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1985年以前,武漢還沒有一座專業動物園,只在中山公園內有一處小型園中園式動物園。武漢動物園開園的30年間,這裡擁有了全國最大的黑天鵝繁殖基地、全國第一個金絲猴人工繁殖基地,老齡大熊貓“都都”在此創造了人工飼養壽命37歲的世界紀錄……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只觀察動物,你會發現這裡的禽與獸,都是一面別人看著有趣,而自己不以為然的鏡子。

它們與人類之間共性很多。同屬一個城市;有特定生活空間,沒什麼自由;身邊有許多眼睛,生存有時是被觀賞;要吃飯;有謀略並且能夠支配行為;集體生活,故以群分以類聚;有自己的性格。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漢陽苗圃變身動物園

步行在動物園,有時覺得也像身處一個植物園,大面積草坪和自然植被,樟樹、池杉、水杉、桂花、紫薇……成片成林。所以當我聽說曾經這裡是一片漢陽苗圃時,也沒有感到意外。

“1975年開始籌建時,從園林技工學校請來一批學生監督苗圃工作。1978年又來了兩批學生,同時招聘了30人。”老員工告訴我,原先這邊沒有堤,更別提通車,上班都需要划船而來。當年這批進行了最初的路、水、電等基礎設施改造的老員工,現在基本都已退休。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1982年2月,武漢動物園建設被列入市“六五”計劃,並定為武漢的十件大事之一。兩年後,市人民政府批准武漢動物園113.3公頃的規劃用地,並決定把馬滄湖22.4公頃的大小瓜嘴劃入園內。

1984年10月,中共武漢市委、市政府動員武漢空軍部隊指戰員12500多人和全市園林系統職工,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軍民共建武漢動物園大會戰”,歷時100余天,分別建成動物園前區與中區的路、堤、大門廣場停車場、環湖路等8項工程。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後來,國家投資了600萬元資金,先後建成動物園大門、飼料房、獅虎山、多種小商亭、10餘處動物館舍、園林景點和服務設施,又將中山公園的50多種,包括獅子、老虎等大型動物調撥至動物園,還引進了4只亞洲象。

經過10年的籌建,1985年春節,武漢動物園正式對外開放,並按照動物園的“三邊”規劃,邊開放、邊建設、邊完善。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剛開放時,周邊交通並不便利,遊客大多是住在附近的人。隨著園區擴大、動物增多,這裡成為了週末郊遊的好地方,家長帶著小孩看動物、表演,或者划船、躺在草地上,一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私家車多起來後,武漢動物園的遊客更是越來越多,近年小長假接待遊客多次超過10萬人次。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動物園的“老前輩”與“新居民”

如果追本溯源,所有動物園裡的野生動物都源自野外。不過為了不給自然生態造成太大壓力,現在全世界動物園都很少直接在野外捕捉動物。

所以動物園很大程度上依賴動物的自我繁育,還有引進與交換。

動物們都有個壽命問題。武漢動物園的第一批居民幾乎都不在了。“那個時候的動物多數轉自中山公園,來這裡時,它們的年齡結構已是中青年”,武漢動物園管理處另一位老員工解釋。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武漢動物園先後與日本犬山動物園、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動物園、德國杜伊斯堡動物園結成友好動物園,並進行多次動物交換。

採訪這天,河馬的身體有些不適,獸醫正在對它進行治療。河馬很配合地張開嘴巴,獸醫將合適數量的一把藥丸放進它嘴裡。“河馬的嘴張大時,有些遊客會把它當成籃框,甚至拿石子扔進河馬嘴裡。這樣的人不在少數。”談起非文明觀賞,獸醫非常無奈。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武漢動物園也有“網絡神獸”羊駝,是特別從北京某動物飼養場引進的8只蘇利羊駝,每隻身價都在5萬元以上。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動物園有多少動物?

據百度百科“有動物300餘種、3000餘隻,屬全國八大動物園之一”的簡介,園內老員工說,其實現在只有100多種,具體多少隻並無具體數量統計。

這也沒什麼奇怪,猛獸沒吃長壽靈丹,飛禽長著翅膀。“有些忘記折翅的鳥,自己想去哪裡還不就去了”。

新繁殖的鳥類動物是要銷燬其飛行功能的,就是把一隻翅膀尖尖處折斷,鳥失去平衡便武功盡廢,如此方可放養。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老員工指著那片遊客進園首先會駐足的“天鵝湖”說,除了動物園,東湖等湖面也發現過黑天鵝。黑天鵝不是遷徙鳥,沒有其他來源,“肯定都是從這裡飛去的”。老員工態度鬆弛,並不以為損失。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運長頸鹿要巧避電線

一位駕駛司機透露,運送大型動物對於司機來說是很大的考驗。“在運輸過程中,大型動物為了保持平穩會左右晃動。有一個老司機,第一次運送大型動物,開了幾百米就停下來了,暈車”,他介紹,“開車運大型動物必須順著動物的勁,方向盤左一下右一下,不開個幾百公里根本適應不了。”

當初從昆明運送大象至武漢動物園,提前做了精心規劃。碰到橋洞過不去的情況,還必須把車輛輪胎放氣,降低高度通過。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老員工介紹,當年大象經過了半個月時間到達動物園,運送來的當天,還在門口拉了一個“歡迎大象到武漢動物園安家”的大型條幅。

我們比較好奇長頸鹿的運送方式。這位司機介紹,2歲以內運輸比較合適,一般成年長頸鹿高達5米,而馬路上的電線很多都到不了5米,運輸起來比較困難。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運輸長頸鹿會使用一種只有一半上蓋的木質運輸籠,這樣長頸鹿可以把頭伸出來,下雨時還能在有蓋的一半躲雨。

長頸鹿敏感膽小,運輸前,飼養員會將運輸籠放到獸舍門口,裡面放飼料,長頸鹿就會逐漸習慣運輸籠的存在。

運輸過程中,路遇電線擋路的情況,工作人員就要用竿子挑著電線,或在籠子裡放一些長頸鹿愛吃的葉子、香蕉等食物,趁其低頭進食,把車開過去。因為需要工作人員死盯著前方道路有沒有電線,所以運送長頸鹿不能開夜車。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適應了城市,動物一般不會冬眠

秋冬季的動物們,飲食方面也頗為關鍵。飼料房,大大小小的籃筐內裝有新鮮水果、時令蔬菜、肉類等,專門的工作人員會進行過秤、定量分裝,再將盛食物的容器放入小車內,送往各個館舍。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飼料房的大廚們會根據不同的動物,搭配不同的高熱量食物,如食草區的動物,每天適當增加黃豆、黑豆等驅寒的精飼料。

不怕冷的動物們伙食也很豐富,比如老虎、獅子,每週除了牛肉、豬肉、雞架外,會增加兩頓牛肝、豬肝,金絲猴每週都增加一頓新鮮的小葉女貞。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還有黑熊,據工作人員介紹,在對它們前期的飲食配比上已做好應對,熊身體中足夠多的脂肪量已能夠幫助它們應對嚴寒。

有人疑惑熊為何不冬眠。在野生環境中它們確實有冬眠習性,但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它們這個行為已經減弱,一般不會冬眠,但活動量會大大降低,睡眠時間增加。

武漢動物園,這裡有武漢城市裡“第二特殊”的居民

當然,無論如何,從運送到管理,整個武漢動物園正在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總群”,使動物之間、動物和人之間的隔閡能儘可能地降到最低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