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力干將多是有“體系”的人

得力干將多是有“體系”的人

得力干將多是有“體系”的人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有體系的,他們不是“螺絲釘”,他們通曉整個產品鏈條,經驗可遷移,並且擅長從無到有。

文|壠青

看過《琅琊榜》的朋友應該都聽過這句話:“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

得力干将多是有“体系”的人

梅長蘇,天下第一大幫江左盟宗主,前赤焰軍少帥,文武雙全,經變故後改名換面,蟄伏江湖,以無雙才智與赤子之心,最終輔佐靖王登上帝王之位。(圖片源自網絡)

其實,做企業也好比打天下,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得力干將,人人渴求。可問題是,如何識別這種大將之才呢?

《鹿鼎記》裡韋小寶有一招兒,他說:

“我不學無術,誰對我不友好誰就一定有真本事。

妙!

你看,這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逆向思維式領導觀。在商界,深諳這種技法的當屬馬雲,阿里巴巴CPO童文紅在湖畔大學的一次分享中就提到說——

“馬老師很多年前就說過,阿里要去招民營企業裡的安分者,國營企業裡的活躍者。雖然話有點絕對,但他想表達的意思是,一定要找行業裡的思想活躍分子;如果是路子很野的地方,一定要找行業里人品比較好的人。”

其實,以上僅是識別牛人技巧層面的一個小案例,每個在商界打拼過的人應該都會有自己的秘籍,如果你還知道其他,歡迎你分享在微信

評論區。

而這次想跟大家探討的真正話題是,得力干將的關鍵特質。結合一些資料,我認為,大體而言,得力干將有三個特質:

得力干将多是有“体系”的人得力干将多是有“体系”的人

有體系

人人都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人,但厲害的人重要標誌是什麼?其實是——

在任何條件下都能保持穩定高效地輸出。

而要實現這種穩健效應,他所身懷的技能一定不是線性的,而是成體系的,是一個系統。

▍系統思維,厲害了

怎麼理解系統?

萬維鋼在解讀《系統思維的藝術》一書時稱,系統包括三個關鍵要素:元素、關係、目的。系統內一般會有多個部門或元素,然後這些部門有一個共同的大目標,但與此同時,各個部門又都有各自的利益和小目標。這些小目標不會跟系統的大目標完全一致。

關鍵點是,系統的各個元素之間,通常有比較穩定的關係。比如老虎總是吃鹿的。

而最好的系統應該是充滿活力,各個部門有自組織的能力,然後整個系統有演化和抗打擊的能力,上下級的關係能夠達到某種平衡,而不是一切行動聽指揮。

也就是說,要實現一個好系統,關鍵是理解清楚元素或是部門之間的關係,才能找出最高效的結局方案。

而系統思維,就是說要超越只看“一個東西”的線性思維,理順元素與元素之間的關係,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如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所說:

“所謂系統思考就是看見整體的修煉,讓我們看見相互關聯而不是單一的事件,看見變化的形態,而不是轉瞬即逝的一幕。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有體系的,他們不是“螺絲釘”,他們通曉整個產品鏈條,經驗可遷移,並且擅長從無到有。

比如,阿里巴巴CPO童文紅在湖畔大學授課時就強調,選人不能只看背景:

招聘時,對於來自大體系大公司高位的人,一定要小心識別。很多人雖然職位做得高,但如果只是大體系裡的一環,沒有經歷一個從無到有的建立過程,那是很危險的;而阿里所有業務都要從無到有地建立,都要有創新。

這類人在大體系中當一個螺絲釘的時候,他(她)缺少靈活應變以及快速學習的能力,很難在這個組織裡存活。他們把原有的裝備拿出來,要麼發現鞋子太大,要麼發現褲子太短,根本用不上。

再比如,高瓴資本運營合夥人(美團點評互聯網+大學校長;前美團COO;前阿里巴巴副總裁)幹嘉偉也曾在混沌大學研習社的課程裡分享說,自己辨識優秀人的方法,一個是見過好體系,一個是建過好體系:

見過好體系,騰訊的產品、百度的技術、阿里的運營、美團的地推(其實美團的技術和產品更強),這些都是獵頭眼中的好體系,它們為員工提供了有系統的訓練。人才的第二個層次是見過好體系的人,它們經歷過這些體系,受過正規的訓練。但這些人作為高級管理者往往是不夠的,因為很多人會習慣性地照搬老經驗,不知道如何因地制宜。這就是為什麼空降高管會失敗概率比較高的原因。

建過好體系,最好的人才應該是既見識過好體系,也從零做起搭建過一個好體系,掌握了搭建體系的底層邏輯。所以,如果有這個條件,你應該去找這樣的人。他不是完全基於經驗,他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怎樣避免“螺絲釘”或者線性思維的慣性呢?

阿里的一個手段就是輪崗,甚至是乾的越出色越要輪掉你,以此培養員工的系統思維能力。

據稱,在馬雲看來,“沒有換過5個老闆的人不算在阿里巴巴工作過”。

如阿里巴巴前資深副總裁鄧康明所言:

“通過崗位的互換,消除崗位之間的壁壘,人們才能學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分析問題,才能真正培養出系統思維能力。”

▍生長與開放

再進一步,更本質地說,其實真正高級的知識體系,是要以一種結構“長”在腦子裡,並且會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地生長迭代。

當這套體系不斷重複,直至形成肌肉記憶時,你的決策效率與準確率就會越來越高級。而這其實就很多高手,經常會解釋不清楚的特質——

直覺。

當然,真正厲害的系統思維,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這個思維體系不是死的、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如潤米諮詢董事長劉潤所言,高手的思維不僅要有邏輯閉環,還要開放——

這種人的思維閉環永遠開放,他永遠沒有死環,它是一圈圈螺旋式的無限往下延伸到深不可測的海底,又無限地向宇宙最深處延伸。你會覺得特別可怕,這是真正的高手。他的邏輯層次就在海量的新知識浸入後,不斷迭代,不斷覆盤,不斷調整結構。面對一次次打擊後,又重新站起,這種思維結構永遠如同初生的胎兒般,擁有著澎湃的生命力和無限的希望。

得力干将多是有“体系”的人
得力干将多是有“体系”的人

堅韌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說有個高手做魚,魚都端上桌子了,尾巴還在動,別人問他:你做魚的秘訣是啥?他說,主要在於選魚,看它是不是有那種寧死不屈的眼神。

其實,選人也類似,要找有堅韌精神的人,這是很多大企業家或是大人物都十分推崇的品格。

比如任正非,將“燒不死的鳥是鳳凰”,作為華為人對待委屈和挫折的態度和挑選幹部的準則;再比如,曾國藩,對其大半生的總結其實就是“屢敗屢戰”,如其所言:

“凡享有大名者,無不從堅忍艱苦而成”,“古來大有為之人,每於艱險之時,堅忍支撐得住,可做非常事業。

關於這一點,阿里彭蕾看的就更加通透了。關於選人,彭蕾在湖畔大學的課程分享中說,相較常勝將軍,她更青睞“皮實耐操”的人:

我從來不相信常勝將軍,我看團隊的時候,情願選擇那種真的經過很多挫折的(當然,不能一次成功都沒有,那種也不行)。如果他從來都沒有失敗過,我心裡就很擔心,那種小孩你都不知道你怎麼就把他給弄死了。

皮實是能不能始終保持這樣耐操,這是一種人生的經歷。不管別人怎麼讚揚你也好,或者羞辱你也好,你內心知道你自己是誰,自己內心是很定的,無論是捧你還是打你,外界的狀況都不會傷害到你,這才是真正皮實的狀態。

總之,無論勝負,只有戰鬥才會讓你變強,退一步想,很多時候,也許,填坑力,真的就是你最了不起的才華,因為,當下的不確定性太多了,所有正確的意見,要經過許多等待、迂迴才能取得勝利,為大家所接受。

這個過程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

就是在坎坷的行進過程中,不斷地收集正向反饋循環,不斷地積累,比如個人信用、心理能量、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我深深地關心對方,對方也深深地關心我)等等,最終實現厚積薄發。

對此,前阿里首席人力官鄧康明說的更直白,坦言核心團隊是剩下來的,而不是選出來的——

核心團隊必須建立深層的連接與信任,因而必須是經風雨後見彩虹。通過各類評估手段考評測量的只能是中層的人,中層的人只有與你一起歷經磨難,身上既有無數個傷疤、又有無數個軍功章後,才能進入核心團隊。如果你的核心團隊是由這類人組成,那麼即便你的事業換一個跑道,這群人也大概率可以幫你把事做成。

所以,堅持做正確的事,打贏必須打贏的仗,不計較得失,那麼,長期下來,你一定會有所成。

得力干将多是有“体系”的人得力干将多是有“体系”的人

想象力

互聯網時代,變化是常態,所以,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的能力,也是得力干將的必備素質。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湖畔大學進行領導力授課時就強調,真正的主將需要擅於管理不確定性,並且需要一點革命浪漫主義。

真正做過主將和做管理是有區別的,主將面對高度不確定性,你必須在不確定性當中找到確定性。你必須要嚴謹,但是你如果沒有革命浪漫主義,很多事情是沒法搞的。

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要面對高度不確定性,你需要一些革命浪漫主義,甚至需要一些孤注一擲的選擇。但同時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你怎麼樣把握好度,讓企業在這個中間既能夠找到新機會,去挑戰新機會,又不要因為挑戰新機會讓整個企業翻船。

得力干将多是有“体系”的人

最後

19世紀德國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裡講到將領的作用時說,在茫茫的黑暗中,要能發出內在的微光。

藉此共勉,創業如修行,希望正奮鬥在一線的你,也能孕育出自己的“硬核之光”。(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