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定製服裝三十年:一條路,一匹布,一門手藝,一座城

“如果女人不愛新衣服,那世界一定很無趣。”

服裝是生活必需品之一,女性消費者從未停止對著裝的追求。裁縫時代,布匹質量和服裝功能最被看重;成衣時代,女性開始重視店鋪規模和服裝品牌;個性時代,代表獨特審美和品味的服裝更受消費者青睞。


時髦的胭脂路,手藝精湛的裁縫

武漢,是一座充滿煙火氣的城市,到處都是充滿故事的老街,在得勝橋買菜,在曇華林感受文藝氣息,在糧道街品味美食,女人們則最愛逛胭脂路。


武漢定製服裝三十年:一條路,一匹布,一門手藝,一座城

胭脂路最初以布匹批發為主營業務,曾經吸引許多省內外布料商人來此進貨。然而好景不長,因同質化競爭,讓胭脂路一度面臨發展困境。90年代初期,聰明的店主們開始將布料銷售和服裝定製結合起來,十餘年間,無數追求新潮的女性慕名而來。

胭脂路的走紅,經營模式的與時俱進是表象,手藝精湛的裁縫才是這條老街的靈魂。裁縫這一職業,曾在中國的服裝行業裡扮演過重要角色。物質短缺的時代,心靈手巧的裁縫可以充分使用布料,為客戶製作出好看且耐穿的新衣。

武漢定製服裝三十年:一條路,一匹布,一門手藝,一座城


一位資深的裁縫,往往跟隨著一大批忠實顧客,他們走到哪兒,顧客就會跟到哪兒。如今在漢口北輕紡輔料城開店的彭裁縫就是如此。

“我做裁縫四十多年了,十幾歲在蔡甸的服裝城當學徒,80年代開始在一元路做裁縫,十年後來到胭脂路服裝市場,2015年搬到漢口北,每一次換地方不僅沒有流失客戶,反而越積越多。”彭裁縫自豪地說。“不少年輕人也喜歡我做的衣服啊,還有武漢紡織大學的學生為此專門跑到漢口北來哩!”

問起多年來熟客源源不斷的原因,老裁縫只說了八個字,“手藝要好,耐得住煩。”

誠如斯言,大道至簡。彭裁縫四十多年如一日般沉浸在針線尺剪中,儘管歲數已大,但在量體高、測腰圍時卻幹練而精確,在裁衣料時手法翻飛,使用縫紉機的技巧爐火純青。

老子言,“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孔子亦曰,“事思敬,執事敬,修己以敬”,只有數十年持之以恆的打磨手藝,才能練成“庖丁解牛”一般的高超技巧,如今人們常說的“工匠精神”,不過是以彭裁縫為代表的武漢裁縫的工作日常罷了。


一條因銷售碎布名聲在外的老街

說起武漢的裁縫和布匹,“破布街”很有必要聊聊。位於漢口的破布街,卻是一個孝感人帶火的。

破布街興起於2001年,本來只是個沒有名字的小巷子,長500多米,寬約兩米,位於三眼橋三村兩排私房之間。孝昌花園鎮人朱水堂當時租住在這裡。


武漢定製服裝三十年:一條路,一匹布,一門手藝,一座城


商業嗅覺靈敏的朱水堂發現,有些服裝廠每天要處理很多邊角餘料,而這正是很多布鞋廠需要的,於是他就把碎布以極低的價格收下來,不僅供應布鞋廠,也會在自家門前擺攤出售。因為便宜實惠,材料豐富,很受附近居民的喜歡。

2003年,破布街逐漸形成規模,生意越來越好,名氣越來越大,經營者也越來越多,武漢人、孝感人、仙桃人、天門人、洪湖人紛紛聚集於此,碎布的來源也從武漢擴大到廣東、浙江。

2015年,因為三眼橋城中村改造,紅火了14年的破布街必須關停搬遷。碎布交易屬於小本經營,以量取勝,對搬遷地點的要求很高,不僅需要交通便利,而且租金不能太高,還需要配備倉庫,如果周邊有小飾品、紐扣、拉鍊、裁縫店等配套經營者,那就更好了。


武漢定製服裝三十年:一條路,一匹布,一門手藝,一座城

▲滿載乘客的輕軌駛離漢口北

最終,朱水堂和兩百餘破布街商戶選擇了漢口北,他們一起搬進了漢口北輕紡輔料城。寬敞的大廳、齊整的門面、完善的市場配套,讓破布街商戶們十分滿意。

每天早晨,如果留心觀察乘坐輕軌來到漢口北的人潮,你會發現神色喜悅、手拎大布袋、三五成群的武漢大媽,她們多數會去漢口北最西側的輕紡輔料城。心靈手巧的她們,將在漢口北輕紡輔料城挑選碎布,回家改成衣服、床單、沙發套等生活用品。

武漢定製服裝三十年:一條路,一匹布,一門手藝,一座城

▲輕軌一號線漢口北站人流如織


漢口北不僅為破布街商戶提供了穩定的線下經營場所,同時積極為商戶們開拓線上市場。

漢口北輕紡輔料城工作人員介紹,市場已經引入了專業的MCN機構,幫扶商戶開展線上交易,商戶參與熱情很高,許多敬業的商戶甚至直播到凌晨。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網絡上搜索“二手面料”,只要座標是武漢的,基本都是咱們漢口北的商戶。後期市場還將統計商戶需求,為大家開闢直播一條街,提供標準直播間和專用直播道具,同時在行業裡進行整體包裝,做大聲勢和品牌。


武漢定製服裝三十年:一條路,一匹布,一門手藝,一座城

▲為商戶開展直播培訓會


漢口北開啟新式服裝定製潮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也隨之改變,服裝的個性化、多樣化、差別化正在加速,人們印象中古老的裁縫行當,正在服裝定製需求凸顯的當下,重新煥發生機。


武漢定製服裝三十年:一條路,一匹布,一門手藝,一座城

一卷量尺、一把裁衣刀、一臺製衣機、一堆針線和布匹,經驗豐富的裁縫們,憑藉簡單的工具,就能為各色各樣的客戶設計出最合身的衣服。在漢口北輕紡輔料城,很多客人願意為一件定製衣裳等上十天半個月。

“商場買的衣服主要是牌子響,但是不夠專屬,總會存在長短鬆緊等各類小毛病。來漢口北定製服裝可以很好避免,從布料、顏色到款式,完全由我選擇,不必將就。”來自江漢區的陳女士表示。


武漢定製服裝三十年:一條路,一匹布,一門手藝,一座城

在“老裁縫”眼裡,定製的魅力就在於獨一無二和完美匹配。“定製服裝裡沒有這些所謂的S、M、L等標準碼,都是根據身材量體裁衣。”在漢口北輕紡輔料城紮根多年的彭裁縫說。“客戶到店後,我會先和她閒聊,瞭解客戶的職業、愛好、穿衣習慣和主要場合,然後為客戶進行細緻的量身,最後才會推薦面料、樣式和風格。”

在漢口北輕紡輔料城,仍然可以買到十幾元的布料和一百多元的成衣,但現在更多的是高端服裝定製。“畫衣裳秀”品牌創始人李海介紹到,現在的定製服裝與普通時裝價格差不多,定製的旗袍、禮服可能更貴,高達上萬元。一件成衣從繡花,設計、打板、剪裁到最終交貨,大概需要20天左右,客戶等待週期較長。與此同時,客戶也將獲得更高質量的材質、純手工製作和更適合自己身材的款式。

“以前消費者概念中的傳統定製產品高不可攀,而輕定製模式既能滿足個性化需求,又做到輕鬆便捷、人人可得,是未來服裝行業趨勢所在。”漢口北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漢口北將積極引入更多產業供應鏈優質資源,全力推動定製產業落地,帶領廣大會員商戶掘金“風口”、共贏未來。


武漢定製服裝三十年:一條路,一匹布,一門手藝,一座城


胭脂路如同一部武漢裁縫的奮鬥史縮影,他們白手起家,從無到有,手藝好又肯吃苦,終於在行業裡聲名遠揚。

破布街的興起與搬遷,側面體現了武漢近二十年的商業變遷。雖是文化氣息濃厚的特色街道,但其較低端的市場形態,無法避免在核心市區被擠佔的結局。

漢口北的繁榮熱鬧,是市場不斷轉型升級和商戶自我突破的最佳體現。消費者對服裝的需求永遠不會停止,只有持之以恆、不懈探索的從業者才能永遠站立在時代的潮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