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晚清權力巔峰的,大家怎麼看?

歷史漏砂


這其中最關鍵的一戰當然是老公剛死,她力戰八大顧命大臣的事。

1861年8月,清朝皇帝咸豐在承德避暑山莊去世。在臨死之前,咸豐交待了後事。搞了一個兩位皇后跟八位大臣共同輔政的架構。


兩位皇后是慈禧、慈安,慈安是正宗大老婆,慈禧因為生了兒子同治皇帝,所以也提拔上來當皇后。咸豐就把自己的兩個章子:“御賞”與“同道堂”分別給了這兩個老婆。規定,文件的開頭必須蓋“御賞”,結尾必須蓋“同道堂”,這樣文件才算有效。當然啦,慈安這個人沒什麼野心,基本上都聽慈禧的。

難搞的是咸豐留下的八個顧命大臣。

臨死之前,咸豐湊齊了八個小夥伴: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

這裡面,最難搞的就是肅順。

這個人其實出身比較低,鑲藍旗人,屬於下五旗。以前沒什麼事幹,就是穿箇舊羊皮褂牽個狗到處逛,結果碰上了老同學墨裕。墨裕一看,怎麼混成這樣了?就說你長點心吧,你這樣像什麼啊?

肅順說,我是流氓!(亡賴耳)

同學更火了,說你咋這樣沒臉沒皮的呢?

肅順答:我是流氓我怕誰!(因亡所賴,斯亡賴耳)。

最後同學沒辦法,介紹他去當官,結果這個肅順很會當官,最後官做得比他同學大得多。

這個肅順確實有能力,是當時清朝不可多得的人才。治腐敗,打太平天國,尤其是重用漢人。

他有個口頭禪:旗人裡渾蛋多 不能得罪漢人。

他很清楚,旗人天天吃勞保,很難出人才了。所以他重用了很多漢人,比如曾國藩就受了肅順的關照。

那肅順是不是就完美呢?不是的。這個人比較苛刻,罵手下的旗人跟罵狗似的,而且辦案很嚴苛,對同僚也不注意搞好團結,最重要的一點,有點獨斷專橫。

咸豐一死,肅順就專橫到慈禧頭上去了。

咸豐死了三天,肅順就給慈禧提了一個建議,說以後我們怎麼開展合作呢?我起草文件,你們蓋章,但文件內容你們別看,更不要改。(諭旨由大臣擬訂,太后但鈐印,弗得改易,章疏不呈內覽。)

慈禧這一年26歲,雖然年輕,但後宮鬥爭出來的,那是吃乾飯?,尤其是慈禧,她很早就跟在咸豐身邊搞政治了,所以一聽,就明白了,這是肅順把她當成了印泥,文章在她身上過一下,沒她什麼事。

怎麼辦?慈禧情急之下,馬上翻出了咸豐的遺詔。

慈禧說,按先帝的遺囑,你們八個小夥伴是“贊襄一切政務”,什麼是贊襄?就是打下手,幫幫忙。確實是,這八位是贊襄政務王大臣。這跟前面的多爾袞不同,人家多爾袞是皇父攝政王。人家那個是攝政,你這個贊襄就想把政務承包了?

肅順無法可說,只好老老實實同意讓兩位太后看文件。

這樣一搞,不但沒成功逼宮,肅順還過早地暴露了自己的火力,讓慈禧下定決心要弄倒肅順這八個人。

慈禧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很快,她就找到了一個最佳政治盟友。

恭親王奕。行六,人稱小六子。

這個人來頭就很大了,他是咸豐皇帝的弟弟,甚至道光皇帝原本要傳位給奕的。只是考慮咸豐這個人比較老實,最後才選擇了咸豐。

咸豐對這個弟弟十分顧忌,也不安排他重要崗位,八個顧命大臣也沒他的份。

知道自己被排除在未來的輔政班子後,奕很不滿。很快,他就收到一個密信:兩宮太后讓他趕緊去熱河,有重要事情商量。

這個信是怎麼送到的呢?說來,也是慈禧很聰明。她先是讓自己的太監安德海跟慈安的宮女吵架,然後貶安德海到北京去掃地。這個安德海就藉機回到北京,傳遞了這一封密信。

奕馬上趕到熱河,要見慈禧,但不是說見就能見的,因為清朝規定,親王不能見嬪妃,原因大家都懂的。何況是剛成了寡婦的嫂嫂。所以肅順就拿這個當藉口,阻止他們見面,但慈禧也不管了,說一定要見。最後,肅順磨不過,還酸酸地說,你們姑嫂要見就見吧。

本來,奕說要不行,你們八個人也一起來,結果肅順擺高姿態,說我們不去。

於是,奕就跟慈禧密談了四個小時,就是商量怎麼收拾這八個大臣。

很快,奕回京安排一切。

接下來就要回宮。在回宮的時候,本來皇帝需要扶棺的,但慈禧說皇帝年幼,身體不好,讓領導先走。肅順也沒多想,就讓同治先回京,這樣一來,最後的把柄也沒有了。

回京之後,這八大臣就被抓了起來。

為什麼這麼容易就被抓了起來呢?主要也是肅順的人品太差,在朝中沒啥朋友。大家都盼著他倒臺。

肅順還想拉攏曾國藩。可曾國藩是什麼人精?他連皇帝都不想當,怎麼會插手滿清的家務事。據說,曾國藩收到請求後,用茶在桌子上寫了一個字:“妄”。

這個事情太靠不住,我不管。

當抓這八個大臣,宣佈他們的罪詔時,八個大臣還莫名其妙地說,我們都沒寫詔,哪來的罪詔?

這就太天真了。詔書是有筆就能寫的,只有印章才是無法複製的。當然,真要複製,一個蘿蔔就搞得出來。

肅順在被窩裡被抓,被抓時保持了愛罵人的本色,痛斥是慈禧是賤婢。但最終被押到菜市場斬頭。

唉,怪誰呢?誰讓你們輕敵,最後敗在一個婢婦身上呢?

此後,慈禧開始了垂簾聽政,這一結果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的近代。

而慈禧能夠掌控大清國,主要還是手腕高,像她對付曾國藩,就是一套一套。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有名的刺馬案。


時間: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1.拱卒

此時,是兩江總督馬新貽每月一次考核武官的時間,馬新貽到校場檢閱訓練情況。檢閱完了之後,馬新貽通過一條小道回自己的官署,剛進便門,突然一聲冤枉,一個人衝到馬新貽的面前,一把抓住了馬的衣領,另一手拔出短刀,直刺馬的胸膛。刺入後刀一翻轉,一拉,連腸子都帶了出來。

馬新貽隨後喪命。

殺人者,張汶洋。此人殺人後並不逃跑,而是大呼:“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今日拼命,20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這一卒拱得驚天動地,滿盤皆震。

2.馬別腳

張汶洋為什麼要殺馬新貽?

張汶洋供訴,他是為了兄弟報仇!

張汶洋,十多年前在廬州拉了一支部隊,在一次作戰中俘虜了當時搞團練的馬新貽。

張汶洋早就想招安,於是,他沒有弄死馬新貽,而是跟他結拜為兄弟,同時結拜的,還有山上二位頭領:曹二虎,石棉標。

在馬新貽的安排下,這三位全都穿上了清朝的軍官服。而有張汶洋等人的幫助,馬新貽屢立戰功,一路高升。

接下來,狗血的劇情出現了,馬新貽把兄弟曹二虎的老婆給睡了。

馬汶洋知道後,給曹二虎出主意,要麼殺了馬新貽,要麼你想開點,把老婆送給人家算了。

曹二虎選擇了第二條路,跟馬新貽說你要喜歡,我老婆給你了。

馬新貽把曹二虎痛罵一頓,“我豈是那種不仁不義的人!”

馬汶洋說壞事了,曹二虎你怕是要出事。

果然,曹二虎被以通捻的罪名抓起來殺掉。

馬汶洋找到同時結義的石錦標,說:“兄弟死了,我們得報仇,你怎麼看?”

石棉標沉默。

馬汶洋明白了:“好,報仇的事情就交給我吧。”

從此之後,馬汶洋就消失了,他潛伏著尋找機會,又拼命練習刺術,做到一刀可以刺破四五層皮革的力度,終於五年後一擊成功。

那麼,堂堂兩江總督被殺竟然是因為桃色糾紛?

這特麼不是戲裡的嗎?

這說出去,別說人民群眾了,就是老佛爺也不敢相信啊。

3.山頂帥

慈禧當然不相信。

這位深居後宮的老太太可不是什麼軟弱的人,掌控朝局數十年的經驗告訴她,這個事情沒這麼簡單。

尤其是馬新貽是她精心佈下的一個棋子。



3.跳馬

馬新貽是當紅的炸子雞。

二年前,慈禧太后將曾國藩調到直隸當總督,而把兩江總督這個江南重職交給了馬新貽。

論資歷,馬新貽不過是曾國藩的部下,憑什麼一下跟曾國藩平起平坐?

原因只在慈禧要用他。

在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怎麼打壓勢力膨脹的湘軍就成了慈禧的心病。想了一下,只有將曾國藩從他的大本營調走,然後派一個得力的人去兩江,主持裁減湘軍的計劃。

成,則好說。不成,那就玩棄子。

但慈禧沒想到,湘軍這邊的反應這麼激烈,直接把她的人給殺了。

是的,慈禧才不相信什麼兄弟、投名狀、姦情的故事,她認定這個事情肯定是湘軍在後面搞鬼。

現在的問題是,這個事情曾國藩知不知道?是他謀劃的,還是他完全不知情?

更重要的問題是,怎麼儘快處理這個事情,不至於引發兵變。

2.飛相

曾國藩被叫到了慈禧的面前。

慈禧先說了一句話: “馬新貽這事,豈不甚奇?”

這個事情,可不是那麼簡單,我心裡有數,你也別想糊弄我。

曾國藩答:“這事很奇。”

這個事情,確實不簡單,但我也覺得奇,這跟我沒關係。

慈禧點點頭,明白了,又說了一句:“馬新貽辦事很好?”

言下之意,馬新貽下去裁減湘軍,是我派下去辦的,他辦得不對嗎?

曾國藩答:“他辦事和平精細。”

言下之意,老佛爺,你派的人沒錯,他辦事挺好,我認同,湘軍該裁。不過,這事真跟我沒半毛錢的關係啊。

妥了,兩個都是聰明人,都知道這個事情該怎麼辦了。

馬新貽肯定要以烈士來收場,而不是害兄弟、睡弟妹的人。而馬新貽怎麼死的,幕後主使是誰,慈禧不想管,她只要這個事情不要鬧大。

慈禧宣佈了她的命令,你還是回去當兩江總督,把這個事情了結了。


4支士

曾國藩又回來了,證明湘軍的事情,沒有曾國藩是搞不定的。而同來的還有刑部尚書鄭敦謹。

鄭敦謹是來查案的,是慈禧支的一招士,看曾國藩怎麼審這個案子。

鄭敦謹是有名的鐵面無私,他把張汶洋提上來一看,奇怪了。

這位張汶洋好好的。

一般來說,這種犯人上了堂,少不得要吃點大刑,而且他說的什麼復仇,姦情也不是官員想要的,這種人更加要大刑侍候了。

可就是一刑未上。

為什麼呢?

原來被湘軍的高級將領勸阻了,理由是他是重犯,背後隱情重大,要是用刑弄死了,就查不出真相了。

鄭敦謹來了,就開始審,審來審去,也是那老一套,就是為兄弟復仇的。

最後,這位張汶洋還說,自己除了復仇,還為國除了奸,因為這個馬新貽通回。

馬新貽是回族將領。

這個就麻煩了,扯到左宗棠西征的事情上去了。

一直在旁邊只聽不說話的曾國藩終於開腔了。

“還是按原來的材料判吧。”

原來的材料認定張汶洋通海盜。

畢竟,這種封疆大吏偷弟妹,然後被兄弟殺死的事情太上不了堂面,說出去,大清的臉都要被啪啪啪。

鄭敦謹這才明白,自己是被抬出來是走個形式。

於是,案子沒結,鄭敦謹就氣呼呼地走了。

5.棄子

最終,馬汶洋被凌遲處死。

在處死過程中,馬汶洋一聲不吭。有的說是好漢,有的說,他極可能先被下了麻藥,失去了知覺。

而這個案子,在腦洞老師看來,水不但渾腥而且很深。

首先,那個偷二嫂殺大哥,然後小弟出來報仇的事情應該是真的,湘軍對馬新貽不滿,欲除之而後快,也是真的。

兩者的結交,才迅速讓馬新貽走向了死亡。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腦洞歷史觀,一起打開腦洞看歷史。


腦洞歷史觀


哈嘍,蟶子歷史來了。僅代表個人思想。

慈禧,晚清最高的當權者。慈禧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最高權力的中心。



可以從慈禧本身以及清晚期的時局與環境來分析。

慈禧本身。正常來說,一個女孩子家,基本上就是相夫教子,然後做做女工就好了,去治理國傢什麼都交給男人們去做了。但慈禧是一個不干預寂寞的女人。她想著,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男人做不了的,女人也能做。就像以前龍在前,鳳在後,就讓慈禧改成了鳳在前,龍在後。鳳在上,龍在下情況。



從慈禧所處的環境來看。咸豐皇帝,一個風流皇帝。早產導致身體體質不行,加上過度縱慾,導致身體每況愈下。於是就給了慈禧幫助咸豐看奏摺的機會,一來二去,慈禧對子批閱奏摺越來越順手了,也漸漸的通過批閱奏摺讓慈禧找到了快樂。咸豐年紀輕輕就歸去了,留下了兩位皇太后,和一位小皇子,為了不讓大權旁落,慈禧只能與肅順等人鬥智鬥勇。同志光緒兩朝,外夷不斷進行侵犯,腐敗虧空,落後的大清早就不是當年的天朝上邦了,所以戰事連連失敗。皇帝不能擔當責任,也就只能依靠慈禧了。所以一步一步,慈禧走上了權力的最高點。


蟶子歷史


趣談史間奇事,曉悟歷朝真理!

慈禧掌權,是因為她有印章而這個印章是控制整個朝廷的最後一道保險。

咸豐死,慈禧興

咸豐七年,天底下發生了兩件事情:英法聯軍入侵和北京太熱。

看不懂?沒關係,我們慢慢來:

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按照慣例,皇帝就得跑路,而且跑得越快越好。等英法聯軍撤退後,在發佈天下詔書,說皇帝如何英明,怎樣擊潰敵軍芸芸。

那麼皇帝出逃,逃到哪裡合適呢?夏天天氣這麼熱,還是去承德避暑山莊好了。可有一點,古代的避暑山莊可沒有現在的公路和火車喲,只能是八抬大轎抬著皇帝一步一個坎,慢慢往前走。

咸豐皇帝本來身子骨就弱,再加上平日裡喜歡寵幸一些小姑娘,是一天不如一天了。避暑山莊一日遊,幾乎就斷送了咸豐皇帝的小命。

咸豐還算明白,自己死了無所謂,得把下一代安排好咯,要不就成了千古罪人了。同治當皇帝,那是沒的說,畢竟矮子裡面拔將軍,有一個算一個。除此之外,咸豐皇帝還給同治找了八位顧命大臣,讓這八位顧命大臣輔佐同治。

原本是沒問題的,但是咸豐臨時之際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同治太小了,要是受人欺負怎麼辦?於是,咸豐給了慈禧一個印章,而這個印章成為慈禧獨斷專權的唯一武器。

我們簡單來複盤下當時的朝廷:

顧命大臣有意見,相互商討,商討出個一二三來,就去找同治簽字蓋章;

反正孩子還小,隨便糊弄糊弄就成了,充其量給倆棒棒糖,就得樂呵呵的給辦了;

但是,同治說話不好使,因為沒有印章;

印章在哪呢?在慈禧身邊呢。

這就是一個完整的辦案程序,皇帝是靠不住的,大臣也是瞎扯淡的,所有事情需要皇帝點頭,得先徵求慈禧的意見。於是,慈禧有了權力,並且權利越來越大。

八大顧命大臣自然不希望將權力拱手相讓,相互勾結滅掉慈禧,結果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來,慈禧活得好好的,顧命大臣可就慘了。

沒錯,這就是事實

印章很重要麼?不重要,一點也不重要。

在賢明的皇帝心目中,印章只是個代表、只是個形象工程罷了。

可是,在幼小的同治以及諸多腐朽的大臣心目中卻很重要,甚至能要了自己的親命。

慈禧有印章,所以慈禧能夠無法無天,慈禧能夠肆意妄為。

咸豐應該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辛辛苦苦給同治安排的諸多步驟,最後被一位婆娘給毀了。而這位婆娘在不久後的一天還會說出:量中華之國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混賬話來。

【新人不易,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小生在此謝過!

參考文獻:《清史稿》、《議和大綱》等】


趣談唐宋元明清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咸豐皇帝的後宮嬪妃,同治皇帝的生母。咸豐十一年,咸豐皇帝駕崩後,傳位於唯一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淳,葉赫那拉氏隨即升級為聖母皇太后,和慈安太后並尊兩宮皇太后。

慈禧太后在咸豐皇帝駕崩後,聯合留守京城的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得晚清最高統治權,由此了開啟了對晚清長達幾乎半個世紀的統治。

慈禧太后走向權力巔峰的道路應該分為兩個過程:

1、咸豐皇帝在位期間;

2、咸豐皇帝駕崩以後;

01 咸豐皇帝在位期間,身為後宮嬪妃的葉赫那拉氏向後宮高位的努力

咸豐二年,17歲的葉赫那拉氏通過嬪妃入宮的常見方式——選秀,進入咸豐皇帝后宮,被咸豐皇帝賜號蘭貴人。從葉赫那拉氏的位分晉封,就能看出葉赫那拉氏的出身並不好,其所在的葉赫那拉氏家族也因為後金政權建立之初的家族恩怨而備受冷落,所以葉赫那拉氏在剛一進宮的初期階段並沒有任何的競爭優勢。

但好在葉赫那拉氏生的還算俏麗,很快獲得了咸豐皇帝的恩寵,咸豐四年便被晉升為懿嬪,成為高位嬪妃;咸豐六年,葉赫那拉氏為咸豐皇帝生下庶長子愛新覺羅·載淳,也就是這個咸豐皇帝唯一活下來的皇子成就了葉赫那拉氏的輝煌人生。

“母以子貴”的葉赫那拉氏次年便被晉升為懿貴妃,成為僅次於慈安太后的高位嬪妃。更重要的是,身體不好的咸豐皇帝看重了葉赫那拉氏的機靈聰慧、政治智慧,違背“祖制”,時常讓葉赫那拉氏時常就政務問題提出意見或者直接代勞,這位慈禧太后以後處理政務、執掌朝政奠定了基礎。

慈禧太后在咸豐皇帝在位期間向高處權力的爬升,和其手段權謀並沒有多大關係,幸運和天命佔據較大比例。再加上咸豐皇帝身體先天不足,沉迷於酒色,以至於皇嗣稀少,僅生兩子還有一子早夭,這些都為慈禧太后向權力巔峰的進發奠定了絕對基礎。

02 咸豐皇帝駕崩以後,慈禧太后開始展現自己的政治手握、權謀手段,在除掉“贊襄政務八大臣”、將恭親王奕訢排擠出權利中心、慈安太后突然病故以後,最終登上晚清政權的權力巔峰。

咸豐皇帝駕崩之前,對於晚清政權的權力調配和相互制約關係的安排還算比較完美的,但他錯誤估計了“贊襄政務八大臣”對於權力的追求和把握,更錯誤估計了慈禧太后的不敢受人欺凌的權力慾望。

咸豐皇帝駕崩以後,他親自任命的八位輔政大臣,立馬將晚清大權全部接管,對於咸豐皇帝生前給予兩宮太后的權力制約全然不顧,這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同治皇帝這位年幼君主的皇帝權威甚至皇帝位置,為了保住自己和兒子的地位,慈禧太后必須有所行動。

勢單力薄的慈禧太后認真分析了形式利弊、政局態勢以後,聯合留守京城的恭親王,咸豐皇帝的六弟愛新覺羅·奕訢,成功發動“辛酉政變”,成功掌握了晚清最高權力。

但此時的慈禧太后上面還有慈安太后,朝政大權還有恭親王奕訢把控,所以慈禧太后雖然名義上施行“垂簾聽政”,代同治皇帝行使皇帝職權,但其並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晚清最高統治者。

同治四年,慈禧太后巧用手段,將權勢日隆的恭親王奕訢罷黜議政王之位,但奕訢並沒有離開權利中心;

光緒七年,慈安皇太后暴崩於鍾粹宮,死因成謎,慈禧太后成為晚清政權實質上的最高統治者;

光緒十年,慈禧太后藉故中法戰爭失利,而將奕訢所有職位廢黜,慈禧太后得以成功掌握朝政,正式走向了權力巔峰。

我是@正說清代十二朝,專注清朝歷史解析,歡迎關注。個人見解,歡迎提出不同意見和建議。


正說清代十二朝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慈禧,清末實際掌權者,那麼她是如何從後宮一個小小的貴人成長為權傾朝野的老佛爺的?

其實,慈禧的崛起可以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母憑子貴

咸豐二年,慈禧選秀入宮,被封為貴人。貴人在清朝後宮屬於較低的品級,若無意外,慈禧將在後宮默默度過一生。

然而上天給了她一個無與倫比的機會。清朝皇帝自嘉慶之後,就明顯地子嗣不旺,到了咸豐皇帝,一共生了2個兒子,只存活了一個,就是慈禧生的載淳。

作為咸豐的獨子,載淳只要活得比他爹長,他就是板上釘釘的皇帝,而慈禧就是板上釘釘的太后。

憑藉著獨子,咸豐生前慈禧從貴人一路升到貴妃,咸豐駕崩後,慈禧被尊為皇太后。

第二階段:辛酉政變

咸豐駕崩時,給同治皇帝留了8位顧命大臣,為的就是防止後宮干政。但是充滿著權利慾望的慈禧怎麼甘心,於是她與恭親王奕訢結盟,以為咸豐皇帝奔喪為由,發動“辛酉政變”,誅殺了肅順等顧命大臣。確定兩宮太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奕訢被任命為議政王,清朝的權利落入慈禧—奕訢聯盟。

第三階段:培養黨羽

從垂簾聽政到慈安太后去世,這一階段慈禧大規模培植黨羽,但是她也沒有忘記清理其他政治強權。

慈禧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議政王奕訢,此時的奕訢是大權獨攬,但是同治4年,翰林院一個小小的翰林蔡壽祺彈劾奕訢貪汙受賄,徇私驕盈,通常情況下這種彈劾都會被無視,不過正好被慈禧拿來當槍使,慈禧下令嚴查,最後以“目無君上”免去一切職務,最後迫於朝臣壓力才保留了在內廷行走的權利。第一任政治盟友就這樣被擼了。

在皇族那邊,影響慈禧大全獨攬的就剩下一起垂簾聽政的慈安太后了。雖然慈安太后本身政治慾望不強烈,但是她地位高於慈禧,而且還掌握著印璽,朝廷重大決策還要送到她那兒蓋章。於是在光緒七年,慈安太后暴斃。至此朝政由慈禧一人說了算。

第四階段:權傾朝野

這個階段的慈禧是當之無愧的清朝第一人。

光緒年幼,尚未親政,慈禧一人垂簾聽政,國家大事都由她決定。

慈禧的黨羽榮祿、慶親王等人已經統治了朝堂,李鴻章等人也是唯慈禧馬首是瞻。

等到光緒能夠處理政務了,放眼望去,朝堂之上都是慈禧的親信,而慈禧的頤和園成了實際上的金鑾殿了。


榮耀歷史


慈禧和所有古代掌權的宮廷女子一樣,是先擺平了內宮,然後走向朝堂,之後才在政治鬥爭中走上晚清權力巔峰。

我認為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來分析:

第一階段:獲得最高統治者的寵愛和信任

古代男人要想高官厚䘵指點江山,辦法有很多,而女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入宮嫁給皇帝,呂后、武則天、賈南風都如此,慈禧也不例外。

她出身於滿洲貴族葉赫那拉氏,小名蘭兒,初入宮時的封號是蘭貴人,次年晉封懿嬪。

我們印象中的慈禧就是個臉頰下垂面無表情的老太太,好像沒啥吸引力,但她年輕的時候可是個清秀佳人,而且工於書法才思敏捷,頗得咸豐的寵愛,沒幾年就生了兒子載淳,也就是後來的同治帝。

咸豐生病時經常讓她代批奏章,並且在很多政事上會徵詢她的意見,大臣們對此很不滿,咸豐卻依然信任她。接觸過真正的權力就捨不得放手了,她的政治野心和權力慾望就是在那時養大的。

第二階段:拉攏慈安太后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咸豐攜妃嬪及大臣逃到熱河,憂急之下一病不起,1861年於重病中安排後事,任命了八個重臣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載淳理政。

又怕兒子年紀太小被大臣們欺壓,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代表母儀天下的權力;授予載淳“同道堂”印章,代表統一天下的權力,載淳那一枚就由慈禧保管,因為當時他只有6歲。

咸豐過世後,鈕祜祿氏被尊為“母后皇太后”,號為慈安,慈禧則被尊為“聖母皇太后”,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慈安聽政時坐於養心殿東暖閣,故民間稱為東太后;慈禧在西暖閣,故稱“西太后”。

從妃嬪時期起,兩人就是有矛盾的,一個是生不出兒子的正宮皇后,一個是生出兒子的寵妃,她們的關係註定不會好;而且雖然新帝是慈禧的親兒子,但在禮法上慈安有權力節制慈禧。

慈安秉承著“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雖然聽政,但並未過多染指朝中權力,也限制著慈禧。

所以慈禧內心是很厭惡慈安的,又覬覦她手中的那枚印章。但她按捺住情緒,採用的方法不是正面對抗,而是伏低做小,讓慈安漸漸打消了對她的戒心。

第三階段:發動辛酉政

慈安不是電視劇裡那個懦弱無能的東太后,她的能力並不弱於慈禧,只是缺了個兒子。

她之所以接受慈禧的示好,也不是就真的相信了慈禧。主要是八個輔政大臣飛揚跋扈,步步緊逼,她們孤兒寡母的,只能同心協力先對付外臣,否則同治成了傀儡,她也討不了好。

這正中慈禧下懷,又聯合了咸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承諾以後給他重權,利用扶送咸豐帝梓宮回京的機會發動了政變,八大臣斬的斬貶的貶,因當年是辛酉年,故稱“辛酉政變”。

這是慈禧政治生涯中最為重要的事件。

第四階段:成為滿清的實際統治者

辛酉政變之後,朝中已無人可以阻攔慈禧掌權,但宮中還有。

慈安太后出身不比她差,智謀也不比她差,身份也比她高。所以兩宮爭鬥各有勝負,慈安奈何不了慈禧,慈禧一時也勝不了慈安。

當同治長大後,兩宮還政於帝,退回後宮。但雖然沒有垂簾聽政了,慈禧還是控制著兒子,各種政令多出自她的意思。

1875年同治帝病逝,慈禧立侄子兼外甥載湉為帝,也就是光緒帝,他只有4歲,所以兩宮再次聽政,但此時慈安已經落了下風,光緒更不是她的對手。

1881年慈安過世,世上再也沒人能在身份上壓制慈禧——有人懷疑慈安是被她害死的。

而在朝堂上,她重用漢臣牽制滿洲貴族,自己又成為滿洲貴族的保護者,導致兩邊都離不了她,她成為了實際上的滿清統治者!

縱觀慈禧的政治生涯,會發現她最擅長的是平衡之術,對於大臣拉攏一批,打壓一批,疏遠一批,鎮壓一批,更以鐵血手腕維繫著自身的絕對權威,手段冷酷無情,意志非常堅定!

從民族大義的角度來說,她惡化了近代中國的命運;但純從清廷的角度來說,是她延續了清朝的壽命。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大清帝國史上最長的皇后諡號,足見其強勁的實力,慈禧太后能夠走上權利的巔峰,客觀因素、主觀因素都有。

1、肚子爭氣

咸豐皇帝剛剛繼位時,還有點奮發圖強的樣子,不過隨著國內國外局勢的失控,變開始醉生夢死了。此人十分好色,關於他的野史野史層出不窮。不過可能其福薄,忙活了十一年,就只有慈禧的兒子活下來(有一個夭折了),可見大清國運的衰微。

2、咸豐助攻

咸豐一直不算是個明君,在臨死的時候自作聰明,給兒子設計了一套政治體系,既顧命八大臣,又怕權臣出現,有弄了“御賞”和“同道堂”兩枚印章給了皇后慈安和兒子同治。可同治太小啊,只能由親孃代為掌管,其實這就給與了慈禧巨大的權利。而豬隊友肅順壓根沒有瞧得起文盲慈安和半文盲慈禧,導致其最後身敗名裂。兩宮垂簾聽政從此開始了。

3、主少國疑

同治6虛歲繼位,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直到其17歲時,才親政,不過19歲早亡。慈禧又做主立了載湉為帝,即為光緒帝,他更小隻有4歲,慈禧毫無疑問的開始第二次垂簾。期間慈安去世,慈禧更是一家獨大。二十多年的垂簾,讓她身經百戰,積累了大量的的政治經驗,並在廣大群臣中有了崇高的威望,皇帝成了擺設。

4、確有手腕

說慈禧是政治家,有點高估她了,但起碼是個權謀家。聯絡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足見其政治能力。站穩腳跟後,又一腳踢開了恭親王。執政期間重用漢臣,發展洋務,也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變法(當然想分她的權是不行的)掌握滿清最高權力近半個世紀,你說她一無是處,那肯定是不公平的。

整體說來,有時候人的天賦確實不可忽略,慈安同樣垂簾很多年,也沒有成為慈禧那樣的權謀家,可見人的成功,天賦和機遇缺一不可。


黑水布衣


慈禧太后是中國晚清的實際統治者,她統治了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對於慈禧太后的評價,至今仍然還有不少爭議,有人罵她賣國賊,在她統治之下,中國和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導致中國主權淪喪,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也有人稱讚慈禧,重用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等漢臣,推行洋務和晚清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發展,促成了中國近代的思想啟蒙運動。

一個國家的羸弱不是某一朝的統治者導致的,而是長期的社會問題得不到解決,積重難返產生的結果。慈禧掌握清朝朝政,是從1861年開始的,清朝已經經歷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時的慈禧太后也不過才25歲,那麼慈禧太后,她是如何從一個入宮時的蘭貴人,一步一步成為掌握滿清朝政大權的聖母皇太后的呢?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能獨掌大權,有一些很幸運的因素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這樣來總結,慈禧太后之所以能一步一步掌握大權,靠的是三分運氣,七分實力。她出生於葉赫那拉氏,女真扈倫四部之一,也正因如此,她才有機會入宮選秀女,不過我們要知道,慈禧才入宮時,不過就是個貴人。清朝將皇帝的後宮分為了這麼幾個等級,分別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和宮女。從上往下,慈禧入宮時排在了第五等,地位並不高。

她不是那種傾國傾城的人物,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在入宮後第三年才被晉封為懿嬪,真正改變慈禧命運的,是到了1856年,慈禧為咸豐皇帝生下了唯一的皇子,愛新覺羅·載淳,咸豐皇帝統治時期,清朝已經內憂外患了,咸豐皇帝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在這之前他沒有子嗣。慈禧為他產下了一位皇子,讓咸豐皇帝減少了很多的壓力,慈禧的上位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這年她被升為了懿妃,接著第二年又被升為了懿貴妃。

咸豐皇帝

也是從這時起,咸豐皇帝開始非常的親近慈禧,經常把她帶在身邊,而慈禧也非等閒之人,就比如說她能寫一手好書法,咸豐皇帝每天要處理很多政務,所以,他常會讓慈禧為他代筆。最初是咸豐皇帝口授,慈禧記錄,慢慢的,一些小事就讓慈禧直接代為回覆,慈禧之所以能掌握朝政,也是在咸豐皇帝身邊時得到鍛鍊的。所以慈禧生在葉赫那拉氏,被選為秀女,又為咸豐皇帝生下唯一的兒子,加上咸豐皇帝對她的寵幸,讓她學著處理政務,這是慈禧能掌握大權比較為幸運的地方。

當然單靠運氣要向掌握大權,還是遠遠不夠的,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也很強。

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咸豐皇帝倉皇出逃,他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於是咸豐皇帝設置了顧命八大臣,輔佐年幼的載淳,又將兩方代表皇權的兩枚印章,分別交給了慈安太后,皇帝的交給慈禧代為保管。後來八大臣和兩宮太后之間產生了矛盾。慈禧太后,聯合慈安太后和恭親王等人發動了祺祥政變,一舉摧毀了八大臣,穩固了皇權,非常有魄力。

慈安太后

祺祥政變後,兩宮太后垂簾聽政,這外面有恭親王,後宮還有慈安太后,所以慈禧太后,雖然有很大的決定權,但是還是有人節制著。1881年,慈安太后慈病逝,慈禧成為了後宮之主,1884年恭親王被罷免了,慈禧開始一人獨掌朝政。在這之後,雖然慈禧太后曾經短暫的歸政給光緒皇帝,但是國家軍政大權,仍然在慈禧太后的掌握之中,後來維新黨謀劃刺殺慈禧,慈禧早就掌握了所有情報,發動了戊戌政變,光緒皇帝毫無還手之力,這些事情無不體現了慈禧太后政治手腕的強大,和極其敏銳的政治嗅覺。

不只是政治手腕,包括慈禧太后的統治,她也遠比道光皇帝,咸豐皇帝更為優秀。用人上,重用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變革上,推動洋務運動,變法改革新政,這一系列舉措,都促進了社會發展,但是她貪圖享樂也是不可爭議的事實,加之清朝政府的腐敗,已是積重難返,走向覆滅的命運也難以改變。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能夠在晚清時期,掌握中國的大權,這絕不是一個偶然。這其中,自然有她出身背景,為咸豐皇帝生下唯一皇子等原因,但是也和慈禧太后有著卓越的政治能力,強硬的政治手段等原因有關,要向獨攬大權,光靠運氣顯然是不夠的。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慈禧能夠走上晚清權力的巔峰咸豐皇帝可謂是功不可沒,而且他也低估了慈禧的政治野心以及對權力的慾望。咸豐皇帝在位的十年時間中國家是內憂外患,先是太平天國起義,然後是捻軍禍亂北方,緊接著是英國,法國,美國和俄國等西方列強趁機要挾,沙皇俄國更是獅子大開口割去了中國東北地區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連清朝的龍興之地都沒放過,這對咸豐皇帝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愧對列祖列宗。在內憂外患雙重壓力之下咸豐皇帝得了重病,並一病不起。

1861年7月自知時日不多的咸豐皇帝便要考慮託孤一事,她知道慈禧是權力慾望極強的女人,而皇后慈安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為了防止出現太后專權的情況,咸豐皇帝把輔政的重任交給了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怡親王載垣和鄭親王端華等八大顧命大臣,在咸豐皇帝看來這八大臣掌握國家軍事大權,完全可以制衡慈禧的權力,但是他想錯了。咸豐死前留下了“御賞”和“同道堂”兩枚印章,便埋下了後宮垂簾聽政的禍根。“御賞”是留給慈安的私章,“同道堂”是留給同治的私章,這兩枚印章成為皇權的象徵,咸豐就是利用這兩枚印章來制約八大臣。

咸豐在世時慈禧經常幫助咸豐批閱奏章,這為她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按照清朝家法太后是可以垂詢政事的,即所謂“聽政”,咸豐駕崩之後慈禧向慈安太后提議廢除“顧命體制”而改為“垂詢聽政”,慈安太后寬厚隨和,不懂朝政,一切都聽從慈禧的安排,慈禧明白貿然垂詢聽政一定會招致八大顧命大臣的反對和朝臣的不滿,為此她就積極拉攏恭親王共同商議計策,經過慈禧的一番努力恭親王答應支持慈禧垂詢聽政。那時的恭親王可能想不到他幫助慈禧登上權力的巔峰之後自己卻被慈禧罷黜賦閒在家。

1861年10月咸豐皇帝的靈柩運回北京,兩宮太后帶著同治先行到達北京,11月2號慈禧太后發動政變以同治皇帝的命令發佈上諭,宣佈解除肅順,端華,載垣等八大顧命大臣的職務,並處以極刑,同時宣佈兩宮皇太后錘鍊聽政,命恭親王為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雖然垂簾聽政的是兩個皇太后但是實際上掌握實權的就只有慈禧一個人,由於慈禧採取了不予株連的明智策略,垂簾聽政得到滿朝文武的支持,所以這次政變也沒發生嚴重動盪,這次政變發生在辛酉年,因此也被成為“辛酉政變”,從此慈禧掌握帝國實權,走向權力的巔峰,控制帝國長達47年。


微風書房


慈禧太后在晚清時期是個重要的人物,她是咸豐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母親,她自幼入宮利用自身的美貌和智慧得到咸豐皇帝的喜愛,她從一名妃子在短短的幾年中當了太后可以說和三個男人是分不開的,第一,丈夫咸豐皇帝,大家都知道咸豐皇帝體弱多病在位期間,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還有第二次鴉片戰爭,對於皇帝來說是奇恥大辱,咸豐皇帝就用酒色來發洩自己的鬱悶,他還吸大煙,可見他的昏庸程度,在咸豐病重期間慈禧做為妃子就幫助咸豐批閱奏章,清朝有祖制后妃不能幹政,但沒有辦法咸豐給了她權利,使慈禧知道權利的重要性,並且非常的熱衷於權利帶給自己滿足感,可以說慈禧的發跡和咸豐皇帝有很大的關係。第二,兒子同治皇帝,慈禧能夠進入權利中心和同治皇帝分不開的,俗話說母以子貴,在咸豐的後宮中子嗣非常少,同治出生後咸豐非常高興,冊封為太子,咸豐死後慈禧慈安兩太后聯合恭親王發動政變處死了八大臣,控住了絕對權利,沒有同治皇帝慈禧便沒有爭奪權利的砝碼。第三,小叔子恭親王奕欣,在咸豐去世後命有八大臣和慈禧慈安共同管理朝政,目的就是相互制衡,但沒有想到八大臣飛揚跋扈根本不把孤兒寡母放在眼裡,當時恭親王地位很尷尬,他是道光皇帝的兒子咸豐皇帝的弟弟,但在政治上一直不得寵,這對於他來說也是機會,可以進入朝廷中樞,最後他聯合慈禧發動政變處死八大臣,成全了慈禧。慈禧進入權利中心不是偶然的因為她是一個很有心機的女人,晚清很多大臣都很敬重慈禧,像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等等,但她不能放眼看世界,慢慢和世界發展脫軌,只能落後捱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