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蚌埠市區15所學校被列入交通影響評價範圍!如何解決?

 交通是城市流動的血液,暢達的交通是城市健康與活力的體現。而對於很多市民來說,這樣的情景並不陌生:每天早晚上下學時段,市區不少中小學周邊街道上出現的“接送潮”都會造成“水洩不通,人沸車鳴”的擁堵場面。這樣多則一小時,少則半小時的交通堵塞使學生、家長、過路人和周邊居民都叫苦不迭,也成為影響城市交通暢通的“老大難”問題。

15所學校被列入交通影響評價範圍

為了解決我市中小學上下學交通擁堵問題,根據市政府安排,蚌埠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編制了《市區問題突出的中小學高峰時段交通影響評價》,目前該評價已進入徵求意見階段。

為了充分了解學校周邊的交通問題,相關部門發放了八千多份問卷調查表,從這些問卷調查的反饋信息來看,83.6%的人認為“私家車接送比例高,佔路違停嚴重”;61.4%的人認為“非機動車亂停亂放”;43.0%的人認為“電動車橫衝直撞,交通秩序混亂”;40.9%的人認為“學校周邊道路交通量大,本來就堵”。周邊居民、學生家長、交警等各方都被擁堵問題所擾,不同群體,訴求各不相同。

治堵!蚌埠市區15所學校被列入交通影響評價範圍!如何解決?

此次被列入評價範圍的15所學校。

據悉,此次交通影響評價,主要針對市區問題突出的中小學校,重點以15所學校為典型,評估學校及周邊交通的總體運行情況,並提出優化改善措施。這些學校均為高峰時段校園周邊出現擁堵最嚴重的、市民反映最強烈的15所學校。其中包括第一實驗學校(中山校區)、蚌山小學(南山路校區)、第二實驗小學(興業街校區)、新城實驗學校、第三實驗小學、北師大附中、一中、二中、三中、六中、九中等。

中國式接送、跨區擇校加劇“擁堵病”

校園周邊的早晚高峰擁堵,已經成為一項“城市病”,困擾著住在城市中的人和城市管理職能部門。為何會“生病”,規劃部門在這次評價中總結出幾點原因。

“接送大軍”在早晚高峰時段帶來的擁堵,被視為規律性短時巨大客流集散引發的擁堵,這是因為學生上下學、家長接送時間規律,於是局部時段與通勤高峰疊加帶來了這股擁堵。

市區小學、初中基本實行錯峰上下學,但由於家長“車等人”的心態以及學校未按時放學等情況,導致人、車在校門口聚集,削弱錯峰效果。另外,學校規模普遍較大,加之多數學校僅開放一處校門,短時間內產生的高強度客流難以疏散,於是就出現了這種規律性短時巨大客流集散引發的擁堵。

“中國式”接送加劇了短時擁堵。根據問卷調查顯示,我市家長接送比例非常高,小學生八成以上接送,1—3年級小學生接送比例最高,超過九成。隨著年齡增長,接送比例逐級遞減,高中接送比例最低。私家車、電動車接送比例高,在客觀上也加劇停車供需矛盾,“停車難、亂停亂放、擁堵”成為上下學常態。早上送學基本可做到“即停即走”,晚上接學近半家長等候時間超過10分鐘,“錯峰放學”而未“錯峰接學”。

治堵!蚌埠市區15所學校被列入交通影響評價範圍!如何解決?

另外,規劃、設計先天不足是引發擁堵問題的又一重要原因。受教育佈局影響,核心區“名校效應”引發的跨區擇校交通,既增加城市機動交通壓力,亦加大學校負擔,導致學校規模過大,超出周邊道路負荷能力。按市教育局小學學區劃分,蚌山小學、一實校、二實小、三實小、新城實驗學校等優質校區均就近劃分學區,但跨區擇校仍普遍存在,小學服務半徑遠超標準要求。

從規劃上看,各個學校規劃建設期均未實施交通影響評估,隨著周邊環境的複雜化,交通問題日益凸顯,停車設施欠賬多,動靜態交通矛盾突出,市區中小學校大部分無配建停車場,教師停車需求尚不能滿足。市區尤其老城區配建車位先天不足,主要依靠路內停車,“接送大軍”只好“任性”停車,導致校園周邊道路擁堵。公共停車場建設滯後令“接送大軍”無處停車,除一中東側勝利路立體停車場外,其餘學校附近基本無公共停車場可用。並且,由於路內停車免費,公共停車場對臨時停車不具備吸引力。另外,學校大門大多臨街而設,部分學校甚至設於幹道路口,加之僅開放一個校門,交通組織困難。

交通組織與管理仍然薄弱,比如,路內停車位設置不合理,且全天免費,週轉率低,而停車位又直衝校門或交叉口,易形成梗塞。免費停車,路內停車位難以釋放出來,供家長臨停使用。

智慧接送系統、免費開放停車場等多種經驗可借鑑

如何破解上下學校園周邊擁堵問題,《市區問題突出的中小學高峰時段交通影響評價》給出的建議是改變傳統接送模式,對於新建、計劃改擴建或者已配建地下停車場的學校來說,建設起地下智慧接送系統,利用學校地下車庫,將家長、學生的交通集散全部引到地下,集中統一管理,緩解校園周邊交通擁堵及停車難問題,把對外部道路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

比如,南方有的城市小學校園建設了完備的地下接送系統,操場地下停車場內有186個車位,分為八大區塊(機動車停車區、非機動車停車區、接人區、閘機、步行通道、圖書角等)。家長可將車駛入校園地下停車場,內有閘機通道連接家長接送區和學生通道,孩子們刷卡通過閘機,可走學生通道直達教室,家長接孩子能在等候區通過完善電子信息公告系統看到孩子放學的信息……人車分流,安全高效接送。

除了建設地下智慧接送系統,還有的可借鑑的經驗是發展共享停車。浙江部分中小學就徵用了學校附近停車場,在特定時段內供家長接送車輛1小時內免費停放,並由學校給家長髮放接送停車證,規範停車秩序。還有的地區是臨時開放學校周邊停車場,新增免費停車位,在重點地段臨時開放大型停車場,解決家長停車難問題。

治堵!蚌埠市區15所學校被列入交通影響評價範圍!如何解決?

解決擁堵,還是要讓車有地可停,加快公共停車場建設,增加有效供給是出路。規劃部門建議,創新供給模式,採取結合綠地廣場同步建、規劃邊角地集約建、閒置空地闢建、公交樞紐站結合建等多種形式增加停車泊位。試點推行在中小學校園操場及公園綠地建設地下公共停車場,在老舊小區建設小型立體停車場等方式,解決學校及周邊居民停車需求。

每個學校的“藥方”都不同

根據每個學校的地理位置、校園建設、周邊道路交通等實際情況,規劃部門組織編制了“一校一策”計劃,為各個學校開出“治療”高峰時段校園周邊道路擁堵的城市病的“藥方”。比如,蚌埠雪華小學目前在建,建議規劃同步建設地下接送系統。蚌埠一中,計劃在工農路西側新建教學樓和地下停車場;第一實驗學校地下停車場基本建成,尚未投入使用,建議儘快新增地下停車系統。對已建成學校、具備條件的,建議擇機實施改造,按需求配建停車位。新城實驗學校等,臨街條件好、停車需求大,應利用好操場建設地下停車場,目前該校已納入《停車專項規劃》;蚌埠第二實驗小學:結合北側規劃路建設,新闢北門並配建地下停車場。

目前,《市區問題突出的中小學高峰時段交通影響評價》初步成果正在徵求意見討論階段,“一校一策”計劃也正在進一步完善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