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绽芳华 昭山示范区驻村帮扶队员背后的故事

时间在走村入户中流逝,关怀在点滴小事间凝聚,温暖在群众笑容里流淌。用心、用情、用力,扶贫路上他们风雨无阻,为民解困他们冲锋在前,攻坚克难他们毫不畏惧。他们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干在村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湘潭昭山示范区驻村帮扶队员。

今年6月,昭山示范区印发了《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决定派出21名干部入驻11个村,全面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在100人以下的6个村各派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100人以上的5个村各派3人。驻村期间,工作队员原岗位职务、行政关系、工资关系、福利待遇等均保持不变,但不再承担原岗位工作,而是专职驻村帮扶。

从炎热的夏日到清凉的深秋,转眼5个月过去,他们始终坚守在扶贫攻坚一线,协调落实结对帮扶工作,协助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形成了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今天,让我们通过文字和图片,走进这群驻扎在村里的帮扶队员,聆听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温暖故事。

我为贫困户建新房

昭山示范区优化人居环境事务中心 周敏

扶贫路上绽芳华 昭山示范区驻村帮扶队员背后的故事

一场暴雨后,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傅北希清理屋后塌方。现傅北希家已纳入危房改造并新建完成。 (周敏 提供)

6月1日,我来到昭山镇幸福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驻村第一天,在村扶贫专干的带领下,我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走访,贫困户王铁军给我的印象最深。

王铁军今年50岁,单身,身体一直不好,需长期服用药物,平时靠打零工维持生活。2018年底,突发中风导致偏瘫,造成行动不便。他原来有一栋小矮房,无水无电,屋前杂草丛生,长期住在弟弟家的杂屋里。

6月6日,我再次上户走访,发现王铁军病情有所加重,于是和其他扶贫队员一起,帮助他住进了医院。6月下旬的连续大雨,冲垮了王铁军原来居住的杂屋。

经过仔细斟酌,我为王铁军制定了初步的帮扶计划,并向我的派出单位原区征拆所(现区优化人居环境事务中心)汇报。所里高度重视,决定先帮王铁军改善居住环境,在全所开展募捐活动,并与民建湘潭委员会企业一支部开展联合帮扶行动。大家迅速联系施工单位,制定了具体的房屋重建方案。民建会员、企业家刘志红还主动捐助了建筑材料等。

房屋重建完工后,区优化人居环境事务中心党支部又为王铁军送去床铺、柜子、桌子等基本生活用品。王铁军从医院出院,回来后看到焕然一新的房屋,水通了,电有了,家新了。他连声说:“太谢谢你们了!”

6月21日晚,昭山镇幸福村遭遇特大暴雨。五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特殊人群情况怎么样,我们心急如焚。于是,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分组连夜走访、转移群众。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傅北希一家三口仍住在土坯房。该房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因年久房屋多处漏雨,又因长期降雨导致泥土松动,屋后有部分塌方,随时都有危险。于是,我们紧急将傅北希一家进行转移。第二天,天未亮,我们就陪同他回家,查看房屋受损情况,并及时将情况向区、镇进行了汇报。我们还带来撮箕、扁担,将其屋后塌方进行了清理。

后来,经过区相关部门确认,傅北希的房屋被认定为D级危房,纳入危房新建项目。7月初,傅北希家开始重建,历经两个月建设完毕。如今,老人已住进新房,他逢人就说:“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感谢驻村扶贫干部,让我住进了新房子。”

帮扶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

昭山示范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游虎

扶贫路上绽芳华 昭山示范区驻村帮扶队员背后的故事

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解决困难。

到昭山镇蒿塘村驻村帮扶已近5个月,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让我感觉过得非常充实和有价值。

刚接到组织安排,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郭建兵找我谈话,表示任驻村帮扶队员是组织的信任,希望我能从多角度去想问题、解决问题,多学习多做事,从实事出发,真心实意干好扶贫工作。在扶贫过程中,我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

贫困户许银芬,身有残疾,行动不方便,离婚后回到娘家,生活很艰辛。前不久,在区纪工委和村党支部的帮助下,许银芬申请了一套廉租房。对于新家,许银芬一丝不苟,搬家前的卫生清扫全部由自己完成。入住新房那天,我们帮助她搬桌椅板凳等生活用品。她非常激动,高兴得像个孩子,一个劲地感谢我们,感谢区、镇、村对她的帮助。

蒿塘村临近芙蓉大道,相对其它村来说,经济较为发达。全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经动态调整后剩下3户,均是肢体或精神残疾人,无劳动能力,只能通过扶贫政策进行兜底保障。对于他们的帮扶,我一点也不敢松懈,确保低保兜底、医疗救助等基本保障落实到位,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细小问题。今后,我还将联系公益组织、爱心人士开展帮扶活动,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欢迎你们常来做客啊!”

昭山示范区社会事业局 陈湘

扶贫路上绽芳华 昭山示范区驻村帮扶队员背后的故事

高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绍琪家房屋得到修缮。(陈湘 提供)

邹建斌是昭山镇高峰村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长期在外打零工。他的妻子几年前离家出走,留下双胞胎女儿邹双、邹凤,和他的父母一起生活。如今,老人年老多病,整个家庭特别困难。

今年8月的一天,我和原区财政管理部部长(现区财政管理局局长)庞赟、湖南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高峰村党总支书记冯建波等人,来到邹建斌家走访。

邹建斌是庞赟的帮扶对象。离秋季开学不到半个月,双胞胎小姐妹的入学准备得怎么样了?庞赟记挂在心。

庞赟与两姐妹促膝而谈,勉励她们克服眼前的困难,树立生活的信心,努力提升学习成绩。交谈中,得知两姐妹一直想看国产动画电影《哪吒·魔童降世》,庞赟马上着手安排,定好时间地点,并邀请我一起来完成两姐妹的微心愿。

8月19日,我们带她们观看了这部电影。走出影院的那一刻,两姐妹活蹦乱跳,高兴劲儿全写在脸上。

杨绍琪、王金莲夫妇也是高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年过七旬且患有慢性疾病,生活清贫。他们的子女家境也不好,常年在外打工。走访摸排中我们发现,老人居住的房屋年久失修,屋顶瓦片漏水严重,打湿了地面和家具。我立即向上级反映,通过与区、镇、村沟通,向两位老人讲明政策并协商后,决定对房屋进行修缮。

从8月28日开始,在村党总支书记冯建波带领下,我们考察了多家建筑材料商,对房屋实地进行查看,现场制定修缮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场。经过近一个月施工,9月20日,房屋修缮工作全部完成。看到焕然一新的屋顶,杨绍琪夫妇脸上笑容洋溢:“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真好!非常感谢你们,欢迎你们常来做客啊!”

为群众办事不分大小

昭山示范区党政办公室 周勇

扶贫路上绽芳华 昭山示范区驻村帮扶队员背后的故事

楠木村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鸡苗。

一大早起床就赶往建档立卡贫困户程金汉家,心里记挂着昨天晚上11点多他儿媳打来的电话,说天马上要下雨了,可她公公仍住在老旧房子里不肯转移,担心有危险。程金汉是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子因病不能从事重体力活,两个孙子都在读书,医疗费加读书费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而修建的楼房只有3间房,没有多余的房间,老人只能住在原来的老房子里。老房子为土木结构,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因为年久失修,许多地方已出现裂缝,比较危险。我曾劝说老人住到楼房里去,但也知道他家的实际情况。我和他一起查看了房子,拍照并联系了相关部门,如实告知住房情况,希望能够派人过来现场核实。我再次劝说老人住到楼房里去,同时叮嘱程金汉儿媳妇一定要注意老人的安全。

从程金汉家出来,我接着奔往凌向阳家。凌向阳因患骨钙质流失导致身材变矮,腿脚不便,需长期服药。她的丈夫在外打零工,全家收入微薄。前不久,她因一场车祸,腿被摔伤,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前几天,在电话中了解到,凌向阳想办一个残疾证。我立即咨询了村干部,帮她领取了残疾人申请表,并告诉她办理残疾证需要准备的资料、相关程序等。谈话中,她突然提出,车祸后几个月了,单位买的意外保险还未到长沙办理,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让她将保险公司的程序转发到我手机上。通过仔细查看后,我发现可在网上下载资料填写好后邮寄过去,不需要到现场,于是答应帮助她办理相关手续。凌向阳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连声道谢。

匆忙回到办公室,在电脑上为两位贫困户办理好资料,已经是午饭时分。下午1时30分,午休正睡得迷迷糊糊,又有电话打进来。

打电话来的是贫困户谭炳根,他家井里的水不够用,希望我们去看看。谭炳根因车祸受重伤,导致行动不是很方便,妻子患直肠癌,长期住院,一家人就靠养点鸡鸭为生,入不敷出。下午3时许,我和区农经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前往谭炳根家了解缺水情况。谭炳根家的水井深4米左右,平时井水够用,但到了少雨季节,存在季节性缺水的情况。农经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将向领导报告研究解决办法。离开的时候,已近下午6时。

……

这只是我驻村扶贫工作中普通的一天,忙碌而又充实。能为贫困户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尽管有的问题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对于我来说都是激励和鼓舞,让我有更足的信心、恒心和真心去做好扶贫这项工作。加油!

小小扶贫“及时雨”

湖南昭山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李慧

扶贫路上绽芳华 昭山示范区驻村帮扶队员背后的故事

昭山示范区针对五保户等特殊人群,由政府出资修建爱民房,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图为红旗村的爱民房。

今年6月,我被选派到昭山镇红旗村担任扶贫工作队员。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为了尽快了解贫困户实际情况,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我用了三天时间对村内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走访,与他们交流,询问他们的家庭、身体、收入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当看到很多贫困户是因为伤病、残疾而不能致富,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按照帮扶工作要求认真履职,对各类困难群众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把扶贫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走访中我了解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汤琼仙的小儿子得了口腔癌,治疗费用用掉30多万元,两个孙女很快就要开学,学费也没有着落。我立即将情况反映给了自己的派出单位湖南昭山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公司分管领导的帮助下,我们联系到“绿之愿,心之家”爱心团队,送去助学金7000元。

建档立卡贫困户袁孟兰命运多舛,3岁时严重摔伤无钱医治导致身材矮小,永远停在了一米三的个头。丈夫在一次下地干活时突发中风,从此行动不便,再也干不了重活,前不久又不幸去世。长期的药物治疗,让这个家庭一贫如洗。但袁孟兰自强不息,积极发展种养殖业。7月,在“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专项帮扶行动中,原区城乡建设管理部(现区城乡建设管理局)党支部给袁孟兰送去鸡鸭苗50只。在袁孟兰的悉心照料下,鸡、鸭长势良好。中秋节前夕,袁孟兰找到我,希望能帮她卖掉一些鸭子。我再次找到湖南昭山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联系两型产业发展中心食堂一次性购买了12只,同时托同事购买了3只,帮助其增收2000元。

陈建军小时候因一场车祸导致腿脚不便,成为三级伤残,现已40多岁,还是单身一人。他平常的生活用水可就近取旁边的池塘水,而引用水则需要到300多米远的邻居家去挑,很不方便。了解到情况后,我立即向区农经部门咨询相关政策,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申请为陈建军打造一口水井,解决他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区、镇、村等支持下,一口4米多深的水井打造出来,清澈的井水映照着陈建军幸福的笑容。

……

通过几个月的扶贫工作,我认识到,作为扶贫一线的驻村队员,我们要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宣传、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户,要将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确保贫困户能增收,扶贫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扶贫路上的酸甜苦辣咸

昭山示范区城乡建设管理局 王虎琦

扶贫路上绽芳华 昭山示范区驻村帮扶队员背后的故事

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罗端午送去一身新衣服。(王虎琦 提供)

很荣幸,我成为了昭山镇玉屏村的一名驻村帮扶队员。5个月时间里,我与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面、心连心。通过这段时间历练,我对党员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更深的认识。

精准扶贫之“甜”。今年6月,我接到组织安排的这项特殊任务时,感觉特别光荣,也深知责任重大。当时的我有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感。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干些实事,虽苦亦甜!

精准扶贫之“酸”。为了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数据,掌握最新实情,我和其他帮扶队员头顶烈日,开车或徒步在村里的每一条崎岖小道上,挨家挨户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他们聊家常,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并详细记录在记事本上。看到很多贫困户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家中一贫如洗,我的内心有些酸楚和痛心,更觉得扶贫工作迫在眉睫,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踏实,干实事。

精准扶贫之“苦”。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不断加强政策学习,并及时将相关政策宣传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白天走访,开展问卷调查,晚上一户户做好动态调整清退户的思想工作。驻玉屏村帮扶工作队3名队员都是已成家的男同志,大家只能“顾大家、舍小家”,做到每月至少20天吃、住、工作都在村里。

6月21日,一场特大暴雨突然袭来,玉屏村多处道路和山体出现滑坡,情况十分紧急。当天晚上,在村书记、主任以及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蒋欣的带领下,我们分组对全村的道路、低保户、五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房屋结构不牢固的村民进行排查走访,紧急转移行动不便的贫困户毛德生、宋冬明。第二天,我们顾不上休息,踏上泥泞的道路,再次走访受灾贫困户,了解受灾情况并给他们送去慰问。这次自然灾害给我们的扶贫工作带来不少压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扶贫工作的复杂和艰苦。

精准扶贫之“辣”。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我们通过有效、规范的程序,把识别错误的贫困户清退出扶贫系统,这需要一股“辣”劲。玉屏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152人,通过重新识别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41户87人。有个别清退户对这项工作不理解,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给他们宣传各项扶贫政策,倾听他们的想法,拉近彼此的距离,最终得到了他们的理解。

精准扶贫之“咸”。在扶贫路上,我们不停奔走,留下了辛勤的汗水,而与汗水交织的是我们越来越强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扶贫队员,我们要把贫困户当作自己的亲人,全心全意为他们解决困难,深挖致贫原因,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做到有的放矢。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虽然心中感慨万千,但是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只能带着责任与担当,迈出坚实坚定的步伐,才能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村路很长 心路很短

昭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冯虎

扶贫路上绽芳华 昭山示范区驻村帮扶队员背后的故事

召开脱贫攻坚动态调整评议小组会议。(冯虎 提供)

今年6月,根据上级安排,我被抽调到昭山镇新民村担任驻村帮扶队员。因为区里项目建设需要,新民村很多地方已被征收,全村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住进了安置小区。

82岁的贫困户罗学明有长期的慢性病,丧失劳动力,育有一子两女,均已成家。几年前,儿子因冲动犯错入狱,媳妇离家出走。他只能与孙子相依为命,靠着每月的社保金维持生活。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得红红火火。6月27日,我和村扶贫专干李建国带上卫生清扫工具,来到罗学明家,帮助他把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杂草进行了清理,让整个院落干净整洁。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识贫,需要对贫困户进行动态调整,而动态调整的难题是贫困户的清退工作。为此,新民村召开了脱贫攻坚动态调整评议小组大会,由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小组组长代表、村民代表等组成的成员,对各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民主评议,重点衡量年人均纯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等各项指标,经过讨论和民主投票确定清退户,再经公示公告、核查等阶段,最终确定名单。

村路很长,心路很短。对于清退户,我做到热情不变、关怀不减、责任不松,经常到他们家坐一坐,拉拉家常,关注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新民村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清退户的顺利退出。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