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团委为脱贫攻坚贡献青春力量

连日来,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扶贫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车间的女工专注地加工各类服饰,动作利落。女工罗兰说:“能在家门口安心工作,挣钱顾家两不误,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多亏买书记和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牵线搭桥’,消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我们才能好好工作。”

罗兰口中的“买书记”叫买兰,是同心县团委书记。近年来,同心县团委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积极帮助贫困家庭青年解决就业难题,还帮大家解决后顾之忧,真正成了青年人心里的“暖心人”。

2018年4月至今,同心县团委选拔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和优秀青年志愿者进入有扶贫车间的村镇,挨家挨户做调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青年农民就业意愿进行摸底,并结合青年农民的需求联络适合的岗位。

“经过摸底,我们了解到,许多青年农民其实是有工作意向的,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和家务繁重等因素,对进车间工作有顾虑。”买兰回忆。为此,团委积极与人社部门、企业联系,为青年农民举办了岗前技能培训,同时又深入村民家中,做青年妇女家人的思想工作,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从此,每天的清晨、中午和傍晚,青年工人结伴上班的场景,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了让大家顺利完成从青年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按照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的思路,在扶贫车间建立了团组织阵地和志愿者服务平台,团干部和志愿者通过开展心理疏导、素质拓展、技能大赛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选树培育一批班组带头人,帮助青年工人树立自信,打消了心中的顾虑,树立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嬗变。

通过进入扶贫车间上班,青年工人学到了技能,并有了固定收入,自我价值感得到提升,工作的劲头也越来越足。

今年2月,买兰在调研扶贫车间时又发现了新问题:正在寒假期间,工人们在车间忙碌,孩子们无人照管,只能在家里或者车间周围玩耍,安全和教育问题都很难保障。

她立即与各方联系,组织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和青年骨干志愿者开展了“小方桌——托起孩子的梦想”活动,在有条件的村里开设假期课堂,由志愿者担任老师,为孩子们开设思政、音乐、美术等课程,并辅导孩子们做作业。

“孩子去了‘小方桌’,既保证了安全又能学到知识,青年工人们工作起来也更放心。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开展各类活动,把大家的生活、工作服务好。”买兰说。

如今,同心县团委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建档立卡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幸福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