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本是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为何后来对政治完全没兴趣了?

珍惜内女人


1883年2月12日,载沣出生。父亲是道光皇帝的七儿子,母亲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哥哥是光绪皇帝。1891年(8岁),父亲去世,他承袭了醇亲王的王位。

1900年(17岁),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要求,清政府必须为死去的德国公使克林德建牌坊,并要派亲王去德国谢罪。

载沣是光绪皇帝的弟弟,因此被指定为“谢罪人”。1901年,载沣从北京启程,到了德国。他见德国国力强盛,皇室的权力也很大,就向德皇的弟弟亨利亲王请教。亲王告诉他,想使皇室强盛,必须要控制兵权。他牢记于心。

回国后,慈禧太后对他另眼相看,多次接见。1902年,慈禧太后为他指婚,妻子是慈禧的心腹荣禄的女儿。1906年(23岁),她给载沣生下一个儿子,名叫溥仪。

此后,慈禧太后对他更加器重。这时,庆亲王奕劻和袁世凯大兴改革,几乎包办了朝廷事务。为了牵制他们,1908年(25岁),慈禧太后任命载沣为军机大臣。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慈禧太后指定溥仪继承皇位,由侄女隆裕太后垂帘听政,载沣为监国摄政王。第二天,慈禧也去世。年仅25岁的载沣,开始总揽朝政。

执政后,载沣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权倾朝野的袁世凯。因为袁世凯被认为是陷害光绪皇帝的罪魁祸首,载沣一度想处死他。但国丧期间不可杀重臣,载沣也担心新军造反,最终决定免袁世凯一死。

载沣打算学习德国,把兵权集中在皇族手上。1908年12月,他成立了禁卫军,自任统帅,全部由满人组成,配备最精良的武器,守卫皇宫禁地。他又把北京周围各省的新军,全都划归中央直辖。并在陆军中,设立贵胄学堂,只招收满人,专门培养军事人才。

1909年1月2日,他以“足疾”为由,解除了袁世凯的一切职务。

7月,他宣布皇帝为海陆军大元帅,由摄政王代理;其他主要的军事职务,也都由皇族担任。于是,一个以他为首的皇族权贵集团形成了。

同时,载沣继续推动预备立宪政策,在各地成立咨议局,在中央成立资政院。1911年5月8日,他主持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责任内阁。虽然内阁中皇族人士占据多数,被称为“皇族内阁”,但实实在在迈出了一大步。

不料,1911年10月10日(28岁),武昌起义爆发,载沣派新军前去镇压。由于新军大多是袁世凯的旧部,根本不听指挥。列强也认为只有袁世凯才能收拾局面,不断施压。载沣只好重新启用了袁世凯。

翻身后的袁世凯,趁机提出各种条件,要求完全掌握军权、重建责任内阁等等。眼见局势越来越危急,载沣只得同意,下“罪己诏”,解散了“皇族内阁”,把军政大权交给了袁世凯。

袁世凯又与革命党人秘密协商,并不断对隆裕太后施压。12月6日,太后下诏,免去载沣“监国摄政王”头衔,从此无权过问朝政。

但他毕竟是一位政治家,是一个反对分裂祖国的爱国者。他在日伪的统治下没有屈从日本人的一再劝诱,坚持不去东北,在政治上同“满洲国”划清了界限。在这件事情上,他充分表现了民族气节,政治胆识和魄力。这是他晚年的最大成功。







老张的书屋


爱新觉罗·载沣(1883—1951),道光帝之孙,宣统皇帝溥仪的生父,他的人生顶点是成为代儿子监国的摄政王。

载沣确实是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但却不是政治家。因为政治家这种特殊产物要么先天生成,要么后天练就,他既要有对世事棋局的发展趋势有着敏锐的判断,又要对局中各色人物拿捏精准到位,并操纵于股掌之间,这显然不是载沣这种含着银勺子长大,养尊处优的人所具备的。除了历练的机会少,也不是天生具备对权力驾驭的政治天才,他是在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因慈禧,光绪同时撒手人寰的情况下,被历史贸然推到了事关大清生死的重要位置上的,这是不仅是对载沣实际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大清生死存亡的作弄。遗憾的是政治舞台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对载沣这种既没有经过历练,又不是天才的年轻皇家贵胄来说要求太高,在政治玩家袁世凯面前,载沣更是完全上不了台面的菜鸟,可以说他成为摄政王是历史的错误和错位,也是满清王朝的悲哀,因为慈禧光绪死后,大清帝国实际上已经朝中无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再也推不出经天纬地的雄才,而这种时候是最需要类似慈禧光绪这种老成谋国,民望深厚的政治家加持的,载沣却天真的认为只要坐在摄政王这把交椅上就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因而昏招迭出,进退失据,结果让看上去曙光初现的满清立宪新政在他手里被彻底断送。

他最大的失误是在保路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面对汹汹民意不知进退,自认为“有兵”而有恃无恐,不想通过适时让度手中的权力,以缓和反对阵营的压力,依然强推遭到全国人民一致反对的的“皇族内阁”,这事终于成了压垮满清这头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武昌枪声响起,立国267年的大清帝国轰然倒地,载沣成为和满清入关时的摄政王多尔衮遥相呼应之人,史家言之成也摄政王,败也摄政王...

载沣以不是政治家的料却想干政治家的事,结果功败垂成,使原可通过立宪新政完成王朝自救,实现社会转型的大清在最后一刻功败垂成,让人扼腕!但他也绝非是大奸大恶之人,他最后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在辛亥革命后知大势已去,不作无谓抵抗,完成宣统逊位,避免国家民族陷入血雨腥风之中;在日寇利用他儿子溥仪成立满洲国时,经受住诱惑始终不离开天津,坚守住了民族大义,算是载沣最后的人生亮点。



土豆到底去哪里挖


因为内忧外患,清朝摇摇欲坠,以孙中山为首的共和制代表人物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所以无法挽回大局,所以只能随他去了!!!载沣就是三头六臂也无济于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