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這個“紅色村”黨民同心,做活“旅遊+”大文章!

在源城區埔前鎮,有這樣一個村,當得知村黨支部想徵收自家閒置地建紅色廣場,正為徵收補償金犯愁時,村民主動提出無償獻出土地;為方便車輛、行人來往,村民主動拆除自家圍牆……

這個村,就是革命先烈羅煥榮和戰鬥英雄羅華盛的故鄉——上村村。該村是省定貧困村,為帶領村民脫貧奔康,村黨支部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通過黨建引領,黨民同心,深挖紅色資源,走出了一條“紅色文化+革命教育+生態旅遊”的發展新路。

“紅色村”是這樣煉成的

紅旗飄揚、紅色標語、紅色牆繪、紅色文化廣場、紅色文化長廊、紅色旅遊互動體驗區……走進上村村,就讓人感受到滿滿的紅色文化氣息。


河源這個“紅色村”黨民同心,做活“旅遊+”大文章!

紅色廣場。

你一定想不到,就是這樣一個“紅色村”,在過去幾十年卻是遠近聞名的“養豬村”,臭氣延綿幾公里,令人“聞而卻步”。

怎樣改變這一面貌?2014年,村裡開始對豬場進行全面整治。

整治後,村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改善,但村集體和一些村民的收入銳減,上村村被列為省定貧困村。

貧困面前,部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自主性較低,存在“等靠要”思想,一旦停止幫扶,極有可能返貧。

河源這個“紅色村”黨民同心,做活“旅遊+”大文章!

遊客在參觀羅氏祠堂。

河源這個“紅色村”黨民同心,做活“旅遊+”大文章!

為激發貧困戶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上村村黨員幹部積極發掘本地紅色革命資源,經過反覆研討論證,確立了發展“紅色文化+革命教育+生態旅遊”的工作思路,決定打造“紅色上村”。該項目以上村村革命先烈羅煥榮的紅色遺蹟、紅色事蹟為核心,打造集羅煥榮故居、紅色文化廣場、紅色文化長廊、紅色旅遊互動體驗區、黨史教育基地和革命烈士紀念館為一體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2017年,上村村被省委組織部評為全省第一批“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紅色村”試點,獲得省委組織部專項建設資金補貼。今年,該村黨支部被市委組織部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河源這個“紅色村”黨民同心,做活“旅遊+”大文章!

革命先烈羅煥榮。

上村村黨員幹部用行動守護了家鄉烈士的初心,用行動彰顯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今年12月底,上村村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工作將全面完成。屆時,上村村將依託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旅遊和紅色文化體驗活動,增加村集體收入,併產生輻射效應,引導和扶持農民直接參與鄉村旅遊經營,如開辦農家樂、家庭農場、休閒農莊和經營鄉村民宿客棧等,以直接的經營性收入促進增收脫貧。

無償獻地、主動拆牆

黨民同心促發展

上村村的紅色文化,不僅為該村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機遇,而且讓黨員幹部和當地群眾接受了紅色文化的洗禮,在推進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中湧現了許多黨民同心的感人事蹟。

河源這個“紅色村”黨民同心,做活“旅遊+”大文章!

“最讓我們感動的是,在籌建紅色廣場時,村民主動提出無償獻出土地建設紅色廣場,真的很難得。”上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羅日康感慨地說。他告訴阿妹,現在的紅色廣場,之前是村裡羅氏家族遺留的一塊閒置土地,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由於長年閒置無人打理,地面雜草叢生、雜物垃圾亂堆亂放,嚴重影響村容村貌,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

為更好地滿足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需求,提升上村村文化軟實力,村黨支部決定將該閒置土地建設成集休閒、娛樂、健身於一體的綜合廣場。

河源這個“紅色村”黨民同心,做活“旅遊+”大文章!

“這面牆原來是在外面的,後來我自己要求推進去,車輛來往、人員來往都更方便。”主動把自家圍牆拆了,為村道讓路的村民羅光榮說。

河源這個“紅色村”黨民同心,做活“旅遊+”大文章!

脫貧戶羅遠雲家的新房子。

脫貧戶羅遠雲主動在村黨支部為他修建的新房牆上寫上“感恩共產黨”的大字。憨厚的羅遠雲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講,就是感恩,感恩共產黨。”在他的臉上,我們看出了他發自內心的對黨的感恩。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上村村以黨建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深挖紅色資源,以“紅”帶“綠”,以“綠”助“紅”,將紅色旅遊與精準脫貧、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做活“旅遊+”大文章,體現了基層黨組織“守初心、擔使命”的幹事創業精神。

| End |

抖音號:搜“河源旅遊”加關注

圖文來源:河源日報、源城區委主題教育辦

1、內容部分來源網絡,因編輯需要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繫,僅供讀者參考。

2、此公眾號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時效因素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原作者或編輯認為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通知我們,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本網頁如無意中侵犯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電告之,我們將立即予以修改或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