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想吃東西怎麼辦?其實你不是真的“餓”了

一到下午茶時間就想點杯奶茶;

● 下班後看個綜藝視頻總是想配一份炸雞;

● 夜深人靜睡不著覺的時候,大腦怎麼也控制不住點開外賣app的罪惡之手……

作為減肥黨的裡頑固“釘子戶”,你是不是也和小簡一樣,常常想給自己一個嘴巴子,“這嘴怎麼就停不下來呢?

別急,這種“看見啥都想吃的”怪症狀,小簡已經幫你找到原因和解決辦法了!


老想吃東西怎麼辦?其實你不是真的“餓”了


老想吃東西怎麼辦?其實你不是真的“餓”了


相信大家都明白,很多時候想吃東西,都不是真的“餓”了,而是“饞”了。

如果你已經到了連酸酸糙糙,有點剌嗓子的全麥麵包(或其他平時比較抗拒的食物)都想吃的地步,那就是真餓了;

如果你只是“餓到”渴望吃點奶茶小蛋糕巧克力薯片……大概率就是饞了!


老想吃東西怎麼辦?其實你不是真的“餓”了


/ 誰不想吃呢 ┭┮﹏┭┮

習慣使然的“饞”

正如著名的巴普洛夫實驗*所揭示的,很多時候,你的饞癮只是多次重複某一特定行為後產生的習慣。

回想一下,是不是每次吃外賣的時候總會找個下飯的視頻,找不到合適的就連飯也吃不香?是不是有段時間經常加班,下班後餓得忍不住吃點宵夜?

所以,當這些行為多次重複,你就養成了“看視頻必須得配點零食”,“深夜睡不著就想吃宵夜”的習慣。“看視頻”、“深夜”這些條件,就成了一種外在的暗示,悄咪咪地提醒你——“哦吼,到點該吃東西了!”


老想吃東西怎麼辦?其實你不是真的“餓”了


*巴普洛夫實驗中,巴甫洛夫通過多次重複實驗,把“鈴聲”和“吃飯”聯繫在一起,讓狗狗一聽到鈴響就口水流個不停。

解決辦法?既然是一種習慣性的條件反射,那就嘗試打破這種習慣

# tips #

製造取食門檻。處理掉家裡囤貨的各種高熱量零食,看不見,也就吃不著了。

降低“饞了”就吃的頻率。一下子改變習慣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們可以從降低頻率開始。比如從每天晚上都看視頻下飯,變成只有週末才“以視頻配菜”。

吃健康的食物。如果實在忍不住,那就給自己準備點健康的食物,小番茄、黃瓜、牛奶…甚至可以準備些自己討厭的食物,看著就不想吃的那種。

壓力大,讓人更放縱

工作壓力大的時候,特別容易暴飲暴食

這種並不是因為餓,而是因為焦慮、憤怒、孤獨、抑鬱等消極情緒而發生的暴飲暴食,被心理學家稱為“情緒性進食”


老想吃東西怎麼辦?其實你不是真的“餓”了


/ 幹著幹著就吃了起來…

而當我們壓力大的時候,身體更傾向於吃下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而不是蔬菜沙拉。因為高糖高脂的食物,能讓大腦獲得一種“被獎賞”的愉悅感。

雖然吃的時候感到被食物“治癒”,但吃完高熱量食物,反而可能催生對體重的焦慮、負罪感,壓力並沒有被緩解,容易陷入繼續暴飲暴食的死循環。“過勞肥”,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該如何緩解這種情緒性進食?

# tips #

● 吃東西能緩解壓力,是因為它能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除了吃東西,我們需要用其他方式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比如用涼水洗臉、深呼吸等。

保持規律的飲食、作息。熬夜太晚、工作太累的時候,因為疲勞會影響自控力,容易暴飲暴食。

找到更適合的情緒發洩方式。運動、聽歌、散步、給朋友打電話……找到更合理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情緒,就不會再選擇用“吃”來緩解焦慮了。

● 如果短時間內很難戒除情緒性進食,那儘量在家裡囤一些健康的食物,如水果、酸奶,別在讓薯片、可樂隨手可及。


老想吃東西怎麼辦?其實你不是真的“餓”了


老想吃東西怎麼辦?其實你不是真的“餓”了


當然,也有同學並不是饞,而是真餓了。減脂期的同學可能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減脂期調整了原來的飲食結構,習慣吃高熱量食物的同學,開始戒掉高油高糖的食物,戒掉了各種可口小零食,每天三餐啃沙拉水煮菜;

同時還增加了運動量,從原來“週末一趟一天”的狀態,變成“健身房一天三刷”。

身體習慣了原來的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這麼一改變進食內容和數量,還有運動量,可不得餓麼!


老想吃東西怎麼辦?其實你不是真的“餓”了


對於因為調整飲食結構而餓的同學,建議:

別節食。至少至少至少!!要吃夠自己的基礎代謝值。

● 保證各營養元素均衡攝入。別提到減肥就是“不吃碳水”“不吃肉”“水煮一切”

碳水、脂肪、蛋白質,都是減脂期需要攝入的,減脂期的同學可以粗細搭配主食,更多地攝入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能幫助增加飽腹感

無論是饞了還是餓了,身邊備些健康的食物代替薯片可樂等高卡零食,總是不錯的選擇~


老想吃東西怎麼辦?其實你不是真的“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