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廻峰山——溧水區描繪鄉村振興多彩畫卷

上個雙休日,溧水區白馬鎮廻峰山山麓的石頭寨村李巷迎來一批又一批客人。這個自然村曾是新四軍十六旅旅部所在地,這兩年經過修復,“紅色元素”讓這裡煥發勃勃生機。

廻峰山是茅山餘脈,海拔230米,是南京溧水與常州溧陽的分水嶺。溧水區白馬鎮白馬、曹家橋、石頭寨3個行政村的村民依山而居,然而2016年,這裡卻被劃定為全市重點扶貧片區。

經過3年攻堅,廻峰山重披“綠衣”,紅色旅遊、藍莓種植、綠色發展在這裡交匯,描繪出“紅、藍、綠”多彩的生動畫卷。

80年前,廻峰山是蘇南新四軍抗日遊擊戰的主陣地,80年後,這裡又成為鄉村振興的主戰場。

紅色廻峰山:深挖紅色資源,山村日均來客數百人

從南京市區驅車一小時,就能到達白馬鎮,一條寬闊的公路直達廻峰山,山腳下就是村民們已經定居了數百年的3個行政村——白馬村、曹家橋村和石頭寨村。

國慶節前夕,江蘇省外事辦公室禮賓新聞處黨支部來到石頭寨村李巷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金牌講解員張敏領著大家沿石板路走進村裡,邊走邊講解曾經發生在這裡的革命故事。

1938年,新四軍從皖南挺進溧水,以廻峰山為抗日鬥爭主陣地。新四軍十六旅和抗日軍政大學第九分校的4個團共5000餘人就駐紮在廻峰山片區,因此,這裡有“蘇南小延安”的稱譽。

當時,陳毅、江渭清、鍾國楚等新四軍將領來到溧水後,就住在李巷自然村的村民家裡,並與村民結下深厚情誼,流傳了一段段軍民魚水情深的佳話。

聽完講解,一名年輕黨員感慨:在故事的發生地,看到故事和現實的對比,更有感染力。

在李巷自然村,幾乎每天都有數百名來自全省各地的黨員前來學習參觀,熱鬧非凡。

今年83歲的村民舒照興老人最喜歡看到村裡熱鬧的樣子,作為村民講解員,他經常被請去講村裡的變化。“以前我們這裡很窮,大家都往外走,哪有人來?曾經有句順口溜:大水來了淹,大水一過幹。意思是說土地儲存不了水,村民種地解決不了溫飽,只有上山打柴換糧食。一到冬天,山禿了,草枯了,毫無生機。”老人說起從前,嘆了口氣。

2016年,石頭寨村被列入經濟不發達村,脫貧任務迫在眉睫。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這給我們指明瞭方向。”石頭寨村黨總支書記周建民說,2017年初,村裡啟動“紅色李巷”建設,不僅恢復了陳毅、江渭清、鍾國楚、梅章等6位新四軍將領的舊居,還打造了兩條紅色街區,原來的民居經裝修後,成了民宿、茶吧、圖書室、老式剃頭店等。

這年10月3日,“紅色李巷”正式開村,一批又一批遊客前來尋訪。截至目前,李巷已接待遊客80多萬人次,李巷也一舉成為首批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

旺盛的客流量帶來巨大致富機遇,一些困難戶因此脫貧。60多歲的村民李普伢因車禍頭部受重傷致殘,被安排在村裡做保潔工作,年收入3萬多元,成功脫貧。另有4戶困難家庭像李普伢家一樣,家庭成員在家門口就業並實現脫貧。

據介紹,“紅色李巷”開村運營以來,直接帶動近百人就業,為李巷全村263戶村民戶均增收1.3萬元,不少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返鄉就業創業。

目前,“紅色李巷”已成為省委黨校培訓基地,二期建設的青年旅舍即將投用,屆時,李巷可同時接待400人團隊的培訓和住宿。

藍色廻峰山:發展“藍色”產業,“窮山惡水”結出“金果果”

廻峰山的丘陵地勢不適合種糧食,但這樣的地理條件,正好符合“兩莓”生長。

“兩莓”就是藍莓和黑莓。上世紀80年代,從美國引進的第一批藍莓苗被種植在多個地方,只有種在石頭寨村的存活了。石頭寨村成為我國最早種植藍莓的地方。

廻峰山下藍鄉莓園主人陳奕同告訴記者,他10年前辭掉城裡的工作來種藍莓時,這裡還是一座荒山,只有稀稀拉拉幾棵從石頭縫裡長出來的樹苗。經過10年精心栽培,藍莓進入豐產期,每斤藍莓能賣80元以上,畝均收益超2萬元。

不過,最早在溧水大面積種植的是黑莓。石頭寨村民熊德勇回憶,上世紀90年代起,他開始種植黑莓,主要銷往歐美等地,單價最高達4元多,畝均收益近萬元。然而,2006年一場貿易危機讓黑莓嚴重滯銷,單價降到0.4元仍賣不出去,不少種植戶血本無歸。

黑莓衰落後,藍莓種植面積逐漸增多。當地政府結合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集聚科研院所的優勢,定期開展藍莓種植技術培訓,注重從苗種到種植再到加工等環節的創新,促進藍莓產業迅速崛起。石頭寨村藍莓獲評全國“一村一品”,黑莓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

為更好地發展“兩莓”產業,石頭寨村成立“兩莓”黨支部,形成了“支部+基地+企業+農戶”合作模式,藍莓種植在周邊的曹家橋村和白馬村也推廣開來。截至目前,片區內藍莓種植面積達8000餘畝,百畝以上規模種植藍莓的企業有20家。

種植上了規模,當地政府又適時提出發展“兩莓”加工業和服務業。南京中亮公司是當地較早成立的“兩莓”加工企業,2008年就開始從事藍莓和黑莓加工,生產的藍莓速凍果和果汁、果醬、膠囊、乾紅等產品共有數十種。深加工成藍莓食品後,銷往全國各地,藍莓附加值可提升5—10倍。

此外,從2013年開始舉行的溧水藍莓節,擴大了藍莓影響力,帶動了休閒旅遊。據瞭解,遊客採摘藍莓的價格在40—60元,是批發價的3—4倍。今年藍莓節期間,平均每天有逾千名遊客前來採摘,藍莓的附加值大大提升。

藍莓產業的壯大,吸引了年輕人回鄉創業。熊德勇的兒子熊凱大學畢業後在溧陽開了家服裝店,空閒時建了個網站幫父親賣藍莓,讓他沒想到的是,網站剛上線兩天,就有外地水果批發商通過網站找到他買藍莓。“第一筆就賺了1萬多元,是服裝店好幾個月的收入。”熊凱說,他迅速關掉了服裝店,回鄉創業。和老一輩農民不一樣,年輕人更懂得創新。熊凱與浙江大學合作,採用組培苗技術,培育了多種藍莓新品種,很受市場歡迎,其畝均收益是藍莓種植的10倍。

“有了深加工企業和休閒旅遊採摘,既能提高藍莓附加值,又能保障藍莓種植戶的收益。”江蘇南京白馬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農業發展局局長張親翔說,去年,“兩莓”產業帶動當地村民人均增收超過9000元。

2017年年底,石頭寨村順利摘掉“貧困帽”。去年年底,全村所有低收入困難戶也全部脫貧。

綠色廻峰山:恢復綠水青山,村民換個方式“吃山”

廻峰山歷史悠久,上世紀70年代,考古人員在廻峰山北麓一個石灰岩溶洞裡發現脊椎動物化石和人類化石,把蘇南人類活動的時間推到了1萬年以前。

千百年來,當地人靠山吃山。

曹家橋村56歲的村民尤祥新說,由於農村做飯燒火需要柴禾,秋天一到,家家戶戶上山砍柴,到了冬天,被砍割後的山峰裸露出一條條灰色的泥土路。

上世紀70年代,當地人在山上建起了石灰廠,效益不錯,後來,鎮政府還投資在附近新建了水泥廠。

“水泥廠曾一度是全鎮的重要經濟支柱,解決了全鎮人吃飯的問題。”張親翔介紹,高峰時有4個採石場同時圍繞廻峰山採石,揚塵滿天飛,山體看上去一片灰濛濛。家住廻峰山腳下的白馬村村委會副主任周愛平回憶,當時出門就一頭灰,空氣嗆鼻刺眼。

作為當時溧水縣的經濟大鎮,白馬鎮GDP連續多年位列全縣前列。很快,廻峰山被挖得千瘡百孔,而山下的村民卻仍在貧困線上掙扎。

近些年來,黨中央倡導綠色可持續發展,當地政府全面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相繼關停石灰廠、採石場和水泥廠,並投資3800多萬元對山體進行整治復綠。“整治費用遠遠超過水泥廠、採石場和石灰廠這些年的總收益。”張親翔說。

恢復綠水青山的廻峰山煥發出活力,並很快迎來新的生機。

2018年10月,溧水區被省政府授牌成為首個“健康江蘇”實踐示範區,一批健康產業快速集聚,其中,國家冰雪極限運動訓練基地項目就選址於廻峰山下。該項目總佔地面積約600畝,包含全球最大的室內專業滑雪道、奧運規格的單板U形槽、極限攀巖等多個功能區。兩年後,經歷開採的廻峰山將變身極限運動旅遊目的地。

此外,白馬農業高新區在白馬村規劃打造未來食品產業園。“作為白馬集鎮所在村,白馬村已完成產業轉型。”周愛平說。

一邊是擁有滑雪場項目和食品工業園區的白馬村,一邊是有紅色教育基地和藍莓種植的石頭寨村,位於兩者之間的曹家橋村如同插上“兩翼”,正在騰飛。曹家橋村黨支部書記楊小兵說,今年以來,已有多個項目簽約落戶,包括億萬富翁回鄉打造的農業項目白馬桃花源。該項目擁有600多畝桃園,以及江蘇省農科院投資建設的“兩莓”標準化種植示範園等。“有了產業,村民不僅有了穩定的土地租金,還可以就地就業。”據悉,不少村民已開始規劃開民宿和農家樂。

從“窮山惡水”到“金山銀山”,紅色初心的原始脈動為廻峰山的新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力量源泉。如今,革命老區的田間地頭、產業基地、村頭村尾,呈現出景美人和、業興民富的新時代富春山居圖。

日前,白馬鎮正在抓緊建設全省首個國家級農業示範園區——南京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廻峰山地處示範區核心區,未來,這裡將更加開放、更具活力,成為引領全國的國際農業科技城。

內容來源:南京日報記者 馬立 胡英華 通訊員 陳源斌 金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