追回来吧!那样等于是自己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啊!”

“这个你不用操心,人我已经请来了。”吕后说到这里狡黠地一笑。

于是,彭越在盼星星、盼月亮、盼吕后的好消息时,盼来的却是又一张逮捕令。罪名是:“彭越舍人孙毅,控告彭越不服朝廷判决,前往蜀地的途中招兵买马,欲有不轨之举,特捉拿叛臣彭越。”

彭越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监狱,直到这时的他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最毒妇人心,可惜他已明白得太晚了点。可怜的彭越最终比韩信死的更惨,他被剁成了肉酱,并做为“礼物”送给各大诸侯,当真是惨无人道。


深刨


高帝刘邦击败代王陈豨后,以皇子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记住这个孩子吧,他的故事将会很长很长——但此时还没到他登上前台的时候。

高帝平定陈豨时,也曾征召梁王彭越。但估计是这几年高帝一直在翦灭异姓王,让彭越对高帝起了嫌隙,他于是托病不出,只派了手下一个部将。从后面发生的事来看,彭越其实就是以此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发发小性子——但这时机选得实在不妙。高帝正被这帮子叛徒搞得焦头烂额,没想到彭越也不老实,遂派人训斥他。彭越一听就怂了,准备亲自去谢罪——可见他确实并无反意。

其实从楚汉相争时期彭越的事迹也可以发现,这个人与高帝也就是泛泛之交,但一直站在高帝这边,还挺讲义气;而且他虽然骁勇善战,是可与淮阴侯韩信比肩的帅才,但与韩信不同,此人最大的野心不过就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罢了,对至尊之位则兴趣缺缺。

彭越将领扈辄劝道:“大王你开始不去,被骂了才去,这不是作死吗!干脆发兵反他娘的!”彭越本无此心,一听吓了一跳,并没理他。——然而他也犯了和宣平侯张敖一样的“错误”,没有向高帝告发扈辄。这也倒好理解,因为即使他立刻告发,这也表明了有人劝他谋反;那别人就可能琢磨,为什么偏偏劝你谋反呢?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啊!但如果不告发,这件事可能永远不会泄漏出去——人总是会有侥幸心理的。

然而遗憾的是,这种事情似乎总是容易暴露。果然,梁国太仆犯了罪,为脱罪就跑去告发彭越与扈辄。彭越这边巴巴地赶过来,正好送上门来,被关在洛阳(此时高帝在洛阳没回长安)。有司对彭越的判决是“反形已具,请论如法”,高帝可能心里也觉得彭越有点冤,就只是免其为庶人,发配至蜀郡青衣。

彭越走到郑时,撞上了从长安跑来见高帝的高后吕雉。彭越就向她喊冤,恳求别把自己发配到蜀地,此生惟愿为昌邑一布衣就知足了(彭越是昌邑人)。高后满口答应,带着彭越一起见高帝——如果彭越此时知道韩信是怎么挂的,大概就会狠狠抽自己一个耳刮子!

果然,高后见到高帝,就劝老公不可遗留后患,斩草要除根!而且精细的高后还把彭越诓了回来,真是太周到了……于是高后命自己的舍人又告发说彭越又要谋反——鬼知道一个被押解的囚犯怎么“谋反”——总之,高帝十一年春三月,倒霉的彭越被枭首示众,夷三族。彭越在楚汉之交这帮子人精中,算是一个老实人了;结果这老实孩子愣是被高帝夫妇俩联手坑死。在高帝诛杀的功臣中,他算是死得最冤的一个。

韩信和彭越这两个元帅之才,最后都被高后这个妇人弄死了,看来这个女人可不好惹啊!

彭越的脑袋被挂在洛阳市集中,高帝下诏:“有收视者,辄捕之。”梁大夫栾布之前奉命出使齐国,回来后发现大王没了,就跑到彭越的脑袋下向其复命,禀报完后哭祭旧主——结果当然被抓了起来。恼恨的高帝要烹了他(高帝动不动就嚷嚷烹人)。栾布就要被提溜到滚汤里时,回首大呼:“愿一言而死。”高帝索性听听这家伙有什么遗言。

栾布慷慨陈词:“陛下困于彭城,败于荥阳、成皋间时,正是有彭王在梁地游击,才牵制住项王。当是之时,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则楚破。而垓下之会,彭王也是颇有功劳。现在天下已定,彭王本欲传王位于万世。然而这次陛下征兵,彭王因病不行,陛下就怀疑他谋反;其实反形未具,却以苛小案将其诛灭。恐怕功臣们将会人人自危啊!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

“生不如死”一词就是栾布创造的哟!

高帝见栾布说得大义凛然,虽然自己脸皮厚,但也心中有愧。再说,彭越这事没有办成铁案,人杀得确实太牵强,他也得检讨一下是不是翦除异姓王的节奏操之过急。于是,高帝赦免栾布,拜其为都尉。

这位栾布,和季布一样,将来可会发挥大作用。

彭越既除,丙午,高帝立皇子刘恢为梁王。丙寅,立皇子刘友为淮阳王。这样,此时天下刘姓王有七,异姓王有三,势力的天平终于向刘家倾斜。

长沙王吴氏一脉向来恭顺,燕王卢绾又是高帝亲信,其时对刘家存在威胁的只有淮南王英布了——那么,高帝会将下一个目标转到英布吗?而英布又会坐以待毙吗?


小粥聊史


刘邦原本不想杀彭越的,彭越太倒霉了,在被押运去长安的路上遇到了心狠手辣的吕雉。


在西汉初期,刘邦立刘盈为太子,刘盈由于童年被刘邦从马车上摔下来,受到了惊吓,导致从小性格软弱。因为这件事,吕雉没少怪刘邦,他们两个都知道刘盈因为性格原因,在朝廷肯定会没有什么震慑力。吕雉担心在刘邦死后,刘盈管不住那些骄兵悍将,所以,在韩信被杀之后,吕雉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矛头又对准了彭越。

吕雉不仅把彭越杀了,更把他的尸体切成若干份,分给了各路诸侯王吃。当时,士卫把彭越的肉端在诸侯面前,亲眼看着他们吃,谁不吃就禀告朝廷,算作违抗命令。各个诸侯不得不忍住恶心的味道吃完。

彭越的死和其他异姓诸侯王的死都是必然,就算吕雉不杀掉他们,刘邦也不会让他们好过。因为刘邦想建立的,是一个稳定的刘姓大一统帝国。


如史如画


作为汉初三大名将的彭越,因为他犯了三个错,所以被株三族,罪名是“反形已具”那到底是什么错呢?听我道来。

与韩信同错,垓下之围错失刘邦信任

刘邦与项羽在垓下之围决战,刘邦欲召集彭越与韩信前来援助,但令刘邦失望的是此二人都托辞不来,刘邦心生不爽,让张良想想对策,张良献计,可以封彭越为王,他自当会来,果不其然,彭越出兵,却失去了刘邦的信任,也为他凄惨的结局埋下伏笔。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刘邦,要部下派兵援助还要跟你讲条件,你会安心这样的部下跟着你么,必然会多加防备。

刘邦镇压叛乱,彭越再次失去刘邦信任,引起猜忌

陈豨在代地发生叛乱,刘邦闻讯大怒,准备御驾亲征前往平定,行军到邯郸,下令彭越前来援助,彭越再一次找借口,说自己生病,身体不适,所以指派将领前去,刘邦得知后震怒,准备惩罚彭越,彭越畏惧,害怕刘邦气急,准备前去请罪,但是彭越部下却建议彭越造反,彭越虽然当场拒绝,但是一想到现在去的话会被当场拿下,所以思虑再三还是没有向刘邦请罪。后来被人告密,说彭越欲反,刘邦听后决心抓捕彭越,并严加审理,但是最后还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彭越谋反,但有司揣测圣意,认为圣上欲治罪彭越,所以就给彭越安了个反形已具的罪名,如此荒唐的罪名,刘邦竟把彭越流放蜀地。

流放遇吕后,错寄希望于他人

彭越不甘心,流放的路途中遇到吕后,求吕后说情,吕后随即答应,把彭越带回都城,但是没想到的是吕后并没有给彭越求情,并且建议刘邦诛杀彭越,以除后患,果然是一代毒后,韩信的结局也是如此。不了解吕后的为人,错寄希望于吕后,最终被诛杀三族。

其实总结一下,彭越结局的悲惨在于彭越不懂得官场政治,不懂得皇帝的心思,不够圆滑,自恃功高,终被猜忌,落得株连三族的悲惨下场。很多农民将领多是如此,所以有些人只是农民将领,有些人却由农民将领走上人生巅峰,登上帝位。这就要看你为人处世,政治眼光如何了。


老刘品读历史


按史学家的观点,历史上评价最低的就是那些降了反、反了又降貮臣。

彭越就属于这种人。他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196年,今荷泽人。

秦亡天下大乱。他的资历很深,是和刘邦、项羽同时期造反起家的。

后来归顺了汉王刘邦,却不属于嫡系。在刘项之争中的几大战役都有他的参与。尤其是垓下刘项决战,韩信彻底击败项羽的车轮战,彭越领导的是一个方向的生力军。

所以被高祖刘邦认为是灭项羽的韩信、英布、彭越三大名将之一。

大汉立国后,被封为梁王,定都定陶(今荷泽),是少数几个异姓王之一。

异姓封王,有好下场的没有几个,不是被逼造反,就是主动造反,难有几个能够善终。

汉初封的几个异姓王亦如此。象九江王英布早已被诛!韩信因陈郗造反案牵涉进去骗进宫内棒杀。未料此案也连累到早已不甘寂寞的彭越。罪名是谋反大罪,因不满现状欲重起战端重分天下。

刘邦派人到魏地将彭越押解京城问罪。未料途中遇到吕后。他竟向吕后诉说起自己的冤屈。吕后本不在意,经这么一提醒,果断将其杀之。不是吕后多么残忍无道,却可看到吕后的另一面一一大智慧!留着这么一个有二心的人迟早是个祸害!

回到京城后,刘邦听完了过程和结果,表面上连说可惜,其实内心另是别样,杀功臣会落下污名,有人代行,求之不得。


晚亭与落霞同晖


咱们先看正史怎么记载的:

据《史记》记载,西汉建立之后,战功赫赫的彭越被封为梁王,3年后被诛灭3族,其死因大致是因为刘邦去镇压代地陈豨造反,向彭越借兵,可彭越自己称病不出战,只派了一个副将帮忙,刘邦很生气,后又收到密报说彭越谋反,刘邦突然袭击彭越,彭越被抓,之后贬为庶人,发配蜀地,彭越在路上遇到了吕后,向其求情,吕后答应了带回洛阳向刘邦求情,到了洛阳之后,吕后向刘邦说,这种人就不能放,只能杀。于是刘邦诛了彭越三族。

这么点事是不是死得有点牵强?


咱们看看太史公是怎么解读彭越的死:

中材已上且羞其行,况王者乎!彼无异故,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出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这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像彭越这种称王的人才,之所以能够隐忍,是因为要先活着,然后一旦有机会,就会造反。司马迁是史官,更是一名伟大的文学家!太史公对彭越的死因是太清楚不过了,只是不敢说得那么直白,毕竟是当朝史官,写得太直白,汉武帝是不会放过他的。


彭越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功不亚于韩信,与韩信、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可以非常明确的下结论,没有彭越扰乱项羽后方,并最终合围项羽于垓下,就不会有汉朝的建立。

可这一切在刘邦看来,尤其是开元建国之后的刘邦看来,非但不是奖励的理由,反而是铲除的根本原因,为什么呢?


这跟刘邦的政治路线有着根本性的关系。出身庶族的刘邦,其政治路线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承袭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可以说,原是秦始皇手下一名普通公务员的刘邦对他的BOSS是崇拜的,这从那句经典的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就可以看出。

汉朝建立之后,彭越被封为“梁王”,定都定陶,这从本质上又回到了东周的分封制,这是刘邦不能接受的,他必须除掉彭越,实现充分的中央集权,所以不管彭越做了什么不做什么,都不重要,彭越只有一死才能达到刘邦的政治诉求。野史记载彭越走路是外八字,就算彭越安分的做他的梁王,走路这事或许都会成为刘邦杀他的理由。


那么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将彭越贬为庶人,不就显得刘邦仁慈了么?看太史公怎么说:“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也就是说,这种人你只要给一点点机会,可能就会天下大乱,威胁到汉室天下。


所以,从这两个角度,彭越的结局是悲哀的,就和韩信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