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集採時代”:仿製藥企業的“魔幻現實主義”退場


醫藥行業“集採時代”:仿製藥企業的“魔幻現實主義”退場



要說2019年醫藥行業什麼詞最火?我看非“集中採購”莫屬!集採的連環效應,將對中國醫藥行業產生深遠影響,而且和每一位消費者緊密攸關。

第二輪集採的結果令輿論譁然,市場對競爭的慘烈程度雖有預期,任誰也想不到能在“4+7”的基礎上再降價25%。以致於這麼嚴肅的一個事兒也成了“段子”,諸如“吃藥的成本主要是買水的錢”、“吃麵送藥”等等。

今天,我們來一探集採的真面目,看看它對消費者、投資人、醫藥行業,到底將帶來哪些影響?

一、仿製藥企業上演“魔幻現實主義”

人口紅利疊加醫保紅利讓中國的仿製藥市場有過長達二十年的滋潤日子,那是一個讓人回味的年代。在那個年代,最值錢的兩個字是“獨家”,品種、規格、劑型、質量,能夠被區分為獨家就意味著競爭力和利潤,中國的招標制度和支付體系助長了仿製藥市場的百花齊放。

中國製藥領域最優秀的銷售精英們在各個領域展現著自己的銷售能力和公關能力,通過人為創造種種獨家和差異化,一個個“優秀”的製藥公司崛地而起。一個仿製藥品種足以支撐公司獲得上十億利潤、百億估值,這是不是有點魔幻?

看看信立泰、德展健康、天士力,這應該是“魔幻現實主義”。很長一段時間,業內不少人士認為製藥公司的銷售能力是核心競爭力,在製藥公司談研發投入被認為思維方式有問題,有研發、無銷售更是為人所詬病,強銷售就應該是中國仿製藥市場的特點。用一個金融圈的術語形容仿製藥公司的盈利模式特別恰當——“套利”,套制度的利,本質就是“薅社會主義羊毛”,羊毛薅多了連羊都不願意了。

二、大量中小藥廠未來將“洗洗睡吧”

從集採報價和中標結果看,製藥公司為了入圍不惜血本,國內製藥公司可能尚有微利,外資公司在入圍產品上虧損會是大概率事件,畢竟成本太高了。據著名製藥公司內部測算,其中標的某品種盈利預計僅為2000萬元,這可曾經是十億元利潤的品種,鮑魚沒了,只能吃花甲,反應再慢點連花甲都沒了。

本輪集採吹響了仿製藥市場持續、大幅降價的號角,之所以會如此慘烈,我想大家都想明白了,醫保局作為中國醫療市場的終極買方,關係到中國14億人的“生老病死”,關係到“住房、醫療、教育”三座大山,在醫保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必須消除資源的嚴重浪費。顯然,大型製藥公司在調整中佔據絕對優勢,在成本、原料、管理、資金等方面都可以支持參與這個遊戲,進而贏得一席之地。按照現在的集採辦法,幾年以後每個大品種可能只有2-3家供應商,餓不死,也撐不著。大型製藥公司在各自的優勢領域控制幾個品種的供應權,薄利多銷,生存還是沒問題的。至於中小小藥廠,除非能佔據一些利基市場,否則洗洗睡吧,能賣的賣,能關的關,別想著在江湖上揚名立萬了,憑什麼?如果不是仿製藥市場的紅利,這些藥廠就沒有存在的邏輯。

仿製藥企業的困境不能簡單歸結於醫保政策變化和集採的強力推進,醫保控費、仿製藥降價的相關政策幾年前就開始出臺,政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不能說沒有給仿製藥企業應對的時間。跳出舒適區是對人性的挑戰,前期醫保控費降價政策推行嚴重低於預期讓很多人幻想好日子還是可以繼續。我接觸到的一些仿製藥公司企業家熟稔國內的醫藥政策,總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應對策略和騰挪空間,聽起來好像真是那麼回事,等形勢真的落到自己身上才發現那不過是“奇技淫巧”。

很多企業家把成功歸結於自己的能力,殊不知“時代才是你最大的背景”這句話簡直是金玉良言,回頭看,很多人不過是站在潮頭瀟灑了一把而已。很多在仿製藥時代成長起來的企業家將隨著時代過去而沉寂,極少數優秀的企業家會憑藉才能和努力實現華麗轉身,他們都值得尊敬。

三、找到那些創造長期價值的企業

集採基本確定會持續、大範圍地推進,仿製藥市場規模面臨數量級下降的窘境,對於製藥企業而言,苦日子可能才剛剛開始。銷售的事兒政府已經解決了,藥廠就安安心心搞生產吧,既然是生產企業,當然可以按照化工行業估值,未來如果沒有進入集採名單,連化工行業都不如。仿製藥行業的淨資產收益率已經進入下降週期,戴維斯雙擊已經不可避免。

但是,作為投資人士,我們也不用過分悲觀。中國醫保市場的蛋糕還在逐年增加,醫療支出強勁,仿製藥市場省出的資金還是要花掉,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更應該積極去捕捉結構性的增長機會。如何捕捉?

常言天道酬勤,我認為是天道酬正,何為正?就是堅持做正確的事,做創造價值的事,做對終端消費者有利的事。華海藥業可以說是本兩輪集採的最大贏家,源於其這麼多年沒有受到國內招標市場的誘惑,堅持做高品質仿製藥的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通過研發、成本、品質構築核心競爭力,終於成就普利、沙坦類的王者地位,在集採中勝出也得益於此,所以上天是公平的,獎賞只是時間問題。

對於投資機構而言,醫療領域投資的賽道還非常寬闊,創新藥、特殊製劑、服務、器械還有很多機會,關鍵是要找到那些在做正確事情的企業,找到那些創造長期價值的企業。我也建議那些投資經理,別老忽悠被投企業怎麼去資本市場圈錢,本來踏踏實實的做事兒的,都被帶歪了,和企業多聊點正能量的事兒,用十年的時間陪伴一個企業成長,足以功成名就。中國過去幾年最壞的風氣就是套利,套來套去發現是互相下套,這樣的教訓已經不少了。

四、集採真正惠及普通消費者還需要時間

我自始至終支持通過集採實現仿製藥降價惠及普通消費者,想想看,一盒30元的普通仿製藥品,生產成本可能不到10%,其餘全部是各方的利益和利潤,這種藥品和電視上的神藥有什麼區別?恐怕連神藥都不如!對於神藥消費者還有權拒絕,而患者對於處方藥連拒絕的權利都沒有。這對患者顯然是不公平的!也拜託某些人不要以質量、安全的名義反對仿製藥降價,在中國的醫保體系中,除了城鎮職工醫保,還有大量的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對於他們而言,高性價比的低價藥才是重點,高品質藥與他們無關。

很多人因為支付能力欠缺無法觸及有效藥品引致疾病惡化,或者僅僅因為一場疾病就讓整個家庭陷入困頓。我認為社會有義務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讓最底層的消費者分享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成果。現在集採的價格是合適的,每天花幾毛錢或幾塊錢解決慢性病用藥的需求可以為大多數人所承受,問題在於集採政策執行時間並不長,藥品價格渠道並未完全疏通清理,同樣的藥品在不同地區還有顯著的價格差異,因此集採真正惠及普通消費者還需要時間,anyway,這只是時間問題。

五、集採時代面臨的四大挑戰

國家醫保局已經成為中國醫藥行業絕對的話事人,通過改變醫保和招標政策、推行集中採購等措施將藥品定價權牢牢掌控。通過在各省、市、醫院深運作切割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趨勢已成,我想短期內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擋集採的持續推進,但是隨著集採的持續推進有一些問題需要關注,比如:

(1)眾所周知,公立醫院醫生的勞動強度驚人,但是體制內的薪酬定價無法完全體現醫生的勞動價值,故醫生通過藥品回購補償勞動價值有其內在原因。

集採的效應之一就是把代理商、醫生的利益消除,勢必出現醫生的勞動付出和收入不對等的局面。醫生是醫療服務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如果醫生群體的權益普遍不能得到合理體現,醫療體系出現問題是必然的。隨著集採的持續推進這個問題會日益明顯,決策部門需要面對和解決,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對醫療體系將會產生重要影響。

(2)按照我的預測,在現有集採政策下,中標的仿製藥公司終將出現大範圍虧損的局面,為什麼?因為缺少藥品價格的反向調節機制。集採政策要求新一輪中標價格只能降、不能升,但是在通脹的壓力下,人工成本、原料成本都呈現上升趨勢,企業缺少有效的應對措施,時間拉長,虧損是必然的。

我想決策部門最終也要面對並考慮這個問題,正所謂否極泰來,我想仿製藥行業在經歷幾年的苦日子後,也會迎來春風送暖,具體時間只有天知道,先熬著吧。

(3)集採藥品的質量保證也是考驗決策部門的管理能力,在現在的價格水平上,製藥公司是否還有動力去提升仿製藥的質量水平要打個問號,不能排除企業因為成本原因降低原料、工藝和監管要求,不過這種問題的出現恐怕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我們拭目以待吧。

(4)決策部門還面對一個挑戰——怎麼平衡不同地區、不同品種的價格差異。可以確定,決策部門不可能把所有藥品納入集採,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藥品市場將維持雙軌?非集採藥品會不會繼續維持現有的銷售體系並獲得超額利潤?這對集採藥品是不是意味著有失公允?或許其中也蘊含著一些獨特的投資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