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书架上很多书籍塑封起来,不让翻阅,这种做法妥当吗?

炫酷多媒体


毫无疑问,在现在以个人为中心,重视体验的商业时代,无论是从顾客还是从经营效果看,这种做法肯定都是不妥的。

很显然,我们去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书店是卖啥的?

如果经营者的答案是“纸质书”那么显然就害死自己了,出现刚才的那种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比较网络连载、电子书、各种场景的培训服务等形式的阅读物、学习途径,书店贩卖的就一定不是“书”这种商品,而是“文化场所”,基于书店的这种核心价值,这个显然可以支持形成社交、休闲、工作及生活的第三空间等等具体的场景价值。站在这样的定位上看,书店则更有条件复合咖啡厅的某些功能,而且比咖啡厅更有价值的是:对文化的传播以及丰富内容的创造。从这个意义上看,“书店”有着极为丰富的价值潜力,若只把利润来源盯在纸质书的售卖上,那么就会因为各种形式书籍的替代威胁而导致无路可走,相比于这样的潜力,这种狭隘的思路无异于作茧自缚。

所以当正确地定义了书店的商业价值定位后,自然也会改变那种不拆书不给看的管理方式吧!相反,还更应发展打造出各种休闲空间、交流空间、文化展示空间等等类似传统咖啡厅的场景,以求通过发展文化和内容的体验,增进流量引入,打造丰富多元的利润结构。

实际上,我感觉现在多数的新型书店不正是这样做的吗?




辉常爱读书


我之前在民营书店工作了几年,在我们这小县城总共开了三家,虽然后来变成两家了,但也是十几年的老店了。我觉得可以说说这些大家一直困惑的原因。

第一、塑封皮都是出版社一出厂就有的,基本上里面有些书签或是赠品,赠品以青少年、儿童读物里偏多、文学类也有些。因为我们小县城书店要不了那么多货,进货渠道都是批发商,退货如果书脏了或是少了赠品是不给退的,这里就算是自己损失了。少了赠品还好说,便宜处理还可能有人买,但是书脏了是没有人要的,再便宜赔本卖可能会有人考虑,还只是考虑,我干了将近六年,只碰上一个人买了一本有些旧的书。

第二、因为周围购买能力有限,书店要货不可能多,一般新书要货1-3本,畅销书可能十几二十本,你放在那儿都是压着钱的。书不是必需品,大部分人只看不买,主动来买的成人非常少,基本就是学校要求青少年买的书或是自己想看的言情、玄幻之类的小说。这些书里经常有赠品又加上看得多,看门是个大问题,学生进来几个人一起围在那看,不注意就会有人给你打开,都用指甲一划,书侧面都弄破损了,根本不会有人再要,而她也不会买,可能只是想看看这书好看不或是拿赠品,还有玄幻之类的书很多都是成套的,一出好几本,书店有时会打开一本样品让你看,但有人会不自觉,能给你把那十几本书全拆了看一遍。这类小说类型的书就是看一遍看着玩就算了,买得很少,一套下来好几百,家长不会让你买,成人自己更不会买了。只有言情类或是畅销剧的书女生买得多些。

第三、很多人看书习惯不好,不是喝着东西看就是吃着东西看,虽明令禁止但总有漏网之鱼,把书弄得脏兮兮的。还有小孩子看书经常看得“烂糊糊的”,我只能用这个词形容,他们小没有意识,看完后上面折痕磨损非常严重。再就是本人不是很讲卫生的,手也不干净,颜色深一点儿的书皮还差些,浅些的他拿过之后真是能给你看得白纸变成黑纸,还是乌黑的,那书上的黑指印啊,甭提多头疼了。

第四、书得有神秘感。你在书店把一本没有塑封的书看完了,出版社怎么赚钱,书店怎么赚钱。书店和图书馆不一样,开书店说到底还是为了赚钱,大家都看了不买,这些出版社不都倒闭了嘛!但图书馆小城市很少,书也少,种类更少,大部分是偏文学或是专业性强的书,这些也都是国家、政府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五、现在和以前相比,出本书很容易,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可以随便写写就出书。这些书大部分也是有塑封的,书设计风格和书皮上写得内容搞些噱头,就会有些人去买,实际上里面的内容非常烂,买了看了才知道,你不塑封,人家一翻不好,谁买啊!出版社也一样,你出了这种类型的书赚钱了,我也出相似的书,就像宝洁和联合利华一样,有人喜欢这家的,有人喜欢那家。这也是一种营销手段!

说到底最重要的就是钱的问题!国营财大气粗,进货量大,折扣低,打折少,随便你折腾,人家不心疼。民营进货量少,折扣高,为了赚钱,薄利多销打折多,尽量降低损耗。我所说这些都是实体店的问题,没和网络对比,要不更麻烦。希望大家相互理解,共同进步。

写得太多,可能乱些,如果有疑问,可以再解惑。


琲琲297


我们家在一个小县城,记得我小时候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双休日,爸妈要上班,一早上把我放新华书店,下班在再把我接上。一到新华书店就能看到班里的很多小朋友都在,大家也不打闹,就是看书。谁看到有意思的书看完就互相看,书店的叔叔阿姨也不赶我们。那时候我记得是两块钱一个座位,没有钱的我们就站着或坐地上。基本上大家都没有座位。到了现在,二十年过去了,书店还有几个小孩子去看书的。新华书店做为国企,并且垄断各学校教材,是应该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的,尤其在一些小的地方,是要承担一部分图书馆的功能的。把书都打开,让老百姓尤其是孩子们免费的去看。


有话好好喷


大家是不是许久都没有去过书店了?

如果你们经常去的话,就不会问类似的问题了。

现在随着网络和电子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纸版书籍,书店锐减。我们学校之前周围有两家大型书店,若干家小书店,现在仅存一家,如果不是依靠几所大学,估计这家书店也早就黄了。

之前的书籍价格不高,几角几元就可以购买,书店里规矩也多,不允许抄书,不允许拍照。随着书籍价格的攀高和阅读人群的减少,书店逐渐敞开了怀抱,拍书可以,看书也可以,甚至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他们卖起了文具,卖起了玩具,甚至卖起了咖啡。

书籍塑封并不是书店所为,现在很多书是胶装,经不起频繁翻阅,有的还会附赠腰封,光盘,笔记本等装饰品和赠品,发行商为了增加书籍的神秘性,保证书籍的完整性,会加塑封。

书店为了让读者试阅,每种书都会拆一个塑封,不过一些标价过高或者进口书籍不会拆封。

作为读者,扪心自问,你会买一本被翻秃噜皮的书吗?所以书店的这个拆封的行为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拆过封的书只能低价处理,或者扔掉。所以如果真的遇到了心仪的书籍,又是封装,可以上网查一下书评和内容介绍,然后决定是否购买。

借着这个话题,我还是想规劝一下那些带孩子的老人家,书店不是图书馆,也不是托儿所,你们希望孩子能远离电视多学习的愿望是好的,但是能不能不要纵容孩子在书店里看书,喧哗,画书,撕书,吃零食,喝饮料,然后扔一地的垃圾?公德心,身教胜于言教。


倬彼昊天_嘟嘟虫


塑封的核心精神就一条:保护图书。

很多网友说话很偏激,注意看标题:很多书塑封,不是所有书!说明书店是没有剥夺你先看后买的权利的。而且本来应该大多数塑封,一般书店都会留少量样书供试阅。有些书由于价格、数量、时间等问题,完全塑封都是正常的。你要是希望把大部分书都拆开提供阅读,那书店就会变成二手书市场。

我去新华书店看书从来没人赶,拆封的书可以随便看,免费看到完,这已经是做了文化普及的光荣义务了。有塑封的书真的感兴趣,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查询信息,了解内容。

好书一般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不用拆就可以了解内容的。新书会有少部分没有样书,想买的话商量一下拆封观看也不是问题。如果完全不了解,完全图个新鲜,非要拆原本不让拆的——饶了书店吧!新书有几本能成为经典、好书的概率有多大,读书人没谱吗?有些书拆了可以做样书,你不买,可以拿回去包封皮。有些书不让拆,拆了不愿意买,人家为你拆,还要花时间塑封回去,我新鲜了,满足了,别人呢?人家闲,花精力陪你书海奇遇吗?

我是爱书人,书店旧书是不会买的,甚至都嫌它脏,不愿意翻。真的喜欢某本书,不影响阅读的破损也可以接受。但出于一时好奇,看到新书塑封的,我绝不会去拆,这是爱惜和尊重。

塑封常见的有这几种情况:

1.精装书、套装书,基本拆了就毁了。

2.数量少的书,拆了就没有新书了。

3.刚进的新书本来就有塑封,没有来得及提供样书,或者还没有顾客想买、要求拆书查看,所以塑封很正常。

4.还有一些书折旧很严重、销售不好,看得多买得少,书店自己会塑封起来,很正常。

不看没法买,让读者看引起兴趣,促进销售成交率……店员是干这一行的,你以为他们不懂这个道理?读者只知道大道理,不知道量化关系。图书折旧、毁损、管理所付出的成本和营业额增长的数量关系,指点江山的路人们,有几个知道?

他们甚至连一般书店靠卖书无法盈利的基本商业常识都不知道,还在要求书店在亏损的业务上提供更多吃力不讨好的服务!

读者以为书店故意不让你蹭书看真是想多了,真的不让看,五分钟内不给钱人家早让你滚了。

顾客1:书店不让我蹭书看,真是小器抠门!

——塑封是出版商做的。

顾客2:我对这本书有兴趣,趁没有人,出于好奇拿起来拆开看……内容不满意,不要了!

——塑料膜还塞到角落里,时间久了,书籍破损没人要了。

顾客3:店员,这本书我要拆开看一下。

——服务员:根据规定,这书不能拆封看,您需要买这本书吗?

——顾客3:我不看怎么买呐?

顾客4:这本书我想要很久了,现在不确定要买,先别拆,拆了不要就破相了,我上网了解一下。

顾客5:书店不就是让人看书的嘛!你们书都包起来了让我怎么看?

顾客6:拆了看,还不错,就它了,打开淘宝,输入书名,价格升序……

顾客7:拿一堆样书坐在角落里看,喜欢大力倒扣、用力折书脊,看完随手扔在原地。

顾客8:购物车里拿了一堆样书,遇到一种没有样书的,叫店员:你们拆一本给我看。

顾客9:这书我想看一下,帮我拆了!这书有折痕了,我不要!

顾客10:儿子,你待在这里看书别乱跑,下午妈妈来接你。

顾客11:拿本书坐一天,看完了,明天再来。

……

一般读者对塑封不满意有两条:

1.把书店当成图书馆。

2.不爱惜图书。

一些懂得商业规则、爱书人士理解的理由:

1.这里的图书是商品,需要保护其品质,没有理由让人随意使用。

2.书是好朋友,心爱的书会包书皮,阅读时都不忍心大力展开。

书店的常规做法:

1.张贴提示,告知顾客爱惜图书,不随意拆封。

2.拆封一定数量样书,提供试读。

3.将折旧图书优惠出售。

4.承担毁损图书成本。

5.不会驱赶蹭书顾客。

6.不会向读者追究书籍折旧、毁损的责任,还要笑脸相迎。

我把遇到的真实情况罗列在此,事实胜于雄辩,不用过多解释。我要跟提问者说的是:

1.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我相信你说的只是个别情况,真的考虑要买塑封的书,现在大多书店跟店员商量拆封完全可以的。

2.你对别人的做法有意见,那就涉及双方。你问书店的做法妥不妥当,有些读者的行为和要求妥当吗?

3.进书店的人群,由于图书商品的特殊性,看的远多于买的。相当于大部分人群实际在免费使用这种商品。

4.你去超市购物,是不是要把所有感兴趣的东西用一遍再考虑买不买?

音乐平台、电影院的影音是不是要让你先看够听够了再买?

5.随意拆封新书的读者一般都抱着好奇心,图个新鲜感。

6.你真的看好、想要买一件商品,肯定会从各种渠道了解它的信息,拿书来说就是类型、作者、价格、读者评价、内容梗概等等,一般商品就是材料、功能、性能等,看好之后,最后一步才是现场拆封新品试用。而不是再去随意挑选和试用其他商品,这不是消费,说难听点,看到试吃就尝几口,没有试吃就抱怨——这是玩儿呢!

7.撇去上一条,书店是提供随意挑选、使用的便利的。

先用后买,这是书店给予读者最大的好处,网购没有这种便利。也不限制使用时间,多少实体店能提供这种服务?但这种服务是有成本的,既然有成本,必定是有限度的。

但是我,事实上买书的读者是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的读者打着百分之十的旗号,要求书店提供百分之百的服务。

读者在免费享受别人付出的服务时,不会为这种服务致谢,还有读者甚至要求更多,比如:

要求书店把一定限度的试用,变成无限制的免费使用。美其名曰:我不看,怎么买呐!



Bilibonglong


首先,这个塑封不是书店封的。是出版社制作时就有塑封的。一般来说带塑封的书都有小赠品。

其次,一般来说,有塑封你也是可以打开看的,书店员工才没时间理你。

最后,问题来了,你愿意买一本拆了塑封的书吗?很多人都不愿意吧。己之不欲,勿施于人。

就算在网上买书能试读,同样也看不到多少内容,而且买来还可能有破损对吧。

那么怎么办呢?看看书架上有没有已经拆封的书,有拆的就看拆的。如果没有就看看此种书有几本,如果本数在三本以上,不防拆一本,如果没那么多,你又不是特想买,就别拆了。

多说几句。图书是最适合网络销售的东西。因为书籍真正的价值是文字,而非纸张。不保持某种神秘感就会失去它的价值。

也正因为此,5到8年以后,图书市场会整体被电纸书市场所取代。(教材、绘本等另做考量)

这是科技发展,文化载体改变造成的。和书店的经营理念没有任何关系。



左袂


塑封后为什么不许拆封?

随着科技发展,信息传递快速,几乎手机占领人群信念,纸质书也在改革。回想76年我存在的一些书籍,书纸有些发黄,但字迹还是清楚,我们保存时书面都用报纸包好,只不过常翻阅,纸张就象我们用的新人民币一样,变得粗糙些,加之在上面注释一些要点,纸张好似在发涨那样。学习上,不在于这些,有句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才有神。所以,书店的新书在革新,封面包装严密,外加一层塑料封存,主要是保存书面美观,如果每个人,都将封存拆开,一是对书的保存质量不好,二来人多你翻一下,我看几页,原本封存的书变得乱了,视觉不舒服,所致,购书时慎重考虑。

想要的书,考虑清楚。

新华书店的书,它不是图书馆。我在中学送书时,那包装成千上万册,规定是拆封的和拆散的不签收,但一般来讲,除非车上未垫一些纸皮损坏。要阅读去图书馆,那里才有你想要东西,书,可以说无价之宝,看人怎么去读。从头条上,很多有正能量的文章,读书改变了命运。前段就有一篇文章,也可以说是典型,我周围身边就有好几个因读书改变环境,改变家庭,改变命运。

我主张翻阅(读书)学校学生的书籍。

很多人成家立业以后,不管是当长辈还是中年人,都有自己的儿女或小辈,他们有的正在读书,如果跟他们有共同语言,特别是在家做作业时候,你与他共同学习,那是在提高。有天我在某学校送考试题,正在印刷几何题目,我也认真地看了几个题,问一下老师,有几个做得出来,也有做不出来。那位老师回答得好,你还有心情做这些题:难能可贵。因为我平时就是书“虫"。人,学习方式不同,小说,报纸其它电子书等都有,各有所好。去书店,那些书是不可拆封的,我们要尊重他人,而不是你想象那样。如果你有晚辈在读书,随便你可以翻看,从中学到社会、人生、哲理的东西。


欧绍永


现在书店都是自负盈亏。一本书定价都在十几元二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上百元。

第一是为了防止折旧

书店客流量大,一本新书拆开一天就能变成旧书。书会被翻得有折痕,书口很脏,书口那么白,用手翻几下就会显出污痕。试想谁再会买这本书?喜欢干净的人也不会再翻看这本书,会选全新的翻阅。如果选十本书,全部拆开塑封,摆在书店,十天内都会翻阅的很脏。

第二是为了防尘老化以及化学物质的散发

现在书籍的纸张、印刷都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如果你买一本新书拿回家用荧光灯照一下,纸张会呈现蓝色。现在的纸张化学添加剂特别多,不再有故纸存香的说法。(你找一本七八十年代的老书,闻闻书中,有一股香味,叫故纸存香),还有现代油墨,毒性很强。如果书店里的新书全部不塑封,那么书店就没法进人,几千本、几万本书的化学物质散发出来的味道是很难闻的。

书籍长时间卖不出去会有灰尘落在书口上,塑封的书用湿毛巾擦一擦就还是全新的。

塑封也能防止老化,以及天气、环境、湿度原因书的内页会发霉。特别是藏书爱书的人,长时间不读的书都会自己塑封。

下面是我收藏的七八十年代印刷的二十四史:



默梅轩


新华书店书架上很多书籍塑封起来,不让翻阅,作为购买者,非常不喜欢这种做法。你到店里买书,你想要的是能多了解一下这本书,不是只想知道它长什么样。对于购买者来说,如果只是去看一下封面和大小,还不如直接在网上下单就好,说不定还更便宜呢。除非非常明确要买这本书才会直接购买。

书店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可能是这样的:如果有人到店里来就是看书,又不买,我能免费让他看嘛?我开店的经营成本都在这,供养你们这帮免费看书的家伙吗?有的人翻好书之后觉得好就到网上搜找便宜的店去下单,这是什么,“搭便车”吗?大家都来翻书,书都翻旧了,都挑新的买,旧的怎么办?还有人一页一页拍照,盗版,他用。

但是新华书店不是仅仅是个销售图书的店,它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培养更多的爱书喜欢书有文化的人。看书不买书的很多都是在挑选书籍,比较之后再行购买。真的不买的只是来看看的,也挺好,增加了书的曝光机会,看了那么多书,说不定就有那么一本想买,这样还增加了店里书的曝光流量。至于那些网上买书的,新华书店一样可以在网上开店吧,这么大的体量难道竞争不过别人家吗?线下体验线上卖的模式也不错呀。失去读者就是失去购买者。任何保守的、骄傲的、粗犷的理念或模式都会被市场,被不断层出的新生事物,被时代所抛弃。


云谷间


小时候经常去新华书店看书,感觉新华书店还是个很有学习氛围的地方。因为里面书籍的种类非常丰富,而且大部分书籍可以免费翻阅,很多人在里面看书,一看就是一整天。

后来有了图书馆,就很少去新华书店看书了,但对新华书店还是充满了感激。

其实对新华书店的这种做法,我觉得还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一本书拆封后,基本上就卖不出去了,只能承担给读者阅读和宣传的功能。

而且对大部分人来讲,一本书看完就看完了。很少会有人在看完一本书后,还能把这本书买回去放着。而且就算买回去,也都会让书店的员工拿未开封的新书。

对于那些动辄好几百的书籍,如果都开封,那书店的损失还是有些的。

而且新华书店书那么多,有些书根本没人翻阅。

因为我曾经看见过大块头的书,因为开封落满了灰尘,最后无人问津的情况。

另外,新华书店的书籍有没有塑封,可能和现在出版社习惯给书籍加塑封有关。

而书店原有的观念,可能是有塑封的书籍都很贵。

所以也就容易造成书籍不能拆封的情况。

----------------------------------------------------------------------------

作为爱书者,遇上未拆封,但又想看下里面内容怎样的书,应该怎么办呢?

这里提供2个方法给大家参考:

  • 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这本书。

自从有了图书馆,我觉得新华书店提供书籍给读者阅读的功能就减弱了。

而且图书馆的藏书量并不比新华书店少,还可以借阅到家里阅读,是非常好的读书体验。

  • 去网上搜索相关书籍电子版。

网上的电子书也很方便阅读,或者看一下简介,和别人写的书评,也能加深对这本书的理解,提前知道这本书怎么样。

当然,新华书店也许也应该做一些改变。

比如:

对一些价格在允许范围内的书籍,提供一两本拆封的书供读者阅读。

对于真心想阅读书籍的读者,如果有提出拆封的需求,尽量满足。

书店的态度会影响到看书人的心情,希望书店能够以友好的态度对待看书人,哪怕是不买书的看书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