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加緊入局的中老年線上市場,流量收割還是內容為王?

未來5年超過1.1億50+中老年人將進入互聯網,除了中老年電商消費市場已經出現井噴增長,線上各種針對中老年 的創業機會將大量湧現 ,這會給眾多擁有互聯網背景的創業者提供了廣闊的創新創業空間。

每到節假日,社交平臺就會颳起一陣自制合成相冊的“祝福風暴”。一開始連微信基礎用途都弄不明白的長輩們,經過這幾年互聯網的洗禮,對互聯網的使用程度逐漸升級,開始像年輕人一樣在互聯網平臺上創作、消費。

他們不僅會在抖音裡面學習別人的技巧拍小視頻,也會拉著朋友們用各種團購、生活服務軟件去嘗試各種新鮮事物。

比如來自阿里系的數據,“銀髮一族”越來越時髦,不光線上大量網購,還成為外賣預訂,創意商品消費的達人!

  • 今年阿里巴巴公佈黃金週消費數據顯示,1日至3日,50歲以上消費者購買方便速食、即食火鍋、方便米飯的銷量增長分別高達101.9%、128.3%、122.2%;
  • 來自口碑餓了麼的數據顯示,45歲以上消費者是KTV、健身房等場所使用團購券比例最高的人群;老年相關商品的外賣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超過3.5倍;
  • 淘寶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裡,“70前”中老年群體的創意商品消費增速並不輸90後,成為僅次於95後群體的創意“弄潮兒”。

未來5年超過1.1億50+中老年人將進入互聯網,除了中老年電商消費市場已經出現井噴增長,線上各種針對中老年的創業機會將大量湧現,這會給眾多擁有互聯網背景的創業者提供了廣闊的創新創業空間。

AgeClub此前分析過中國老年行業線上創業正在迎來第三波發展階段,第一波是廣場舞階段,第二波是微信生態下社區工具型項目發展階段,其代表性企業分別是糖豆廣場舞和小年糕/美篇;

根據我們在一線每天與大量即將或者剛剛進入老年行業的創業者互動情況看,第三波線上中老年創業的高潮即將到來,從2019年開始一大波互聯網背景出身的創業者進入老年行業。

對於線上中老年市場的機會,互聯網巨頭中騰訊應該是最早看到也是佈局最果斷的企業,根據AgeClub得到的最新消息,最近一年的時間裡,騰訊連續向糖豆廣場舞與小年糕分別投資超過5000萬美元;騰訊除了投資微信生態企業,今年更是親自開發出一款定位中老年人群的短視頻小程序——看一看+。

互聯網巨頭加緊入局的中老年線上市場,流量收割還是內容為王?


“看一看+”以短視頻信息流切入中老年用戶,內容主要是精選、每天問候、廣場舞和生活小妙招,畫面和字體較大,操作簡單,並且還提供了顯眼的“微信分享”按鈕。

在互聯網巨頭與創業者都在加速佈局中老年線上機會的背景下,AgeClub新老年研究院針對中老年線上創業機會的發展演變方向,背後蘊含的機會與坑,以及現階段創業者應該如何選擇創業節奏進行了詳細分析。

從微信/小程序到APP,從資訊/相冊到網購/外賣,50+新老人線上使用行為演變歷程

根據CNNIC發佈的報告,截至2019年6月,我國50歲以上的網民人數已達1.16億。

中老年人的觸網速度在持續加速,他們的閒暇時間較多,沉迷到各類應用產品裡的中度、重度老年互聯網用戶也在迅速增多,他們在線上的行為也在不斷髮生變化升級。

互聯網巨頭加緊入局的中老年線上市場,流量收割還是內容為王?


中老年群體中大部分人是跳過了PC端,直接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而他們最開始使用並且使用頻率最高的應用是微信。

根據騰訊官方數據,微信中老年用戶的數量從2016年的963萬增長到2018年的6300萬人,同比增長419%,呈現出爆發增長的趨勢。

AgeClub對部分城市用戶深度調研中也發現,一線城市新老人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而手機中必裝APP是微信。

調研結果還顯示,一半以上的一線城市新老人有100-300個微信好友,74%的老人加入了10-50個微信群組。

互聯網巨頭加緊入局的中老年線上市場,流量收割還是內容為王?


而在三四線城市,許多60歲上下的老人也都會使用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已逐漸成為他們除電視以外的最重要信息渠道。

1、公眾號興起改變了中老年人信息獲取的渠道隨著逐漸熟悉微信的功能和操作,聊天交流便難以滿足中老年人對信息的進一步渴求,他們會大量轉發並關注微信中的各種資訊及內容公眾號,既會關注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官媒,也會關注一些內容比較多樣的公眾號。

公眾號成為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據AgeClub在北京等一線城市的用戶調研,受訪對象中一半以上的新老人會關注50個以上的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巨頭加緊入局的中老年線上市場,流量收割還是內容為王?


接受各種信息資訊以及相互分享,滿足了中老年用戶在“社交+內容”上的需求。

除了接受基本信息外,他們在微信中的活動類型也會往自身興趣愛好轉移,比如會使用或關注各類藝術、讀書、K歌、社區等公眾號或小程序。

互聯網巨頭加緊入局的中老年線上市場,流量收割還是內容為王?


與一二線城市不一樣,三四線城市由於各種文化娛樂設施不夠完備,老年人群擁有更多的閒暇時間,他們日常娛樂活動較為單一,社交活動會更加頻繁,更喜歡向身邊群體分享各方面的信息。他們也會經過他人分享或其他活動中關注一些公眾號或使用小程序,與一二線城市的興趣導向不同,他們更喜歡輕鬆、搞笑的內容主題。

2、2017年1月,微信開放小程序,帶火了一大波中老年創業項目

微信公眾號只能為中老年人提供單向的圖文內容,互動性很弱。小程序的功能向前躍進一大步,提供內容創作、社交分享等各種豐富玩法,比如相冊製作、分發祝福等。

頭部小程序以糖豆廣場舞、小年糕為主,這類工具類小程序可以滿足他們創作內容、興趣社交的心理需求。糖豆視頻小程序中除了廣場舞視頻外,還有製作相冊、視頻的功能,小年糕也鼓勵用戶自制有聲相冊,主頁有明顯的製作入口,並且製作過程簡單易操作。

美篇、票圈長視頻等小程序還採用為UGC打賞、界面設計激勵等方法鼓勵用戶進行內容創作,不僅讓用戶獲取信息,更注重讓他們進行創造和分享,提升用戶留存,成為平臺的忠實用戶群體。

再到後來,小程序的功能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中老年人對於互聯網的需求就不僅僅停留在接收內容資訊的階段,進一步拓展到休閒娛樂、生活服務品類。

比如全民K歌之類的音樂娛樂軟件在中老年群體中火了起來,他們唱老歌、唱祝福甚至與分佈在全國的同齡人進行合唱,全民K歌小程序的界面和功能也轉變為中老年同款造型。根據我們的觀察,其小程序及APP中的活躍用戶大部分也是中老年人。

互聯網巨頭加緊入局的中老年線上市場,流量收割還是內容為王?


這個時候,隨著中老年微信原住民的快速增加,部分在微信發家的互聯網公司獲得了大量流量紅利,各大投資機構也看到了中老年線上市場的發展機會,2016-2018年多家公司獲得了超千萬的融資。

最近兩年,部分新老人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的“老用戶”,他們不滿足於微信的社交屬性,開始感受更多APP帶來的強大功能。

調研中發現,一部分走在“科技前沿”的50+新老人,並未將自己的行為侷限在微信生態裡。他們愛用的APP與年輕人無異,除了滿足日常基本需求的APP外,會往生活的各個方面及興趣愛好延伸,其中電商類佔比較大。

他們的網絡消費行為幾乎都發生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幾個知名網購APP中,消費品類仍以客單價不算高的生活家居用品為主,但是也在往其他品類滲透,比如鞋服、生鮮、電器等。

互聯網巨頭加緊入局的中老年線上市場,流量收割還是內容為王?


而在三四線城市的中老年消費者中,淘寶、京東等APP的出現頻率相比一二線城市低很多。他們的熟人社交關係更加緊密,喜歡向身邊群體分享各方面的信息,所以依託於微信生態的社交電商模式在這個群體中發展較好。

從廣場舞、微信公眾號到小程序——對中老年的流量收割從未停歇

隨著中老年群體觸網媒介及線上行為不斷變化,他們接受信息的渠道也在快速改變。

在移動互聯網之前,中老年群體接受信息的傳統渠道主要是電視,信息來源的主體一般是官方媒體。

公眾號時期,他們的主要興趣點在時政、健康、懷舊年代等主題,這個時期他們的自主辨識信息的能力較弱,一驚一乍的標題黨、毒雞湯公眾號在中老年群體中氾濫。

有很多創業者注意到了這個流量收割的機會,於是搭載著微信生態進入中老年市場,獲客方式很簡單,主要以大量鋪設公眾號為主。

其主要工作就是根據中老年的內容需求主題,從各平臺搬運大量以搞笑段子、娛樂八卦、養生內容為主的內容,然後進行再推薦並分享到社群裡面。

這些內容本身具有非常高的裂變屬性,所以最終會實現幾何倍數的傳播,其變現以廣告的方式為主,並且把流量成本以及內容製作成本都控制在很低的水平,所以可以獲得很高的利潤。

根據AgeClub調研瞭解,在中老年行業中,最開始使用這種商業模式進行變現的是開發廣場舞內容平臺的創業者。早期獲客成本很低的時候,部分創業者選擇將紅利吃透,通過資本能力去得到市場資金,不停地融資極力去買流量。

到了微信時代,就出現了一批賺快錢的廣場舞創業者,他們在微信公眾號的紅利期用不到一塊錢一個用戶的流量成本去大量地買公眾號的粉絲。

廣場舞教學內容一般以搬運為主,有的甚至會將一個人P成多個人湊成廣場舞教學視頻。

這類公司的規模實際上非常小,整個團隊不超過10個人,但他們手上掌握著大量的中老年流量,一個月可以實現200-300萬的淨利潤。

1、小程序時代,中老年流量收割進入新階段

最先被中老年接受的小程序品類是相冊工具。根據阿拉丁研究院公佈的小程序TOP100的榜單顯示,2017年8月開始,小年糕、卡娃電子相冊就進入榜單,之後美篇等圖文製作小程序陸續入榜。

2018下半年到2019年,許多模仿跟風玩家進場,在阿拉丁公佈的小程序排行榜裡會看到一些不知名的公司輪番上場。

互聯網巨頭加緊入局的中老年線上市場,流量收割還是內容為王?


這些小程序的操作會非常簡單。相冊類小程序可以直接一鍵更換模板,模板隨著節假日及時間變化,每到節假日期間,這種相冊類小程序就會瞬間火爆,帶來大量流量。

隨著近兩年短視頻這種老人易於接受的直觀信息展示方式興起,以及各平臺視頻內容越來越豐富,這群流量玩家又轉戰短視頻領域,各種短視頻小程序從2019年開始集中湧現。

這些小程序中的內容多是從各個視頻平臺上摘取下來,部分視頻中還留有騰訊、西瓜、火山等平臺的水印。

不管是前期的廣場舞行業創業者,還是現在微信中以短視頻內容的形式收割中老年流量紅利的創業者,他們的主要商業邏輯基本一致,就是內容搬運、流量收割、廣告變現。

2、中老年流量確實有紅利,但暴力收割不是長久之計,瓶頸很快會出現

這種形式走不通的主要原因在於,同質化、低俗化內容的變現屬性很弱,平臺無法與用戶進行深度互動,導致用戶看完即走,與平臺之間缺乏情感維繫,難以產生較強的信任感,從而無法形成強粘性以及持續變現。

不少經歷了前幾年互聯網泡沫的創業者都向AgeClub表示,在中老年的線上創業過程中,如果大家只把中老年人當作流量,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來看待的話,創業就存在很大的問題。

互聯網巨頭加緊入局的中老年線上市場,流量收割還是內容為王?


內容為王:銀髮網紅興起,中老年人群的美/時尚/文娛需求爆發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老年尤其是一線城市的50+人群,已經基本熟悉智能設備的使用,她們可以自行下載APP,將移動互聯網應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各種信息的鑑別能力也越來越強。

之前在微信公眾號氾濫的各種毒雞湯、“偽知識”已經被他們逐漸淘汰,一些深耕中老年群體的企業注意到這個群體更多元、更豐富的需求,用製作精美的微信圖文內容滿足他們對時尚、生活、對美學的需求。去年下半年以來出現一個新趨勢,隨著短視頻興起,專業MCN打造的中老年網紅快速崛起,漲粉速度驚人。

比如在抖音平臺,奶奶輩時尚代表“姑媽有範兒”6月底粉絲數為64.9萬,現在已超過130萬,增長100%。

“姑媽有範兒”的視頻還經常會進入抖音的“今日最熱視頻top10”,有幾個視頻的觀看量在3000萬以上。

互聯網巨頭加緊入局的中老年線上市場,流量收割還是內容為王?


另一個賬號樂退族6月底粉絲數為54.5萬,最新數字則為326萬,翻了5、6倍。熱度不光體現在粉絲數量上,還體現在帶貨能力上。

在服裝中加入了中國風元素的“時尚奶奶團”,除了在抖音裡面獲得大量粉絲外,還進入了快手的時尚達人榜單,並在快手首屆國貨美妝節中成為完美日記的代言人,三天銷售額突破100萬。

能擁有如此亮眼的成績,背後是生產優質內容的極高成本。

一條看似簡單的短視頻,需要編劇策劃、攝影、後期製作、線上運營等多個崗位進行團隊合作,製作週期一般需要一兩星期甚至更長時間,服裝、道具也需要專門準備,綜合成本與內容搬運、流量收割的模式相比是天壤之別。用優質內容建立對中老年群體的強粘性,背後其實是在建立線上企業與中老年用戶間的一種情感聯繫,這種情感聯繫才是長週期用戶生命價值的核心基礎。

同時,這也再一次驗證了中老年人群對美、時尚的需求正在快速爆發。根據Ageclub用戶調研,收入、學歷、工作條件較好的一線城市中老年女性,對於服裝、美妝的消費非常捨得,尤其在化妝品上,非名牌大牌不用,非專櫃、代購不用。

不過AgeClub也發現,關於中老年時裝穿搭的內容已有不少,但很少有平臺針對中老年美妝護膚類的內容進行產出或分享,這類視頻也許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我們清晰地感受到,中老年人群正在從互聯網渠道體驗到更多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新的人生觀、價值觀正在萌生,消費潛力才剛剛開始顯露,公眾號、小程序、短視頻、網紅等等只是大幕初啟,未來的中老年商業創新擁有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