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城镇:规模种红薯 “玩”出新花样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前后刨红薯。近年来,平定县巨城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定半沟联村党委所属的7个村为红薯产业发展基地,规模种植红薯。

金秋十月,正是红薯大量采收的时节,这些红薯又会成为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国庆节过后,平定县巨城镇神子山村沉浸在一片秋收的繁忙中。村中老少齐动手,锁门闭户到自家的地里采收、拉运红薯。

“俺家红薯种得多,早早就开始挖了。这几年,巨城镇红薯挺有名,俺们在田间地头就能卖不少。剩下的,才在冬天做成烤红薯。”神子山村红薯种植大户尹华军一边刨红薯一边笑着说。

巨城镇:规模种红薯 “玩”出新花样


巨城镇镇长赵玉成介绍,这些年,巨城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定了半沟联村党委所属的7个村为红薯产业发展基地,规模种植红薯。今年全镇红薯种植面积达6000亩,比2018年增加了500亩。在价格上,去年每公斤红薯售价在2.4元到3元之间,今年上涨到了每公斤3元到4元。此外,今年天气较为干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亩产,但同时能让红薯上足糖分,口感更加香甜。

种植前景好,面积又增加

巨城镇是我市有名的红薯种植乡镇,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岩会、半沟、神子山等村庄家家户户就种植红薯。不过,那时候红薯只是人们果腹的口粮。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不少人开始卖烤红薯,人们才逐渐意识到红薯是增收致富的“金娃娃”。

2016年,巨城镇本着“集体扶持、农户自愿、连片栽种”的原则,以半沟村为龙头,组织周边岩会、神子山、赵家峪、龙庄、上盘石、移穰6个村抱团种植红薯,一改过去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

2016年,全镇红薯种植面积近5000亩,2017年达到5200亩,2018年达到5500亩,今年全镇红薯种植面积再增加,达到6000亩,这在实现红薯集约化布局和规模化经营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品牌效应。

“这些年,看周边村种红薯,村民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俺们也不能落下。”移穰村党支部书记邵文兰说,红薯种植前景光明,每亩收益比种植传统农作物高。

如今,全村不少人家栽种了红薯,有的0.5亩、0.6亩,还有的3亩、5亩,全村能有近千亩。现在,移穰村一边组织人力挖红薯,一边选择纸箱批发给客商。同时,村里还通过电商平台,将红薯销到了外地。

品牌效应强,价格再提高

翟润明是半沟村的红薯种植大户,这几天,他也忙着挖红薯。因为种植红薯多年,品质品相优,翟润明早已有了一批回头客。

回忆起这些年卖红薯,他说,红薯从十多年前每公斤1.4元、1.6元,到近三五年的每公斤2.2元、2.8元,再到如今的每公斤3元、4元,这都是品牌带来的好处。

半沟联村党委书记陈培银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红薯的附加值,半沟联村十分注重品牌的推广。这些年,联村注册“半沟”商标、统一定制小车,还成功申报了全省“一村一品”项目、全省首批有机旱作封闭示范片区、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叫响了品牌。此外,今年11月,半沟联村将举办第四届红薯文化节,助力品牌价值再提升。

此外,巨城镇还在红薯深加工上做文章,让红薯叫得起价。去年到今年,巨城镇牵头在半沟村建起了红薯综合加工场,并购回了机械设备,如今,红薯干、红薯面以及真空包装等,已经全部实现。经过深加工的红薯,价格也会比普通生红薯高不少。

糖分积累多,口感更香甜

受天气干旱影响,今年我市不少农作物出现减产,巨城镇的红薯也不例外。移穰村的孟广才说,往年他家种的红薯亩产可达1250公斤到1500公斤,今年受天气干旱影响,亩产只有1100公斤。但同时由于天气较为干旱,作为旱地块根作物的红薯在生长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糖分,口感和往年相比会更加香甜。

据悉,为了保证红薯品质,近年来,巨城镇各村积极从种植技术、后期保育上下功夫,更新红薯品种,红薯口感一年比一年好。

半沟村利用冬春两季农闲时节,备足底肥,深翻土地,不违农时;神子山村为农户提供栽种红薯秧苗全程服务,并设专人全天为村民抽水供水,保证了适时栽种;岩会村从北京农科院购买回红薯新品种秧苗和有机肥,免费发送到农户家中;移穰村采取大户带小户的办法,发展红薯产业,还集体为村民购买农膜和有机肥……

(张泉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