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戲《踏傘行》今晚將亮相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

N海都記者 林養東 陳海容/文 馬俊傑/圖

莆仙戲《踏傘行》今晚將亮相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

《踏傘行》

歷經千年的莆仙戲,將於今晚在福州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上亮相,這部《踏傘行》大咖雲集,由國家一級編劇周長賦執筆,國家一級導演徐春蘭執導,國家一級演員黃豔豔、吳清華主演。

為了今晚的演出,劇組從唱腔設計、舞臺演出,到配樂、燈光等,臺前幕後的所有都是精雕細琢。上週,記者提前到莆田探訪了劇組排演。

老戲精耕細作

莆仙戲是源於唐、成於宋、盛於明清、輝煌於現代的古老劇種,被譽為“宋元南戲活化石”,現存傳統劇目五千多個。《踏傘行》的故事發生在宋朝,主人公是刑部主事之子陳時中和將門小姐王慧蘭,二人早已定親但未曾謀面,之後在戰亂中偶然相遇,演繹了一出古代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

24日、25日,記者連續兩天待在莆田市區的莆仙大劇院,跟隨劇組,觀看排演。劇組對唱唸做打,每一束光,每一段配樂,最細枝末節的,也盡力做到完美。

主演吳清華告訴記者,為了在今晚呈現最好的演出效果,這一個月來,他們不斷地對劇目進行打磨和提升,邀請編劇、導演、省內的專家、老藝人等到現場指導點評。

“比如說怎麼發音、怎麼用氣、怎麼咬字,這些雖然是基本功,但我們在現場也會反覆強調。”導演徐春蘭說,在音樂設計、唱腔鋪排上,是以原汁原味莆仙戲曲牌體為基準,充分利用配器音樂,把劇中女主角王慧蘭從心痛、難堪、心灰意冷,直到最終感悟的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

外來名導

與本土劇種結合

編劇周長賦是莆田本地人,他說,他是讀到傳統戲《雙珠記·逃難遇親》一折時,眼前一亮,劇中故事給他提供了足夠的想象空間,使他逐步完成《踏傘行》的創作,雖是古代故事,但與當今人們特別是青年的婚姻、愛情非常相似。

而導演徐春蘭是江西人,是國家一級導演,曾執導京劇《風雨同仁堂》,崑曲《紅樓夢》,閩劇《紅裙記》《雙蝶扇》等。周長賦說,徐春蘭在尊重莆仙戲的基礎上,注入新的演劇理念,因此,《踏傘行》也樹立了外來名導與本土劇種團隊結合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