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一直走低,作为一个农民应该怎么办?

喜欢乡村生活


把地租出去,把“副业”干起来

世界发达农业成功之路,就是将来农业发展的方向。规模化、城镇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科技化是大势所趋。当然了,这需要一个时间段,需要一个过程,不是马上实现的。

作为农民怎么应对?如果你想过安稳的生活,不操心、不冒风险,就静静等待;如果你想过更好的生活,那就现在动手,不等、不靠。如果有能力,自己多种地,搞联合,调结构,做项目,促增收;如果种地没有资源,那就把过去说的“副业”捡起来,开发多种经营,一边有租地的收入,一边有创业的收入,收入增加了,生活也就宽裕了。


法农检


说实话,我们这边大田作物种植小麦玉米,倒是都是机械化,收种,运输,等。比原来省了很多的事。但是现在庄稼上的病虫害,抗性已经很厉害,用的药剂都在更新,都比原来的贵了很多,再加上肥料的上涨,机械化的钱。不能说白玩,落到手的钱了了无几。前几年,我们北边兴建了几百个温室大棚,村民把土地800出租给棚户,东边基本都是搞养殖的,鸭子,猪很多,租出去土地不少,南边呢,又是兴建高铁,又去了不少,我们这里土地现在很少。出租土地平均700-800左右。

我想说的是,国家政策还是可以的,土地流转,给大户,大户争取国家补贴,又招手本地农民给他们打工。这样很大的带动村民的收入。只是这样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大户自己不专研别的,都是前几年套国家补贴种植。过个几年就跑路了。还得另寻出路。


曼山刘二哥


不用急粮食不涨价可想别的办法啊,种植水果和养植呀,没有粮食国家可以高价进囗农民朋友别担心自己的不直钱别国高价都愿意卖。我们农村有句俗语说得好刚边里鱼格来钓,一点都没有错本国的东西再好不如别国的好。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因为七十年代我们国家的抬橴油机低价卖给国外后来别喷了柒再高价反回我们国家都说进囗的机器好,结果坏了切开来修一看零件都是本国生产的真是笑死人,这是是实不是我编的因为那个单位就在我生产队的土地里打矿石,当时几位机修都却得很好笑。2O19年4月1日


用户63804352902


我家这地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花生,我根据这三种经济作物来分析。

花生价格最高,去年最低2.7元每斤,今年涨到3.5元了。花生的种植管理成本要高一点,重个4-5亩地毛收入万把元还是可以的。

玉米最省事爷最不赚钱,象前两年的玉米行情,种植出来都要赔钱。

所以,农村再粮价又低的时候,要炖包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种植成本,再就是合理安排作物种类。再农闲时候,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才是硬道理。




和牧小青年


今年十一回家,玉米丰收,每亩地大概能收1200斤左右,我爸说今年新玉米的价格8毛一斤,粮价一路走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一瓶纯净水最便宜也要1块钱的当下,农民辛苦种植粮食反而越发觉得不值,再加上机械化收种,运输,施肥,浇水,不算人工成本每亩其实也收不了多少钱,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仍将持续,那么农民朋友该怎么办呢?我觉得有以下建议:

第一,主动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因为中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尤其是东部平原地区,像山东河南等地区,人均不到一亩地,人多地少导致了精耕细作的现状,所以全部种植粮食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所以要想改变现状就要积极改变种植结构,增加经济类作物种植比重,以达到亩产产值增加的亩地。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全都种植经济作物,中国那么多人谁来养活?如果粮食全靠进口的话,估计国外全球粮价都会应声大涨,到时候吃亏的还是咱们。那就是第二点。

第二、加快土地流转,对于不想种地的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大户,形成农场制度,让大户统一种植,国家给补贴,大户集中种植粮食,机械化生产运作,降低了成本,提高产量也提高效率,并且可以招收本地的农民进入农场打工,也解决了当地农民的生计问题,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那么不可能所有的农民都能进入农场打工,剩下的怎么办呢?

第三、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可以安排农民进行自主创业,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或者安排农民进城进厂工作,即解决了工作问题,又提高了收入,一举两得。

总结

总之,虽然有国家最低价格的限制保护,粮食价格越来越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车到山前必有路,提前做好准备,未雨绸缪才不会陷于被动。


追剧嬷嬷头


如今的物价真是飞速上涨,感觉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唯独粮食的价格不涨反而一路下滑,本来农民种田就不赚钱,可粮价还持续走低,这也是导致农村土地大量撂荒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物价上涨,农资、化肥价格也大幅度提升,农民种田成本加重,投入加大,辛苦一季下来,不仅没有赚头,如遇天公不作美,收成不好,甚至很有可能会倒贴,试问像这种现状还有谁愿意继续种田?

另外,农村撂荒耕地越来越多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现在到农村里走一趟你会发现,农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妇幼留守在家,这些老人多数只能种点距离家近的田地,只够每年吃的口粮,剩余全部撂荒。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对于人口数量有限的城市来说,人口数量满足不了城市建设需要,因而广阔的农村人口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而伴随着农村每家每户有限的耕地数量及近年来粮食价格的低迷,导致种植收入越来越难以支撑一个家庭的基本开支,造成城市与农村之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因而对于农村人来说外出打工挣钱好过在农村种地,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开始到城市去务工,这种情势下农村大量耕地被撂荒是必然现象。

总的来说,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农村土地撂荒严重,粮食价格又持续走低,那么接下来农民该如何自处?

一、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安排作物种类

粮食价格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除了种植小麦、水稻之外,还可以选择轮番合理的种植,或是种植一些较有特色的农作物,比如说种植不使用除草剂、农药等老种子安全粮食,价格是非常高的,比普通杂交稻的价格起码要高3倍以上,又或比如种植水果或者养殖都可以,都将不再受到局限。

近年来也一直推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如东北地区黑龙江省调增对种植大豆每亩320元的补贴,其目的也是针对大豆缺口量大,种植大豆产量低,国家进口的大豆价格也不高,国内种植的大豆价格难以上涨效益低,所以增大种植大豆的补贴力度,每亩增到种植大豆320元,当然对农民有一定的吸引力,且轮作种植大豆还有利于改良土壤的物理结构。

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种植成本

农民朋友必须要将种植成本下降产量上升,才能达到赚钱的目的,否则种地真的是白种了,哪怎样才能控制成本下降,产量上升呢?

比如说玉米种植以其产量高、投入少而著称,玉米也是北方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但目前我国种植玉米主要采用半人工半机械形式种植,相比过去来说,虽有较大的进步,但一直未形成机械化种植,所以种植成本相对较高。

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增大利润,就必须减少种植成本,如今我国玉米种植成本主要有种子、化肥农药、浇水灌溉、播种收割机械费用、人工管理成本等。除播种能实现机械播种外,其余大部分工作如施肥、除草、浇水、收割等基本靠人工完成,若能将机械化程度提高,每人将会由能管理6-7亩地到管理几十亩地,所以要最大程度的学会机械化作业,科学化作业,现代化作业,规模化作业,才能让种植成本降低。

除此之外,我国传统的玉米种植方法是采用一穴多粒的方式,在一个穴里播种三到四粒种子,根据种子的出苗情况通过间苗(把多余的除掉),仅留一株。这是因为传统的玉米种子出苗率得不到保障,为了玉米苗齐,农民不得不采用这种一穴多粒的方式。而现在我们可以采取一穴单粒的种植方法,其出苗率能达到95%以上,可满足我们的各种要求,同时也节约了种子成本。

三、土地流转

如果你没有其他的特色种植和养殖项目,又不能提高生产效率,那就把土地进行流转,流转给种植大户,这样还能得到一笔土地流转的使用费,或通过土地入股农业企业,获得土地租金与分红收入的同时,又能够将土地的利用价值最大化,创造更多的价值,总的来说,土地流转也是一件利国利己的大好事。


四哥欢乐的一天


粮食价格一直走低,怎么办?

1、扩大种植规模。

既然走不了价,那就只能走量了。现在种植到收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只要你管理得当,不然农作物应为各种原因减产,还是由不少利润的。

<strong>2、引进新产品。

既然改变不了市场,那就只能改变自己。从侧面利用土地,种植一些特殊农产品甚至是中草药之类的产品,打开单一产品的局面,不让自己一直受制于粮食里面。

3、考虑往畜牧业发展。

现在养鸡、养鸭、养鱼之类的,成本不算太大。刚养殖的时候,可以不用多大规模,慢慢摸索,找出养殖方法,积累养殖心得。在逐步扩大养殖面积,增加收入。


安乐的猫


其实这种情况这些年一直都存在的,种粮食对于农民来说收入确实不高,而农民其实也一直在寻找出路。而在这方面,国家方面其实也在设身处地为农民朋友们找寻对策。

比如说,种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这方面是需要政府部门的牵头,十年之前,国家就提出了“一村一品”的口号。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而在我们所了解到的信息当中,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确实也作出了不错的成绩,就以我们陕南地区安康市为例。岚皋县魔芋,紫阳富硒茶,瀛湖枇杷都打出了一片天地。这也就是得益于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

另一方面,不仅仅是种植方面,在养殖,手工,都能发展农村优势,咱们也都看到了,就在今日头条里面宣传地方特产的优秀三农头条号也是大有人在,我不信在你们地方没有一个值得炫耀的农产品。


陕南雨农


就来我们村来说,粮价一直走低,作为一个农民一直在寻找出路。其实不止是农民,就连国家也在设身处地为农民找寻出路。

首先,作为一个农民,粮价走低,那可以换种别的附加值经济作物。这方面是需要政府部门的牵头,比如我们村有些地方就大面积种值风景树。

其次,是提高种植效率。如果能像国外那样机械化,几个人管理上百亩农田。或者就跟杂交水稻一样,产能增加也是可以的。

再次,扩展销售渠道。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电商,以及新兴自媒体电商平台就可以把货物销往全国各地。

最后,可以考虑特色种植,比如水稻与龙虾合种,螃蟹与水稻合种,这些都是有成功经验的。

总之,不要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作为农民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寻找新出路。


虫先生


没错,最近几年时间里我国越来越多的粮食作物的市场价格呈现出“低迷”状态,作为一般的农民可谓是很受伤。个人以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很多还在自家一亩三分地“坚持种地”的农民来说,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不再种地,把自家的耕地合法合规的流转出去,一边收取租金,一边还可以进城打工或者从事其他工作。

为什么我会如此坚定的认为呢?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我国粮食价格短期内不存在大幅度上涨的机会和可能性。

第二,小规模种植化所创造的效益将会越来越低。


我国粮食价格趋势,逐步与市场接轨

诚然,没有任何人会去否认这些年我国粮食价格所处于的尴尬领域,几大粮食作物接连遭受了“收储制度”‘改革的洗礼,最终造成其市场价格的逐步走低,最终回归市场正常范畴之内。

而在此之前,我国的粮食价格,特别是以玉米,稻谷,小麦和大豆为首的主粮价格更是在国家临储收购政策价格的“庇护”下实现旱涝保收甚至逆势上涨,完全与市场供需关系脱节,最终造成我国粮食供给处于又整体不足,需要大量进口,诸如每年的大豆进口量一直在9000万吨左右,同时还面临局部过剩,库存量高企的状态,比如说几年前的玉米,现在的临储稻谷。

而截止到目前,我国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还没有取得整体成效,市场供需关系还不足以支撑几大粮食作物价格在短期内出现明显上扬。所以,别指望农民从降价大涨上来获得满足,不可能了。


并不是我刻意打击各位农民朋友的种植积极性,我个人觉得,以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发展现状来看,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走出农村,远离耕地,与粮食种植生产不再有牵连或许是最佳选择。

我国一直面临着“人多地少”的农业发展先天不足,如今农业种植水平提升了,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那么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人被束缚在耕地上面,如从事其他创收效益更高的工作不是更好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