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手機cpu,有多少複雜的部分,華為所說的自研的cpu,其中有多少是自己的?

朔夜明



不是說什麼,2019年了,還在糾結一個東西是不是國產或者自有化程度的......都是腦子有問題的。全球合作早就是趨勢了,習大大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你當是說著玩的是麼?

當年寶馬汽車發動生產線是從來不出德國的,結果呢?現在還不是老老實實拿到中國來生產,3系、5系這些車型早就已經國產化了(然後部分消費者國產還不滿意,還要把寶馬的中文給剷掉裝作是進口車,然後在網上Diss中國製造不行)。

國產飛機C919也有人噴,說還是採用了歐洲不少電子系統才實現的。說的不是廢話麼?當年Air Bus集合了整個歐洲的航空技術才做出來的,要麼怎麼跟波音做對抗。中國現在想做自己的商用客機,有現成的供應商不用,非要自己研發,那不是腦子有問題?

一個手機處理器,不僅僅是CPU,而是包含了很多IP的合集,通常人們習慣稱作為SOC。裡面包含了CPU、GPU、NPU、ISP、WIFI、USB這些模塊的合集。其中華為和高通可以完美的實現將基帶芯片內置的解決方案,同時信號還做得不錯。

其中CPU和GPU芯片,華為和另外的廠商都使用了ARM授權的架構,只是在架構基礎上做了一些不同程度自己的修改最後得到的圖紙。這樣一來是不是就不看技術?當然要看。同樣的架構來說,目前蘋果表現最好,高通第二,華為第三。

在手機性能過剩的年代,只看CPU和GPU是不可能的。華為麒麟芯片的NPU就是華為自己研發的AI芯片,專門負責手機的人工智能計算,什麼方舟編譯器,什麼AI拍月亮,都需要NPU的參與,實際上麒麟990的NPU目前是手機芯片第一。

基帶來說,這個是華為絕對的強項,華為二十幾年的成就全部都在基帶芯片裡面。目前在量產的集成5G基帶芯片的手機,只有華為的Mate 30系列;三星發了一個集成基帶的A90 5G版本的PPT手機;其它5G手機依舊是外掛基帶。這一塊華為比其它廠商在產品上領先一代。

所以按照標準來說,華為麒麟芯片是不是華為自主研發的?很遺憾,並不是,因為使用了ARM提供的架構授權。三星的是不是?不是;高通的是不是?也不是;蘋果的是不是?同樣也不是。大家都使用了ARM的架構,都不是自己研發的芯片。但是,糾結這些有什麼用?一個芯片又不像是組裝電腦,各個零件拼起來就可以跑了,有本事讓OV、小米拼一拼試試?

芯片製造來說,這個確實沒辦法,你不得不承認中國有差距。不僅僅是中國有差距,現在美國也有差距。目前英特爾被卡在了10nm工藝上下不去。世界上能夠製造7nm製程工藝處理器的,只剩下三星和臺積電兩家廠商。而其中三星又是以製造存儲芯片這種單一電路為優勢,臺積電才是製造處理器這種邏輯電路最好的廠商。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高通驍龍旗艦處理器、華為麒麟旗艦處理器全是臺積電在代工生產,只要是7nm製程的手機處理器,全是臺積電在代工生產......這就是製造業的事實。

其它企業為什麼不跟進,說的不是P話。芯片製造本身就是一個高度封閉,高度成熟的產業。全球原材料供應商就那麼幾家,能夠生產晶圓的就那麼幾家,能夠生產加工精設備和刻蝕藥水的就那麼幾家,能夠生產頂級光刻機的廠商就那麼一家!人家每年的產量,早就被三星、英特爾這些企業訂購了,其它廠商有錢也買不到,而且每臺售價超過1億美元,一架波音737或者空客A320的價格......幾個廠商買得起?

除了上面的,還有最核心的人才問題。中國的微電子行業起步晚,人才培養方面明顯落後於西方國家,缺口大(目前缺口40萬專業從業者)。我們的計算機學科是在大學本科才開始的(現在上海這些一線城市,學校在要求小學生開始學習簡單編程了)。微電子專業收分極高,成電的王牌專業就是微電子,收分跟清華北大差不多。人才培養出來,很可能也都被外資企業挖走了,人家可以開30萬美元的年薪,中國有多少企業開得出這樣的薪資?頂著華為一家燒錢是麼......


所以說啊,華為能夠做出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宋東珂


華為花了近10年研發出了麒麟芯片,目前已經到了麒麟990。但華為並沒有自己去造芯片,而是交由給代工廠去製作。而製作芯片是整個產業鏈中最重要的環節了:臺積電!

臺積電的芯片技術可以說是領先全國甚至全球的,因為臺積電不僅能做7nm芯片,在5nm芯片領域也是非常厲害的。據悉,臺積電現在還要進軍2nm芯片,工廠選址都選好了,相信他們對2nm芯片也是勢在必得。臺積電在芯片上的技術是全球第一的,並且他們堅定的站在華為這一邊。


減肥的艾倫


手機裡面的CPU,目前高通是最成熟的,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的東西,三星處理器有一半是自己的,蘋果也不錯,有一大部分也是自己的。而華為只有一小部分自己的成分,充其量只有名字是自己的!華為處理器是CPU強,但是GPU弱,從而外掛NPU神經單元,拖累手機運行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