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巨笔如椽绘就大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湘潭样本”

巨笔如椽绘就大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湘潭样本”

(刊载于2019年12月24日《湖南日报》12版)

巨笔如椽绘就大美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湘潭样本”

巨笔如椽绘就大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湘潭样本”

湘潭县花石镇万亩荷塘基地。

湘潭县花石镇提供

巨笔如椽绘就大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湘潭样本”

鸟瞰韶山市银田村。莫德凯 摄

千里湘江第一湾。

周铁东 摄

昭山示范区七星村。

昭山示范区提供

湘乡市水府庙水库。(湘乡市委宣传部提供)

左海云 蒋 睿

深冬时节,莲城处处胜春景。宽阔平坦的道路,干净整洁的街巷,错落有致的农宅,生机勃勃的田野……行走在湘潭的村落中,无边的绿色触目可及,让人流连忘返;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每一位来访者羡慕称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场硬仗。这既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具体行动,也是提升农村居民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

近年来,湘潭市着力创新思路,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水平,构建政府主导、村组组织、农民主体、社会支持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努力打造美丽生态宜居乡村,取得良好成效。

今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整治人员43.7万人次,出动工程车辆5.4万台次;清理陈年垃圾9.55万吨、河塘沟渠4.02万处、卫生死角7.24万处;在美丽乡村行动拆除28万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再次拆除破败“空心房”28.2万平方米,违章建筑7.63万平方米;绿化空坪隙地29.5万平方米。

10月16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在岳阳市召开。会上,市委副书记何俊峰代表湘潭市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介绍。坚持“三个创新”的成功经验在全省推介。乡村振兴的“湘潭样板”已足音铿锵,轮廓可见。

顶层规划 强化组织领导

为了强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湘潭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创新组织领导体系,全面提升整治工作合力。

顶层设计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引了方向,政策机制引导美丽乡愁。

该市构建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主抓、市政府各分管负责人分线抓、市整治办统筹协调的“1+5”工作模式。市领导亲自研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市委全会、人代会、政协会进行讨论研究,并在今年市委1号文件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部署。定期调度,每季度组织专题调度会解决实际困难。带头办点,6位市领导分别联点一个村,现场办公“解剖麻雀”。严格督办,坚持“一月一督查一通报一约谈”狠抓“调度关”,今年以来组织明察暗访8次,发出专题通报12份,评出“五好五差”乡镇4次,约谈各级领导干部35人次,其中处级领导7人次;坚持“随机检查、统一交办、逐一验收”狠抓“整改关”,今年以来共发出交办函48份,交办问题1100条,整改率达98%以上;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狠抓“考核关”,将9项指标分解到5个牵头部门,同时将整治任务分解到29个市直部门,定期通报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坚持民生实事标准狠抓“质量关”,组建质量管理专家组对农村“厕所革命”等开展现场培训和常态巡查;坚持“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狠抓“述职关”,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各级党委书记述职的重要内容,切实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坚持以“媒体监督”为手段狠抓“群众关”,开设农村人居环境群众举报平台,在市主流媒体组织新闻观察3期,主动组织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考察和评价,推行人居环境项目、经费政务公开,宣传典型、曝光问题,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各县(市)、区、园区也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湘乡市始终站在政治高度担当责任、传导压力,也有力筑牢了市、乡、村“三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体系;湘潭县将整治工作列入县绩效考核范围,强化督导考核,强化“县指导、乡组织、村落实”的工作责任,对工作开展不力、整治效果不佳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批评问责,对乡镇实行末位淘汰制,每月进行排名。

创新标准 做出湘潭特色

近年来,湘潭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创新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整治工作硕果累累。

湘潭市根据各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地域区位、经济发展情况,按照“村庄分类、标准分级、示范分区”的要求,将全市763个行政村分为示范型村135个、标准型村468个、基本型村160个,每个类别的行政村在整治标准中设置不同的目标任务。

在提升垃圾污水治理水平方面,湘潭市结合党建领航,建立党员分片联系包干机制,推行垃圾治理网格化、项目化、分类化。按照区域和户数将全市农村分解为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转运设施和保洁员,率先实现垃圾集中处理率100%,农村垃圾转运实现全覆盖。将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打包形成3大类14个PPP项目包,45个乡镇年底将实现垃圾压缩中转设施全覆盖,2021年底将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编制《湘潭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意见》,湘乡市率先探索垃圾分类整村推进,韶山市启动全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各乡镇、村根据自身特点分别探索构建了定期评比、群众付费、积分兑换等垃圾分类模式。

在破解提升村容村貌难题方面,该市突出“线”“面”结合,以国省道沿线为重点推行“三治三化”,出台国省道“路长制”、河道“河长制”工作方案,重点解决国省道沿线人口聚集区乱搭乱建、出店经营、车辆乱停等乱象,G320和G107沿线镇区开展杆线专项整治,实现了弱电入地或迁改;同时在全市推进村庄“四清四治四提升”行动,推动常态保洁机制提质升级。突出“量”“质”并重,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对需整治的问题逐一登记、全面整治,同时围绕垃圾终端处理“最后一公里”及国省道联合执法等老大难问题,重点攻坚、专项突破。突出“内”“外”兼修,坚持环境整治与观念转变相结合,在做好环境整治的同时,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厕所革命” 树立领域标杆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苍蝇蚊子嗡嗡叫,又臊又臭满庭院。”这是昔日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湘潭市大部分农户安装了室内冲水厕所,但许多人家户外没有修建封闭的化粪池,管道另一头连接的依旧是露天粪坑,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自2018年起,湘潭市打响“厕所革命”攻坚战,两年期间,湘潭市完成厕所改造任务65061座,成效显著。今年5月30日,湘潭市代表我省在中部10省部分大中城市农村改厕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10月30日又在全省二类县农村改厕现场推进会上作专题推介。

——坚持决策科学化。自2018年起,连续两年将“厕所革命”纳入市级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出台与项目质量挂钩的资金奖补方案,年初通过人代会明确奖补资金,2018年按500元/座奖补,2019年按200元/座奖补。创新建立“群众委托、专业施工、村级监督”的组织模式,新(改)建户用厕所项目由村委会、农户和施工方签订三方协议,并张榜公示,让质量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通过简化程序,实现了改厕工作的高效推进。

——坚持管控标准化。一是不畏“难”。相比玻璃钢等改厕工艺,水泥浇筑耗时更长,施工更难,但使用时效最长、使用效果最好。湘潭市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确定了“水泥浇筑为主,多种模式辅助”的建设标准,把好改厕第一关。二是不畏“苦”。顶住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恶劣的不利局面,严格落实“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讲评一约谈一通报”,对发现的问题零容忍,在“厕所革命”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中,绝大部分乡镇的改厕合格率在95%以上,对发现的问题逐条整改到位。三是不畏“繁”。为强化质量管控,该市设计了从启动到验收的“五统一”建设流程,即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组织申报、统一使用模具、统一技术施工、统一规范编号、统一组织验收。做到了以任务村为单位的现场技术指导全覆盖、问题排查全覆盖、质量整改全覆盖,确保每一户户厕改造发挥效用。

——坚持队伍专业化。为强化农村改厕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该市通过分层级培训、全方位宣传,构建了一支懂原理、会施工、细监管的专业队伍。两年来,市级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850人次,县市区举办培训2000人次以上,各乡镇进行的现场培训人次达到3500人次以上,确保每个乡镇有一名厕所革命质量把关员,每个村有一名质量协管员。强化“首厕”效应,启动第一个厕所建设时,由市、县专家现场指导,解决细节问题。农民群众是厕所革命的主体和直接受益人,该市坚持农民事农民办农民管,每户筹工2-3个或筹资300-500元,充分调动了农户改厕积极性,让群众自发成为了“厕所革命”的日常监督员。这三支队伍不仅承担着建设过程的质量管理,更为建设项目的长效管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强化措施,湘潭市农村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湘潭市累计已经投入近1亿元,完成无害化公厕105座,改造或拆除旱厕3万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9%、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33.79%。全面改造学校厕所。全面完成“一江两水”范围内232座中小学校厕所新(改)建工作。提标升级旅游厕所。完成41座农村旅游厕所新(改)建工作,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整体品位,增强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今后,湘潭市将积极谋划、群策群力,把农村厕所革命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不断提升改厕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系统工程来抓。以农村厕所革命为抓手,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七项重点任务,实现整体推进。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民心工程来抓。把农村厕所革命实事做实、好事做好,切实增强群众对改厕的认同感、参与度和满意度。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民生实事的放心工程来抓。严格资金使用和监管,严把建设质量关,扣紧安全生产弦,确保如期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

群策群力 共建美好家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且复杂,覆盖面较广的工作。如何发动广大群众一同参与?如何筹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资金?

湘潭市通过创新筹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解决农村环境整治筹资难的问题。湘潭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全市共安排专项资金近5亿元,以“真金白银”换“绿水青山”。同时整合项目资金,积极包装项目,全力争取项目资金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倾斜,今年已争取绿化项目资金、畜禽粪污全域治理项目资金等涉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国、省项目资金2.4亿元。另外,该市还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参与。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社会力量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4.97亿元,尤其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投入达3.2亿元,推动引进规模经营主体数量达到130多家,流转土地超过了10万亩。此外,通过竖功德碑、授冠名权、发荣誉榜,广泛发动湘潭商会组织、在外乡贤能人参加美丽屋场、美丽庭院、村庄景观等建设,今年全市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超5亿元。

通过强化农民主体作用,凝聚广大群众之心共同发力,实现整治结果共建共享。为此,湘潭市在整治工作中注重推动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村组组织、农民主体、社会支持”的共建共享格局。该市采取规划设计引领、村组自主自为、村民共创共建三方面入手,以政策支持、规划引领为抓手,解决整治工作单打独斗难以解决的系统性问题,出台了城市反哺农村的转移支付、土地增减挂钩资金分配、农村改革激发活力等一系列引导政策;在各村各组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环保)理事会,搭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平台,推广群众付费的长效管护机制,负责保洁设施购置和管护,开展日常监督和定期评比。目前全市70多个村建立了村民付费管护制度。在全市开展“十百千万”创建评选活动,分级建立“红黑榜”,评定村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0000户,美丽屋场400多个,3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5个美丽乡村示范镇,让农民成为“建、管、用”的主体。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自湘潭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高质量推进以来,该市一大批乡村美了“颜值”,有了“气质”,精心涵养出的好风景,让大伙儿觉得有好光景更有奔头。

“农者,天下之大业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朝着这个目标,湘潭市将继续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时探索多种模式助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更多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大美乡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