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从人民币汇率破7看事情的正反两面性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导、董辅礽讲座教授 管涛)

八月份之前,市场一度忧心忡忡,担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七”之后有可能一泻千里。然而,破“七”之后,海内外迅速吸收了破“七”造成的冲击,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低(升值)买高(升值)卖”的汇率稳定器作用正常发挥。究其原因之一,就是近年来境内公司和住户部门增加海外资产配置和加快对外债务偿还,这改善了民间货币错配,缓解了市场贬值恐慌。

管涛:从人民币汇率破7看事情的正反两面性

根据季度国际收支数据,截止2015年6月底,中国民间对外净负债2.37万亿美元(即不含储备资产的国际净头寸),相当于年化名义GDP的21.9%。“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意外贬值,触发了市场“藏汇于民”和“债务偿还”的逆向调整。2015和2016年,国际收支口径的资本项下(含净误差与遗漏)每年净流出六千多亿美元,剔除估值影响的外汇储备资产每年减少三四千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一路跌至“七”附近,外汇储备余额离破“三万亿”也一步之遥。2016年底,市场掀起了“保汇率”还是“保储备”之争。

但外债还掉了也就还掉了,不可能永远还下去,资产多元化配置也不会无休无止,境内企业和家庭不可能把所有资产都配置在海外。经历了前期深幅调整后,到2019年6月底,民间对外净负债降至1.20万亿美元,相当于年化名义GDP的8.8%,占比较“8.11”汇改前夕回落了13.1个百分点。

前些年的资本集中外流、储备较多减少、汇率较快下跌,在当时看来是一件坏事情,反映中国金融对外开放遭遇了挫折。但以此换来的民间货币错配改善,加之前期人民币汇率一定幅度的回调,却大大增强了市场对于汇率波动的容忍度和承受力,进而也坚定了当局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的信心和决心。这才有了八月初汇率破“七”这次情理之中、预料之外的调整。现在看来,前期的外汇形势逆转又是件好事情。这就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辨证法”。

市场总是不会消停。刚刚摆脱汇率破“七”的担忧,现在又陷入了经济增速破“六”的焦虑。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实际增长6.0%,为过去二十多年来最低。市场看空情绪由此滋生蔓延。

然而,中国经济下行有着全球经济同步放缓的大背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展望,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值为6.1%,较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世界增长预测值为3.0%,将回落0.6个百分点;美国增长预测值为2.4%,也将回落0.5个百分点。即使是新晋的增长明星——印度,今年预测值也仅有6.1%,将回落0.7个百分点。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与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均有较大空间。通过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已开始逐渐发力。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较第一季度回升了0.43个百分点,同期消费和外需的拉动作用则均有所减弱。只是中国更多将宏观调控作为逆周期调节、稳定总需求的托底政策,而强调不搞“大水漫灌”。因为,今天中国经济遭遇的挑战,既有对外经贸摩擦和全球经济放缓的外部冲击,更有2008年危机应对的国内刺激政策造成的产能过剩、高杠杆率等结构性问题。

因此,当前中国政府更加强调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着眼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并通过“放管服”改革和减税降负,优化营商环境,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虽然这在眼前看起来牺牲了短期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只要在就业形势稳定、民生福祉改善的前提下,坚持新旧动能持续转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增长必将更加可持续。特别是与逆周期政策、顺周期使用,强行推高增长速度的国家相比,中国现在适应性的宏观调控,既保持了推动市场主体结构调整的压力,也为未来应付更坏的情形预留了弹药。

经济社会发展,不是逞一时之快的一锤子买卖,而是一场考验耐力的马拉松长跑。要看谁能够笑到最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