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片 30年情緣

1987年盛夏,我調入西藏工作不久,便一人獨闖藏北無人區,去尋找10年前開發藏北無人區的拓荒者、去開墾這片新聞上的處女地。

海拔5000多米的藏北無人區高寒缺氧,我又不懂藏語,加上交通和吃飯住宿都要自己想法解決,困難多得實在難以想象。

一张图片 30年情缘

這是唐召明1987年獨闖藏北無人區時,在文部草原賽馬會上所拍攝的奔跑的小男孩次仁石達和阿媽達曲,也由此結下了與他們一家30年的奇緣。(唐召明1987年盛夏攝)

我一路求人搭卡車輾轉來到文部辦事處,也就是後來的尼瑪縣時,恰逢這裡正在舉辦一年一度的草原賽馬盛會。一位帶著小男孩的藏族婦女見我給他們拍照,上前攔住我,倒了一碗熱騰騰的酥油茶送到我面前,用不熟練的漢語跟我說:“不喝完不許拍照!”“你剛到這裡,多喝點酥油茶會減輕缺氧頭痛的。”

等我喝完酥油茶,拍完照,這位藏族婦女和幾位牧民群眾請我到她家帳篷裡吃手抓羊肉、血腸、酸奶和油炸果,還挨著個唱著酒歌,為我敬上一碗碗甘甜的青稞酒……

在這個全鎮沒有一家飯館的地方,牧民群眾的一頂頂帳篷成了我的“臨時食堂”,成了我不收費的旅店。在那茫茫無人區,對於一路吃喝無助的我來說,這裡的牧民群眾給我留下了最美好的記憶,最溫暖的深情,也與我結下了意想不到的30多年的情緣。

一张图片 30年情缘

這是其美拉姆和阿爸次仁石達在北京安貞醫院小兒心臟病房。她阿爸手中展示的是她的戶口本與西藏病情診斷證明書(唐召明2014年9月9日攝)

2014年,一名叫其美拉姆的藏族小姑娘因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在拉薩人民醫院住院,病情很嚴重,已經下了病危通知書病,後經我幫助聯繫,來到北京安貞醫院接受救治。因為當時在拉薩住院把錢都花完了,北京手術又需要8萬多元,這對一家人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

我便通過新華社微博和微信發出“救救齊美拉姆”的報道,京城不少企業和市民積極響應,伸出援手,幾天時間就籌得近5萬元。

當年9月和10月,既負責籌款、又負責救治的北京安貞醫院小兒心臟病專家顧虹親自操刀,為小拉姆分兩次實施心臟介入手術,使小拉姆重獲新生。

小拉姆手術後回到西藏生活得怎麼樣?我日夜掛念著。2016年10月3日,我和北京鐵路客運段好友王博軒登上京藏列車,在把愛心人士所捐助的6000多冊圖書送到西藏那曲縣羅瑪鎮中心小學之後,又前往580多公里外的尼瑪縣,專程去看望小拉姆。

一张图片 30年情缘

這是唐召明懷抱著曾幫助籌款治病、來京進行術後複查的小拉姆玩耍。(唐召明提供,2015年1月12日攝)

我的到來讓小拉姆一家人喜出望外。“唐叔叔,我好想你!”長高了長胖了的小拉姆一下子撲到我身上。

小拉姆的阿爸次仁石達幾次抹去眼角的淚水,動情地說:“拉姆的命是唐記者你們給的。”並找出我在北京送給他的《走遍藏北無人區》一書,翻出書中一張我當年在無人區拍的照片說:“唐記者,我們在30年前就見過面。你看,照片中這個奔跑的小男孩就是我,旁邊的就是我阿媽。就是我阿媽當年給你送上的酥油茶啊!”

這讓我十分驚訝,萬萬沒有想到,藏北無人區讓我與小拉姆一家結下了30年的奇緣。

我一次次深入藏北無人區採訪,一次次受到牧民群眾的熱情款待和無私幫助,而沒被大自然吞沒,讓我感受到了藏族人民美好的心靈,也使我與西藏結下了今生今世都無法割捨的情緣。

一张图片 30年情缘

這是父母幫助術後的其美拉姆整理書包,準備送她去幼兒園。(唐召明2016年10月6日攝)

在西藏工作了近5年後,我雖然調到新華社北京分社當記者,但割捨不斷的西藏情卻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走上通往藏北的路,先後7次再闖藏北無人區,來記錄這裡的開發建設和發展變化,回訪當年認識的和幫助過我的藏族朋友,來感恩藏北這片土地和人民所帶給我的一切。

近年來,我與北京安貞醫院小兒心臟病專家顧虹、中石化首批援藏幹部李一超等人,在幫助救治西藏先心病患兒及其它疾病患者的同時,還與北京鐵路客運段王博軒等人組織了為藏北高原捐助圖書的愛心活動,先後在藏北建起3個“愛心書屋”,併為藏族孩子送去學習用品。

我除了年年走向藏北外,只要與藏北有關的人和事,都忍不住去了解、去參與、去報道,傾盡全部力量,去為藏北人民多做點事情。因為藏北帶給了我太多的感動與責任。 (中國西藏網 文、圖/唐召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