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崩了?支付寶: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微信支付崩了?支付寶: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自動販售機前,一名裹著睡衣的女生在寒風中駐足,她反覆付款,但售貨機端一直顯示付款失敗。

同一時間,一名在奶茶店打工的兼職生也面對著同樣的尷尬,客戶明明已經付款好幾次了,但自己這邊一直沒有收到付款信息。

另一邊,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同樣受到了來自甲方的質問,他們說網站搭建出了問題,客戶根本無法完成付款。

這樣大大小小的支付問題,在全國持續了二十多分鐘,原因不在你我,而是微信的支付系統崩了。

可以看到,上面的三個場景中,大家第一反應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甚至在自己這邊已經顯示付款成功的情況下,還是進行了反覆付款:是不是自己信號不好,是不是店裡放的付款碼失效了,是不是我的程序真的出了問題……

沒人懷疑是微信支付的原因,直到在網上看見大規模類似問題的反饋。

我們對移動支付這份深深的信任,並非由微信構建,但如今卻是從微信,開始動搖。

而這份信任的構建者,其實是支付寶。開創了C2C模式的淘寶,不僅為國人提供了一條新的購物渠道,同時還催生了第三方支付這種新的付款模式。

線上交易最大的問題就是,買家擔心付款後收不到貨,賣家擔心發貨後收不到錢,要讓線上交易順利完成,必須要打破買賣雙方的這種顧慮。

淘寶團隊由此開始了頭腦風暴,他們最終鎖定了一點:一定要保障用戶的資金安全。怎麼保障?在交易中引入第三方擔保。

淘寶上的買家下單後,錢會進入淘寶專用擔保交易賬戶,賣家收到通知後發貨,買家收貨確認無誤後通知淘寶可以付款給賣家,如果貨物不符則可以申請退款。這就是擔保交易的流程,其中的支付模式也正是後來的支付寶。

2005年開始,淘寶強制規定交易必須使用擔保交易,支付寶也同步承諾"全賠付","你敢付,我敢賠",進一步打消了國人顧慮,支付寶的交易額開始大幅增長。

但隨後問題也開始顯露,支付寶的支付成功率僅在60%左右,因此在2010年初的支付寶年會上,性格一向隨和的馬雲也不禁痛批支付寶的用戶體驗"爛、爛、爛到極點。"

微信支付崩了?支付寶: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彼時,每個銀行關於網銀支付的規定都各不相同,完成一次支付通常需要跳轉七八個界面,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錯,都可能導致付款失敗。

支付寶隨後想到了快捷支付:用戶直接與支付寶簽約,向支付寶自己的提供姓名、身份證號碼、銀行卡卡號、銀行預留電話等信息,再由支付寶來與銀行進行交涉,用戶只需使用支付密碼或手機校驗碼,就能完成付款。

解決方案想好了,更大的難題在於說服銀行實現合作。銀行畢竟掌握著成千上萬人的財產安全,這種新型的業務也意味著未知的風險。因此在談判時,支付寶讓渡了己方極大的利益,並且承擔了大部分的風險,才最終使得快捷支付得以推行。

支付寶的腳步也沒有就此停下來,隨著無線技術的發展,二維碼的應用得以實現,支付寶又首創了二維碼付款模式,並從此滲入到我們每一個付款場景,支付寶就這樣變成我們今天熟悉的支付寶。

一路發展到今天,支付寶幾乎沒發生什麼大事故,並且在遇到一些小問題時,退款非常及時,客服也能很及時地找到,讓許多對移動支付心有慼慼的人也不得不折服在支付寶的便捷之下。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先後掃除了銀行、大眾和國家監管的顧慮,支付寶讓第三方支付成為一個成熟的產業,後來進入這個領域的企業要比當初的支付寶輕鬆得多。

比如,微信僅通過一場優秀的營銷,就成功打入第三方支付。相比支付寶,微信背後的社交鏈是其最大的優勢,這場營銷的關鍵,也就在於此。

2014年,財付通在微信公眾號推出了 "新年紅包",用戶只要關注賬號就可以向好友發送或領取紅包。總是財帛動人心,紅包活動一經推出就迅速滲入各大微信群,僅除夕到初一有超過500萬用戶參與,收發紅包數量達1600萬個。

可以說,微信的紅包營銷讓它一夜之間幹完了支付寶花了10年乾的事情。

但在這次事件中,微信一是讓這種無法付款的狀況持續了長達二十分鐘的時間,二是找不到客服,三是無法處理重複付款,需要用戶自行與商家交涉進行退款。

這樣看來,微信並沒有10年時間來沉澱出一份對用戶資金安全負責的踏實誠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