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别打了,我再也不敢了”,这句话说完,7岁的孩子再没醒来

导语:

曾听过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动物穿上了衣服也成为不了人。其实这句话虽然很糙,但是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有些人即使生了孩子也没有成为合格的父母。我们经常说养育恩大于生育恩,其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不时能在新闻上看到父母打骂孩子的消息,我们难以想象,在孩子幼小的身躯背后,到底承受了什么样的待遇,而这样的父母却也是真的不配为父母。

“爸爸别打了,我再也不敢了”,这句话说完,7岁的孩子再没醒来

案例:

邻居小王本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就是脾气火爆,非常易怒。而他的儿子似乎就是天生长在他的引爆点上,每天都能听到邻居家鸡飞狗跳的声音,而孩子身上也似乎总带着一些伤。

本来也想劝劝邻居,毕竟孩子才七岁,可是每次提到这个话题,小王就咬牙切齿的说孩子不争气,不好好学习还喜欢玩,这孩子不打不成器。

“爸爸别打了,我再也不敢了”,这句话说完,7岁的孩子再没醒来

这天,孩子出去和伙伴玩儿很晚还没有回家,等回到家,小王看着孩子全身邋遢的样子,再想到孩子的成绩,忍不住举起手来就打了孩子一顿,孩子不停的道歉求饶,说完:“爸爸别打了,我再也不敢了”之后就倒地昏迷了。虽然及时送到医院,但还是晚了一步,这居然是孩子最后一句话,之后孩子再没能醒过来。

孩子能成才,可以说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是与孩子的健康甚至生命相比,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

“爸爸别打了,我再也不敢了”,这句话说完,7岁的孩子再没醒来

打骂教育到底有多可怕?

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打骂教育使孩子的心灵异常敏感,甚至会逐渐的发展为自卑,长此以往,孩子的身心就会畸形发展,形成孤僻的性格。

影响下一代。这里的下一代不是指孩子,而是孩子的孩子。调查结果表明,在打骂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会对自己的孩子也实行打骂教育。只要是打骂教育就对孩子的生命存在着潜在的威胁。

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期的打骂教育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这种逆反心理无论是对一个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爸爸别打了,我再也不敢了”,这句话说完,7岁的孩子再没醒来

其实孩子不喜欢学习,除了打骂教育,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该怎么办?

★★ 陪伴。当孩子学习的时候,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在做什么?看手机!玩游戏!其实,在孩子的写作业学习的时候,家长可以陪伴孩子的身边看书或者一起写,这样就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 鼓励。孩子的成绩并不是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而且成绩只是一段时间的测试,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更应该鼓励,并且找出成绩下滑的原因。

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对孩子实行打骂教育的父母其实也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打骂教育并不是唯一方式,而且达到的效果只是让孩子怕你,而并不是真正懂得了道理。为了孩子的未来和健康,家长也应该摒弃这种教育方式。

“爸爸别打了,我再也不敢了”,这句话说完,7岁的孩子再没醒来


今日话题互动:你曾经打骂过孩子么?对于打骂教育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