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间津门一位奇人,铁弹弓打混混,江湖人称“神弹子”

《江湖纵谈》系列之“神弹子”——孙德清 (“大狮”作品,受版权保护,谢绝抄袭,望请自重!)

津门混混系列今日继续,前几天讲了一位清末时期的津门女混混候四奶奶,十分受人喜欢。有人要问,怎么这人姓候而非侯,你是不是文盲写错字?

自然不是,她老人家要是姓侯,我何必写侯。百家姓中单独有一候姓,排行在娄姓之后,位列239位,比从姓高一位。这个姓氏目前在全国各地有约莫45万,不算大姓,也不算小姓。

我为嘛要解释呢?因为前几天有几位自称大学问者在评价区留言,嘲讽笔者是文盲不认字,不应该叫“大狮”,应该叫“大屎”。我叫嘛都无所谓,不过是个称呼罢了,我笔名叫“大狮”无非是要告诫自己“狮子不跟狗斗”,咱跟大师沾不上边,更不想攀比大师,现如今走在大街上,刮风吹落一块广告牌,砸中十个,起码九个是大师,另外一个是“大尾巴狼”。我怕砸着,因此离大师远着点,权却叫个“大狮”,就算沾了人家的光了。

老年间津门一位奇人,铁弹弓打混混,江湖人称“神弹子”

闲言少叙,书归正文。

举凡读过冯骥才先生《神鞭》者,想必还记得其中一个人物,这位名叫戴奎一,是个玩弹弓的高手,最爱给人“换眼珠子”。混星子玻璃花请戴爷教训神鞭傻二,结果戴爷不是傻二对手,当着天津卫老少爷们儿栽了跟头,他气不过要当场给玻璃化“换眼珠子”,吓得玻璃花趴地上装死狗,这才逃过一劫。

有人或许要问,冯骥才笔者这些活灵活现的人物都有原型吗?我想是有的,天津卫九河下梢旱码头,全国各地都往这儿奔,奇人异士辈出,保不齐就有大能耐之人。起码我就知道许多这样的“高人”,抽空一一叙述也不迟晚。

玻璃化和傻二有没有原型我不知道,但早年间南市三不管还真有一位耍弹弓的高人,此人名叫孙德清,人称“神弹子”。这位孙德清跟冯骥才先生笔下的戴奎一极为相似,在三不管干平地抠饼的买卖,专卖“化食丹”和“大力丸”。

老年间津门一位奇人,铁弹弓打混混,江湖人称“神弹子”

有人要问,为嘛这里要叫“三不管”呢?有嘛讲头吗?至于为嘛?我也说不好,史家说法各自不一,不过可以肯定三点,在这里打架斗殴不管;聚赌窝娼不管,坑蒙拐骗不管,您要来到三不管,需尊从这里的规矩,什么事儿都是许看不许管,哪怕有人当街调戏良家,也只能品头论足,而不能上前制止。谁若坏了这里面的“规矩”,那么对不住您老,你不配进三不管,管保挨通胖揍让人撵出去。在笔者的拙作《津门教父袁文会》中,曾细致讲过这里面的方方面面,很是有一番趣味。

三不管包罗万象,只要你能想得到的玩意儿这里全有,普天之下所有能人,都汇集在咱津门这一亩三分地上,神仙老虎狗,生旦净末丑,公子王孙,登徒浪子,到了三不管,不用“照妖镜”,直接现原形。就连袁大公子克定,游荡三不管之后,立马挑大指,大叫“邪乎,邪乎,有趣,有趣。”您瞧,这就是津门魅力,俗物都能变黄金,各位您说蹊跷不蹊跷。

神弹子孙爷自打山东来到天津卫,先是在侯家后撂摊打把势,不出许多时日,便融入津门文化,自打喝了河海水,侉音儿都能绕舌头了,成了典型的“卫嘴子”。出口成“嘛”,满嘴“吹大梨”,很是能“惹惹”,要笨嘴拙舌,他也赚不来“饭辙”。

老年间津门一位奇人,铁弹弓打混混,江湖人称“神弹子”

有见过孙爷的前辈,形容此人身大力不亏,膀大腰圆,身高起码一米八,体重200只多不少,拳头跟小砂锅赛的,见谁都傻笑,谁要惹了他,立马瞪眼珠子就要打人。撂摊之钱,拿白石灰粉在地上画个圈儿,圈里面就是他的买卖场,他不知从嘛地儿找来两条一米多长的大蛇,小孩胳膊粗细,一条红,一条青,青蛇整天挂脖子上,当街摆弄,红蛇放棉布口袋中,等到玩“绝活”的时候才拿出来耍上一耍。

开场之前,先吹铜哨子,吸引顾客围观,一通白话之后,拿出一块新鲜的生牛肉,少说二斤重,他手托生牛肉,围着白圈转圈,让围观者瞧瞧这块牛肉是不是真材实料。转上几圈之后,张开大口嚼生牛肉,直嚼得顺着嘴角泛血沫子,不大会功夫,这块生牛肉就进了他肚子。而后拿出几丸“化食丹”吃下去,开始吹嘘自己的“化食丹”效果多好,有多神气,别说吃生牛肉,就是吃了块石头,也能给“化”了。他一派江湖“海口”,吹得天花乱坠,吸引人们购买。他这套江湖“海口”堪比刘宝全的大鼓书,马三立的相声,两位大师就在他不远处撂地摊呢,备不住光顾光顾他,买他几丸“化食丹”,求他别再瞎白话,把买卖都抢走了。

老年间津门一位奇人,铁弹弓打混混,江湖人称“神弹子”

卖完“化食丹”,接着卖“大力丸”,这会子就看出他的能耐了,他有几个弹弓,最重的一个混铁打造,足足有二十多斤,专打铁丸子。有个绝活叫“天鹅下蛋”,让人把泥丸往空中抛,他拿铁丸子打,不论你仍多高,他一准能打上。铁丸碰泥丸“啪”一声打个粉碎,空中一片白雾,神气,老神气了。

接着再耍一招“连中三元”,拿三个小铜钱拴在远处,“啪啪啪”三个泥丸打过去,管保百分百打到铜钱上。这招可是吕布辕门射戟的绝活,没有真本事是绝对做不到的。

除了这些绝活之外,什么“节节高”,“六出六进”,“四平八稳”等等,每个绝活使出,管保让人挑大拇指。要想看绝活,您就要买“大力丸”,要不然他就不耍,让你干着急。因而许多人为了看他绝活,才买他“大力丸”,反正这玩意儿也吃不坏人,就当嚼“大山楂丸儿”了。

老年间津门一位奇人,铁弹弓打混混,江湖人称“神弹子”

来三不管的都知道他有能耐,因为没人招惹他,怕他拿弹弓打人,可有人偏偏就不服,这些人就是三不管尤为盛行的一个职业——混混儿。

孙爷在三不管撂摊的时候,三不管还不是他袁三爷袁文会的天下,而是王二爷王丰年的,看过笔者那章“袁文会大战王丰年,独霸三不管”的朋友想必还记得,袁文会三阵赌输赢,最终带人拔了王丰年的旗,独霸了三不管。王丰年霸占三不管时,他那帮混混弟子很是嚣张,有一天就惹到了孙爷头上。

怎么惹的,碍于篇幅有限,咱自不必细述。只说惹了之后,孙爷当场翻了脸,跟十个混混叫板,就在三不管双方干起架来,孙爷会武术,懂气功,别看对方十个他就一个,可没太吹亏。最后他使出绝活,拿出那支铁胎弹弓,不用铁丸子,因为没有死过节,铁丸子容易要人命,犯不上“手黑”。他用泥丸子打这十个小子,不打身子专打鼻子,十个小子每人脸上挨了一泥丸,打得鼻梁骨都断了。一瞧孙爷真本事,这伙小子认怂了。

老年间津门一位奇人,铁弹弓打混混,江湖人称“神弹子”

事后,孙爷找了天津卫的另一位大耍刘二爷从中讲和,双方罢兵,王丰年答应不再找孙爷麻烦。

遗憾的是,孙爷还是离开了三不管,至于去了哪里,不太清楚,有人说他回了山东老家,有人说他去了大上海,也有说他被王丰年算计了,总之孙爷走了。人走了,可故事留下了,经由我手写出来,您各位一饱眼福。只是篇幅有限,咱只能大致说说,而不能详尽,也算是一种遗憾吧。

好了,陋文一篇,就此打住,喜欢“大狮”这些江湖文章的朋友,烦请您老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听“大狮”白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