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引強烈共鳴!梅州五華原創扶貧題材大型採茶戲《春來南粵》亮相廣州

10月30日晚,一部反映精準扶貧的梅州五華原創採茶戲《春來南粵》在廣東粵劇院藝術中心成功首演,近千名專家學者和奮鬥在精準扶貧攻堅一線的扶貧幹部,一同感受了氣勢磅礴的文化藝術薰陶,更加凝聚了聚焦精準扶貧,堅決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首演引强烈共鸣!梅州五华原创扶贫题材大型采茶戏《春来南粤》亮相广州

《春來南粵》編劇以打贏新時期精準脫貧攻堅戰為時代背景,以扶貧駐村幹部甄聰明發揮聰明才智、深入挖掘開發扶貧村的旅遊資源、帶動貧困戶如期脫貧為故事主線,全面反映深入推進新一輪精準脫貧攻堅以來,中直、省屬、廣州市、番禺區、梅州市下屬單位和對口扶貧梅州市五華縣92個省定貧困村,在人力、財力、物力以及在智力幫扶、造血幫扶、長效幫扶等方面,傾盡所能,為蘇區百姓脫貧奔康的艱辛付出和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熱情謳歌扶貧幹部的動人事蹟。

據介紹,《春來南粵》講述了文化局藝術科科長甄聰明掛點到塔崗村任扶貧幹部,為了讓塔崗村徹底脫貧致富,建設新農村,村裡將舉行招商大會,他們想邀請長樂市文化娛樂投資公司彭老總來村裡投資。甄聰明和父老鄉親一起努力,展示出塔崗村當地豐富的資源、鄉村特色舞蹈和千年文化底蘊的南越王行宮地下迷宮,這些都吸引了彭總。最後,彭總被鄉親們的真情打動了,決定在塔崗村投資搞旅遊開發。

首演引强烈共鸣!梅州五华原创扶贫题材大型采茶戏《春来南粤》亮相广州

記者現場感受到,演出中,演員們用質樸的語言和對話、形象生動的動作,充分還原駐村扶貧幹部走家入戶、爬山下河、早出晚歸、風裡來雨裡去、和貧困戶同吃同住、帶病堅守崗位無怨無悔的艱辛付出。其中也突出了拜訪鄉賢尋求支持、洽談業務招商引資、建立機制造血扶貧的智慧和遠見,特別是對貧困戶的動員、引導、鼓勁甚至是身體力行示範,彰顯了扶貧幹部的大愛無疆的初心和使命。值得一提的是,舞臺設計是以五華縣塔崗村和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獅雄山秦漢遺址為主場景,穿插貧困戶家中、文化活動廣場、村委會等精準扶貧工作現實工作地點,讓現場觀眾置身於現實扶貧工作中,引起了現場觀眾的極大共鳴。

首演引强烈共鸣!梅州五华原创扶贫题材大型采茶戏《春来南粤》亮相广州
首演引强烈共鸣!梅州五华原创扶贫题材大型采茶戏《春来南粤》亮相广州

“我平時很喜歡看戲,採茶戲我是第一次看,給我的感覺很獨特,很有客家味道。雖然大部分以客家話為主,但是配有字幕,整部戲看下來挺有意思的。”來自廣州的觀眾陳麗說,《春來南粵》這部戲題材很接地氣,對當下的扶貧工作有了更加直觀地瞭解。

首演引强烈共鸣!梅州五华原创扶贫题材大型采茶戏《春来南粤》亮相广州

“這部戲很特殊,我們從選材、故事構造、人物設置等方面進行了不少地創新和嘗試,以獨特的角度,寫出扶貧幹部用其特長和熱血改變農村面貌、帶領村民致富的動人事蹟。”該劇導演梅曉說,劇中運用了大量民俗、風俗、人物細節來充實這部戲,比如客家山歌的運用,能讓這部戲更接地氣,更容易走進民心,同時讓給更多人瞭解客家文化。

首演引强烈共鸣!梅州五华原创扶贫题材大型采茶戏《春来南粤》亮相广州

五華採茶戲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演出中的每個舞蹈都是五華採茶戲眾多舞蹈中的一種,它的表演動作來源於茶農採茶、製茶,上山、下鄉勞動和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加以藝術創作,整劇歌、舞、戲相隨,藝術風格獨特,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了獨特的採茶戲文化薰陶。

這部原創扶貧題材大型採茶戲《春來南粵》是由中共五華縣委、五華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共五華縣委宣傳部、五華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五華縣採茶戲傳承保護中心演出的。

梅州五華屬原中央蘇區範圍,是廣東省重點革命老區,自大革命時期以來,全縣有1594名革命烈士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梅州各縣(市、區)之最,境內革命史蹟遍佈城鄉。

首演引强烈共鸣!梅州五华原创扶贫题材大型采茶戏《春来南粤》亮相广州

在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五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8萬戶6.85萬人,佔梅州市貧困人口總數的45%,是梅州市扶貧攻堅戰的主戰場。

五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和梅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始終堅持以夯實貧困戶基本信息為工作基礎,以保障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基本生活、促進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增收脫貧為工作目標。在中直、省屬單位和廣州市、番禺區、梅州市等單位的掛鉤幫扶下,積極構建多元協同扶貧機制,扶貧信息數據實現精細化管理。

“我們同步實施光伏發電扶貧、資產收益扶貧、電商扶貧、金融扶貧、就業扶貧、‘客家菜師傅’工程幫扶等項目,並發展以龍頭企業為帶動的產業幫扶新模式,帶動全縣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發展種養產業35816項,社會幫扶氛圍日漸濃厚。”五華農業農村局局長朱建芳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五華落實“三保障”政策成效明顯,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教育補助、貧困戶危房改造、建檔立卡貧困戶醫療保險、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政策兜底、16—59週歲貧困人口落實養老保險等,實現100%全保障。

至 2018年底, 1995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65397人實現脫貧,脫貧率95.5%。在2018年度省對市扶貧考核中,五華代表梅州市進行受檢,梅州市取得全省第5名的好成績。

鏈接

什麼是採茶戲:

五華採茶戲,是一個與茶事有關的地方劇種。中國是茶文化的起源地,而茶,也是各類戲曲萌芽發展的一片沃土。民間曲藝如彈唱、相聲、大鼓、評話,包括戲劇在內,其演出場所最初便是在茶館,或者是演出場所兼營賣茶。因此明清時期,營業性的戲劇演出場所都統稱為“茶園”或“茶樓”。因此有人說:“戲曲是我國用茶汁澆灌起來的一門藝術”。五華採茶戲,就是這樣一門用茶汁澆灌起來的藝術。

據《五華縣誌》記載,五華採茶戲大約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從江西贛南流傳過,屬贛南採茶戲一派。據《嶺山筆記》載:“粵俗歲之正月,飾兒童為綵女,為隊12人,手持花籃,籃中燃一寶燈,絮如絳紗,以組為大圈緣之,踏歌,歌十月採茶,俗稱‘茶籃燈’‘燈子戲’。”可見採茶戲很早就在粵東客家地區流行,距今約有300多年的歷史。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採茶戲成為梅州客家地區流傳的地方劇種之一,五華採茶戲分佈廣泛,在華城、岐嶺、潭下、安流、龍村、水寨等地較為活躍。

採茶戲的特點:

採茶戲的劇目多以喜劇、鬧劇為主,很少正劇和悲劇。題材上多以下層群眾,尤其是手工業工人、藝匠的日常生活為表現對象,尤其又以男歡女愛的戲情所佔比重為大。採茶戲載歌載舞,歌、舞、戲相隨,藝術風格獨特。

採茶戲可分為“茶腔”“燈腔”“路腔”和“雜調”四大類,簡稱為“三腔一調”。“茶腔”節奏活潑明快,旋律優美抒情,富有濃厚的田園山野風味。“燈腔”是採茶戲的重要聲腔,它高亢渾厚,粗獷熱烈,旋律跌宕起伏,張弛有致,戲曲味較濃,加上嗩吶和鑼鼓的緊密配合,氣氛熾熱,情緒振奮,有如山區人民向上的精神風貌。

曲牌有《上山調》《打鞋底》《班鳩調》《紅繡鞋》《長歌》《牡丹調》《春景天》等,有的也輔以板式變化,多以五字句、七字句較多,也有三字句、八字句、九字句,襯詞豐富多樣,但隨著戲曲劇情、人物性格的不同,也起了相應的變化。

【全媒體記者】汪思婷

【攝影】張炳鋒

【通訊員】張炳鋒

【作者】 汪思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