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儿大避母,女大却不用避父”?别急着反驳,有科学道理

文|小鱼奶爸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世间最永恒最无私的感情,莫过于亲子之情。

孩子的出生,不仅是父母感情的润滑剂和纽带,也同时让父母生出了一种纯粹的大爱,愿意为子女无私的奉献一切。

但是,孩子毕竟是独立个体,并非父母的附属品。成长到一定年纪,就要与异性父母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是形成健康性别意识的必要。

传统的看法是“儿大避母女大避父”,但也有专家提出了儿大避母,女大不避父的说法。先别急着反驳,这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

为何“儿大避母,女大却不用避父”?别急着反驳,有科学道理


​儿大为何要避母?

首先,孩子到达三岁左右,就会开始萌发性别意识。

尽管在此之前,母亲对儿子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但到了这个年纪就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探索生活和自己的身体。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和孩子一同洗澡。

因为此时的孩子对异性的身体都会怀有好奇感,免不了对两性产生兴趣。如果母亲不能正确把握其中的界限,会让孩子过早认识到两性间的不同。

为何“儿大避母,女大却不用避父”?别急着反驳,有科学道理

然后,无论心理还是身体上,这样的孩子都可能比同龄孩子发育得更快。

不仅会带来自卑的心理感受,还可能导致孩子在第二器官发育时期,出现性早熟的情况。无形中,身体承担了更多的负荷,进而影响健康。

因此,儿大必须避母,到三岁时,妈妈就要尽量减少与孩子的过分接触。

为何“儿大避母,女大却不用避父”?别急着反驳,有科学道理


​儿大避母的好处

1)促进儿子的人格发育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妈宝男,他们在婚恋中常常是被嫌弃的那一类。

所谓妈宝男,指的就是那些凡事都听妈妈的话的男性,缺乏主见,更缺乏界限感。

而这都是由于在他的发展过程中,母亲过多参与和干涉,不论在生活起居还是感情方面,都大包大揽造成的。

如果妈妈懂得和孩子保持一定的界限感,就会让孩子学会独立,人格发育更加完善,男子汉气概也同时成长起来。

毕竟母亲大多温情感性,如果让儿子也学得矫情和脆弱,长大后在社交和婚恋中,就会难以自处。

2)增强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

如果母亲能给孩子一定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他就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

为何“儿大避母,女大却不用避父”?别急着反驳,有科学道理

在安全的前提下,请母亲放手让孩子摸索和实践,这有利于培养他们勇敢、坚韧不拔的性格,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长大后的竞争力也会更强。

为何“儿大避母,女大却不用避父”?别急着反驳,有科学道理


​为何女大却可以不避父?

女生天生比较柔弱,心思细腻敏感,常常容易缺乏安全感。

而父亲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就像一座高山,拥有宽厚的后背和臂膀。如果父亲能给女儿充分的关心,就能让她拥有强大的自信。

即便今后在复杂的人情社会中,也能拥有勇敢和自信的风采。

并且,这对她们的择偶观,也是一种健康的支持,长大后不会轻易被渣男骗走。

为何“儿大避母,女大却不用避父”?别急着反驳,有科学道理


​女大不避父的好处

1)有助于形成开朗坚韧的性格

相对母亲来讲,父亲更加沉稳,因而女儿遇到问题时,更有可能对父亲宣泄出心中的烦恼和感情。

在父亲的支持和感染下,女儿会让拥有开朗坚韧的性格,不至于脆弱得像一个水晶玻璃人。

为何“儿大避母,女大却不用避父”?别急着反驳,有科学道理

​2)少走弯路

父亲在家庭中的良好表现,会让女儿对异性的要求朝父亲的方向靠拢。

这种情况下,女儿会活得更加独立,不会轻易陷入一场糖衣炮弹的感情。

当然,女大不避父指的是心理方面,在生理方面和儿大避母一样,也需要适当避嫌。

到一定年龄,父母就不要再给异性子女洗澡了,而应该由同性父母来向孩子科普基本的生理知识。

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孩子盲目地进行自我探索,乃至伤害自己。

正当渠道下认识到的性别意识,会让孩子以后在两性交往中,拥有更加理智的分析和判断,是父母必须学会的课题。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