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飛地”景寧飛地:每一天的輝煌創造全新的歷史

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區位優越,是麗水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景寧畲族自治縣地處浙南閩北大山深處,是全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

2009年的春天,麗水市委、市政府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扶持景寧畲族自治縣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在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圈定4平方公里土地,設立“麗景民族工業園”,開啟以“飛地經濟”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改革試驗。

10年後的今天,當第一縷朝陽噴薄而出,從麗景民族工業園管委會大樓向東眺望,遠山如黛,層巒疊翠。目前已有包括娃哈哈、飛科電器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入駐麗景民族工業園。短短几年,從一片低丘緩坡到平地長高樓,由雜草淺灘變身“黃金寶地”,“麗景高度”正在不斷刷新。

麗景民族工業園,這個“麗水飛地經濟發展模式首創者”和“區域協調發展的生動範例”,影響的不僅是17萬景寧畲族自治縣的畲漢人民,同時也悄然改變著現有的發展格局。

大膽構想應運而生

十年前,受制於自然條件限制和歷史原因等,景寧畲族自治縣的生產總值只有23.1億元,只佔全省0.1%;財政總收入2.81億元,只佔全省0.07%,農民人均純收入也只有5409元,只達到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一半,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居全省末位。

如何加速經濟發展,成了擺在景寧面前最現實的問題。

機遇的春風吹自於2008年。當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臺扶持景寧加快發展的53號文件,對景寧未來五年的發展作出明確規劃:到2012年,使景寧經濟綜合實力進入全國120個民族自治縣前10位;接近全省基本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併成為全國畲族文化發展基地。

三大目標中,前兩項的主要內容都是經濟指標,要在短期內達到要求,發展工業無疑是不二之選。然而對於“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景寧來說,土地資源極其緊張,工業用地何在?

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導謀劃下,一個極具創新意義和超前意識的大膽構想應運而生:在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劃出一塊地設立麗景民族工業園,扶持景寧工業經濟發展。

跳出景寧之外,在麗水經濟開發區劃出一塊“飛地”專用於畲鄉發展工業,對景寧來說,這一創新之舉,直接帶來的是,這個全省工業基礎最薄弱的縣域,不僅迎來工業發展的寶貴空間,而且幾乎在一夜之間實現了景寧工業變散點佈局為組團式、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目標。而在隨後的發展中,麗景民族工業園作為麗水市區核心城市向東拓展輻射的重要支點,該園區通過招大引強,集聚了一批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主導產業,也逐漸成為了帶動東擴區塊發展新的增長極。

如今,回過頭來看,“飛地”誕生的意義更加清晰:超越了平常意義上對口扶貧、兩地產業轉移的概念,將單向產業轉移到上升為雙方“共商、共享”的特別合作,將對口幫扶上升為互利互惠、共贏發展,最後實現共贏。

摸著石頭過河的“十年探索”

作為浙江省欠發達地區,麗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承載著特別的期許和重託,而當務之急,就是破解市內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難題。建設發展“麗景民族工業園”的過程,就是麗水一次重要的“解題”過程。

回顧這場“麗水試驗”的“十年探索”,其實也並非一帆風順。

作為麗水首個“飛地”,麗景民族工業園的建設並無先例可循,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而恢宏的願景投射到實踐中,必然存在不小的難度。麗景園成立之初,由於規劃未明確、體制機制尚未完全理順,這塊跨地區合作之地也曾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分歧。再加上麗景民族工業園所在區域作為麗水市城市發展備用地,尚不符合《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更不用說相關的土地規劃指標和用地指標問題了,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項目前期工作,困難重重。其次是工程量大,據測算,整個工程需挖填方6000多萬方,水庫、河道、村莊交錯,地形複雜,整個區塊內共有679戶1545人需搬遷安置,且時間緊迫。同時,建設成本也很高,區塊場地平整大部分是高填深挖,填方最高約40餘米,挖方最深約60餘米,工程總投資約需30億元。

對此,一套全新的機制框架被創造出來:在這塊“飛地”上,實行園區外配套統一建設,區內配套自主開發的基礎設施建設機制;地方收益前20年全部歸景寧,滿20年後實行5∶5分成的收益分配機制;制訂了“三獨立”“四統一”的開發建設模式。

所謂“三獨立”“四統一”,就是內部實行“三獨立”,即縣派獨立機構、區內獨立稅收及產值報送途徑、區內獨立建設管理,給予景寧充分責權、事權;外部實行“四統一”,即統一開發規劃、統一產業招商、統一產業政策、統一徵遷政策,確保園區開發建設品質。同時,明確統一的徵遷工作體制工作程序,全面明確土地徵遷、建設規劃、稅費徵收、工商登記等相關問題的資格主體和執行程序,截至目前,園區原紅線範圍內6000畝土地已全面完成徵收和報批,園區範圍內16.5萬平方米房屋已基本拆除,形成了4300畝有效用地。

這些有“破”有“立”的制度設計,從頂層設計上解決了歸誰管、誰來管、怎麼管的問題,既讓開發區、景寧彼此可以揚長避短,心無旁騖共謀發展,同時最大限度確保了各方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益平衡和穩定合作。

高水平發展的“飛地實踐”

2018年10月19日,全省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麗水分會場活動在飛科電器麗景園產業基地項目現場舉行,麗水市委、市政府等市四套班子領導出席儀式。這是麗景園建園以來規格最高、影響最大的一次活動。

飛科電器麗景園產業基地項目,總用地480畝,總投資15.2億元,這裡將成為飛科在全國的三大生產基地之一,預計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30億元,年稅收2億元。如今該項目的7幢建築已全面結頂,預計年底可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飛科電器的入駐,徹底改寫了景寧畲族自治縣無實體上市企業的局面,為景寧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藉此,麗景園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動產業集群集聚發展,依靠飛科電器,以及今年2月開工的一元電氣等優質企業,在供給側、上下游、關聯性上下功夫,打造特色產業鏈。

一直以來,在招商引資上,麗景民族工業園把眼光定位在大型企業上,爭取招大商引大資,引入一個企業成就一個產業,結合“實體經濟和總部經濟同步抓,立足浙江,主攻上海,放眼全國”的工作方向,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為引來“好鳳凰”,景寧制定了一系列財政優惠政策:麗景民族工業園作為國家民委扶貧開發試驗區和省、市扶持少數民族經濟發展試驗區,入駐企業可享受國家關於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及國家、省對欠發達地區的扶持政策;入園新辦工業企業前十年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地方部分全免……

今年2月,一元科技項目代表景寧縣參加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總投資1.84億元。今年3月,縣長工程網營物聯(麗水)智能供應鏈運營中心項目成功摘牌,總投資10億元,9月份開工建設……企業一個個入駐,項目一個個開工,麗景園正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截至目前,麗景園引入實體企業35家,總投資近50億元。2019年新開工企業項目10個,在建企業項目達到18個。

麗景民族工業園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生事物”,沒有先例可循。在這裡,每一天都在創造歷史。麗景園的未來,將是一座凝聚景寧發展智慧、承託景寧發展夢想的新型現代化城市。這裡的未來,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