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只“積陰德”,而不是“積陽德”?

在中國道教有一部專門勸人行善積陰德的典籍,叫《

文昌帝君陰騭文》,主要內容就是說只要你陰德積的厚,即使在獨處時也不做壞事,文昌帝君就會暗中保佑你,賜給你福祿壽。那問題來了,為什麼古人總勸人“積陰德”,卻從來不說“積陽德”呢?這究竟是什麼原因?今天貧道簡單聊一下這個問題。

人為什麼只“積陰德”,而不是“積陽德”?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陰德”,什麼是“陽德”。《了凡四訓》上講:“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也就是說,你做的好事完全顯露出來,別人都知道了,報紙、電視、各種媒體都報道出來了,這就是陽善,即陽德;如果你做的善事沒有人知道,你自己也不會告訴別人,這就是陰德。

為什麼古人總說“積陰德”,

而不說“積陽德”呢?

人為什麼只“積陰德”,而不是“積陽德”?

因為陽德是積不住的。“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陰德是別人都不知道的,它就積在那裡,別人搶不走,奪不去,偷也偷不走,永遠都是你的,越積越厚,福報殊勝而且長遠,子孫後代都跟著沾光。陽德就不一樣了,你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了,媒體也都報道了,你也出名了,大家都讚揚你,給你送錦旗、送獎狀、送獎金,或者拿你當榜樣等等,這福報馬上就報掉了,所以陽德是隨修隨報,享的是名聲,是積不住的。

名也是福報的一種,一般我們現在講“知名度高”,你經常做慈善,做好事,有名氣了,這就是陽德的果報。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出名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有些人知名度很高,卻沒有真實的德行,雖然也做過一些善事,但名大於實,《易經》上講“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那他就快要倒黴了,往往遇到意想不到的災害。

所以古人才經常勸告我們要積陰德,而不是積陽德。陽德隨修隨報,留不住,如果名不副實,還會帶來災禍。而陰德則會越積越厚,受用不盡。

人為什麼只“積陰德”,而不是“積陽德”?

善念、善行,都是積善,積德

若復精而言之。則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皆當深辨。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