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省份新高考為什麼將歷史或物理定為必選?這樣合理嗎?

執金吾12


新高考3+1+2模式,物理或歷史並非必選,只是二選一,官方管這兩門科目叫“首選科目”,採用原始分計算。而剩餘的四門課程,選擇其二即可,為“再選科目”,採用賦分制。

合理嗎?既然是在實行摸索階段,任何改革都是利弊相存的,但是相對於3+3模式,更為合理。

在第一批的兩個地區(浙江和上海),第二批的四個省(北京、天津、山東和海南)均採用了3+3模式後,在第三批開始高考改革的八個省份均變為了3+1+2模式。


小編認為,原因如下(也就是本問題的答案):

第一點,棄考物化。

3+3模式下,出現了大規模的物理棄考現象,浙滬地區的這三年選科數據中,棄考物理是一年比一年嚴重,17級山東考生選擇物理的也只有39%——於是這些地區開始採取一些保底政策和大學專業選科偏向於物理等措施來避免物理人才的流失。

而3+1+2模式下,各院校本科專業要求對物理的必考要求更高,因此物理幾乎成了必選科目。

第二點,科目組合。

3+3模式的組合太多,一共20種;


而執行3+1+2模式則減少到12種。

這對於學生來說,也並無太大影響,無非選擇少了。但是,對於高中學校和老師管理卻是十分意義——分班壓力減少,有助於學校分配師資力量,集中管理。

第三點,錄取方式。

在3+3模式在,任何組合都將採用同一個分數線,按照唯一的高考位次進行錄取。由於在3+1+2模式下,填報志願時,物理和歷史組合將分別採用兩個不同的錄取分數線。即同一個專業,會有兩個錄取分數線。

第四點,記分方式。

由於賦分制的人數問題,3+1+2決定物理和歷史按照其原始分計入總成績。這個區別於3+3模式中選考科目全採用等級賦分。

3+1+2模式下,在專業科目要求時,考生會選擇棄考歷史,若依然採用賦分制,兩科目人數相差太遠,被棄考的科目會出現明顯的“高分低賦”現象。

所以,目前來看3+1+2相對來說是合理的,至於為什麼選物理和歷史,而不是其他科目——小編認為,這兩個是傳統文理科中各自最難的科目。


玖抒文字


我作為一個2019年山東老高考最後一屆理科生,正兒八經給我大物理打call!

物理作為一個必選科目,我個人認為是特別特別合理的。學習物理所帶來的邏輯思維的嚴密,做事的縝密,幹活的認真。都是其他理科選課什麼化學生物所不能帶來的(至少我是這麼覺得,因為我特別特別喜歡物理)

我覺得物理的美好可以讓任何不愛學習的人都努力學習。就是有個電磁場的題,當我做出來之後發現電子軌跡是個小心心的時候,我整個人都冒著粉紅色的泡泡,真的是超級超級感動,物理的難度係數不算很大,但是有些難題當你做出來之後你會感到物理的奇妙,同時還有一種老子牛逼的感覺。

作為一個純理科生,語文分數和理化生差不多高的(*/㉨\*),女生。我真的沒法寫的文采飛揚。如果不是因為物理特別特別有意思,我根本不會努力學習數學,更不必在意計算的能力。可以說是物理成就了我的牛哄哄的數理化生。也可以說是因為物理,才努力的補英語和語文的短板。

再說我們物理老師的原話,百分之九十九的理工科都離不開我大物理!不選物理百分之九十九的理工科大學都給你關上了大門!


大張迷糊


自上海、浙江三年前舉行“3+3”高考模式改革起,這個模式的優點不多,但缺點非常多,還有著自身不可克服的三大困境:

一是“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權”的合理性,而導致大面積棄選物理不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的危險局面。

二是學生自主自由選科目的浪漫合理性,多達二三十種科目組合。而導致生源較少的學校無法滿足學生自由選科的師資、校舍的困境。

三是學科多次考試的“看似美萌了”的“考試”,而導致學生從傳統高考模式的“三年學習,兩天考試”而成為“三年高中,年年高考”的考試困境。導致高中三年成了應付多次高考的局面。素質教育更是被擠壓到“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閒”的困境。

目前,江蘇省的新高考方案雖然沒有正式實施,但其優點很明顯,至少有四大優點:

🌷 一是隻有八種科目組合選擇,搭配科學合理,讓學校容易組班操作。

💐 二是加強了語文、數學地位,相對弱化並不必要全民皆英的英語。

🌷 三是加強了文、理科學科知識(理科的理化~文科的政史有保證)。

💐 四是避免了滬、浙大面積棄考物理,長此以往就會危害國家發展的尷尬境地。

因此,強烈推薦江蘇省的新高考模式!


春雨秋風君子


這是新高考3+3方案的改進版,也就是3+1+2方案,雖然還沒有一個省明確公佈,更沒有省份正式實施,但是似乎已經勢在必行。

雖然沒有實施,但是作為一名高中歷史老師,我似乎已經能夠感受到這個方案的弊端所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老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新高考“3+3方案”中,除了棄物理現象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題目難度不同帶來的影響,這一點在“3+1+2方案”中依然沒有解決。舉個例子:

加入甲考生選擇了物理、化學、生物組合,乙考生選擇了歷史、化學、生物組合,這樣是符合物理或者歷史中必選一科要求的。那麼,問題來了,你能不能保證物理和歷史難度相同?加入物理和歷史都以120分的原始分計入,成績好的學生選擇了物理,成績稍微差一些的學生選擇了歷史,結果選物理考了90,選歷史的考了110分,這樣的話,在化學和生物成績相同的情況下,選擇歷史的同學就比選物理的高出了20分,如果二者同時選擇了某大學的化學專業,後者就被錄取了,這合理嗎?

二、不棄物理就會棄歷史,這符合改革的初衷嗎?

把物理或歷史列為必考,這是因為這是文科和理科中最重要的兩門學科,現在二者不能一起選擇,結果就讓“物理”和“歷史”進行廝殺,學生不棄物理就棄歷史,這合理嗎?

新高考“3+3”方案中,學生可以選擇物理和歷史的組合,那麼“3+1+2”組合中,這種組合就不存在了。原來成績好的還可能選擇歷史,這麼一改革,成績好的選擇物理和其他組合,而成績差的基本會選擇歷史,讓選擇歷史的學生的水平明顯下降,這符合國家重視“歷史”的初衷嗎?

這個方案,是為了彌補新高考方案中的“棄物理”現象而實施的,雖然還未實施,就聽到一片叫好,但是其問題依然嚴重,希望相關人員在未實施之前,提前想到或解決這些問題,避免實施後讓學生當成了“小白鼠”,然後再去想辦法“補補丁”。

即將實施新方案的省份,尤其是廣東和遼寧的學生,你們如果認為對就頂起來吧,讓更多的建議聲音傳遞出去吧,預防方案落到後產生的各種問題。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


贏在高三


2017年開始執行新高考方案的省份,基本上都是選擇了3+3有模式,這樣的模式導致了很多學生選科的時個棄物理的現象。這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視。一些沒有在2017年推出高考新方案的省份,他們也在等待和觀望,期待著有更合理的方案出臺。所以,到了2019年推出新的高考方案(從2018年高一入學的新生開始)的省份,基本上都推出了3+1+2的模式,緊隨其後,教育部出臺《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3+1+2模式)》,在這份文件裡,給出了相應的大學相關專業必選物理的要求。


一直以來,大家可能都一種模糊有誤解,新的高考方案之下將不再分文理科。這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的,因為你另外選擇的兩個科目,即“3+1+2的模式”中的2是可以任意選擇的,不分科目要求。但是,在另一方面,從高校將來專業的選擇和教學來看,文理分科又更便於今後的操作。

在這份文件的相關專業明細中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理工農醫藥類專業,都必須選擇物理。我想,這一方面是因為高校將來相對應的專業需求,沒有很好的物理基礎可能影響今後的學習,另一方面也是通過這樣側面的提示,來告訴大家,高考錄取過程中理科和文科是有一定的比例的,這個比例通常大於3:1,也就是說錄取3個理工科類的學生,可能錄取的文科學生不到1個。如果大家都因為物理困難選擇放棄學物理,像3+3模式那樣,造成的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為此,通過硬性的規定,物理和歷史中必選一門,其實是一種隱形的引導。要相對於別的方案更為合理。


蘇小妮


題目所提及的物理或物理作為必選,也就是目前遼寧、河北、江蘇、湖南、湖北、廣東、福建、重慶等8省市目前正在實施的3+1+2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可以說是“棄物理”現象倒逼了“3+1+2”模式產生


相較“3+3”模式下,考生可以自由在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等科目中選擇3門,作為高考錄取的依據。“3+1+2”則通過一定的“行政手段“強制”學生在物理或歷史中必須作為選擇,以此去解決或者應對新高考生“棄物理”或者選科中的“博弈”行為。

官方答:為什麼要推行“3+1+2”模式?


對於放棄“3+3”模式,實施新高考選科“3+1+2”模式,各省市教育部門給出了以下考量答覆:


(一)體現高校人才培養需要


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物理是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歷史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高中階段學習物理或歷史學科是大學階段學習自然科學類專業或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以及其他交叉學科專業的重要基礎。因此,將這兩個學科作為首選學科,有利於考生進入大學開展專業學習奠定紮實基礎,有利於高校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培養。


(二)符合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實際


將物理和歷史作為考生首選學科之一,可以與現有師資、教室等條件有效銜接,引導不同地區的學生合理選擇學習科目,科學規劃學業生涯,為進入大學繼續深造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


(三)有利於學生多樣化成長髮展


學生選考科目理論上有12種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兩種學科組合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而且促進了文理交融,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學其所好、考其所長的原則,更加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機會。


從實踐看:“3+1+2”模式較“3+3”的優勢之處在哪?


(一)“3+1+2”模式可以有效阻斷新高考生的選科博弈行為


“6(7)選3”模式下,新高考生可以在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等科目中自由選擇3科作為高考錄取的依據,在高考總分最大化的考量下,很多新高考生能不選擇物理便不選物理,導致物理選考人數極少。


而在“3+1+2”模式下,新高考生必須在物理、歷史兩個科目中選擇其一,這也就意味著,在選科中,新高考生必須選物理,或者選歷史。眾所周知,理科中的物理,文科中的歷史都是相對而言,不是很容易上手的科目。要求新高考生必須在物理、歷史中選擇其一,背後的目的便是抑制新高考生在選科中的“博弈”行為,使得那些對物理有所擅長,本來不想選考物理的學生,不能隨便放棄物理。放棄物理的代價便是,必選歷史,這一相對來說有點難度的科目。


的確,在“3+1+2”模式下,對物理學習有所擅長,有點興趣的新高考生已然被割除可以“自由飛翔的雙翼”,不得不重新評估考量自己的選科組合。


而對於那些物理學習自始至終都不是很靈光的新高考生而言,“3+2+1”模式意味著其必須要選擇歷史,作為自己的選考科目之一。


(二)“3+1+2”模式,可以有效減輕中學的負擔


正如上文所分析,“6(7)選3”模式下,有20種或者35種(浙江有35種)選考科目組合。20種或者35種選考科目組合對中學的軟硬件設施提供了非常高的要求和挑戰,但是現實中,很多中學,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學,無論是在教室、教師的儲備上都很難滿足20種或者35種選考科目組合的要求,以至於出現了相應科目教師急缺等問題。

在“3+1+2”模式下,只有12種選考科目組合,對於中學而言,尤其是軟硬件設施跟不上的一些中學而言,無疑減輕了很大的負擔,在教室安排、排課等方面有了可以“喘口氣”的機會。


對於新高考生而言,“3+1+2”無疑是剔除了其在選科過程中的功利性因素,阻斷了其追求高考總分最大化的選科策略。專心學好物理或者歷史成為第一要務,這也需要新高考生合理評估自己在物理或者歷史學科中未來的學習潛力,從而做出合理的抉擇。


過來人話高考


3+1+2沒有任何意義。比3+3更爛。首先過於強調物理和歷史,第一:物理有用麼?有用,但是讓全部人都學物理好麼?明顯不好!物理高考多年平均分在30多分上下,也就是說,差不多有一半的高考考生的物理成績連30分都達不到,請問這樣的學生學不學物理有區別麼?十幾二十分的物理對國家和社會有什麼貢獻麼?如果這些學生把學物理的時間讓給其他科目是不是對社會、對個人的發展都更好?第二,公認的文科主科是政治/哲學,歷史在哪個國家都不是主要科目,歷史這種東西才是最應該讓有興趣的人才學的,不能因為歷史有趣學生喜歡學而提高歷史的地位,要看社會需要什麼!


qqttdfb


對實行3+1+2新高考政策的省份,會將歷史或物理定為必選,對學生會更好哦。原因有三:

一、體現高校人才培養需要。高校、普高和學科專家普遍認為,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物理是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歷史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高中階段學習物理或歷史科目是大學階段學習自然科學類或人文社科類以及其他交叉學科專業的重要基礎。因此,將這兩個學科作為限選科目,有利於考生為進入大學開展專業學校奠定紮實基礎,有利於高校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培養。

二、將物理和歷史作為學生限選的科目之一,可以與現有師資、教師等條件有效銜接,引導不同地區、中學的學生合理選擇學習科目,科學規劃學業生涯,為進入大學繼續深造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

三、有利於學生多樣化成長髮展,學生可從4門科目中選擇2門參加選擇考,理論上有12中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兩種學科組合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選擇權,而且促進了文理交融,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投其所好、考其所長的原則,更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發展規律,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很多機會。


建議題主關注 繽果志願公眾號,獲取更多關於新高考的有效資訊。


滿分小浣熊


通過目前浙江、廣東等省份公佈的選考要求來看,各個高校幾乎都大幅度增加了對物理的要求。據不完全統計,選考物理的同學幾乎95%以上的專業

物理覆蓋專業:


“3+3”模式

“3+「6/7選3」”的模式,也就是除了語數外三科,學生們還要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等分別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個別省份有技術)6門(或7門)科目中選出3門作為選考科目,於是產生了20種組合選考方式。

從2017年第一批新高考試點地區浙江、上海來看,物理因為難度高,被很多學生打進“冷宮”,結果去年高考更容易被重點大學好專業錄取的恰巧是那些選了物理併發揮不錯的考生。

而在很多省份的改革方案中很大一部分專業明確要求必考物理,例如,廣東省就共有19個專業必考物理(佔總專業數的20.4%)。可見,選科與高考填報大學、專業有緊密的聯繫。


“3+1+2”模式

“3”即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數外,“1”是由考生在物理和歷史兩門中選擇1門,“2”是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門中選擇兩門。

總共有12種選科組合。無論大家怎麼選,都跑不出這12種組合方式。


素思生涯規劃


1、從基本立場和專業區分看。

這種方式是類似的默認所有大學專業要分文理,這基本正常,因為12大門類除去藝術大多可以先做這個區分,原來的文理劃分雖不完美但有合理指出,所以這個基本前提是對的。

2、從知識體系看。

物理學和歷史學是兩個很強勢的學科,也都屬於基礎學科,其中物理在理科中的作用尤為明顯。

3、從中學學科體系看

物理學和歷史學是僅次於語數外的基礎學科,是文理類學科中的“強勢”學科,這個之前我再一次微課中使用了選科分析圖時候做過說明。

4、從大學學科結構看

從高校學科看,物理學、數學、歷史學、文學是非常根上的學科,如果這四個都很強這個學校基本不會差,其中數學、文學有所代表,理工類的根子在物理,文史類的根子在歷史,尤其是中國文學和史學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這也是從學科史科學史的立場看的。

5、從現實出發

部分省份出臺這個做法是有很強的功利考量的,第一可以避免棄考物理,第二可以對沖改革壓力。這看著是“折中”其實是將幾根改革方案打了折扣,而且依然會造成新的棄考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