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默默等待丈夫28年,再归来却是生死离别,将思念写入本本传记

字典里最重要的三个词,就是意志、工作、等待。我将要在这三块基石上建立我成功的金字塔。—— 巴斯德

炮火轰鸣声震入耳膜,硝烟弥漫。人们颠沛流离,幼孩尖锐的痛哭声让人心碎,悲惨的场景令人惨不忍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最难忘的一次战争,在那个月明风清的日子里,战争的炮火响彻云霄。

人们无法想象,因这场浩大的战争,多少人妻离子散,流离异乡;人民更无法想象,究竟有多少位无名英雄为了祖国的和平,而付出鲜活的生命。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在这特殊时期,人心惶惶,可祖国却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着教育事业,只因教育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基石。如果将青少年比作娇嫩的花朵,那么教育便是散发着清香的土壤,可以让鲜花茁壮地成长,尽情的绽放。

这位女子虽容貌平淡,但表情坚毅,让人印象深刻。她至死不渝的等待已经“失踪”二十八年的丈夫,更让人震撼。等待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只源于内心对他的悸动,只缘于千百次相遇的回眸;等待一个人更有很多不可言说的理由,这位女子的内心,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她默默等待丈夫28年,再归来却是生死离别,将思念写入本本传记

抗日战争后期,日军优势逐渐不再,我国胜势明显,因此国家决定培养学术型人才。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北京大学医学院迎来了这样一位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女学生,她身体单薄,瘦瘦小小,可眼睛却仿佛星星一般,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她在报道册上一笔一画,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许鹿希。

许鹿希出生于上海,但她却义无反顾的选择来到遥远的北京求学。身边的同学十分不理解,明明上海也有许多优秀的高等学府,为何许鹿希一个小女生偏偏要来到北京呢?

在这里,笔者不得不提到许鹿希的父亲许德珩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德珩先生是备受人们尊敬的民主党派人士。而许鹿希选择到北京求学,正是受父亲的影响,只因许德珩也曾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之一。

许德珩先生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巴黎大学,他甚至还是居里夫人的学生,许德珩曾向居里夫人学习过放射性物理学。许德珩在建国之后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因此,许鹿希十分崇拜父亲,她想成为像父亲那样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人。

她默默等待丈夫28年,再归来却是生死离别,将思念写入本本传记

只因这一缘故,许鹿希选择来到北京大学读书,并且许鹿希选择了最为艰难的医学,经历了数年的寒窗苦读,许鹿希成为了学院中最优秀的学生。临近毕业,许鹿希获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

除此之外,许鹿希还收获了属于她的独一无二的爱情,她与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科学家一见钟情,二人陷入爱河。而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就是我们熟知的大名鼎鼎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

此时的邓稼先刚刚获得了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的喜悦深深地感染着爱人许鹿希,趁此机会,这对如胶似漆的恋人决定结婚。一位出色的医学者与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博士得以喜结连理,一时间成就一段佳话。

许鹿希的父亲许德珩曾经跟随居里夫人学习物理放射学,而她的丈夫邓稼先是物理学博士,在这样一个学术氛围及其浓厚的家庭里,许鹿希本人深受影响,自身也非常优秀,在建国初期,她为中国基础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所有人敬佩。

她默默等待丈夫28年,再归来却是生死离别,将思念写入本本传记

许鹿希与邓稼先之间的夫妻关系十分融洽,但在1958年,邓稼先在世人面前却突然人间蒸发。这是为何?原来他接受了国家最高机密的任务——秘密研制原子弹。就这样邓稼先风尘仆仆并且隐姓埋名,来到了环境艰苦的西北戈壁。

当时西北戈壁,风沙肆虐,条件艰苦。邓稼先和他的团队人员在这种极度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中子弹,这份成绩让全世界瞩目。随着时间的流逝,邓稼先的头发已经斑白,而此时的他与许鹿希已经分离了

二十八年了。

许鹿希性格聪颖,她知道丈夫此时一声不吭的离去,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作为一位女子,许鹿希以无私的关怀包容着丈夫的沉默,并且努力去支持他。这对夫妻的感情是超越爱情的,他们都是中国的儿女,都拥有着同样的爱国信仰。

这漫长的二十八年,许鹿希无怨无悔的等待丈夫的归来。在1986年,这对感情深厚的夫妻终于得以相见,可邓稼先却由于核辐射身患重病。他只与妻子相处了一年的美好时光,便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人世间。

她默默等待丈夫28年,再归来却是生死离别,将思念写入本本传记

邓稼先的病逝让许鹿希悲痛欲绝,但她知道,丈夫这一生是没有遗憾的。他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祖国,而将自己最留念的短暂时光留给了妻子与孩子。许鹿希将自己对邓稼先的思念,都写在一本本的传记中。

她曾先后出版了三本关于邓稼先的传奇。除此之外,许鹿希在医学岗位上,坚持奋战了四十余年,这位普通但却不平凡的女医生,用坚毅的内心,向祖国奉献了一生。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战争的苦难让人悲痛,那成堆的白骨,不知是哪位少妇梦中相伴的爱人。可对许鹿希来说,邓稼先所做的一切,正是她想要做的,这对夫妻信仰相同,祖国是他们共同的挚爱。

她默默等待丈夫28年,再归来却是生死离别,将思念写入本本传记

岁月像是一条流淌的河流,左岸是我们无法忘怀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每一个人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流淌的河水则是爱情的等待。远远望去,门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学会拥有自己内心的信仰,并且义无反顾等待一个人,少之又少。这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微妙境界,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等待的美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