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末,房地产再迎新规:不可为炒房开方便之门

“金九银十”今日到了最后一天,经过了两个月的冲刺,也算是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可就在这收官之际,经济日报却在头版撰文:看房地产,重在坚持“房住不炒”。头版强调“房住不炒”还不够,时评板块又特别开辟专门区域,特别提出:不可为炒房开方便之门。

“金九银十”末,房地产再迎新规:不可为炒房开方便之门

文章指出:如果放松限购、限外、限售等措施,让炒房资金再次流入楼市,必然会进一步拉高房价,使许多刚需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难以实现,并且还会加大楼市泡沫,增加潜在的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这句话让“方便之门”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这次,房地产行业或许真正遇到了最大的难题。

“金九银十”末,房地产再迎新规:不可为炒房开方便之门

近期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谣言不少,但“以人才之名,行放松之策”的行为也确实存在。本轮房地产行业的自救行为与当前整体环境的不景气有莫大的关系。其实从上半年开始,房地产行业的寒冬就已经初显端倪。截止到7月23日,从法院公告网查询到数据,2019年全国已经有271家房地产企业宣布破产,到10月27日,这一数据更是扩大到了408家之多。前7个月,每个月平均39家,而最近3个月,月平均破产的房企数量已经飙升到了46家左右,明显高于前7个月。

“金九银十”末,房地产再迎新规:不可为炒房开方便之门

近期房地产企业为了保证年底有足够的回款现金流正在血拼销售业绩,三四线楼市异常回暖,和房企大打折扣战关系密切。从土拍市场来说,房企挥斥方遒的魄力也已经到了谷底。就拿泰安市场来举例,本月共流拍2块商住用地,总流拍额高达19亿元。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打破了全年的流拍土地数量和总销售额两项记录。可以看出的是,房企在拿地竞拍方面已经越来越谨慎。

“金九银十”末,房地产再迎新规:不可为炒房开方便之门

说到房企的资金流紧张问题,除回款困难之外,银行贷款问题也是遏住命运喉咙的关键因素。据央行数据显示,房地产领域贷款增速已经连续14个月下降,占比也从去年近40%降低到了目前的33.7%。眼见房地产行业发展不好,公募基金对房地产行业的配置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呈现减持态度。公募机构行业持仓排名,从2018年巅峰的5名,直线下滑到2019年三季度的第13名。2019年三季度,公募机构持有房地产行业的仓位进一步降低,名词也从11位滑落到13位。

“金九银十”末,房地产再迎新规:不可为炒房开方便之门

据央行数据显示,中国前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新增3.3万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24.1%,和去年全年基本持平。2018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量创造了15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如果今年和去年持平,按照目前的节奏已经很有可能维持甚至创造新的历史新高。

“金九银十”末,房地产再迎新规:不可为炒房开方便之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刚需不是主流,投资才是大头。2011年,中国住房贷款有7成以上是用于购买首套房,但是到了2018年,情况发生了逆转:有65.9%的人,也就是接近7成的人,借钱用于二套房,甚至多套房上,只有34.1%的人,是真刚需,首套房购入。现在各种统计、报道都说中国楼市空置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从首投族和多套房贷的比重上,其实也可以反映出来。空置房多、投资行为占据主导到底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当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房价下跌的时候,空置房更容易被抛售,而导致价值受损。受损的概率,随着房价下跌的幅度直线增长,最多接近首套房的两倍。现在无论是地方调控,还是宏观(利率)政策上,都越来越表现出有利于首套房,抑制甚至打压二套房,以及多套房的倾向,道理除了住房不炒,给真刚需便利以外,其实也是为了预防,空置房、多套房的脆弱性,以及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

“金九银十”末,房地产再迎新规:不可为炒房开方便之门

三季度中国经济下滑到6.0%,不少人又想到房地产的支柱作用。但是这种茹毛饮血的行为注定是不长久的,地产对经济的挤出效应越来越多,刺激效应越来越弱,即使有心插柳最终也难现曾经的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