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滿了人性墮落的《人間失格》,我們為什麼稱它為經典?

關文藝青年裡有一種暗號,就是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無論是差異多大的兩個人,如果恰巧發現對方也在看《人間失格》,立馬就有了幾分惺惺相惜的味道,可以列入知己備選欄。

在小書的印象裡,還沒有哪本書有這樣的力量。

寫滿了人性墮落的《人間失格》,我們為什麼稱它為經典?

《人間失格》裡的葉藏是個喪到不能再喪的主人公,惶惶不可終日地活在這世界上,討好不行,反抗不行,更融不進人群裡,最後痛苦了一輩子,一事無成,然後離開,被迅速遺忘,這世界不需要這樣的人。

這是太宰治生平最後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至今已經累計發行超過1000萬本。

它成為村上春樹作品的靈感源泉,它剖析靈魂,對人性價值有著深刻的解讀,從這本書裡,你能看到被還原出的人最本真、甚至是醜陋的一面。在這裡,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寫滿了人性墮落的《人間失格》,我們為什麼稱它為經典?

太宰治《人間失格》手稿(斜陽館藏)

讀完《人間失格》後,會陷入一種壓抑狀態是通常反應,但又不能不被其吸引。

一個死的最多的作家

說起太宰治,熟悉他的讀者腦海中大概會跳出兩個關鍵詞,一個是《人間失格》,一個就是自殺。

寫滿了人性墮落的《人間失格》,我們為什麼稱它為經典?

有人稱太宰治為“一個死得最多的日本作家”。雖然太宰治是日本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但無論他的作品多麼重要,都比不上他的死更出名,因為他自殺了五次,他幾乎把自殺作為一種美學行為,來重複實踐。

寫滿了人性墮落的《人間失格》,我們為什麼稱它為經典?

太宰治五次自殺圖解。

第一次是20歲的時候,當時他還是高中生,因為崇拜大作家芥川龍之介,所以用與芥川同樣的方式——吃安眠藥自殺。然而因為劑量很小,他沒有成功。

21歲的時候他再次自殺。這次是和銀座咖啡館一個19歲的女招待田部目津子。他們在鎌倉的七里濱海岸雙雙自殺,仍然是吞安眠藥,他仍然沒死成,田部目津子卻真死了。

第三次自殺在26歲,因為沒能獲得一個作家成功標誌的“芥川獎”,也沒能進《都新聞社》當記者,他跑到鎌倉的山上要上吊自殺。後來因為繩子斷了,又活了下來。

第四次在28歲,他遇上了小山初代,並與她同居。但當他得知她曾與他人發生過性關係後,精神崩潰。他們約好去溫泉殉情,仍是服安眠藥。但這次服下的安眠藥藥量仍然不夠……

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他在玉川上水投水自盡。在39歲生日當天,遺體被發現。

“小確喪”的時代,《人間失格》中滿是金句

寫滿了人性墮落的《人間失格》,我們為什麼稱它為經典?

一旦別人問起自己想要什麼,那一剎那反倒什麼都不想要了。怎麼樣都行,反正不可能有什麼讓我快樂的東西——這種想法陡然掠過我的腦海。

從孩提時代起,我就一直在討好周圍的人,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日日重複同樣的事,遵循著與昨日相同的慣例,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 ,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來襲。

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往,並一起自我作賤——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越是畏懼他們,就越去討好他們,而真正能夠讓你在他面前露出可憎面孔的人才是你最親近的人。 我越是畏懼他們,就越是博得他們的喜歡,而越是博得他們的喜歡,我就越是畏懼他們,並不得不離他們遠去。

與人交談時,總是對可怕的冷場保持警戒,生性沉默寡言的我,於是就會率先拼命地說笑話。

我開始隱隱約約明白了世間的真相,它就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爭鬥,而且是即時即地的鬥爭。人需要在那種爭鬥中當場取勝。人是絕不可能服從他人的。

消極的人生觀,為什麼會流行起來?

蘇童說過,“悲劇性是探討人性的衍生物”。

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全書由作者的序言、後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寫滿了人性墮落的《人間失格》,我們為什麼稱它為經典?

那麼,幸福究竟為何物?——“幸福感這種東西,曾沉在悲哀的河底,隱隱發光,彷彿砂金一般”。

或許只有當你經歷過迷茫掙扎後才能收穫真正的自信,在體會過痛苦無助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在感到自己“不配為人”之後才能真正明白“如何做人”。

寫滿了人性墮落的《人間失格》,我們為什麼稱它為經典?

《人間失格》問世幾十年,一直被定義為社會頹廢無賴文學的代表作。這個似由命運擺佈捉弄的悲劇故事就是太宰治喃喃自語地獨白,讓無數在社會里失意迷茫的青少年在他絕望低沉的講述中尋求著慰藉和共鳴。

合上書頁的瞬間彷彿能看到髮絲凌亂,身體孱弱的太宰治站在玉川上水的懸崖邊,似笑非笑的嘴角盛滿羞愧與憤怒。

那樣縱身一躍,心如飛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