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精神分析的各个流派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精神分析的各个流派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中译本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商务印书馆,2007)是斯蒂芬·A. 米切尔和玛格丽特·J. 布莱克一对美国学者夫妇所撰写的著作。此书的副标题为“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是对弗洛伊德这位心理学大师及其后精神分析的各个流派的理论进行梳理介绍。不过,当中没有讨论荣格、阿德勒等人,也许是由于他们另立门户的缘故吧。

两位作者先是通过简单的总结归纳,阐述了弗洛伊德的学术成果,包括梦、儿童性欲等,然后对其后继者的各个流派的学说解释说明。这些流派包括自我心理学、克莱因学派、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等。

自我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包括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海因兹·哈特曼、勒内·斯皮茨、玛格丽特·马勒、伊迪恩·雅各布森等,他们关心的是弗洛伊德所提出的自我(ego)问题。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精神分析的各个流派

安娜·弗洛伊德与父亲

人际精神分析的创立者是美国精神病学家哈里·斯塔克·沙利文。他认为理解心理病理学应当处理好个人与人际环境的关系。而他的研究关注焦虑,“因为焦虑作为关键因素,决定个体如何形成其经验以及如何与他人互动”。

克莱因学派的创始人梅兰妮·克莱因被作者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当代精神分析最有影响的精神分析著述者”。她再三重申自己的目标“仅仅是在对儿童的直接观察和临床工作中验证和拓展弗洛伊德的假说”。她提出了“偏执-分裂心位”、“抑郁心位”、“羡嫉”、“投射认同”等概念。

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的主要人物有费尔贝恩、温尼科特等。他们的论点和克莱因存在关联,是以克莱因的“幼儿先天倾向于人类互动的观点为基础”,但是他们又对克莱因关于攻击性源自死亡本能的假定不予认可,提出了“幼儿先天倾向于和谐互助和非创伤性发展,只是在受到不完善养育的阻碍时才产生攻击性”。

认同与自体的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为埃里克·埃里克森和海因兹·科胡特。前者提出了自我认同,这也是他最著名的概念,“把个体置于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之下”。后者则探讨了自我状态的现象,认为人陷入困境是因毫无意义地度过一生:“弗洛伊德笔下的人充满了罪恶感,科胡特笔下的人则注定了‘悲剧性’。”

最后介绍的一个群体是“当代弗洛伊德主义的修正者”:“他们想要保持弗洛伊德的概念,而同时又作出了重大改变。”其中又有四个各具特色的流派,代表人物分别为奥托·柯恩伯格、罗伊·沙弗、汉斯·洛伊沃尔德、雅克·拉康。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精神分析的各个流派

雅克·拉康

当中,拉康是法国精神分析界最重要的人物。他探讨精神分析的角度是语言学和文学,特别倚重索绪尔、雅各布森的语言学,还有列维·施特劳斯的人类学。他的写作和演说风格独特,“不像解说倒更像诗”,再加上他本人“故意表现得晦涩难懂”,所以他的著作也是让人费解的。

此书的最后两章概括分析了精神分析“理论上的争议”和“技术上的争议”。总的来说,这部著作是较为易懂的,并且书中列举了不少例子,也是有助于理解的。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