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儿大避母,你了解多少?真的有必要吗?

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的感情是非常炽烈的。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开始产生了距离。这有必要吗?

按照中国的礼法来说,在古代的时候就要一个说法叫做“儿大避母,女大避父”的说法。不过,在我们平日的生活里,也时长有看到一些“母不避儿”的情况。

有时候,我们在饭馆吃饭,或者是一些公开的场合,经常会看到一些做母亲的呵护儿子。呵护儿子,这无可厚非,可是呵护过了就有点让人尴尬了。

儿大避母,你了解多少?真的有必要吗?

举个例子吧,前段时间,小编在一家餐厅吃饭,却看到一个现象,明明孩子已经是高中生了,作为母亲,竟然还会喂孩子吃饭,这就有点尴尬了。不管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家,儿子长大后,也就是所谓的青春期,他们需要独立,需要自我感受这个世界,走出母亲的怀抱,拥抱自己的生活,他们需要有交际,需要有交流,需要有异性朋友。

而母亲就应当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儿,不能一直将孩子护在怀里。这个喂饭的事儿,小编还能略微的接受,顶多皱眉而已。可是,小编的姑姑家的儿子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周末放假回家,各自比他妈妈高,周末放假回家的时候,还会和母亲来一个深情的拥抱。说实话,这样的情节,小编还是有些接受不了的。

儿大避母,你了解多少?真的有必要吗?

男孩子长大了,应该有自己的圈子,有朋友一起打球,有异性朋友一起交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应该和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候,被同学看到这样的事情,多多少少,背后都会有一些闲话。

古人的经验不无道理,“儿大避母”就是要让男孩子养出阳刚气,有独立的性格,有自己的思想,能担当。

如果一味的躲在母亲的怀抱,这对男孩子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好处,特别是在男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弊端更会凸显,母亲因为多为慈爱,所以男孩子也会因为经常在一起沾染一些软弱,不坚定,没主见的性格。事事听母亲的,拿不定主意是大忌。

儿大避母,你了解多少?真的有必要吗?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在男孩子到了结婚年纪的时候最为明显,很多女孩子非常讨厌妈宝型的男生,没主见的男生也不能成为意见领袖,甚至对以后的事业都会形成阻碍。

而在男孩子有了媳妇之后,更多的是和媳妇生活在一起,如果依旧没有主见的话,事事都听母亲的,势必会导致婆媳之间的关系紧张。而夫妻间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作为母亲,怕媳妇抢走儿子,作为媳妇,却又因为婆婆经常在自己老公面前说事儿,而怀疑老公的决定是受婆婆的影响。所以说,“儿大避母”非常有必要。

儿大避母,你了解多少?真的有必要吗?

相比“儿大避母”而言,有不少人认为“女大避父”就不需要太讲究。其实,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女孩子多数成熟的比男孩子早,他们也对周围的事物比较敏感,特别是感情上,成熟的比男孩子早。这就是为什么同龄的多数女孩子爱看情感小说,而男孩子则喜欢武侠玄幻了。

女孩子小时候需要父亲的爱护,都是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这句话一点也没错。但是成年后,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女孩子和父亲还是需要回避的。作为父亲来说,看着女儿慢慢的长大,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孩,很容易早恋。有很多正常男女朋友关系,也会被家长和老师关注,阻止。特别是父亲,对这一方面看管的更为严格。

儿大避母,你了解多少?真的有必要吗?

​实际上,“女大避父”除了古代的流传下来的习俗,所谓男女授受不亲,更多还是很多时候,女孩子的心理完全不是父亲能理解的,他们需要成长,需要和父亲保持一个该有的距离,这不仅仅是性别上的需要,也是女孩子成长的需要。他们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感情理解。如果没有避父的话,成年后并不利于女孩的感情生活。但是,不管是“儿大避母”,还是“女大避父”都需要明白的是,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