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企業永不虧損的原因

“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經營的要求、經營的原理原則都一樣,不會因為國家地區不同而不同。經營十二條立足在“作為人,何為正確”這一最基本的觀點之上,它是超越國境、超越民族、超越語言差別,普遍適用的。”

經營者不可寄希望於他人,一定要親自上陣,踏踏實實履行“經營十二條”,培養“自力”。

——稻盛和夫

讓企業永不虧損的原因

我把迄今為止在京瓷和KDII的經營實踐中切身體悟到的經營的原理原則歸納為十二條,稱之為“經營十二條”

一提到經營,許多因素疊加,難上加難,也許是因為我是理工科出身的緣故吧,我想只要著眼事物的本質,經營企業可以說相當單純,比如世上有各種各樣的現象,如能將驅動這些複雜現象的原理抽象出來,那麼一切其實都是單純明快的。

複雜現象,複雜理解,事情反而難辦。在研究開發領域必須具備將複雜現象簡單化的能力,企業經營也是一樣,只要領會了其中的要訣,也就是原理原則,所以經營企業絕不是什麼難事

我要講的“經營十二條”是立足在“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基本的觀點之上。所以我認為,這樣普遍的哲學思想可以超越國境,超越民族,超越語言差別。

讓企業永不虧損的原因

第一條、明確事業的目的意義

—— 樹立光明正大的、符合大義名分的、崇高的事業目的

為什麼要辦這個事業?這個企業存在的理由到底在哪裡?當然有各種各樣的情況。但自己創辦事業的目的及意義,必須明確地表示出來。

有人為了賺錢,有人為了養家,這些並不錯。但僅靠這目的,要凝聚眾多員工,齊心協力辦企業,是不夠的。事業的目的和意義還是儘可能以高層次、高水準為好,換句話說,必須樹立光明正大的經營目的

要讓全體員工拼命工作,缺乏“大義名分”,事實上行不通。“原來我的工作有如此崇高的意義”這樣的“大義名分”,如果一點兒都沒有的話,人很難從內心深處產生必須持續努力工作的慾望。

我在創辦“京瓷”時,就遭遇了“事業目的究竟是什麼”的重大考驗。

公司設立第二年,招進了十多名高中畢業生,經過一年的磨鍊已成生力軍。突然他們持聯名狀,向我集體交涉。狀書上寫明每年最低工資增幅、最低獎金,而且要連續增長到將來等等。要求我予以承諾並做出保證。當初招聘面試時我曾明言:“公司究竟能成何事,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必定奮力拼搏,力爭辦成一流企業。你們願意到這樣的公司來試試嗎?”他們明白我的話,明白我事先並無承諾,但僅過一年,就來聯名狀,並威脅不答應條件就集體辭職。新公司正缺人,他們已成戰鬥力,如果走了,公司必遭損失。但如果他們無論如何都固執己見的話,那也沒辦法,就算公司從頭再來吧。我不肯妥協,明確答覆:“不接受你們的條件。”為了挽留他們,要做出缺乏自信的、違心的承諾,我做不到。談判從公司談到我家,熬了三天三夜,推心置腹,他們總算相信了我,撤回了條件,不但留下,而且倍加努力,埋頭工作。

這一事件深深刺痛了我,讓我意識到了企業經營的根本意義,成了我轉變經營目的的契機。

我開始意識到企業經營應有的真正目的既不是“圓技術者之夢”,更不是“肥經營者一己之私腹”,而是對員工及其家屬現在和將來的生活負責

此後,我將“追求全體員工物、心兩面的幸福,同時為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作為“京瓷”的經營理念。因為企業作為社會一員,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所以這後一句也必不可少。

企業創建不久,就轉變並明確了事業的目的和意義,明確了公司的經營理念,這真是幸事。爾後40年企業的一切發展,都不過是貫徹這一正確經營理念的必然結果。


第二條、設立具體的目標

——所設目標隨時與員工共有

用具體的數字明確地表述目標。比如,企業今年的年銷售額是1億日元,明年要達到2億日元。不光是銷售額,包括利潤,都要建立明確的目標,並用數字具體地表示,而且這種目標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必須明確

所謂空間上明確,是分解到各個部門的詳細資料,現場最小的組織單位也必須有明確的數字目標。再進一步,

每一個基層員工都要有明確的指針和具體的目標

所謂時間上明確,即不僅設定年度目標,而且要設定月度目標。月度目標明確了,每個人就能看出自己每一天的目標。員工們明白自己每一天的任務,完成這些任務,就必須設定明確的目標

每位員工努力完成任務,各個部門就能達成目標,公司整體目標也自然達成;每天的目標達成,積累起來,月度、年度的經營目標也自然達成了。

另外,目標明確,就可與員工共有。如果目標不明,即經營者不能指明公司的前進方向,員工就會無所適從,或各行其是,行動方向混亂,結果力量分散,組織的合力就無從發揮。

但是,我並不主張建立長期的經營計劃。因為長期計劃即使建立,要達成也幾乎不可能。其間必有超出預想的市場變動,甚至不測事態發生,計劃本身失去意義,或向下修正,或不得不放棄,這類事司空見慣。

不嚴肅的、無把握兌現的所謂計劃,以不建為好。員工見多了這樣的計劃,會產生“反正完不成也沒關係”的想法,甚至漠視計劃。

一旦經營者再次揭示經營目標,員工反倒失去向高目標挑戰的熱情。更壞的是,銷售目標沒達成,費用和人員倒按計劃增加了,即銷售減,費用增,經營吃緊,日子變得難過。

因此“京瓷”從創立起,一向只搞年度經營計劃。三五年後的事,誰都無法正確預測。一年的話,還能基本看清楚。然後將年度計劃細分,變為每一天的目標, 千方百計,不達不休。

以今天一天的勤奮,完成今天的任務,就能看清明天;以今月一月的勤奮,完成今月的任務,就能看清下月;以今年一年的勤奮,完成今年的任務,就能看清明年。

日復一日,著著實實達成每一天的目標,至關重要。重要的是目標是不是明確


第三條、胸中懷有強烈的願望

——要懷有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而持久的願望

我相信境由心造,心中藍圖能成現實。換句話說,“無論如何也要達成目標”這一願望的強烈程度,就是事情成敗的關鍵所在

為經營課題所困擾,苦悶彷徨,是經營者的家常便飯。聚精會神於懸案,日日夜夜,廢寢忘食,持續將思維聚焦於一點,直至突破。能否做到這些,是事業勝負的分水嶺。

從這個意義上,我把“心懷強烈的願望”作為經營第三要訣列出,而將副標題定為“要懷有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而持久的願望”。因為一旦驅動潛意識,就更能有效地擴展經營。

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有驅使潛意識的實例。比如學開汽車(日本),“右手握方向盤,左手控制排擋,右腳踩油門或剎車”,這套操作要點,我們先用頭腦理解,即運用顯意識,將它集中於駕車這一行為。

但熟練以後, 不去意識操作要點,一邊思考別的事,一邊開車,照樣可以開得平穩自如。那是因為運用顯意識反覆駕駛汽車的過程中,顯意識滲透到潛意識,結果在無意識中潛意識發揮作用,幫了我們的忙。

據說有兩種辦法,可以運用潛意識。

第一種辦法是接受強烈的衝擊性刺激。受到沉重打擊時的、刻骨銘心的體驗,會進入潛意識,並不斷返回顯意識。

據說人於臨死之前,過去的事情,猶如走馬燈,在腦中浮現。零點幾秒之一瞬間,一生經歷,像電影似的,一一在腦海中閃現。

就是說,儲存於潛意識中的記憶,在直面“死”這一重大事變時,就與顯意識聯結,而顯現出來。但是人們不想死,不企望獲取這樣的經驗。

第二種辦法是讓經驗反覆,反反覆覆的經驗,使運用潛意識成為可能。

比如“銷售額要多少”“利潤要多少”, 這樣的目標,從早到晚,夜以繼日,反覆思考,這種強烈的、持續的願望,可以進入潛意識。

經營者一到公司總很繁忙,不可能24小時只考慮一種目標,但因“銷售額要多少”這目標已進入潛意識,即使你思考別的問題,必要時它也會跑出來,給你達成目標的啟示

比如在座的有人想開拓新事業,手下又缺乏有這方面專業知識和技術的人才。如果抱有“無論如何非做不可”的強烈願望,天天反覆,在頭腦中模擬演練,這願望便能滲透到潛意識。

某日,在酒店小酌,忽然聽到鄰桌陌生人說話,所言極像我思考的新事業的專門人才。於是立即起身請教:“對不起,聽您剛才的話....."不知不覺就攀談起來,熱絡起來,再後,此君便進了本公司,新事業以此為契機啟動並-舉展開。

但到達這境界之前,必須反覆繼續,必須有一個全身心投入、不斷驅動顯意識的過程。如果對要做的事,不肯深思,甚至朝秦暮楚,或不過淡然處置,那它絕不會進到潛意識。

只有持續火一樣燃燒著的熾熱願望,才可能驅動潛意識為自己效勞

讓企業永不虧損的原因

第四條、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一步一步、紮紮實實、堅持不懈的做好具體工作

我認為成功沒有捷徑,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光明大道。“京瓷”僅用40年,就成長髮展到現在的規模,除“努力”之外,可說別無他因。

但是,京瓷的“努力”不是普通的努力,而是“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不亞於任何人”這幾個字,才是最關鍵的。不做這種程度的努力,決無企業今日的繁榮。

“京瓷”創業之初,既無足夠的資金和設備,又無經營的經驗和實績,唯一的資本,只有無盡的努力,真可謂夜以繼日,晝夜不分,努力工作,瀕臨極限。

不久大家就筋疲力盡,“照這樣拼命,身體能吃得消嗎?”員工中傳出這樣的聲音。我的生活也毫無規律,睡眠極少,不能按時吃飯。有時想,長此以往,恐怕真的難以為繼。

我召集幹部開會,說:“我雖不太懂企業經營是怎麼回事,但可比作馬拉松,是長距離、長時間競賽。我們是初次參賽的非專業團隊,而且起步已遲。包括大企業在內的先頭團隊已跑完了全程的一半。反正是無經驗、無技術的新手,出發又晚,不如一上場就全力疾馳。”

大家會說,“這樣蠻幹,身體會垮”。說得沒錯。“要用百米賽跑的速度,一口氣跑完42.195公里馬拉松全程,當然不可能。

但新手遲發又慢跑,就毫無勝算。我們至少得盡力急起直追。”

我就這樣說服了員工,自創業以來,始終“全力疾馳”,結果京瓷一刻不停,發展再發展

用跑百米的速度跑馬拉松,這樣的努力才配稱“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問諸位經營者:“你們努力嗎?”大家會答“我們盡了自己的努力”。但是企業經營就是競爭,當競爭對手比我們更努力時,我們的努力就不奏效,我們就難免失敗和衰退。

僅僅是“盡了自己的努力”這樣的程度,公司不可能發展。要在“血雨腥風”般殘酷而激烈的企業競爭中獲勝,獲得成長髮展,就必須是“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希望在座各位經營者理解:只要一年365日,不間斷地保持“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諸位的公司定能成為自己想象不到的偉大企業,諸位的人生也會更充實、更美好。


第五條、銷售最大化,經費最小化

——利潤無需強求,量入為出,利潤隨之而來

“京瓷”開始運行時,我沒有經營經驗及知識,對企業會計一竅不通,只能請外援公司派來的財務科長協助會計事務。一到月底,我就抓住他問,“這個月怎麼樣?”夾雜許多會計專業術語的解答,令技術出身的我十分頭痛

我忍不住說:“如果銷售減去經費,剩餘就是利潤的話,那麼,只要把銷售額增加到最大,把經費壓縮到最小,不就行了嗎?

估計那位科長當時吃了一驚。從那時起,我就把“銷售最大、經費最小”當作經營的大原則。雖然是條非常單純的原則,但只要忠實貫徹這一原則,“京瓷”就可以成為高收益體質的優秀企業。

大家都認為銷售額增加,經費隨之增加。但是不對。

超越“銷售增,經費也增”這一錯誤的常識,為做到“銷售最大化、經費最小化”開動腦筋,千方百計,從中才會產生高效益。

舉例來說,假定現在銷售為100,為此需要現有的人員及設備,那麼訂單增至150,按常理,人員、設備也要增加50%才能應付生產。但是,做這樣簡單的加法,絕對不行。

訂單增至150,通過提高效率,本來要增加5成人員,壓到只增加2-3成,這樣來實現高收益。訂單增加、銷售擴大,公司處於發展期,正是搞合理化建設、提高效率、變成高收益企業千載難逢的機會,可是大多數經營者卻在企業景氣時放鬆管理,坐失良機。

訂單倍增,人員、設備也倍增”的加法經營很危險。一旦訂單減少,銷售降低,經費負擔加重,立即一落而成虧本企業。

實施“銷售最大、經費最小”原則,必須建立一個系統,使每個部門、每月的經費明細一目瞭然

。為此,“京瓷”開張不久,就引入了所謂的“阿米巴經營”的管理系統

同一般財務會計不同,這是經營者為便於經營而應用的一種管理會計手法,“阿米巴”是由幾個人至十幾個人組成的小集團,“京瓷”現有1000多個這樣的小集團,構成一個經營系統。

所謂“阿米巴經營”,就是計算出每個“阿米巴”每小時生產多少附加值。簡單講,就是從每個“阿米巴”月銷售額中減去所有月經費,剩餘金額除以月總工時所得的數字,作為經營指標,我們稱之為“每小時核算制度”。

“京瓷”就依據“每小時核算制度”,月末結算,次月初各部門實績由“每小時核算表”詳細反映出來。只要細看“每小時核算表”,哪個部門收益如何,有關情況一目瞭然。

另外,為將經費壓縮到最小,“每小時核算表”把經費科目細分,比一般會計科目分得更細,構成所謂實踐性經費科目。比如不用光熱費這個大科目,而是將其中的電費、水費、燃氣費項目分別列支。

這樣做,從事實際工作的員工就能理解,並可採取具體行動來削減經費。看了細分後的核算表,“啊,這個月電費花多了。”現場負責人就能清楚理解經費增減原因,便於切實改進。

在日本常有“中小企業像膿包,變大便破碎”之類的挖苦話。說到底,就是因為沒有采用上述有效的管理會計手法。

公司尚小時姑且不談,變大後仍做籠統賬,那任何人都弄不清經營實態。當然一般的會計處理總要做,但不起實際作用,因為經營者從中看不清經營實況,無法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企業效益自然上不去。

京瓷自創業以來,除了近年的雷曼衝擊後一段時間之外,利潤率基本上保持在兩位數,有些年份利潤率甚至超過40%。

構建如此高效益的企業體質,原因不僅在於“京瓷”擁有其他公司無法仿效的獨創技術,開發了高附加值的產品,我認為,最大原因就在於忠實貫徹了“銷售最大、經費最小”的經營原則,構築了讓經營者可以看清經營實況的管理系統,並使該系統有效運行。

讓企業永不虧損的原因

第六條、定價即經營

——定價是領導的職責。價格應定在客戶樂意接受,公司又盈利的交匯點上

以前,在選聘“京瓷”董事時,我希望錄用有商業頭腦、懂生意經的人才。為此出了了個考題:“如何經營夜間麵條鋪”,在中國相當於“

如何經營麵館”。

給候選人購置麵條鋪設施的資金,讓他們做麵條買賣,幾個月後,看他們賺了多少。用這辦法通過競爭來選拔。之所以出這個問題,是因為如何做麵條生意,包含了經營的一切精粹。

如想賣燒肉面,那麼,用雞骨湯還是排骨湯,用機制面還是手拉麵,肉片放幾塊,要不要加蔥……有各色各樣的選擇。就是說,小小一碗麵條,可以千差萬別,經營者不同,做法完全不同

其次,麵條鋪設在哪裡,營業時間怎麼定,開在鬧市以醉酒客為對象,還是開在學生街瞄準年輕人,如何決定,體現當事人的商業才幹

定下這些後,在此基礎上要如何定價呢?如果在學生街,就要廉價多銷,如果在鬧市,不妨做高檔美味面,價高,賣得少些照樣賺錢。

如何做麵條生意,凝縮了經營的各種要素,“如何定價”一條,就可判斷他有無商業才能。

我曾想用這道題目,考驗出候選者有無商才,為選聘董事把關。因實施方面有難度,沒有推行。但我堅信定價就是定生死,定價即經營

給產品定價,有各種考量。低價,薄利多銷,還是高價,厚利少銷,價格設定有無數種選擇,它也體現了經營者的經營思想。

價格決定以後,究竟能賣出多少量,獲得多少利,預測極難。定價太高,產品賣不出,定價過低,雖然暢銷,卻沒有利潤。總之定價失誤,企業損失莫大。

在正確判斷產品價值的基礎上,尋求單個利潤與銷售數量乘積為最大值的某一點,據此定價。我認為這一點應該是顧客樂意付錢購買的最高價格

真能看清、看透這一價格點的,不是銷售部長,也不是營業擔當,而非經營者莫屬。可以說這是定價的普遍原則。

但是,即使以該價格賣出了,也未必意味著經營一定順當,即使以顧客樂意的最高價格出手了,卻仍沒獲利,這種情形屢見不鮮。問題在於,

在已定的價格下,怎樣才能擠出利潤

以生產廠家為例,如果跑銷售的只知道以低價格獲取訂單,那麼製造部門再辛苦也無法獲利,因此必須以儘可能高的價格推銷,但是價格確定後,能否獲利,就是製造方面的責任了。一般的廠家,以成本加利潤來決定價格,日本的大企業多數採用這種成本主義的定價方式。

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賣價往往先由市場決定了。成本加利潤所定的價格,因為偏高而賣不動,不得已而降價,預想的利潤泡湯,極易陷入虧損。

因此,我給技術開發人員這樣定位:“你們或許認為,技術員的本職工作就是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但是我認為,這還不夠,只有在開發的同時認真考慮降低成本,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稱職、優秀的技術員。”

必須在深思熟慮後定下的價格之內,努力獲取最大利潤。為此,“材料費、人工費、各類經費必須花多少”,這一類固定觀念或常識統統拋開,在滿足質量、規格等一切客戶要求的前提下,

必須千方百計,徹底降低製造成本

“定價”、“採購”、“壓縮生產成本”這三者必須聯動,“定價”不可孤立進行,就是說“定價”即意味著對降低採購成本及生產成本負責。價格之所以要由經營者親自決定,現由就在於此。

就是說,在決定價格的瞬間,必須考慮降低製造成本。反過來講,正因為對降低成本心中有數,才能正確定價。“與那家供應商的領導人交涉,價格要求降到那種程度。”如果讓缺乏這種採購戰略意識的營業擔當來決定價格,必出亂子。

定價即經營,定價是經營者的事,進一步講,定價是否合理,還體現經營者的人格。希望大家都能理解這一條,把企業經營得更為出色。


第七條、經營取決於堅強的意志

——經營需要洞穿岩石般的堅強意志

我認為,所謂經營就是經營者意志的表達。一旦確定目標,無論發生什麼情況,目標非實現不可,這種堅強意志在經營中必不可缺。

但是,不少經營者眼看目標達不成,或尋找藉口,或修正目標,甚至將目標、計劃全盤撤銷。經營者這種輕率態度,不僅使實現目標根本不可能,而且給予員工極大的消極影響。

對此事的深刻體驗,是在“京瓷”股票上市之後。股票一旦上市,就必須公開發表公司下一期業績預報,對股東做出承諾。但許多日本經營者往往以經濟環境變化為理由,毫無顧忌地將預報數字向下調整。

但是在同樣的經濟環境下,有的經營者卻能出色完成目標。我想,在環境變動頻繁又劇烈的今天,經營者如果缺乏“無論如何也要達到目標、展行承諾”的堅強意志,經營將難以為繼

一味將經營去“湊合”狀況變化,結果往往不妙。因為向下調整過的目標,遭遇新的環境變動,不得不再次向下調整。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必將完全喪失投資者和企業員工的信賴。既已決定“要這麼做”,就必須以將強意志貫徹到底。

還有一個要點,雖說目標就是經營者的意志,但是必須獲得員工的共鳴。起初是經營者個人的意志,但隨後得讓全體員工發出“那麼讓我們一起幹吧!”的呼聲才好。

換言之,體現經營者意志的經營目標必須成為全體員工的共同意志。員工一般不肯率先提出讓自己吃苦的高目標,決斷得由經營者下。

但自上而下的高目標,需要自下而上的響應。這就是“要把經營者的意志變為員工的意志”。

做到這點不難,比如事前先講一番激勵話:“咱們公司前景光明,雖然現在規模還小,但將來的巨大發展,大家可以期待。”然後開宴會,一起幹杯後就開口,“今年我想把營業額翻一番”。

身旁坐著辦事差勁,卻善於揣摩上司心理的傢伙,讓他們接話:“社長,說得對!幹吧!”於是那些腦子好使,辦事利索但冷靜過度的人就難以啟齒。

不然,一聽高目標,他們就會潑冷水:“社長,那可不行,因為……”講一大套不通的理由。但這時的氣氛使消極者不好反對,而且不知不覺中甚至隨聲附和。高目標往往就在全員贊同之下得以通過。

經營也是心理學。即使是低目標,若讓“冷水派”先發言,他們也會說:“難,不可能完成。”氣氛消沉,經營者期望的高目標就可能落空。

我認為,一定要設定高目標,然後向高目標發起挑戰。當然目標過高,一年,兩年,甚至連續三年完不成的話,高目標就成水中月,鏡中花。其副作用是:今後誰也不會認真理會經營者的經營目標了。

然而,還是要有比上年高出一截的經營目標。否則不足以激發員工士氣,公司會失去活力。

下面的辦法多用不好,但在“京瓷”還小的時候,我曾採用過。

“瞄準月銷售10億日元。達成,全員去香港旅遊;達不成,全員去寺廟修行。”——在目標完成還是完不成的微妙時刻,我這樣宣佈。

結果大家一陣猛幹,出色完成。租了包機,全員赴港三日遊。藉此又與員工增強了一體感。

不是簡單下命令完成目標,還要出各種主意鼓勵員工,使經營目標與員工共有,從而實現它。

當然重要的不是手腕,無論如何必須達成目標,經營者想盡各種辦法,借用一切機會,直率地將自己的意見傳遞給員工

有一年年終,我感冒發高燒,但仍五十多次,連續參加所有部門的辭舊迎新“忘年會”,在會上不遺餘力闡述對明年事業的展望與構想,以求獲得全體員工的理解和協助。

這樣竭盡全力,把自己的構想全盤告訴員工,要說的話說盡,我已感覺渾身虛脫,似乎絞盡了自己的全部能量,將其原封不動轉移給了員工。“能量轉移”這個詞用在這裡,恰到好處。

我就是這樣盡最大努力,使經營目標與員工共有。鼓動員工熱情,朝著體現經營者意志的經營目標奮進,企業的成長髮展將不可阻擋。

讓企業永不虧損的原因

第八條、燃燒的鬥魂

——經營需要強烈的鬥爭心,其程度不亞於任何格鬥

我認為格鬥場上所需要的“鬥魂”,經營也必不可少。脾氣太好、連架也沒超過的人,應該趁早把社長的桌椅讓給更有鬥爭心的人。

不管說得多麼好聽,經營畢竟是企業之間激烈的競爭。哪怕只有2~3名員工的小企業。經營者如果缺乏“鬥魂”,不能為保護員工發揮昂揚的鬥志,將必敗無疑

另外,隨著企業的成長髮展,黑社會勢力往往會來插手。這時為了保護企業不受侵害,就需要角鬥士一樣的“鬥魂”,需要壓倒敵手大無畏的氣魄。但是,所謂“鬥魂”,並不是粗野,並不是張揚暴力,而是母親保衛孩子時不顧一切的勇氣。

當鷹擊幼鳥時,母雞奮不顧身,衝向強大的敵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外敵的傷害,不顧自身的危險,把敵人引向自己。為了救自己的孩子,即使是小動物的母雞,也會突然表現出驚人的勇氣和不可思議的鬥魂。

經營者在履行使命的時候,少不了這樣的鬥魂。平時柔弱,不會吵架,看不出有什麼鬥魂,但是作為經營者,為了保護廣大員工,一旦面臨危險,立即挺身而出這種氣概,來自強烈的責任感。無論如何也要保護企業,保護員工,這種責任心,使經營者勇敢而且堅定

現在的日本,抗禦外敵保護企業、保護員工的經營者少見,相反,只知明哲保身的經營者卻很多。我們看到,到公司或銀行這樣有巨大社會影響的企業,發生了醜聞後,經營者往往推卸責任,卻叫部下引咎辭職。這是因為領導人選錯了。

挑選經營者不應該只看能力,應該把有鬥志,就是將為了保護企業、保護員工,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人,選作經營者


第九條、 臨事有勇

——不能有卑怯的舉止

為什麼需要勇氣?首先,對事物進行判斷時需要勇氣。我認為,經營企業,只要依據“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原理原則進行判斷,就不會發生大的失誤。我在實踐中徹底地貫徹這一條。

但是,許多經營者在需要按原理原則進行判斷、得出結論的時候,因為遭遇各種各樣的障礙,他們往往做出錯誤的判斷。

比如在日本購買工廠用地時,當地有影響力的政治家會插手干預。有時公司內部發生壞事,暴力團等反社會組織得知後會來混水摸魚。這時候,放棄原理原則這一判斷基準,不再把企業經營何謂正確放在第一位,而是以儘量追求穩妥、息事寧人作為判斷基準。考驗經營者是否真有勇氣,就看他在這種局面下如何判斷

按原理原則做出結論,這種情況下即使受到威脅,受到中傷和誹謗,即使面臨損失或災難,仍然毫不退縮,坦然面對,堅決做出對公司有利的判斷。經營者只有具備真正的勇氣,才能做到這一點。

“這麼做,會受到黑社會的威脅。”“會遭到經營者朋友們的恥笑,會遭到排斥。”困惑之餘,顧慮重重,就無法做出正確的經營判斷。本來很簡單的問題會變得複雜怪異,難以解決。

所有這些,都是因為經營者缺乏真正的勇氣所致。依據原理原則做出正確決斷確實需要勇氣。反過來講,缺乏勇氣的人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斷。

經營者沒有勇氣,膽小怕事,臨陣退卻,那模樣立即會在員工中傳開。員工看到經營者那副可憐相,會立即失去對他的信任。經營者不爭氣的窩囊相,會在企業內如野火般迅速蔓延。經營者缺乏勇氣,員工就會上行下效,不以卑怯為恥,緊要關頭,妥協退讓,喪失立場。

經營者所需要的勇氣,又可稱為“膽力”。我曾讀過某位精通東方古典的日本啟蒙思想家所寫的文章,其中有所謂“知識”、“見識”、“膽識”的說法。

所謂“知識”是指各種信息,指理性上了解這些信息。知識多似乎很博學,但是,許多所謂的“知識”往往並沒有多大實際價值。應該把“知識”提升到“見識”的高度。所謂“見識”,就是對“知識”的本質真正理解以後,自己內心產生的一種堅定的“信念”。

有“見識”是當今經營者的先決條件。有人說公司的二把手,只要有“知識”就行,不必強調“見識”。但是,公司一把手,即經營者,因為要作決斷,他就必須有“見識”,即具備“信念”,否則就不可能對事情做出正確恰當的判斷。

但是真正的經營者還必須具備“膽識”。所謂“膽識”,是“見識”加上“膽力”,或者說加上“勇氣”因為具有出於靈魂深處的堅定不移的信念,所以能頂天立地、無所畏懼

經營者只有具備這種“膽識”,才敢於面對一切障礙,正確判斷,堅決實行,擺正經營之舵,在風浪中勇往直前。說句不登大雅之堂的話,有時經營者會遭遇極為棘手,極為難堪的局面,甚至急得“小便裡帶血”。只有這種時候,才能考驗出經營者是否具備真正的勇氣。

希望各位都具備“膽識”,即發自靈魂深處的勇氣,從而能在各種情況下都做出正確的判斷。


第十條、不斷從事創造性的工作

——明天勝過今天,後天勝過明天,不斷琢磨,不斷改進,精益求精

得過“普麗策獎”的美國新聞界代表人物大衛·哈伯斯塔姆先生,在其所著《下一世紀》一書中,用了一章來描寫有關我的事情。這章一開頭,他就引用了我的話:“我們接著要做的事,又是人們認為我們肯定做不成的事。”

事實上,“京瓷”過去做的也是當時人們認為做不到的事。開發新型陶瓷,把它作為新型工業材料,將它發展成數萬億日元規模的新興產業,在此之前,人們覺得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充分利用新型陶瓷的優良性能,進一步開發出半導體封裝件,促進了電腦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又開發出人造骨、人造牙根等用於生物體的新產品。開拓出一個精密陶瓷的新的產業領域,對社會做出了貢獻。

“京瓷”為什麼如此富有獨創性,許多日本的經營者把原因歸結到“京瓷”的技術開發力上。對照自己,他們會說,“我們公司缺乏那樣的技術,無法發展也是不得已的事。”

我認為這種觀點站不住腳。沒有哪一家公司天生就有傑出的技術。能不能專注於創造性的工作,明天勝過今天,後天超過明天,不斷改進,不斷創新,這才是能不能實行獨創性經營的關鍵

我常以清潔工作為例,說明這個道理。清潔工作似乎是很簡單的雜差,沒有什麼創造性可言。但是,不要天天機械地重複單調的作業,今天這樣試試,明天那樣試試,後天再別樣試試,不斷考慮清掃方法,不斷提高清掃效率,365天孜孜不倦,每天進行一點一滴的改進。結果即使看來簡單的工作,也會產生很有價值的創新。

一天的努力,只有微小的成果,但是鍥而不捨,改良改善積累上一年,就可能帶來可觀的變化。不僅是清潔工作,企業裡各種工作,營銷、製造、財務等都一樣。

這個世界上劃時代的創造發明,無一不是在這樣踏踏實實、地地道道、一步一步努力的積累中產生出來的。

不論各位的企業屬於何種行業,“不可每天以同樣的方法重複同樣的作業,要不斷有所創新

。”把這句話作為公司方針,明確地提出來,而且經營者要率先做出榜樣。這樣經過3-4年,企業就會有獨創性,就能進行卓有成效的技術開發。

時至今日,京瓷並沒有停留在精密陶瓷領域,而在太陽能電池、手機、複印機等廣泛的技術領域內,推進多元化經營。但是當初,我只具有精密陶瓷這一狹小範圍內的專業技術。

就是說,獨創性的產品開發和獨創性的經營,開始時“京瓷”也沒有。各位能不能每天都認真追求,鑽研琢磨,不懈努力,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有關創造性的話題,我經常講一個“將來進行時”的觀點,不是以現有的能力決定將來能做什麼,而是現在就決定一個似乎無法達成的高目標,並決定在將來某個時點達成它

盯住這個目標,通過不間斷的頑強的努力,提高自己現有的能力,直到在將來某個時點達成既定的高目標。

如果只以現有能力判斷今後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根本無法開拓新事業。現在做不成的事,今後無論如何也要把它做成,擁有這種強烈的使命感,才可能開闢一個新時代。

讓企業永不虧損的原因

第十一條、以關懷之心,誠實處事

——買賣是雙方的,生意各方都得利,皆大歡喜

這裡所說的關懷之心,又可稱作“利他”之心。不只是考慮自身的利益,也要考慮對方的利益,必要時,即使付出自我犧牲,也要為對方盡力。這種美好的心靈,我認為即使在商業世界裡,也是最重要的。

但是,許多人認為,“關懷”“利他”這類說法,在弱肉強食的商業社會,事實上很難推行。為了說服他們,為了說明“善有善報”的因果法則在企業經營的領域內同樣存在,我想舉出下面的實例。

“京瓷”在美國有一家生產電子零部件的子公司,名叫AVX公司。還是20多年以前的事情,當時AVX公司在電容器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為了把“京瓷”發展成綜合性的電子零部件公司,需要AVX公司加盟。基於這種判斷,我向AVX公司的董事長提出了收購該公司的要求。

這位董事長爽快地答應了。收購採取了“股票交換”的方式。我們決定,把當時紐約證券交易所以20美元左右的價格交易的AVX股票高評50%,即評估為30美元,與在同一交易所上市的、時值82美元的“京瓷”的股票進行交換。

但對方董事長立即提出30美元的價格仍然偏低,要求再增加,希望以32美元成交。當時我們“京瓷”的美國公司的社長以及律師都表示強烈反對,他們認為輕易答應這類要求,在今後的交涉中對方會得寸進尺,對“京瓷”不利。

但是,我卻認為,這位董事長要對他的股東負責,對他而言,即使提高1美元也是理所當然,他的要求應予理解。於是,同意了對方的要求。

然而,當雙方股票正要實行交割時,紐約證交所道瓊斯指數大幅下跌,“京瓷”股票也跌了10美元,變成了72美元。看到這種情況,對方董事長又提出要求,把原定的82對32的交換條件改為72對32。

通常的看法,如果是因為“京瓷”業績下降引起股票下滑,當然“京瓷”應該負責,現在是股市全盤下跌,改變交換比率完全沒有必要。“京瓷”一方的有關人士異口同聲,主張駁回對方的要求。

但是,我還是再次接受了不利的變更條件。這既不是出於什麼算計,也不是感情用事。收購合併是兩種文化完全不同的企業合二為一,是企業與企業結婚,應該最大限度為對方考慮

收購之後,“京瓷”股票一路上揚,AVX公司的股東獲利豐厚,他們的喜悅之情感染了公司員工 。一般而言,被收購公司的員工對收購公司總是抱有牴觸和不滿,但AVX的員工們卻因為“京瓷”接連的高姿態,一開始就能友好交流,而且很自然地接受了“京瓷”的經營哲學

有這麼一段經歷,收購後的AVX公司繼續成長,不到五年,在紐約證交所再次上市。在再上市過程中,“京瓷”通過出售股票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20年以前,許多日本公司收購了美國公司,但後來由於虧損不得不紛紛撤退或出售,像“京瓷”收購AVX公司這樣成功的案例幾乎沒有。

我認為,它們的失敗和AVX公司的成功之間,最大的差距在於,是隻考慮自己的利害得失呢,還是要真正地為對方著想。這種“心的差異”,就是不同的想法,帶來了不同的結果。

“滿招損,謙受益。”尊重對方,為對方著想,也就是“利他”的行為,乍看似乎會給自己帶來損害,但從長遠看,一定會給自己和別人都帶來良好的結果


第十二條、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懷抱夢想和希望,以坦誠之心處世

不管處於何種逆境,經營者必須始終保持開朗的、積極向上的態度,這已成為我的信念。既然從事了經營,就不要害怕各種經營課題接踵而來,而且問題越是困難,越是不能失去夢想和希望。

為各種經營上的問題所糾纏,卻能頂住壓力,堅韌不拔,這樣的經營者身上似乎透出一種“悲壯感”。或者說,因為我強調了堅強的意志和燃燒的鬥魂,大家或許認為經營一定是苦差事,一定充滿“悲壯感”。

恰恰相反,正因為經營需要激烈的鬥魂和不屈服於任何困難的堅強的意志,所以經營者必須同時保持開朗的心態。一味緊張,有張無弛,長期經營就很難堅持。

一方面是“必須苦幹”的決心,另一方面是“必將成功”的確信。以樂觀態度面對困難和逆境,乃人生成功的鐵則,是經營者的生存智慧

比如,有病時堅信必能康復,於是好好養生。比如,資金週轉困難,很傷腦筋,但堅信只要努力,總有辦法解決,於是就更加努力去解決。處於逆境中心的當事人要如此酒脫,似乎很難,但即使難,也要有意強迫自己這麼想,這麼做。只要努力堅持,事態一定會出現轉機。

從長時段看,樂觀向上,積極努力,必會有好報

,因為自然界本來就這樣,這個世界本來就如此。

我把上述人生態度和工作態度稱為“與字宙的意志相協調”。我向許許多多人講述這個真理。

同情之心,謙虛之心,感激之心,實事求是之心,抱著這樣美好的心,又堅持路實努力的人,他們必將時來運轉,幸運一定會關照他們。我從靈魂深處堅信這一點,這已成為我不可動搖的信念。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今後還有機會詳細地講解。

在結束“經營十二條”之際,我想引用《易經》中的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無論是人生還是經營,其成敗取決於我們今後的行動。在座各位經營者,對於我剛才講述的“經營十二條”,如果真能認真學習,切實實行,那麼你們就會變成與自己的過去完全不同的優秀的經營者。

經營者變了,緊接著你們公司的幹部就會變,再接著員工就會變。如果是這樣,那麼只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你們的公司一定會充滿活力,變成一個優秀的、高收益的公司。

如果這能成為一種契機,促使在座諸位把企業經營得更好,我將感到十分榮幸。

  • 9月26-29日·成都·《阿米巴經營方案實操班》
  • 10月19-22號·大連·《阿米巴經營方案實操班》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