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廻峰山——溧水区描绘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上个双休日,溧水区白马镇廻峰山山麓的石头寨村李巷迎来一批又一批客人。这个自然村曾是新四军十六旅旅部所在地,这两年经过修复,“红色元素”让这里焕发勃勃生机。

廻峰山是茅山余脉,海拔230米,是南京溧水与常州溧阳的分水岭。溧水区白马镇白马、曹家桥、石头寨3个行政村的村民依山而居,然而2016年,这里却被划定为全市重点扶贫片区。

经过3年攻坚,廻峰山重披“绿衣”,红色旅游、蓝莓种植、绿色发展在这里交汇,描绘出“红、蓝、绿”多彩的生动画卷。

80年前,廻峰山是苏南新四军抗日游击战的主阵地,80年后,这里又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红色廻峰山:深挖红色资源,山村日均来客数百人

从南京市区驱车一小时,就能到达白马镇,一条宽阔的公路直达廻峰山,山脚下就是村民们已经定居了数百年的3个行政村——白马村、曹家桥村和石头寨村。

国庆节前夕,江苏省外事办公室礼宾新闻处党支部来到石头寨村李巷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金牌讲解员张敏领着大家沿石板路走进村里,边走边讲解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

1938年,新四军从皖南挺进溧水,以廻峰山为抗日斗争主阵地。新四军十六旅和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的4个团共5000余人就驻扎在廻峰山片区,因此,这里有“苏南小延安”的称誉。

当时,陈毅、江渭清、钟国楚等新四军将领来到溧水后,就住在李巷自然村的村民家里,并与村民结下深厚情谊,流传了一段段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

听完讲解,一名年轻党员感慨:在故事的发生地,看到故事和现实的对比,更有感染力。

在李巷自然村,几乎每天都有数百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党员前来学习参观,热闹非凡。

今年83岁的村民舒照兴老人最喜欢看到村里热闹的样子,作为村民讲解员,他经常被请去讲村里的变化。“以前我们这里很穷,大家都往外走,哪有人来?曾经有句顺口溜:大水来了淹,大水一过干。意思是说土地储存不了水,村民种地解决不了温饱,只有上山打柴换粮食。一到冬天,山秃了,草枯了,毫无生机。”老人说起从前,叹了口气。

2016年,石头寨村被列入经济不发达村,脱贫任务迫在眉睫。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石头寨村党总支书记周建民说,2017年初,村里启动“红色李巷”建设,不仅恢复了陈毅、江渭清、钟国楚、梅章等6位新四军将领的旧居,还打造了两条红色街区,原来的民居经装修后,成了民宿、茶吧、图书室、老式剃头店等。

这年10月3日,“红色李巷”正式开村,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寻访。截至目前,李巷已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李巷也一举成为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

旺盛的客流量带来巨大致富机遇,一些困难户因此脱贫。60多岁的村民李普伢因车祸头部受重伤致残,被安排在村里做保洁工作,年收入3万多元,成功脱贫。另有4户困难家庭像李普伢家一样,家庭成员在家门口就业并实现脱贫。

据介绍,“红色李巷”开村运营以来,直接带动近百人就业,为李巷全村263户村民户均增收1.3万元,不少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

目前,“红色李巷”已成为省委党校培训基地,二期建设的青年旅舍即将投用,届时,李巷可同时接待400人团队的培训和住宿。

蓝色廻峰山:发展“蓝色”产业,“穷山恶水”结出“金果果”

廻峰山的丘陵地势不适合种粮食,但这样的地理条件,正好符合“两莓”生长。

“两莓”就是蓝莓和黑莓。上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第一批蓝莓苗被种植在多个地方,只有种在石头寨村的存活了。石头寨村成为我国最早种植蓝莓的地方。

廻峰山下蓝乡莓园主人陈奕同告诉记者,他10年前辞掉城里的工作来种蓝莓时,这里还是一座荒山,只有稀稀拉拉几棵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树苗。经过10年精心栽培,蓝莓进入丰产期,每斤蓝莓能卖80元以上,亩均收益超2万元。

不过,最早在溧水大面积种植的是黑莓。石头寨村民熊德勇回忆,上世纪90年代起,他开始种植黑莓,主要销往欧美等地,单价最高达4元多,亩均收益近万元。然而,2006年一场贸易危机让黑莓严重滞销,单价降到0.4元仍卖不出去,不少种植户血本无归。

黑莓衰落后,蓝莓种植面积逐渐增多。当地政府结合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集聚科研院所的优势,定期开展蓝莓种植技术培训,注重从苗种到种植再到加工等环节的创新,促进蓝莓产业迅速崛起。石头寨村蓝莓获评全国“一村一品”,黑莓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为更好地发展“两莓”产业,石头寨村成立“两莓”党支部,形成了“支部+基地+企业+农户”合作模式,蓝莓种植在周边的曹家桥村和白马村也推广开来。截至目前,片区内蓝莓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百亩以上规模种植蓝莓的企业有20家。

种植上了规模,当地政府又适时提出发展“两莓”加工业和服务业。南京中亮公司是当地较早成立的“两莓”加工企业,2008年就开始从事蓝莓和黑莓加工,生产的蓝莓速冻果和果汁、果酱、胶囊、干红等产品共有数十种。深加工成蓝莓食品后,销往全国各地,蓝莓附加值可提升5—10倍。

此外,从2013年开始举行的溧水蓝莓节,扩大了蓝莓影响力,带动了休闲旅游。据了解,游客采摘蓝莓的价格在40—60元,是批发价的3—4倍。今年蓝莓节期间,平均每天有逾千名游客前来采摘,蓝莓的附加值大大提升。

蓝莓产业的壮大,吸引了年轻人回乡创业。熊德勇的儿子熊凯大学毕业后在溧阳开了家服装店,空闲时建了个网站帮父亲卖蓝莓,让他没想到的是,网站刚上线两天,就有外地水果批发商通过网站找到他买蓝莓。“第一笔就赚了1万多元,是服装店好几个月的收入。”熊凯说,他迅速关掉了服装店,回乡创业。和老一辈农民不一样,年轻人更懂得创新。熊凯与浙江大学合作,采用组培苗技术,培育了多种蓝莓新品种,很受市场欢迎,其亩均收益是蓝莓种植的10倍。

“有了深加工企业和休闲旅游采摘,既能提高蓝莓附加值,又能保障蓝莓种植户的收益。”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业发展局局长张亲翔说,去年,“两莓”产业带动当地村民人均增收超过9000元。

2017年年底,石头寨村顺利摘掉“贫困帽”。去年年底,全村所有低收入困难户也全部脱贫。

绿色廻峰山:恢复绿水青山,村民换个方式“吃山”

廻峰山历史悠久,上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在廻峰山北麓一个石灰岩溶洞里发现脊椎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把苏南人类活动的时间推到了1万年以前。

千百年来,当地人靠山吃山。

曹家桥村56岁的村民尤祥新说,由于农村做饭烧火需要柴禾,秋天一到,家家户户上山砍柴,到了冬天,被砍割后的山峰裸露出一条条灰色的泥土路。

上世纪70年代,当地人在山上建起了石灰厂,效益不错,后来,镇政府还投资在附近新建了水泥厂。

“水泥厂曾一度是全镇的重要经济支柱,解决了全镇人吃饭的问题。”张亲翔介绍,高峰时有4个采石场同时围绕廻峰山采石,扬尘满天飞,山体看上去一片灰蒙蒙。家住廻峰山脚下的白马村村委会副主任周爱平回忆,当时出门就一头灰,空气呛鼻刺眼。

作为当时溧水县的经济大镇,白马镇GDP连续多年位列全县前列。很快,廻峰山被挖得千疮百孔,而山下的村民却仍在贫困线上挣扎。

近些年来,党中央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相继关停石灰厂、采石场和水泥厂,并投资3800多万元对山体进行整治复绿。“整治费用远远超过水泥厂、采石场和石灰厂这些年的总收益。”张亲翔说。

恢复绿水青山的廻峰山焕发出活力,并很快迎来新的生机。

2018年10月,溧水区被省政府授牌成为首个“健康江苏”实践示范区,一批健康产业快速集聚,其中,国家冰雪极限运动训练基地项目就选址于廻峰山下。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00亩,包含全球最大的室内专业滑雪道、奥运规格的单板U形槽、极限攀岩等多个功能区。两年后,经历开采的廻峰山将变身极限运动旅游目的地。

此外,白马农业高新区在白马村规划打造未来食品产业园。“作为白马集镇所在村,白马村已完成产业转型。”周爱平说。

一边是拥有滑雪场项目和食品工业园区的白马村,一边是有红色教育基地和蓝莓种植的石头寨村,位于两者之间的曹家桥村如同插上“两翼”,正在腾飞。曹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杨小兵说,今年以来,已有多个项目签约落户,包括亿万富翁回乡打造的农业项目白马桃花源。该项目拥有600多亩桃园,以及江苏省农科院投资建设的“两莓”标准化种植示范园等。“有了产业,村民不仅有了稳定的土地租金,还可以就地就业。”据悉,不少村民已开始规划开民宿和农家乐。

从“穷山恶水”到“金山银山”,红色初心的原始脉动为廻峰山的新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力量源泉。如今,革命老区的田间地头、产业基地、村头村尾,呈现出景美人和、业兴民富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日前,白马镇正在抓紧建设全省首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南京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廻峰山地处示范区核心区,未来,这里将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成为引领全国的国际农业科技城。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记者 马立 胡英华 通讯员 陈源斌 金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