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報損失!男子魚塘受損“漫天要價”失算

說和一件事,教育一群人。

9月20日,杜爾伯特縣克爾臺鄉人民調解委員會,說和一起糾紛,即解決了久拖未決的問題,又教育了十里八村的百姓。


虛報損失!男子魚塘受損“漫天要價”失算


說和人走訪排查

案件發生在3月份。王某是低保貧困戶,平時靠打魚維持生計,王某家在村集體,承包了水面打魚。

3月,即將解凍,冰面上的蘆葦被黎某所承包,因冰面開化將無法收割蘆葦,黎某便僱傭多名工人,搶時間收割蘆葦。

期間,大型收割機作業時,將王某放置的漁業工具損壞,導致王某無法正常打魚。

王某多次找到黎某及黎某僱傭的工人協商,一直沒有達成統一意見。

王某本是貧困戶,缺少打魚收入生活變得更加拮据。事情發生時,王某曾找到派出所處理此事,王某要求對方賠償損失近萬元,由於意見不一,事情擱置不前。

調委會得知案件後,梳理線索,介入調解。

各說各理沒談妥

調委會首先找到王某核實情況,王某自述自家漁網、竹竿,全部被黎某的工人損壞,三道漁網,每道漁網綿延兩公里,竹竿損失近千根,自己多次找到黎某和僱工,都沒有得到肯定答覆。

調委會和王某來到現場,實地查看,確定王某所說,漁具損壞,由於水面變化大,具體損壞數量無法測算。

調委會又找到黎某本人,詢問作業過程,並告知黎某,其僱傭的工人並非直接當事人,王某的賠償訴求,理應針對黎某本人,而黎某和工人之間的利益損失,可單獨調處。

調委會針對案件進行拆分,從而使案件矛盾相對集中。

調委會談到王某的損失數額認定問題,黎某認為,王某主張的損失數額過大,不符合實際情況。

深入調查雙方和解

調委會又來到王某承包水面所在地村集體,找到同村捕魚經營戶,針對王某的損失,進行諮詢和對比。

幾名農戶表示,蘆葦塘打魚,竹竿間距在兩米左右,王某的水面三道漁網不到兩公里,新竹竿1元一根,王某的實際損失,沒有那麼大。

得到專業解答後,調委會將雙方找到了一起。

調委會告知王某,作為僱主,黎某將承擔王某全部的損失。雙方就王某的損失進行測算時,調委會將諮詢到的專業解答告知了雙方。

雙方都予以認可,黎某自願賠償王某1500元錢,雙方和解。

 說和人點評

一方虛報損失數額,一方存在僱傭關係,本案實質是涉及三方利益。

說和人幫助王某選擇正確的訴求當事人,將矛盾簡化集中。另外在王某的損失測算上,通過專業諮詢和橫向對比,避免漫天要價,使雙方當事人信服。

大慶晚報記者 溫源 繪圖/劉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