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南通通州歷史上的歷次區劃調整

通州,一個承載著無數光榮與夢想的地方,在近百年的時間裡,它經歷了一次次蛻變,也成就了一次次發展。而承載一次次蛻變的,是通州每一次區劃大調整。

解讀:南通通州歷史上的歷次區劃調整

通州的歷史變革

1949年置南通市,通州初現雛形

古今的通州並不是同一概念,古代的通州相當於現在的南通。1724年,為有別於順天府通州(今北京通縣),通州改稱南通州,1912年,改稱南通縣。

解讀:南通通州歷史上的歷次區劃調整

1949年,南通縣實行城鄉分治

真正意義上通州的城市規劃始於1949年。

1949年2月2日,南通縣全境解放後,劃城區及港閘等地另置南通市,城鄉分治。南通縣政府移駐金沙鎮,屬南通專區(後改為地區)管轄。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屬南通市管轄。

1949年10月,全縣行政區劃為12個區、159個鄉。

1956年2月和1957年10月兩次並區並鄉後,全縣為8個區47個鄉,3個縣屬鎮,2個區屬鎮。

1958年3月,撤銷區建制,設通海、通中、通東、通北、通西5個片。1958年成立38個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公社下設大隊,大隊下設生產隊。

1961年9月,恢復8個區建制;

1966年增設十總區。

1982年全縣有61個公社、5個縣屬鎮。

1983年,政社分設,公社改為鄉,大隊改為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年末,全縣為9個區、5個縣屬鎮,60個鄉、1個海洋漁業公社。

1984年5月,實行鎮管村體制,全縣設14個鎮、43個鄉。之後部分鄉先後改建為鎮。

1987年2月,撤銷區委、區公所,按原行政區域設9個區工委和指導組。

1991年1月,陳橋、幸福、秦灶、新開3鄉1鎮和小海鎮的6個村劃歸南通市區後,縣境面積為1637平方千米,人口145萬餘人。

1992年末,全縣轄17個鎮、32個鄉、1個海洋漁港管理委員會,36個居委會、884個村。

1993年,撤縣建市設立通州市

1993年2月,撤銷南通縣,設立縣級通州市(1月8日民政部下發民行批[1993]4號批覆同意)。取古代通州之名命名。

解讀:南通通州歷史上的歷次區劃調整

南山電影院

1996年4月,撤銷9個區工委、指導組,全市面積1640平方千米,人口146.3萬。轄22鎮27鄉。市府駐金沙鎮。2000年,將22個鎮、27個鄉撤併為25個鎮、1個鄉。2000年通州市常住總人口1371498人。

2001年,觀音山、小海、竹行3鎮劃歸南通

2001年4月,將觀音山、小海、竹行3鎮和市良種場、種畜場劃歸南通市區,通州市行政區域內的南通農場(省屬)和東方紅農場(省屬)也劃入南通市區範圍。2002年末,通州市轄23個鎮(金沙鎮、三餘鎮、十總鎮、四安鎮、姜灶鎮、石港鎮、劉橋鎮、平潮鎮、騎岸鎮、川港鎮、二甲鎮、北興橋鎮、張芝山鎮、先鋒鎮、西亭鎮、興東鎮、興仁鎮、新聯鎮、平東鎮、五甲鎮、五接鎮、東社鎮、海晏鎮),3個辦事處,376個行政村、52個社區,5個農場。2004年末,全市總人口127.14萬人。

解讀:南通通州歷史上的歷次區劃調整

2001年,觀音山、小海、竹行劃歸南通

2005年新設北興橋、三門閘等五個社區

2005年,新設北興橋、三門閘、五接、李港、海晏5個社區。2005年末,全市面積1351平方千米,人口126.25萬人。轄23個鎮,4個辦事處,376個行政村、57個社區,5個農場。2006年,石港鎮金莊村併入金莊社區,劉橋鎮鳳仙村併入劉橋社區,三餘鎮設立五甲苴社區。2006年末,通州市面積1351平方千米,人口125.64萬人。轄23個鎮:金沙鎮、西亭鎮、二甲鎮、東社鎮、三餘鎮、北興橋鎮、海晏鎮、十總鎮、騎岸鎮、五甲鎮、石港鎮、四安鎮、劉橋鎮、新聯鎮、平潮鎮、平東鎮、五接鎮、興仁鎮、興東鎮、張芝山鎮、川港鎮、先鋒鎮、姜灶鎮;4個辦事處,5個農場,374個行政村、58個社區。

2007年兩鎮合併,設立新的三餘鎮、劉橋鎮

2007年,三餘鎮與海晏鎮、北興橋鎮合併設立新的三餘鎮,劉橋鎮與新聯鎮合併設立新的劉橋鎮。區劃調整後,通州市轄20個鎮,分別是:金沙鎮、西亭鎮、二甲鎮、三餘鎮、石港鎮、十總鎮、興東鎮、興仁鎮、平東鎮、平潮鎮、五接鎮、四安鎮、騎岸鎮、姜灶鎮、先鋒鎮、張芝山鎮、川港鎮、東社鎮、五甲鎮、劉橋鎮。鄉鎮平均面積為67.55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為6.31萬人。2007年末,全市面積1351平方千米,人口124.89萬,其中農業人口82.12萬人,非農業人口42.77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24人。轄20個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374個行政村、58個社區,5個農場,9023個村民小組。市政府設在金沙鎮。

2008年設立川姜鎮,通州市轄19鎮

2008年1月4日,川港鎮與姜灶鎮合併設立川姜鎮,原川港鎮所轄川港居委會和志浩、志南、川北、川港、川南、榮興、保障、斜橋、川西、啟江、雙橋、三合口12個村委會及原姜灶鎮所轄姜灶居委會和磨框鎮、義成、姜中、姜川、望海臺、三圩埭、朝東圩、夏四店、大石橋、金普、雙池頭、復興12個村委會歸川姜鎮管轄;原川港鎮所轄八字橋、安東、南興、大成、保通、通海、豎積洪、培德8個村委會劃歸張芝山鎮管轄;原姜灶鎮所轄董家埭、利民、周照港、正場、民平5個村委會劃歸先鋒鎮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通州市轄19個鎮,分別是:金沙鎮、西亭鎮、二甲鎮、三餘鎮、石港鎮、十總鎮、興東鎮、興仁鎮、平東鎮、平潮鎮、五接鎮、四安鎮、騎岸鎮、先鋒鎮、張芝山鎮、川姜鎮、東社鎮、五甲鎮、劉橋鎮。鄉鎮平均面積為71.1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為6.57萬人。2008年2-3月,各鎮進行村居規模調整。

2009年撤銷通州市,設立南通市通州區

2009年,國務院作出《關於同意江蘇省調整南通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江蘇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於撤銷通州市設立南通市通州區的通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通州市,設立南通市通州區,以原通州市的行政區域為通州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金沙鎮。2009年末,通州區總面積1166平方千米、總人口124.16萬人。

解讀:南通通州歷史上的歷次區劃調整

通州撤市設區

2015年再次大調整 全區全區轄4個街道、12個鎮

2015年,省政府(蘇政復[2015]22號)批覆同意調整通州區部分行政區劃:撤銷金沙鎮、先鋒鎮、興東鎮,設立金沙街道、先鋒街道、金新街道、興東街道;撤銷平潮鎮、平東鎮,設立新的平潮鎮;撤銷十總鎮、騎岸鎮,設立新的十總鎮;撤銷東社鎮、五甲鎮,設立新的東社鎮;撤銷興仁鎮、四安鎮,設立新的興仁鎮(並將原四安鎮九總渡、龍壩2個村委會劃歸西亭鎮管轄)。調整後,金沙街道辦事處駐南山居委會大慶路10號,面積66.22平方公里,人口13.04萬人,管理10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金新街道辦事處駐油榨村金樂街8號,面積101.8平方公里,人口12.39萬人,管理8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興東街道辦事處駐機場新村居委會解放路88號,面積30.46平方公里,人口3.21萬人,管理1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先鋒街道辦事處駐秦家埭村委會,面積26.54平方公里,人口3.62萬人,管理8個村委會。平潮鎮政府駐棲鳳居委會建設路38號,面積109.6平方公里,人口12.2萬人,轄6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十總鎮政府駐十總居委會春桃街158號,面積133.17平方公里,人口8.41萬人,轄5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東社鎮政府駐東社居委會,面積115.08平方公里,人口9.32萬人,轄5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川姜鎮面積49.86平方公里,人口5.8萬人,轄2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二甲鎮面積66.01平方公里,人口7.17萬人,轄5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興仁鎮政府駐興仁居委會金通公路3168號,面積76.97平方公里,人口7.17萬人,轄3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西亭鎮面積69.8平方公里,人口5.56萬人,轄2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

解讀:南通通州歷史上的歷次區劃調整

通州行政區劃圖

至此,全區轄4個街道、12個鎮:金沙街道、先鋒街道、金新街道、興東街道、西亭鎮、二甲鎮、東社鎮、三餘鎮、十總鎮、石港鎮、劉橋鎮、平潮鎮、五接鎮、興仁鎮、張芝山鎮、川姜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