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宁可花费大量时间去看那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却不愿意去看名著呢?

恒少Jacky


就阅读来说,从网文流行开始,就莫名其妙站在了阅读鄙视链的最底端,谁都可以踩一脚。无脑,没有内涵,没有价值是网文甩不掉的标签。而读网文的人就是堕落,无所事事,这无疑是狭隘的偏见。



自《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启网文元年以来,大大拉低了创作的门槛,把高高在上的出版社拉下神坛。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以面对千万读者,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所以涌现出无数创作者,也吸引力了无数读者,一部热门小说动辄几百上千万的点击量,创造了令人惊奇的价值。一些草根作者以此成名,完成逆袭,优秀的作品不断涌现。在扩大创作者群体和阅读群体来说,网文是功不可没的。


不过网文的缺陷也不容忽视,由于创作门槛较低,创作者良莠不齐,难免充斥着低俗和平庸的作品。宣扬暴力、迷信也有存在。这就需要平台加大监管,读者共同抵制。可喜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创作环境和阅读环境越来越得到净化。

相比经典文学作品,网文几乎没有阅读门槛。不在乎读者是不是有必要的文学素养,只要你识字,就可以读下去,还能读得很爽。这一点有几分——有教无类的意思。

但我终究相信,只要你愿意读,哪怕是所谓的没有营养的网文,那也是好的。养成阅读习惯,总有一天,你会回到经典阅读上来。


文小白读书


名著对于普通读者真的有营养???


说实话,对于目前绝大多数网文阅读者,名著在他们眼里也只是一个故事。


网文也是一个故事!而且网文还爽,名著的主角大部分是虐的。你觉得普通人看了有什么意思?


名著是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反复咀嚼的!网文只是消磨时间,要是网文用户群都能够有看名著的素养,emmm,中国早就世界第一了!


ps:网文和名著在我看来就和电影里的爆米花电影和文艺电影一样,大家生活已经这么累了,不看爆米花电影让自己解解压,还那么深度干啥?


Siyyn


我就是看过很多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的人。

我是中文系毕业的,说起来有点对不住老师,自从大学毕业之后,基本上就远离了世界名著,掉进了网络小说的鸿沟里不能自拔。

先说为什么不看世界名著,因为第一看着费劲,第二看了不懂。

之前上学的时候,经常还会看一些名著,一来家长支持,小说不能看,名著随便看;二来可以装逼,谁没有个年轻的时候呢。

毕业以后,两个主要功能消失,名著也就远离我了。总的来说,大部分名著离我们其实都挺遥远的,尤其是经典的,比如四大名著,最近的也是清朝。说实话,你想读名著,首先要克服阅读障碍,半文不白的那种你需要耐心读懂,虽然语言有传承,但是毕竟有隔阂不是吗?

其次,你咬着牙读下去,你也不一定懂。古人讲究微言大义,你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但人家本质是什么,你也不一定懂。你看四大名著,不同的人都能解读出不同东西,我们普通人光看别人解读,已经很不容易了,自己亲身上阵难度系数不是更大吗?

网络小说就不一样了,类型丰富,你喜欢虐恋情深,还是复仇重生;你喜欢什么样的男主、女主,你喜欢什么样的故事?只要你有想法,晋江、红袖,男频,女频总有一个能满足你。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名著就是千年传承的茶饼,你可能一辈子都没品出味道来,网络小说就是袋装茶,口味可以选,三分钟就能喝?你喜欢哪个?


白水90944696


哈哈,我也算是个爱看书的人,小的时候,一去大姨家,钻她家书房不出来,什么书我都看,拿到哪本看哪本,发下来的教科书也是,早早就看过一遍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名著始终读不进去,电视剧也不想看,小时候就这样。

然后长大了,自己买来书想看,也是看不进去,就不说四大名著了,就那本《基督山伯爵》,我看了一页就搁那了。可是其他书再古言式,晦涩难懂我也看得下去。可能是因为骨子里的叛逆吧。从小就是,太多人喜欢的我就不喜欢了,觉得没意思。


呃呃好吧再来一个


其实我也曾是个有追求的孩子,大约三十年前的暑假,我打算把家里的一本《母亲》看了,是竖版的,繁体字,从右往左看,说实话,看了几十页我就看不下去了,倒是认识了不少繁体字。这书就成了用来催眠的东西,其他时间我都看琼瑶了,小学毕业前就把单位图书室琼瑶的书看完了,初中把金庸梁羽生什么的看完了。这些算不算名著不知道,有没有营养也不知道,但很愉悦。


福禄纯熙


这是个好问题,也是一个能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说说我的感觉。

名著对于普通人来讲有点晦涩难懂,大多以学习研究为主,非一遍不能读也。

我真正一字不漏看完一遍的古典名著就是《三国演义》。还是我在高三的时候,不知哪根神经搭上了线,从家里带了一套《三国演义》到学校准备看一遍。以前也翻过一二,但没有整篇读完,如今高三学习如此忙碌,我反而想起来仔细阅读了。我把书放到床头,每天中午午睡前看十几分钟,每天只看一个章节,就这样不急不慢,大约半个学期就把上中下三册看完了。

我应该是把《三国演义》当成小说看了,或许吸引我的是书中的历史故事。

其实文学名著有着很高的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如果不是有兴趣,或带有某种学习研究的目的,真的很难坚持看下去。而且对于名著,看一遍往往还不知其意,需要看二遍、三遍才能真正明白其中蕴含的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高妙。

我看名著往往不是想看,不是兴趣,好像有点“装读书人”的意思在里面。

后来上了大学,感觉是大学生了,应该读一读外国名著了,开学不久就到图书馆里借了一本《约翰克里斯多夫》,那真是硬着头皮苦着脸读的,借阅期一个月的时间,还书的时候,我连一半也没读完。于是大学四年就再也没有看过国外什么名著了。想起来真是汗颜,想装一个读书人也装不来。

而对于网络小说,毫无营养也罢,但对于消磨无聊时间、猎奇故事情节,读起来轻松顺利,毫无压力。

工作以后离名著就更远了,武侠、爱情、官场类书籍成为案头常备。特别是有了电子书,更是经常抱着手机、对着电脑,兴趣十足,废寝忘食,恨不得刹那间一口气读完。看武侠类小说是满足自我内心虚拟而无法实现的英雄侠义,看爱情小说是感同身受年轻时内心的情感和共鸣,看仕途官场小说是工作中对升迁的渴望和压力的缓解。看这些文章,里面没有学习,只有猎奇;没有思考,只有娱乐,所以读起来不累,心理上放松。

难道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像我一样心态浮躁了,不爱学习了,功利心越来越重了?所以更愿意花更多时间看网络小说,而不愿意沉下心来看名著文章。

大概是实用主义思想的原因吧,读名著没什么用处,起不到什么作用,不读也罢。这种情况对于个体来说没什么,但如果社会整体如此,对于文化教育来说应该不是一件好事。


朋友A朋友


网文一年能写两百万字,路遥用尽一生写了一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网文读完只会让人更加浮躁,而且读一遍不会读第二遍,读第二遍的就是闲的,而名著却不一样,第一遍读不太懂,要想领会必须多读几遍才行,越读心越静,越读越有味。网文字数故意往多了码,名著却需要尽量精简。网文快读,名著慢读。所以可以说网文和名著是完全相反的。我以前也读过一些网络玄幻小说,后来改读出版书和名著,刚开始感觉出版书看起来味同嚼蜡,看着看着就犯困,坚持两个月过后就习惯了,然后在想着再去看看网文,不过网文实在看不下去了,发现没深度,文笔也不行,就再也没看过了。


浪迹天涯2805687


可能是因为网络故事更精彩吧!名著名头虽然蛮好听的,但是多少人真的愿意去看呢?就算买了,也不一定会去阅读,真的从头到尾的把它看完。很有可能只是把它放在床头,在睡不着的时候去翻两篇,用来催眠。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每周都会去借几本书看,每天半本,强迫自己看完,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来,就不了了之了!我以前也是看过一些名著的,可是有的太虐了,简直是能有多惨就有多惨!其实网文对我来说有解压的效果,我不高兴去看本好看的小说就好了!

我收集了一些被别人推荐的书,想着看了能学到东西,然后去图书馆寻找!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有很多的书,我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看了之后心里的确平静了一段时间,对人对物都抱着随它去的心理!后来发现还是小说更好看😊!





叶子菌


三十多年前我小学毕业前把国内外名著都看完了……不过是当故事会看,其中的内涵是不理解的(毕竟才12岁!)99年退伍以后经典小说除了红楼梦又看了5遍(我看红楼不下20遍了)其余经典小说都不在看了,看书的内容开始转向历史方向(从小喜欢)从历史科普读物直到繁体竖排的原版史书(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买了一套,到今天为止才看到三国志……5年过去了)近几年除了历史类,政治经济方面的书看的也多起来……(或许是年龄增长阅历增加了吧,二十年前这类书我沾都不沾)再转回头,除了以上这些,科幻小说是我的最爱!《科幻世界》从创刊号我买到现在!科幻大师的经典之作几乎都买了!当然最后再说一句,网络小说我也看,偶尔的消遣放松还是很有必要的!


朱红血2233


我名著也看,网络小说也看。

我在看名著之前,我一定会静下心来,但是我看网络小说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在我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这就是差别。

我看过的每一本著,我都会记得他们的书名,作者,故事情节。但网文不会,我就想爽一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