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現在開個像costco這樣的收會費的超市可行嗎?

奔波的年輪


別人的成功不一定能複製粘貼,看看KFC和星巴克就知道了,Costco是著名的大型倉儲式超市,其會員模式完全不同於其他零售超市,Costco模式照搬到中國已經證明了它的成功,為什麼中國沒有效仿者?Costco是美國第一大連鎖會員倉儲式量販店,在全球超過700多個分店,為8個國家6200 萬的會員提供服務,Costco是會員制倉儲批發賣場的領導者,會員收入幾乎直接貢獻了其全部利潤。加拿大是Costco最大海外市場,上海Costco開業是中國試水第一站,開業當天就辦卡16萬張。開業當天超市爆滿,光是結賬就得排隊二小時,路旁豎起“停車場已滿,等待需要三小時”的提示牌。

中國的會員制購物早就有了,山姆會員店和麥德龍超市是先驅者,目前中國山姆總量超過20家,中國麥德龍也有幾十家,麥德龍是免費辦理會員,山姆會員費在最近幾年都有所增長,說明會員制購物客戶的忠誠度很高,如果山姆或是Costco在你的城市開店,讓你每年花300塊錢持有一張會員卡,商品都是高級商品,你會辦卡嗎?中國大大小小的超市總是有打折促銷計劃,也有相應的會員制度,但是回饋會員的低價商品確實很少,而且僅限於海報商品。

Costco為什麼會這麼受歡迎,Costco的經營理念是儘可能以最低價格提供會員高品質的商品,相比其他零售商儲備更多單品,拿貨價格要低於其他超市,Costco裡的商品很多不拆箱,減少人工擺貨成本,商品毛利潤不能超過15%,專家分析Costco毛利率只有12.5%,遠低於其他超市毛利率,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更喜歡這種低價倉儲模式。Costco商品SKU低,品質高,自家品牌多,Costco運營成本要低於沃爾瑪家樂福等國內大型商超,據業內專家分析Costco運營費用佔收入9%。


現在二手平臺上可以看到有幾百條Costco代購信息,代購在其中收取8%-10%左右的費用,看來中國消費者有潛力,一個城市消費能力可以養活若干個Costco。山姆會員店在中國的經營重點就放到了進口食品上面,Costco目前來看還是進口商品佔據一大半,估計未來發展也是如此。中國超市的海外進貨能力遠遠不如Costco和山姆,所以中國超市的效仿者寥寥無幾。


倉儲式超市是將超市和倉儲合二為一的零售業態。省掉了傳統零售企業獨立的倉庫和配送中心,經營中實現了快速補貨。Costco是純粹的倉儲式超市,其他大型超市差不多都是零售型超市,到家樂福或是沃爾瑪能買到一瓶可口可樂,到Costco只能買到一箱24瓶的可口可樂,因為Costco大包裝商品居多。


Costco一般不在市區中心,房租地價都相對便宜多了,但是公共交通不算便利,老百姓日常購物不可能選擇這種地方,充足的停車位也是超市最大的問題,因為中國汽車保有量迅速增加,Costco的汽車服務也是一個巨大蛋糕。美國Costco旁邊是自己的加油站和保養服務,輪胎也能訂購,油價也是方圓二公里最低價。一切是服務至上,這是Costco最大的盈利點。很多表面東西可以模仿,但是深層次的服務和管理也不是隨便能模仿的,比如說KFC和麥當勞、星巴克,世界上也沒有幾個模仿成功的。


Costco和山姆會員店幾乎已經可以成為美國中產階級家庭消費文化的代表,奢侈品在美國Costco還真少一些,很少有超過1000美元的商品,為了迎合中國市場,上海Costco還有不少單品超過1000元,媒體報道茅臺和愛馬仕被搶光,茅臺市場價2500元還不一定能拿到,從Costco能以1499元的價格買到,每瓶就真的可以賺到1000元,那麼多人搶破頭要去costco,應該會有不少人就是黃牛黨。因為Costco是靠會員費賺錢,賣商品的差價可以很低,甚至部分商品虧損出售,相比其他超市,Costco自有品牌更多,中國模式的超市還做不到這一點。


很多美國市場的普通商品到了中國變成高端商品,鑑於中國消費者這麼強大的購買能力,從美股暴漲得到實惠的收益,Costco總市值增長90多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0億元,都是中國上海ostco開業造成的巨大影響力。明年上海開第2家門店,即使中國消費者接納這種特殊的倉儲式業態,基於會員的消費層次要求,也不好繼續擴張,一買一大包的消費者畢竟不是很多,


很多人反應Costco各種商品包裝過大,比如說調料,一包就是500g以上,半年根本用不完,整不好就過期沒味道了,很多消費者說Costco買其實並不划算,特別是在家裡人不多的情況下,其他如尿不溼、紙巾、手紙、飲料、水果、洗衣液,包裝量太大了,家裡兩個人半年都用不完。



對於中國普通消費者來說,一線城市的市場缺乏Costco這樣的高品質、低價、免費退換貨的優質服務商。相信中國本土的零售連鎖很快學習吸收Costco經驗,Costco開業的搶購成為國內媒體的關注焦點,也會讓Costco對中國市場更有信心,上海Costco開業當天就賣出了16萬張會員卡,因為中國綜合超市已經不算景氣,Costco還是比較謹慎開第二家分店,如果繼續開店,估計會選擇北京,我估計Costco暫時也不會擴大到二三線城市,所以中國模式的大小超市還沒有太緊張,也不會有模仿者跟上,畢竟商業模式比較難以複製,但是會慢慢轉型。


遼瀋美食


作為零售行業的從業者,超市的動態掌櫃也是一直都有關注,不過,也是去年才真正知道有這個叫Costco超市的,這個全球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個人覺得這種操作模式在中國並不會大規模推廣。

對於我們零售行業的人來說,往往認為核心問題就是提高毛利率和增加銷售額,這種會員制的超市卻是如何吸引和留存會員。據一些相關報道,因為Costco的變態服務,它會員續簽率達到90%!也就是說平均10個會員中,第二年還有9個會續簽!

有幾點值得零售行業的人注意,Costco將焦點落到了精選SKU,活躍SKU只有4000左右,Coscto的客單價和坪效都很高。Costco的自有品牌非常著名。他們的賣場顯然就像一個倉庫。

基本的介紹完,就談談為什麼在中國普及不了這種收會員費的超市。

大家知道,在國外,一個家庭驅車幾十公里去買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大多數中國家庭並沒有這種消費模式或者方式。中國電商的日益成熟,網購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同時,作為會員制超市,物業配套需要做得很好,目前國內很難達到這種水平。


便利店掌櫃


個人認為costco的商業模式非常棒,它就像一個火種,時機成熟定能在國內造成燎原之勢。



首先分析costco的商業模式一定要抓住它的精髓。costco每年會員續費率高達90%的深層原因到底是什麼?你可能會說它服務好,可以無條件退貨和退會費。這一條在中國就能讓開店者底褲都賠光。有更多人擔心的是交會費老闆跑路頻發,哪裡收得到會費。

分析問題要直達本質,costco之所以廣受會員熱愛的根源在於,它開創的模式顛覆了傳統商業中買方和賣方在利益上的對立關係。



會員在costco真正找到了商業上的“顧客是上帝”的感覺。顧客通過繳納會費與costco建立了契約關係之後,顧客的身份發生了轉變。形象點說,顧客搖身一變成了僱主,costco成為了顧客的僱員,必須竭盡所能為僱主找到最佳性價比的商品,保證僱主的利益。costco平均毛利只夠維持運作成本甚至會略有虧損,主要收益在於會費收入的真正原因就是體現與顧客的這種契約精神。顧客就是他們的上帝!



在傳統商業只要存在信息不對稱,必然會存在高利潤,國人形象的叫法即是“宰客”,但是在cosco的系統中,單品毛利超過14%需上報董事會決策的。商品平均毛利7%左右,不以商品賺錢已經上升到costco靈魂深處。顧客在costco購物不必擔心買貴和質量差,選貨時間大為減少。

講到這裡,我們不難看出,這種顛覆了傳統商業中對立的買賣雙方的關係,也是我們急切需要的。新的關係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正如現在習以為常的網絡購物,在十多年前缺發信任的條件下發展起來,馬雲的支付寶給買賣雙方提供擔保起到居功至偉的作用。

正所謂辦法總比困難多,有志於採用costco模式經營自己事業的人們一定會讓這種優秀的商業模式快速在國內推行。


奔波的年輪


一般般吧。價格上和拼多多有一拼但不包郵是服務質量上的一個痛點,說白了沒優勢。會員太貴,想買只能在會員手裡組團代購,一個人有會員卡可以養活大批中國消費者,想在中國賺錢挺難。產品單一,不符合一部分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也沒搞出像中國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商場。 現在房租貴,10年前怎麼不來?宜家和永旺先下手為強。



熱點資音


火鍋店很多,但海底撈只有一個,同樣,有樣學樣著很簡單,但真正能學骨子裡卻是不容易的,

起碼有以下幾點是很難做到的

1.選址,Costco一般不在市區中心,房租地價都相對便宜多了,只是公共交通不算便利,如果換了一般的超市這樣去經營,首先你就得先問一下自己的品牌力值不得別人驅車去購物,如果選在好的地方,那你根本就做不到低毛利,

2.商品,Costco的商品都是通過嚴選出來的,它Costco的商品數量僅有4000多個,遠低於很多上一點規模的超市,如果換了一般的超市這樣去經營,你單品這麼少,顧客是不是願意來賣,如果你商品太多,那相對來說商品的價格肯定就沒有優勢了,

3.消費習慣不同,在國外,家庭團購很普遍,一個家庭週末驅車幾十公里去採購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中國,就近購物仍是大多數人選擇的採購方式,畢竟有車有時間的人還是少數,再有就有中國老齡化也嚴重,你很難讓這些免費的老太太老奶奶去那麼遠的地方去買東西

4.


毛火榮


肯定不得行!

理由很簡單,

因為國人崇洋媚外,

如果沒有洋品牌撐著,

哪會有什麼上午開張開張下午停運的好事?!

反而,

國人心中會有這樣的念頭冒出來,

“哪來的土鱉?敢山寨COSTC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