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突發奇想只用比特幣去歐洲旅遊,40個小時之後:累覺不愛

小哥突發奇想只用比特幣去歐洲旅遊,40個小時之後:累覺不愛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投資區塊鏈,猛戳:

小哥突發奇想只用比特幣去歐洲旅遊,40個小時之後:累覺不愛

來源 | Bitcoinmagazine

編譯 | 火火醬

你有沒有想過,假如有一天,你身上一分錢都沒有,只剩下比特幣可以使用,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

你如何用比特幣換取日常生活用品?如何用比特幣支付吃飯的錢?能不能正常的生活?

最近,比特幣雜誌贊助記者Colin Harper在歐洲進行了一場特別的放鬆之旅,全程只用比特幣生活,讓我們跟隨他的腳步,一起來看看他都遇到了什麼好玩的事情。

一場只用比特幣的旅行

我揹著裝滿日常雜物的雙肩包降落在布魯塞爾,帶了30加侖徒步旅行要用的衣服和必需品,肚子裡塞滿了飛機上提供的航空餐,儘量打起精神來對抗揮之不去的睏意。

我的歐洲“用比特幣生活”系列的第一期就這樣開始了:早上8點43分,剛下班機的我站在布魯塞爾機場地下的火車站。本以為從亞特蘭大起飛時喝下的那杯雞尾酒會讓我在長達八小時的飛行中好好睡上一覺,但事實並非如此,整個旅途我都十分清醒。

在等待往北去阿姆斯特丹的火車,同時也在等“時差”這位老人家趕上我的步伐。在這一天接下來的16個小時裡,我還要打起精神、步行約20公里、買幾升啤酒並且搭乘午夜的火車然後才能好好睡一覺。對了,本次行程中,所有的費用都要用比特幣支付。

除了差點被累死之外,我用比特幣生活的第一天還是超級有趣的。

小哥突發奇想只用比特幣去歐洲旅遊,40個小時之後:累覺不愛


一條靠近阿姆斯特丹Magere Brug咖啡館的運河

從布魯塞爾到阿姆斯特丹的火車車程大約兩個半小時,我沒有睡覺。畢竟,無論如何都不該在旅程剛開始的時候就打盹,而且我確實對接下來的冒險感到很興奮。

我來歐洲有一個很明確的目的,那就是僅靠比特幣維生。2019年1月的時候我就在舊金山這樣做過,但結果令人既驚喜又失望。曾經接受比特幣(或在網上宣傳接受比特幣)的商店現在都不接受比特幣支付了,只有幾家例外。

我之所以能熬過那一週,很大程度上要感謝 Bitrefill 等用比特幣交換禮品卡的服務。這一次,我希望能儘量避免使用這種方法,因為我行程中的城市(阿姆斯特丹、阿納姆、柏林和布拉格)應該都是歐洲首要的比特幣熱點城市。

我的第一站是荷蘭,並將在那裡開始我在阿姆斯特丹用比特幣生活的第一天。然後我會去格爾德蘭省的一個小城市——阿納姆。阿納姆應該是比特幣之城,甚至可以成為是整個世界的比特幣之城。

以我從網上以及從比特幣雜誌記者Aaron van Wirdum和其他人那裡聽到的信息來看,事實也確實如此。

不過在去那裡之前,我要穿過阿姆斯特丹去參加一個節目,是由Aaron為他們的荷蘭語播客節目舉辦的聚會。根據我自己的初步研究以及BitKassa 創始人Patrick van der Meijde 告訴我的“在阿納姆有很多地方都接受比特幣”的情況來看,我應該還是能逛很多地方。

比特幣之旅第一站:阿姆斯特丹

在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下車後,我直接去了一家自行車租賃點,據說那裡接受比特幣支付。在舊金山,通過在Bitrefill購買優步信用額度就可以輕鬆解決交通問題。但這次我不想再用優步了,因為我在舊金山的時候實在是太依賴它了。此外,我更想用比特幣直接和商人進行交易,而且騎自行車會給我帶來一種真實感,可以完全像荷蘭人一樣生活。

阿姆斯特丹很大,如果我想帶著40磅裝備並且舒適地旅行,那麼自行車是必需的。所以當我在谷歌上看到Starbikes Rental的廣告說接受比特幣時,我真得欣喜若狂。

到目前為止,我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都表明,交通將會是這次旅行中最難解決的問題。我的同事幫我買了從布魯塞爾到阿姆斯特丹的火車票,我用比特幣付了車票。如果我能弄到一輛自行車的話(甚至是便宜的二手車也行,只要我能騎著它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那麼我至少可以在城市內部擁有自己的交通工具。

用比特幣租車子?兄弟,今天可不行。

在舊金山的經驗告訴我要降低自己的預期,而且永遠不要相信谷歌說的哪些地方可以接受比特幣。果然,到達Starbikes後,我就發現自己使用阿姆斯特丹騎行基礎設施的希望破滅了。

當我走進店裡時,有一位身材消瘦的紅髮中年婦女向我打招呼“你好!”

“你好!請問這裡還接受比特幣付款嗎?”

“比特幣?哦,不接受了。”

“你還記得你使用的是哪個支付處理器嗎?”我問道。我回憶起2013年至2014年在舊金山大多數接受比特幣的地方使用的都是一款現在已經失效的PoS軟件。這個問題把她問懵了。

她說道:“嗯……我不太確定,好像是個橙色的。”但我懷疑她指的是橙色的比特幣標誌本身。在向她道謝之後,我就離開了商店。

沒有地方能用比特幣,更糟的是,我還得步行穿越阿姆斯特丹。

我又問了其他幾家車行,偶然遇到其中一位工作人員有錢包,我想說服他允許我用比特幣付車費(一輛Hail Mary)。儘管他很瞭解比特幣,而且也對這項實驗很感興趣,但他還是不想做這筆交易。

別無選擇,我只能步行前往兩公里外的 Magere Brug cafe咖啡館(因其俯瞰的地標性建築而得名:一座吊橋,字面意思為“窄橋”,因為其在1691年的原始橋非常窄。)

我進去的時候,一個穿著一身黑、畫著貓眼線的年輕女人在外面和我打招呼,她正在和一個看起來像這兒的老闆的人交談。她的膚色與她那套午夜黑的高領毛衣形成鮮明的對比,舉止可愛而笨拙。

首次成功:用比特幣買午餐

首先,我問她是否真的可以用比特幣付款,她說可以。

聽到回答後我超級激動,在她的推薦下,我點了份總會三明治。兩個高高的雙層面包、奶酪、火雞、火腿、黃瓜、生菜以及類似荷蘭醬的醬汁,和玉米薯片一起堆放在盤子上。

小哥突發奇想只用比特幣去歐洲旅遊,40個小時之後:累覺不愛


我買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三明治,由Magere Brug咖啡館提供。

在我看來,這令人印象深刻的三明治和我第一次用比特幣維生的經歷相比有了顯著的改善:

在舊金山時,我花了四天的時間才找到了一家能花比特幣的店面。在歐洲,我在到達第一個目的地的兩個小時之內就完成了。

我狼吞虎嚥地把三明治吃完,然後去吧檯買單。PoS是由BitKassa提供的,BitKassa是所有接受比特幣的場所所使用的付款處理器(顯然,Patrick的影響力正在擴大)。你可以選擇通過閃電網絡(Lightning Network)付款或者進行鏈上付款,我選擇了鏈上付款,因為我要把我的LN sats留給柏林的閃電會議。

即使是在鏈上交易,付款也相當快。從我用Samourai錢包掃描二維碼到等待BitKassa確認大約花了15秒的時間。(因為付款直接進入Patrick的節點,因此一旦它到達內存池,它就會接受PoS上的付款。)

“這就是未來,所以我得找個時間學一學”

我問吧檯那位化著貓眼線的女孩,是否覺得這一切有點愚蠢、以及她對這種付款方式的整體印象。我暗示過她這可能令人不是很好接受,但是她把這整個過程看作是與新興(且重要的)技術互動的機會。

這就是未來,所以我得找個時間學一學

。”她以一種略帶尷尬而又友善的態度回應道。

她告訴我,實際上她經常會處理比特幣交易,因為來自阿姆斯特丹比特幣公司Bitonic的團隊經常會來這裡。這給我一種感覺:荷蘭(也許是歐洲)比特幣制造商對這種橙色硬幣有一種不太一樣的信念。至少,在這裡,循環經濟的概念得到的更好的重視,而這種印象也在我的整個旅途中得到了印證。

我謝過服務員後離開了咖啡店。讓我覺得有點不幸的是,我朋友的聚會的舉辦地在六公里外,在河對岸,阿姆斯特丹的北部。此時,由於時差的緣故,我開始昏昏欲睡。四肢像灌了鉛似的,腦袋也昏昏沉沉的(儘管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但還要過10個小時我才能入睡。我別無選擇,只能拖著行李步行30分鐘去搭免費的渡輪,穿過海峽到城市北側。很不幸的是,我又坐錯了渡輪,白白將行程延長了大約40分鐘。走到最後,我一瘸一拐的蹣跚前行——路人估計會把我當成流浪漢。

但沒關係,因為終於我還是到達了Blast Galaxy,聚會主辦方的啤酒拱廊。剛好,我的手機也快沒電了。

聚會直到下午6點才開始,我早到了大約2個小時,但是有一個禿頭男人人很好的讓我在聚會開始前進去放鬆一下。他和他的一些朋友一起經營著這家店,這家店可以修理和更換街機遊戲,保留那些Blast Galaxy的客戶喜歡的遊戲。

我進去的時候,一個比真人還大的刺蝟索尼克雕像迎接了我。牆上和地板上散落著各種電子遊戲配件和圖標。門廳裡空無一人,變成了一個完全開放的倉庫區域,左邊是酒吧,中間是一排排野餐桌,右邊是沙發和桌子,還有一堆珍貴的街機遊戲佔據著一半的可用空間。從Pac Man到Galaga,再到Time Crisis 3這樣的射擊遊戲,這裡有足夠填滿五個中型拱廊的街機遊戲。

小哥突發奇想只用比特幣去歐洲旅遊,40個小時之後:累覺不愛


渴望使用閃電(Lightning)的Bitcoiners受到這款以閃電速度著稱的電子遊戲刺蝟的歡迎

我坐在沙發上給手機充電。長途跋涉令我疲憊不堪。一陣沉悶的悸動穿過我的身體,我的動作也像是打在布丁上一樣黏糊糊的。

參加Party

“這傢伙是誰?”Aaron從房間的另一頭衝我大喊,不然我差點就睡著了。他剛在樓上錄製完De Bitcoin Show節目。

我們緊緊握了握手,很高興見到他。儘管我們各自在地球的另一端工作,只在另外兩個場合見過面,但我們之間的關係仍然非常融洽。我發現這種情況在比特幣的國際分佈社區是非常常見的。

他把我帶到樓上屬於Boris的De Bitcoin Show工作室。曾幾何時,Aaron把閃電的接力棒(Lightning torch )傳給Boris,荷蘭的一名經驗豐富的視頻遊戲記者,也做著比特幣方面的工作(同時也在荷蘭TV主持自己的視頻遊戲節目)。

我告訴他們,在荷蘭的這幾個小時,我的實驗已經比在舊金山的頭幾天都要成功了。當我問為什麼荷蘭比特幣的基礎如此牢靠時(我甚至都沒看到有多牢靠),他們將其歸結為一種文化。他們說,這是一種技術傾向的文化,不像硅谷那種一本正經的技術官僚傾向,而是一種堅忍不拔、覆蓋全國的密碼朋克式的文化傾向。

聚會以技術為導向,取得了圓滿成功。超過50個來自荷蘭各地(我聽說甚至有一些來自比利時)的Bitcoiners整個晚上都聚集在Blast Galaxy。現場有5歐的套餐(只接受比特幣),以及接受法定貨幣和比特幣的酒吧,所有的比特幣都通過BitKassa進行處理。Aaron請前兩輪,我請第三輪並且有用閃電網絡支付的特權。

我一整晚都在蹦來蹦去、聊天、在Pac Man上和匿名用戶比賽(一般都是他們贏)。我遇到了一個人,是General Bytes的成員之一——他在手裡植入了自己的私鑰,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我見過的最朋克的密碼保護行為了,他簡直把“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的概念升級到了皮下水平。

在最嗨的時候,整個房間變成了一個熱氣騰騰的酒池,充滿了比特幣和男子氣概(在場的絕大多數都是男性)、悶熱又潮溼的肉體以及精神上的智力刺激。只有前門的的大型工業風扇在同古龍水和高溫搏鬥著。

不知為何,我已經從將近40個小時的麻木狀態中恢復過來了,雖然我知道這並不會持續太久。大約下午10點,我從BitKassa找來了Patrick,他好心地答應幫我買一張去阿納姆的火車票。經過兩個半小時的步行、火車和出租車行程後(錢是Patrick付的,之後我會以satoshis的形式還給他),我終於到了位於莫倫貝克區的民宿,和Patrick道了聲晚安。

在短暫地參觀了一下這所房子並閱讀了入住需知後,我回到房間,癱倒在床上,用最純粹的肢體語言詮釋著“筋疲力盡”這個詞,並且馬上就死死地睡了過去。這就是“用比特幣在歐洲生活”的一天。在阿姆斯特丹使用比特幣生活,似乎沒有想象中的順利,但至少沒有太大問題,除了基礎交通真的很不方便以外。

接下來阿納母的旅程是否可以延續這樣的順利與好運呢?尚且未知。如果讓你使用比特幣在歐洲生活一天,會發生什麼事情?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想法,和我們一起討論哦~

聲明:本文為入駐“火星號”作者作品,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